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适合万众创新的思维方法—心理观察
定价:29.00元
作者:石有斐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046704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围绕创新的思维方法
内容提要
心理观察是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关注事物并运行既定的思维程序,从而达到提出问题和想法的一种新型创新思维方法。对于创新来说,提出问题和想法极为重要,而这却是许多人所缺的。人们通过心理观察学习和训练可以在大脑中形成模式思维,就像给大脑这个“硬件设备”安装了一个心理观察的“软件程序”,随时“点击”就可提出无数问题和想法,然后筛选出好的想法得以实现,这就是心理观察的魅力所在。本书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写成的,希望通过对此创新方法传播,为提高国民的创新能力助一臂之力。
目录
序言
导读
第1章从“蜘蛛的创新传奇”谈起
第2章心理观察介绍
第3章心理观察的思维模式训练
第4章心理观察的实现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石有斐,男,汉族,博士,副教授。1976年10月出生,内蒙古锡盟人。于2007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2007年9月至今于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工作。目前在Pak J Pharm Sci,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中国药理学通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0余篇,获授权发明2项。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级等科研项目6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牛磺鹅去氧胆酸对小鼠的抗热应作用及其与免疫调节的耦联机制”(项目批准号:30800837),发现了牛磺鹅去氧胆酸的强大抗应激作用。
文摘
序言
这是一本非常有深度和启发性的读物,我最近一直在细细品味《适合万众创新的思维方法—心理观察》。我一直觉得,要真正做到“万众创新”,绝不仅仅是拥有技术和资源,更重要的是具备一种开放、灵活、敢于突破的心理状态。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从心理观察的角度,为我们剖析了创新的本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直觉”和“联想”等心理过程在创新中的作用的阐述。我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解释,我们的大脑是如何通过这些非线性的方式产生新想法的,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和引导这些潜意识的力量。这本书是不是也会探讨一些关于“元认知”的知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对其进行优化?我尤其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如何协同发展的心理学见解。毕竟,创新不是天马行空的乱想,而是建立在扎实分析和审慎判断的基础上的。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让我们从更根本的层面去理解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评分这本书我早就想入手了,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机。最近正好在关注一些关于创新思维和心理学的书籍,听朋友推荐了这本《适合万众创新的思维方法—心理观察》,说是能从心理学角度剖析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让我非常好奇。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创新方法的书,但往往侧重于流程和技巧,而忽略了内在的心理因素。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弥补了我的这一需求。我希望它能深入浅出地讲解一些心理学理论,并将其与实际的创新场景相结合,让我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这些方法有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怎么做”。例如,我想了解创造力是如何产生的?是灵感一闪而过,还是有其内在的心理机制?这本书会不会探讨一下那些思维定势如何阻碍创新,以及如何打破它们?我尤其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心理训练方法,帮助我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比如如何培养好奇心、如何更好地接受失败、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等等。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案例分析,那更是锦上添花了,能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心理学原理在创新实践中的应用。
评分拿到这本《适合万众创新的思维方法—心理观察》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完,但已经能感受到它带来的启发。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将心理学视角引入到创新思维的探讨中,这在我以往阅读的创新类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它并没有直接给出“套路”式的创新技巧,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创新背后的心理动因。我感觉作者在用一种非常细腻的笔触,去描绘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往往被忽略的心理活动。比如,它是不是会讨论到“认知失调”在激发创新中的作用?或者,在面对新想法时,我们的“防御机制”是如何影响决策的?我特别想知道,书中会不会分析那些伟大发明家或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状态,比如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孤独、他们的顿悟等等。如果能借由这些案例,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创新过程中的情感起伏和心理韧性,那将是非常宝贵的收获。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有特色,不是那种生硬的说教,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观察者,娓娓道来。
评分最近尝试阅读了《适合万众创新的思维方法—心理观察》,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独特。它没有像市面上很多关于创新的书籍那样,一股脑儿地抛出各种方法论,而是从一种更“宏观”的视角切入,着重于“心理观察”。这让我觉得,作者是在引导我们去理解创新思维的“根源”所在。我个人比较好奇的是,书中对于“好奇心”的培养和“对失败的恐惧”的克服,是如何进行心理学层面的解读和指导的。在我看来,这两个心理因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人缺乏好奇心,自然不会去探索未知;如果一个人害怕失败,就很难有勇气尝试新的事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见解,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心理机制,并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强化积极的心理特质,抑制消极的心理障碍。它会不会分析一些“反常识”的思维模式,并解释其背后的心理合理性?我期待它能带给我一些“豁然开朗”的顿悟。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种简洁而富有深意的风格,让我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革新,而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又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我希望《适合万众创新的思维方法—心理观察》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这一点。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群体创新”的心理学原理。毕竟,在当今社会,很多创新都是团队协作的成果。那么,在一个团队中,如何能够有效激发成员的创造力?如何避免“群体思维”的负面影响?如何建立一种鼓励冒险和试错的团队文化?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此外,我也想了解,对于那些不太擅长“跳出框框”思考的人,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心理训练方法,帮助他们逐步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它会不会讲解一些常见的“思维陷阱”,以及如何识别和规避它们?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或练习,让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那就更完美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