|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青少年心理资本-可持续开发的心理资源 | 作者 | 朱仲敏 |
| 定价 | 28.00元 | 出版社 | 学林出版社 |
| ISBN | 9787548610366 | 出版日期 | 2016-10-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内容简介 | |
| 心理资本的概念初是由美国的管理学家路桑斯(Luthans)于2004年提出的。路桑斯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发展的积极心理状态,是影响个人发展与组织绩效的核心心理要素,以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这些积极的心理资源为特征。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其根源就在于可开发、可管理的心理资本。心理资本是发展的源动力,只有“内心的强大”才是可持续的,心理资本的开发价值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于青少年尤其如此。心理资本这个概念为什么会被提出?如何理解青少年心理资本及其开发价值?有哪些开发路径、实践案例、操作建议?本书是2014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开发研究》(课题编号:B14141)的研究成果之一,聚焦上述问题展开研究,全景式地展示外青少年心理资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
| 作者简介 | |
| 朱仲敏,现任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分管德研室),兼上海市浦东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现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青年教师后备人选,浦东新区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研究生。曾获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浦东新区教育体育系统“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主要从事区域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工作,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级课题8项、主持市级课题2项,在《中国教育学刊》等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朱仲敏先生在教育学、心理学领域有多年理论研究及实践经验。本书是*本系统研究青少年心理资本开发的著作,集理论分析、开发研究、实践探索、操作建议于一体,适合学校管理者、一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青少年及其家长阅读。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这本书的名字真是有点长,但光听名字就觉得很有意思。“BF-青少年心理资本-可持续开发的心理资源-朱仲敏 学林出版社 9787548610366”。“心理资本”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好像在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隐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而青少年时期更是这些财富积累的关键阶段。想象一下,如果能学会如何发掘和培养这些“心理资本”,那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将是多么大的助力!“可持续开发”更是点睛之笔,这不像是一次性的“充电”,而是能伴随一生、不断成长的心智力量。朱仲敏老师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学识,再配上“学林出版社”,感觉这一定是一本学术严谨又不失实用性的读物。9787548610366这个条形码,虽然是数字,但对喜欢搜寻书籍的读者来说,它就是这本书的身份证明,方便查找和分享。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这本书的大致轮廓:它应该会深入浅出地剖析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然后一步步指导如何构建和运用这些“心理资源”,最终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光是想想,就觉得如果真的读到了,一定能从中获得很多启发,也许还能找到一些解决当下教育困境的新思路。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真正帮助我家孩子建立良好心态的书籍,毕竟这个年纪的孩子,情绪波动比较大,各种学业和社交压力也随之而来。当我在书店的书讯里瞥见“BF-青少年心理资本-可持续开发的心理资源”时,我的心头一动。这个书名本身就传递了一种积极而有深度的信息。“心理资本”这个概念,听起来就比单纯的“心理健康”更加立体和主动,它似乎包含了韧性、乐观、自我效能感、希望等一系列积极的心理特质。而“青少年”这个群体,正是这些“资本”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吸引我的是“可持续开发”,这说明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讲道理,而是会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帮助青少年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积累和运用这些宝贵的心理资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帮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评分我总是对那些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的书籍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提供切实可行方法的。当我在书店的架子上看到《BF-青少年心理资本-可持续开发的心理资源》时,我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住了。“心理资本”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内在的韧性、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而“青少年”这个群体,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资本”的丰富程度,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乃至整个人生轨迹。“可持续开发”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意味着这本书并非提供短暂的解决方案,而是教会读者如何建立一套能够长期受益的心理成长体系。朱仲敏老师的名字,加上“学林出版社”的出品,让我对其内容的专业性和深度有了初步的信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智慧的引路人,帮助家长和教育者们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让他们能够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自信、从容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评分作为一名对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颇感兴趣的读者,我最近偶然得知了《BF-青少年心理资本-可持续开发的心理资源》这本书。书名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心理资本”一词,在我看来,是一种比物质资本、知识资本更为根本和长远的力量,它关乎个体的幸福感、适应能力以及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潜力。“青少年”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心理资本储备情况,不仅影响着他们个人的成长轨迹,更对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可持续开发”的提提,更是点明了这本书的独特价值——它并非提供一次性的解决方案,而是旨在构建一种长效的、动态发展的心理成长机制。朱仲敏老师的名字,与“学林出版社”的声誉相结合,让我对其内容的科学性、深度以及可操作性抱有很高的期待。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从理论到实践,为青少年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资源开发指南,帮助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保持积极心态,增强抗逆能力,实现全面、可持续的个人发展。
评分说实话,当我在信息流里看到《BF-青少年心理资本-可持续开发的心理资源》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哇,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硬核’,又很有前瞻性。”“心理资本”这个词,在很多讨论个人成长和企业管理的场合都会出现,但将其聚焦到“青少年”群体,并且强调“可持续开发”,这一下子就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和重要。我总觉得,现在很多关于青少年的书籍,要么是停留在泛泛的心理健康科普,要么就是过于强调应试技巧,而真正能够从“内功”入手,帮助青少年构建一套强大且持久的心理“防护罩”和“驱动力”的书籍,其实并不多见。这本书的名字就暗示了它可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我设想,它或许会提供一些基于心理学理论的、非常具体的练习方法,教青少年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如何有效地应对压力,如何在挫折中保持积极,以及如何建立健康的自信心。尤其是“可持续开发”这个词,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会是那种“一本读完就放下”的书,而是能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个持续的“好伙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