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精编:戴震集 雕菰集 严复集 9787552804386

李敖精编:戴震集 雕菰集 严复集 978755280438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敖 著
图书标签:
  • 李敖
  • 戴震
  • 严复
  • 雕菰集
  • 清代文学
  • 思想史
  • 文化史
  • 古典文献
  • 名家精选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04386
商品编码:30009046785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李敖精编:戴震集 雕菰集 严复集

定价:66.00元

作者:李敖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528043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囊括!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内容提要


目录


戴震集

导读 / 002

上编

文集卷一 / 003

河间献王传经考 / 003

周易补注目录后语 / 005

尚书今文古文考 / 006

书顾命后 / 008

书郑风后 / 009

书小雅十月之交篇后 / 010

书小雅后 / 011

诗摽有梅解 / 012

诗生民解 / 014

周礼太史正岁年解一 / 016

周礼太史正岁年解二 / 017

大戴礼记目录后语一 / 018

大戴礼记目录后语二 / 019

春秋改元即位考上 / 020

春秋改元即位考中 / 021

春秋改元即位考下 / 023

周之先世不窋以上阙代系考 / 024

文集卷二 / 026

明堂考 / 026

三朝三门考 / 027

匠人沟洫之法考 / 029

乐器考 / 029

记冕服 / 031

记皮弁服 / 033

记爵弁服 / 034

记朝服 / 034

记玄端 / 035

记深衣 / 036

记中衣裼衣襦褶之属 / 036

记冕弁冠 / 037

记冠衰 / 039

记括发免髽 / 041

记绖带 / 042

记缫藉 / 043

记捍决极 / 044

文集卷三 / 045

尔雅文字考序 / 045

尔雅注疏笺补序 / 046

与王内翰凤喈书 / 047

论韵书中字义答秦尚书惠田 / 049

辨诗礼注軓轨轵四字 / 051

辨尚书考工记锾锊二字 / 052

与卢侍讲召弓书 / 053

再与卢侍讲书 / 055

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 / 063

书小尔雅后 / 067

六书论序 / 068

文集卷四 / 069

答段若膺论韵 / 069

书广韵目录后一 / 082

书广韵目录后二 / 084

书广韵四江后 / 086

书卢侍讲所藏宋本广韵后 / 088

顾氏音论跋 / 089

书玉篇卷末声论反纽图后 / 091

书刘鉴切韵指南后 / 092

转语二十章序 / 093

文集卷五 / 095

原象 / 095

迎日推策记 / 100

九道八行说 / 104

周髀北极璇机四游解一 / 105

周髀北极璇机四游解二 / 106

记夏小正星象 / 107

与丁升衢书 / 108

再与丁升衢书 / 109

续天文略序 / 110

文集卷六 / 112

水经郦道元注序 / 112

书水经注后 / 114

答曹给事书 / 115

应州续志序 / 120

记洞过水 / 121

文集卷七 / 123

勾股割圆记上 / 123

勾股割圆记中 / 124

勾股割圆记下 / 126

策算序 / 127

刊九章算术序 / 128

夏侯阳算经跋 / 128

释车 / 129

蠃旋车记 / 130

自转车记 / 131

文集卷八 / 133

法象论 / 133

原善上 / 135

原善中 / 136

原善下 / 138

原善序 / 139

读易系辞论性 / 139

读孟子论性 / 140

答彭进士允初书 / 142

孟子字义疏证序 / 151

文集卷九 / 152

与任孝廉幼植书 / 152

答朱方伯书 / 156

与是仲明论学书 / 157

与姚孝廉姬传书 / 158

答郑丈用牧书 / 159

与某书 / 160

与方希原书 / 162

文集卷十 / 164

古经解钩沉序 / 164

毛诗补传序 / 165

诗比义述序 / 166

春秋究遗序 / 168

考工记图序 / 169

考工记图后序 / 170

六书音均表序 / 170

方言疏证序 / 172

屈原赋目录序 / 174

屈原赋九歌序 / 174

重刊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序 / 175

孟子赵注跋 / 176

文集卷十一 / 177

序剑 / 177

送右庶子毕君赴巩秦阶道序 / 178

送巡抚毕公归西安序 / 179

沈学子文集序 / 180

董愚亭诗序 / 181

沈处士戴笠图题咏序 / 182

题惠定宇先生授经图 / 183

族支谱序 / 184

山阴义庄序 / 185

代程虹宇为程氏祀议 / 187

汪氏捐立学田碑 / 188

凤仪书院碑 / 189

沂川王君祠碑 / 190

宁乡县修城台楼堞记 / 191

郑学斋记 / 192

下编

孟子字义疏证 / 194

序 / 194

卷上 / 195

卷中 / 213

卷下 / 228

原善 / 248

卷上 / 248

卷中 / 253

卷下 / 258

绪言 / 265

卷上 / 265

卷中 / 284

卷下 / 295

孟子私淑录 / 311

卷上 / 311

卷中 / 319

卷下 / 329

雕菰集

导读 / 340

辨学 / 341

性善解一 / 344

性善解二 / 346

性善解三 / 347

性善解四 / 349

性善解五 / 350

格物解一 / 352

格物解二 / 354

格物解三 / 356

一以贯之解 / 358

攻乎异端解上 / 362

攻乎异端解下 / 366

严复集

导读 / 370

原强 / 371

辟韩 / 401

译天演论自序 / 407

与外交报主人论教育书 / 411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近代思想史丛稿:戴震、严复思想探微》 (本丛书以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两位重要思想家——戴震与严复为研究核心,深入剖析其思想体系的形成、演变及其在中国近代转型时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卷一:戴震的思想世界:启蒙的先声与经学革新 戴震,这位活跃于十八世纪中国思想史上的学者,以其卓越的经学造诣和深刻的思想洞见,在中国思想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所处的时代,正值清朝盛世,然而,表面繁荣之下,思想界却弥漫着一股僵化的学术风气,尤其是在经学领域,义理空泛、格致不明的弊病日渐显露。戴震的出现,恰似一股清流,为当时的学术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卷将系统梳理戴震的思想轨迹,深入探究其核心的学术主张。我们首先会聚焦于戴震的经学革新。他大胆挑战宋明理学所构建的“天理”、“人欲”等抽象概念,主张回到古人的“真实之言”。戴震认为,经学研究的根本在于“求真”,在于理解古人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真实意思,而非后人的穿凿附会。他通过对《诗经》、《论语》、《孟子》等经典文本的精细考证,力图剥离那些附加的哲学思辨,还原经典的本义。这种“返本开新”的治学方法,不仅是对传统经学范式的突破,也预示着近代启蒙思想的萌芽,强调实证与理性精神。 接着,我们将重点解析戴震的“理”与“欲”的辩证关系。与宋明理学家将“欲”视为洪水猛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不同,戴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人欲即天理”的命题。他认为,人之生理欲望,乃是自然的、合理的,是生命存在的根本。关键在于如何“制其欲,节其欲”,而非彻底否定。这种对人的自然欲望的肯定,体现了戴震朴素的人性论和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这在以压抑人性为常态的封建社会中,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他对“情”、“欲”、“理”的重新解读,不仅深化了对儒家思想的理解,更蕴含着一种对个体解放和人性复苏的渴望。 此外,本卷还将探讨戴震的“考据”方法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义。戴震深谙训诂之学,其考据之精,在清代学界首屈一指。他强调“文字训诂”是理解古籍的关键,通过对字词的精确考释,来破除后人对经典的误解和歪曲。这种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为后来的朴学乃至近代的实证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我们还将审视戴震的思想与同时代其他学者的联系与区别,例如他对乾嘉学派的继承与超越,以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卷二:严复的思想图谱:启蒙、救亡与现代转型 严复,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以其卓越的译介和著述,将西方近代思想的火种引入中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思想界的走向,为中国的启蒙运动和现代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史最为激al的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空前。在这样的背景下,严复肩负起“救亡图存”的时代重任,积极探索富国强兵之道。 本卷将深入剖析严复波澜壮阔的思想世界。首先,我们将详细考察严复的“西学东渐”历程。他如何接触、理解并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斯宾塞的《群学肄言》、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西方经典著作,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西学传播者”之一。他的译介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对西方先进思想的阐释与消化,他所创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天演”、“民权”、“自由”、“平等”等新词,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并成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思想启蒙的重要工具。 其次,本卷将着重分析严复的核心思想:“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这“三新”思想,是他对中国社会积弊的深刻诊断,也是他提出的根本性的改革方略。他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根本原因在于民众的体质衰弱(民力不足)、思想愚昧(民智未开)、道德沦丧(民德不新)。因此,他主张通过引入西方科学知识,传播理性精神,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来开启民智;通过改革教育,普及科学,来提升民众的素质,增强民族的体魄,进而达到“民力”的充裕;同时,他强调以“公德”取代“私德”,培养现代公民意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外,我们还将深入研究严复对“自由”、“民主”、“民权”等近代政治概念的理解和传播。他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引进,虽然存在着对传统的斟酌和保留,但他对“民权”的强调,以及对“民主”的向往,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如何理解“主权在民”的理念,如何看待政体改革,这些都是本卷将重点探讨的内容。 最后,本卷还将审视严复思想的局限性与争议。例如,他对“天演论”的机械运用,对“进化”的片面理解,以及他对西方文明的某些误读。同时,我们也需要将严复的思想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理解其“救亡”的急迫性,以及他对“温和改革”的偏好。通过对其思想的全面梳理和深入辨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转型时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他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本丛书通过对戴震与严复这两位思想巨擘的深度解读,试图勾勒出中国近代思想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内在逻辑和时代脉络。戴震的思想,以其对经学的革新和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为近代启蒙思想的萌发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基础。而严复,则以其对西方先进思想的引入和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的启蒙和现代化进程。两者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文集汇集了几位重量级学者的思想精粹,读来令人深思。尤其对戴震的考据功夫印象深刻,那种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在如今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书中对传统儒家经典的重新解读,并非简单地翻案或颠覆,而是在尊重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发掘出其中蕴含的现代价值。比如他对“理”与“性”的探讨,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仿佛能看到一位皓首穷经的学者在案头灯下,一丝不苟地推敲每一个字词的本义与引申义。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思想交锋的年代,能够真切感受到他们如何以文字为武器,构建起坚实的学术大厦。虽然部分篇章对普通读者来说可能需要反复琢磨,但一旦进入 그들의 思维世界,那种豁然开朗的智识愉悦是难以言喻的。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清代学术脉络,特别是乾嘉学派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它展现了知识分子群体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风貌。

评分

严复先生的译介工作,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一座连接中西思想的宏伟桥梁。他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外国学者的理论搬过来,而是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去“信、达、雅”地转化,力求在保持原意的同时,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语境。读到他翻译的那些经典著作,我常常惊叹于他那渊博的学识和超凡的文字驾驭能力。那种运筹帷幄、旁征博引的叙事风格,即便隔着百余年,依然能感受到其文字中蕴含的强大力量。特别是他对社会变革和政治哲学的深刻洞察,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的需求,并用当时最先进的思想工具来武装国人。这部收录的篇章,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焦虑与担当,也让我对“格致”二字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它不是死板的教条,而是活泼的、面向未来的探索精神。

评分

总的来说,这套汇编的最大价值在于其跨越了不同的思想流派和文体风格,形成了一个极其丰富的知识光谱。它将对“道”的理性探求(戴震),对“器”的引进和革新(严复),以及对“人”与“世”的批判反思(李敖),巧妙地组织在一起。对于一个渴望全面提升人文素养的读者而言,这种多维度的输入是极其宝贵的。它不像单一主题的书籍那样容易造成认知偏颇,而是提供了一种互相参照、互相印证的平台。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不同的历史关口,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应对内部的传统困境和外部世界的冲击的。这种跨时代的对话,使得这部文集具有了超越时空的阅读价值,让人在叹服古人智慧的同时,也对我们自身所处的时代有了更清晰的定位和思考方向。

评分

李敖先生的文章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那股子犀利劲儿,读起来酣畅淋漓,痛快无比。他的文字像一把手术刀,直指时弊,毫不留情地剖析社会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虚伪之处。不同于前两位学者的沉稳内敛,李敖的文字充满了激昂的批判精神和强烈的个人色彩。他那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气概,在如今这个讲究圆滑世故的氛围中,更显得弥足珍贵。我特别喜欢他论述历史事件时那种抽丝剥茧、不被主流叙事所束缚的独立见解。他似乎总能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让你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奉为圭臬的“定论”。这套“精编”中的选篇,无疑是抓住了他思想中最具爆发力和穿透力的部分,读起来酣畅淋漓,让人在拍案叫绝之余,也引发了对自身认知局限性的反思。

评分

雕菰集作为一个整体,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文人气息,那种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和对个体情感的细腻描摹,是其他纯粹的学术论著所不具备的。它提供了一个侧面视角,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些大学者在严肃学问之外的性情流露和生活情趣。这里的文字,或许没有严复那样宏大的理论体系,也没有李敖那样直白的批判锋芒,但它胜在真实和灵动。读这些篇章,更像是在和一个老友促膝长谈,分享彼此对世间万象的体悟。无论是对山水景物的描绘,还是对友人间的酬唱,都透露着一种古典的雅致和超脱的境界。这种文集的收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这些思想巨匠的立体认知,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刻板印象,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个体,这种人文关怀的温度,是冰冷的知识无法替代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