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孟子
定价:58.00元
作者:(苏格兰)理雅各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2050897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理雅各编*的《孟子(英文版)》七篇是中国古代 政治学、伦理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乃至美学的 经典,堪称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而这部百科全书立 论的根本点则是孟子的人性善观点,作为孟学核心的 仁政思想也是由此而阐发出来的。全书讨论的内容无 一不围绕着人性、人伦、人道、人格。一句话,无不 围绕着人和人类社会。其立论之精深,涉及学科之广 ,称得上是一部体大思精的古代人学的百科全书。
孟子(约公元前372-约公元前289),名轲,邹(今 山东邹城市)人,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对孔子 思想深信不疑,终生致力于传播和发扬儒家学说,却 是一样的敬而不用,不相为谋;况孟子所处乱世,比 孔子之时*甚,孟子想凭一己之力说服各国君主,词 锋论辩较之孔子*有咄咄之势,世人皆言孟子“好辩 ”,*有好事者以此面诘孟子,孟子直言,“予岂好 辩哉,予不得已也”。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文本的编排和内容的组织来看,编辑团队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这本书的结构逻辑性极强,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衔接得天衣无缝,如同精密运转的钟表齿轮。开篇的导读部分,虽然篇幅不长,但切中肯綮,用几段精炼的文字勾勒出了全书的核心脉络和历史背景,为后续的深入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避免了读者在进入正文时因缺乏背景知识而产生的迷茫感。随后进入正文,无论是主题的递进,还是观点的展开,都遵循着一种清晰的层级关系,即便是涉及跨领域知识的论述,也能通过恰到好处的小标题和引述,引导读者的注意力,让人始终能抓住核心论点。更值得称赞的是,附录部分的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非常详尽且权威,补充了正文之外的许多重要信息,为有志于进一步研究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源,体现了出版社对学术质量的严谨把控。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当下某些浮躁的文化思潮来说,无疑是一剂清醒剂。在这个追求即时满足和碎片化信息的时代,能够出版这样一部需要沉下心来、耗费精力去啃读的经典著作,本身就体现了出版社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远见卓识。它所蕴含的那些历经时间考验的智慧,与当代社会许多片面的认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像一面高悬的明镜,映照出我们当下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可能存在的局限。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感叹于古人的洞察力与我们现代人的处境之间,依然存在着如此深刻的共鸣点,那些关于人性、治理和社会秩序的探讨,非但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褪色,反而愈发显得珍贵和具有指导意义。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学术研究层面,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有思想、更有根基的人的心灵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功底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读起来完全没有传统译著那种生涩、拗口的“翻译腔”。译者显然对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语境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对应上,而是成功地捕捉到了作者那些深藏在文字背后的微妙情感和哲学思辨。每当遇到那些极其考验功力的古奥词句时,译文总能以一种既准确又优雅的中文呈现出来,流畅自然,仿佛就是为中文读者量身定做的原创作品。我尤其欣赏译者在处理那些复杂的论证结构时所展现出的耐心和清晰度,他将那些原本可能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的晦涩概念,层层剥开,用清晰的逻辑链条重新组织,使得复杂的思想也能被娓娓道来,让人如沐春风。这种高水平的翻译,真正做到了“信、达、雅”的完美统一,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原本遥不可及的思想宝藏得以触手可及,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原著精髓的无碍之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令人眼前一亮,拿到手时就感觉它的分量和质感都非同一般。封面选用了那种略带粗粝感的艺术纸张,摸上去能感受到细微的纹理,搭配上沉稳的墨绿色调,一下子就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又厚重的氛围。字体排版上,主标题“XX书名”的处理尤为巧妙,既有传统书法的美感,又不失现代设计的简洁,使得整体视觉冲击力很强,即便只是放在书架上,也像一件艺术品。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值得称赞,那种略微泛黄的米白色,不仅保护了视力,更让阅读体验变得更加舒适和专注,仿佛真的穿越回了那个久远的年代。尤其是章节之间的留白处理,疏密有致,给读者留下了充足的思考空间,不会让人感到局促和压迫。装帧的工艺细节也看得出出版社的用心,书脊的锁线装订非常牢固,让人可以毫无顾虑地将书完全摊开阅读,不用担心书页松散,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收藏价值和阅读的愉悦感。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个人的思维模式产生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像是一次深度的思维训练。作者的论证方式,那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严密逻辑,迫使我必须放慢阅读速度,反复咀嚼其中的每一个论据和推导过程。我发现自己开始有意识地去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观点,不再轻易接受表面化的结论,而是习惯性地去追问“为什么”和“如何证明”。这种被挑战和拓展的感觉是极其美妙的,它激活了我大脑中那些许久未曾使用的批判性思维的肌肉。每读完一个核心章节,我都会忍不住合上书本,在脑海中重构一遍作者的思维地图,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复述和阐释,从而真正内化了书中的思想精华。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转变,是任何快餐式阅读都无法给予的宝贵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