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曹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国学/古籍 书籍 |
| 作者: | 曹 ,中华书局辑部 |
| 定价: | 28.0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出版日期: | 2018-04-01 |
| ISBN: | 9787101130928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内容简介 | |
《曹集》分为诗集、文集、孙子注、附录四个部分,是曹著述及相关资料搜集得比较齐备的本子。该书是以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本《魏武帝集》为底本,稍加整理和补充而成的。增加的《孙子注》,取自《孙子十家注》。附录则有《三国志》魏武本纪(含裴松之注)、江耦所编《曹年表》以及节录自姚振宗《三国艺文志》的《曹著作考》。 |
| 编辑 | |
曹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我国历声名赫赫的文学家。他用乐府旧题书写现实内容,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被鲁迅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曹作品文笔苍劲有力,气势雄伟宏阔,感情浓烈纯厚。从这部集子里,你可以欣赏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美气派,可以看到他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动乱惨状的揭露,可以体会到他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博大胸怀,也可能感动于他那“投死为国,以义灭身”的政治抱负,以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进取精神。本书行销近六十年,迭经修订再版,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古籍整理作品。 |
初读此书的导言部分,我立刻被作者(或编者)的学术态度所折服。他/她对于文本的考证工作似乎是下了番大功夫的,不像有些流行的“国学普及读本”那样,在引述典籍时往往一笔带过,含糊不清。这里对每个篇目的出处、流传的版本差异,都有着细致入微的梳理和辨析。这种严谨性对于希望深入了解特定古典文学作品脉络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尤其关注他对于几处关键文本的注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字词辨析,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影响到对整段文字深层含义的理解。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照着以往阅读的其他注本进行比对,结果发现这里的阐释往往更为精准或提供了新的视角。这套书显然不是为了追求速度或产量而仓促上阵的,它更像是数十年心血的结晶,充满了作者对古典文献的敬畏和执着。对于想进行学术研究或者对经典有深度探究欲望的人来说,这种细致入微的校勘和注释体系,是它最大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套书的选篇角度非常独到,它似乎避开了那些已经被过度解读、被翻来覆去嚼烂的“标准篇目”,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些在传统文学史中略显边缘化,但实际艺术成就极高、思想价值深远的佚篇或冷门佳作。这种“淘金”式的编辑思路,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某一文学体裁或某一历史时期的认知边界。比如,其中收录的几篇唐代小品文,风格清奇,笔触细腻,完全颠覆了我对那个时期主流文风的刻板印象。如果不是有这套丛书的系统整理和收录,我可能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些散落在各处、零星记载于其他地方的珍珠。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古典文学的书,更像是一张精心绘制的文学地图,指引读者去探索那些常被忽略的文化宝藏。这种不流于俗套的选材,体现了一种超越市场导向的学术良知和文化担当,让人在阅读时充满了惊喜和探索的乐趣。
评分每一次合上这本书,我都会有一种精神被洗礼过的感觉,这不仅仅是文学的熏陶,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重塑。古典文学的魅力,往往在于其蕴含的哲思与人生智慧,而这套书的编排者似乎深谙此道。他们不仅仅是整理文字,更是在梳理一种古典的认知世界的方式。阅读过程中,你会发现,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人,他们对自然、对人情、对得失的看法,与我们现代人有着惊人的共鸣,只是表达的方式更为凝练和富有张力。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是现代快餐式阅读体验中难以获得的。这本书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当代文化中缺失的那份从容与厚度。它不是让你“知道”了多少典故,而是让你“感受”到了古典精神的内核,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对当下生活的理解和抉择。它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每次都能带来新体会的精神食粮。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实在太精美了,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油墨的色泽和纸张的质地都透露出一种对古籍的敬畏与珍视。我通常对这种“丛书”类的整理本抱持着谨慎的态度,因为很多时候它们只是简单地将旧作重排,缺乏深入的校勘和导读。然而,这套书的排版却让人眼前一亮,字体的选择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兼顾了古朴典雅的韵味,即使是初涉国学领域的读者,也能在不至于感到太大阅读压力的前提下,逐渐适应这种古典文本的阅读节奏。我特别欣赏那种对细节的打磨,比如扉页的设计,那种留白的处理,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古人治学的严谨与风骨。这本书的纸张在光线下呈现出一种柔和的米黄色,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明显低于那些泛白刺眼的现代印刷品。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无疑是向传统阅读习惯的一种致敬,也体现了出版方在整理和发行古籍时所付出的匠心。总体而言,从实体感受上来说,这是一件值得典藏的艺术品,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注释体系非常友好,尽管内容深奥,但阅读门槛却设置得相当合理。它成功地在“学术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词汇、典故典章,都在页下或页侧得到了及时的解释,用语精炼,不拖泥带水,既保证了注释的专业性,又避免了过度冗长而打断阅读思路。更难得的是,它似乎预设了读者的知识储备层次,对于基础概念会进行适度的展开,而对于高级的、需要专业背景才能理解的典故,则会点到为止,留给读者自己去进一步探究的空间。这使得这本书既可以作为严肃的案头工具书,供专业人士随时查阅比对,也可以作为普通爱好者进行系统化学习的教材。这种“亦师亦友”般的编排方式,让阅读过程非常顺畅,让人感觉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学者在身边随时为你拨开云雾,而不是面对一本高高在上的冷峻典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