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宝贝,你在想什么
定价:29.00元
作者:(英)布鲁尔 等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1100777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更多好书请进旗舰店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让父母与孩子感同身受的书
本书带你重温童年时代,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感其所感,见其所见。
这是一本让你对童年时代有全新认知的书
本书关注人生旅途的初10年:2~12岁的心路历程。
集中研究儿童发展的6个领域:
读心能力、撒谎能力、思考能力、
性别认知、生命认知、独立能力。
这是一本颇为理性又读来轻松的书
书中记载了从幼童到成人这一心路历程中的每个重要里程碑,生动展现了孩子获取步入成人世界闯荡生活必备能力的方式方法。 这是一本让父母与孩子感同身受的书
本书带你重温童年时代,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感其所感,见其所见。
这是一本让你对童年时代有全新认知的书
本书关注人生旅途的初10年:2~12岁的心路历程。
集中研究儿童发展的6个领域:
读心能力、撒谎能力、思考能力、
性别认知、生命认知、独立能力。
这是一本颇为理性又读来轻松的书
书中记载了从幼童到成人这一心路历程中的每个重要里程碑,生动展现了孩子获取步入成人世界闯荡生活必备能力的方式方法。
娃娃的心是这样炼成的
从一个物我浑然两不知的小婴儿,成长为羽翼丰满谙心术的小大人,闯荡生活、掌控人生的必备能力——读心术,是在孩提时代炼成的。
目录
章 小小读心者
读心能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乍一听似乎比较复杂,甚至有点玄乎,不过我们确实无时无刻不在下意识地使用这种能力。
01 浑然一体的我
孩子发展为社会性个体的步,是认识到自己与他人是相互分离的个体。6个月大时,孩子自我意识的火花开始迸发。到2岁时,孩子的自我认识能力发育成熟。
02 自我情感萌发
满1岁时,孩子至少表现出六种重要的情感,即:喜、惊、哀、怒、惧、厌。尴尬和嫉妒大约在18~24个月大时出现;骄傲、羞愧和内疚则大概在36个月大时出现。
03 知己尚不知彼
2岁时,孩子具备了明显的自我意识,但仍然意识不到别人也有“自我”。这时孩子的言行举止看似十分自私,但心理学家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04 只有自我角度
孩子虽然有了自我意识,但仍然认为别人的想法和自己一样。在这个年龄段,孩子还不知道从其他角度看问题,因此更想不到换个角度看问题。
05 自说自话,平行游戏
2岁的孩子还不能共同玩耍,他们只是在别人旁边玩耍,心理学家称之为“平行游戏”。他们尚无法与他人分享想法和感受。
06 假装能力,换位思考
到3岁时,大部分孩子都具备了娴熟的“假装能力”,知道可以将现实掌控于头脑之中。这一时期,孩子在读心能力发展之路上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07 初具读心能力
读心能力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孩子不会出现突然之间什么都懂的“灵光一现”时刻。一般来说,孩子在3~4岁时就具备了读心能力。
08 开启全新世界
6~7岁时,孩子开始发展同时读懂多人心思的能力,从而形成更大的读心网络。具备读心能力后,孩子的友谊也有了全新意义。
09 也有消极一面
现在,孩子可以随心所欲地以消极或积极的方式应用读心能力。他们通过掌控别人的想法,或者故意让人伤心,或者想尽办法讨好别人。
第二章 撒谎游戏
撒谎确实是一种重要能力,孩子必须学会合理地利用这一能力。很显然,如果孩子学不会适当撒谎,他们以后就会变成社会生活的弃儿。
01 人之初,性习得
孩子刚出生时并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然而,孩子很快就意识到,“好”行为会受到表扬或善待,而“坏”表现会遭到反对或责备。
02 引注意,避麻烦
2~3岁时,孩子开始玩弄是非观念,经常试着推脱责任。对2岁孩子来说,这种行为只是为了避免麻烦,而不是把过错归罪于他人的故意欺行动。
03 学规则,明事理
到3岁时,大部分孩子已经开始形成对好或坏行为的认识。在这个发展阶段,孩子似乎会故意做错事,以此来考验成人定下的规矩。
04 爱幻想,非谎言
3~4岁的孩子还分不清“幻想”与“谎言”之间的细微区别,他们常常“夸大事实”或者给现实赋予不同的“版本”。
05 学,试对错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尝试不同的谎言和行为。反复试错和成人教诲可以帮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是好的或被认可的,什么行为是坏的或不被容忍的。
06 懂道德,守规矩
4岁时,孩子已经学会“撒谎”,但他们还不知道“谎言”“小谎”和“善意谎言”的区别。4~6岁时,孩子还不能理解道德也存在灰色地带。孩子如果看到有人违反这些规则,他们就会对其予以批评。
07 撒小谎,巧变通
孩子极其黑白分明的道德思考方式现在发展了,容许存在一些灰色地带。他们逐渐意识到,善意的谎言有时在社交场合也可以接受。
08 善撒谎,渐成熟
发现善意的谎言和学着玩撒谎游戏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意味着孩子现在知道别人也有自己的需求,并能在特定时间隐瞒或伪装自己的真实情感。
第三章 男女之别
我们在看世界时往往戴着“性别色彩”眼镜,这影响了我们的言行举止、思考方式和待人接物。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他们慢慢会知道与性别有关的社会规则。
01 性别意识,先天还是后天
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都会对特定性别行为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生理学差异会影响到行为。与此同时,成人对待男孩、女孩的方式也存在明显差异。
02 男孩女孩,性别仅是标签
几乎孩子一学会说话,就能说出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这并不是说2岁孩子知道性别的真正含义。在这个阶段,男孩或女孩这个词只是个标签。
03 男女有别,性别界限分明
到3岁时,孩子对性别的真正含义有了更清楚的认识。知道了“男孩做什么”和“女孩做什么”的规则,努力在男孩与女孩之间划出清晰的界限。
04 模仿成人,性别角色学习
模仿,尤其是成人对孩子模仿行为的态度,微妙地促进了孩子性别意识的形成,教他们学会了与自己性别相符的行为方式。
05 装扮可改,性别恒常不变
4岁时,孩子仍不能完全理解性别的恒常性,以为换性别像衣服那么容易。比较生殖器官的差异,是孩子认识性别本质和恒久性的后一步。
05 性别隔离,喜欢同性玩伴
性别隔离早出现在2岁时,通常在3岁时就已形成。4岁时,孩子与同性孩子交往的时间大约是与异性孩子交往时间的3倍,到6岁时则是11倍。
06 角色互换,性别规则变通
到7岁左右,孩子会认识到自己以往理解的性别规则并非一成不变,女孩可以做通常认为是男孩该做的事,男孩也可以做女孩该做的事。
第四章 思考能力
我们应用已经记忆的信息,加以思考,形成新的结论和观点,这就是思考能力。这是人类优于地球上所有其他物种的一种能力。
01 积极探索
02 开始思考
03 符号世界
04 未雨绸缪
05 探寻未知
06 推理萌芽
07 数学概念
08 运用理论
09 抽象思维
10 灵活思考
第五章 生命周期
成人当然知道生命自有定数,人人都在从摇篮走向坟墓的路上。但孩子在心智发展到相应水平之前,还不能完全理解生命和死亡等概念。
01 初直觉
02 活在当前
03 时间概念
04 马上满足
05 理解生物
06 生生不息
07 认知死亡
08 生命周期
09 认知生命
10 纵观人生
第六章 独立自主
在独立自主之前,孩子必须树立自我意识,学会照顾自己,培养和锻炼适应社会所需的能力,学会用成人的行为规则来规范自己。
01 独立步
02 我要自己做
03 可怕的两岁
04 独立性增强
05 挑战新极限
06 掌握读心力
07 隐私的需求
08 守游戏规则
09 个人责任感
10 追求理想我
11 独立的人生
作者介绍
莎拉布鲁尔博士,英国执业医师,多家媒体撰稿人。著有近50种健康及亲子类图书。作品普遍受好评,并多次获奖。
亚历克斯卡汀博士,英国雷丁大学发展心理学讲师,主要致力于儿童早期认识发展研究。
文摘
序言
哇,拿到这本《宝贝,你在想什么》,真的好像开启了一个小小的秘密花园。封面上那个若有所思的小眼神,瞬间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觉得,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未解之谜,他们的小脑袋里藏着怎样奇妙的世界,我们这些做大人的,常常是雾里看花,不得真切。这本书,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窥见宝贝内心那些我们可能忽略的风景。是关于什么呢?是他们对世界的初次探索?是对身边事物的细致观察?还是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在我们成人世界里早已褪色的光芒?我猜想,这本书会不会就像一个温柔的引导者,用一种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去解读他们那些看似幼稚却充满智慧的“为什么”。也许是关于情感的,他们如何去感受喜怒哀乐,如何去理解友情和亲情;也许是关于认知,他们如何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何去认识这个宏大而复杂的世界。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捕捉到这些稍纵即逝的心灵轨迹的。会不会有那些让我们会心一笑的瞬间,感叹“原来是这样!”;又会不会有那些让我们深思的时刻,重新审视我们与孩子的沟通方式。总之,我带着满满的期待,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与宝贝心灵契合的桥梁。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儿童心理和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智发展特点。这本书《宝贝,你在想什么》,从书名上就透露出一种温馨而充满探索意味的主题,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猜想,它可能并非简单地罗列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理论,而是以一种更加生动、贴近生活的方式,去描绘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或许,书中会通过一些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或者是一些细腻的观察,来展现孩子们在面对新事物、新挑战时的反应,他们是如何学习、如何成长、如何形成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的。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孩子那些看似“奇怪”的想法,其实可能蕴含着惊人的创造力和对世界的独特视角。比如,当孩子问一些我们觉得“无厘头”的问题时,这背后是否隐藏着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当他们对某个事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时,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学习动力?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成为我理解孩子的一把钥匙,让我能够走进他们的小宇宙,与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互动。它应该是一本能够启迪家长,让他们重新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点的书籍。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真是让我眼前一亮,色彩搭配恰到好处,图片也十分精美,一看就是用心之作。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而一本优质的绘本,不仅能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能滋养孩子的心灵。这本书《宝贝,你在想什么》,从名字上看就充满了童趣和探究性,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特别关注的是,它能否触及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我们都知道,孩子不像成人那样会用语言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很多时候,他们是通过行为、表情,甚至是那些看似无意义的涂鸦来传递信息的。那么,这本书会不会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去解读和回应孩子们的这些“语言”呢?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而不是简单地去评判。比如,当孩子出现一些在我们看来“不乖”的行为时,这本书会不会告诉我们,这可能是在探索边界,或者是在表达某种需求?又或者,当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如何不去打扰,而是给予支持和鼓励?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宝贝在想什么”,更是关于“我们如何去倾听和回应宝贝的内心”。它应该是一本能够提升亲子沟通质量,增进理解和信任的书。
评分说实话,我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都很重视,但有时候真的会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当孩子进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或者出现一些新的行为模式时,总会有些手足无措。这本书《宝贝,你在想什么》,光听名字就给了我一种“找到了”的感觉。我一直觉得,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不仅仅是要了解他们的日常行为,更重要的是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这本书,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孩子们那些不为人知的心灵角落。是关于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好奇?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还是对人际关系的初次体验?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非常有用的指导,告诉我如何去捕捉孩子那些微妙的情绪变化,如何去回应他们那些看似简单却饱含深意的疑问。或许,书中会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孩子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活动,并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和陪伴孩子。我渴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明白,孩子们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那些跌跌撞撞的尝试,背后都蕴含着成长的密码。它应该是一本能够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育儿挑战的书。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儿童阅读和教育的爱好者,我总是对那些能够触及孩子内心深处、激发他们想象力的书籍充满兴趣。这本书《宝贝,你在想什么》,从它独特的名字开始,就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仿佛预示着一场关于儿童心灵的奇妙探索之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温柔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描绘出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也许,它会描绘孩子们在面对挫折时的敏感,在获得成功时的喜悦,在与人交往中的困惑,以及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无限好奇。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作者是如何捕捉到孩子们那些稍纵即逝的思绪,又是如何用语言将它们具象化,让我们这些成年人能够窥见一斑。或许,它会包含一些关于孩子如何理解情感,如何建立自我认知,以及如何发展同理心的内容。我尤其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孩子们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从而能够以更耐心、更具智慧的方式去回应他们。它应该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情感连接的桥梁,也是一本能够重新点燃我们对童年美好回忆的宝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