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全书精华大全集
定价:29.60元
作者:张金华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040311273
字数:
页码:39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四库全书》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区分类聚,部次群籍,把历代文献井然汇聚于一堂,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民人文素养大全集:四库全书精华大全集》在卷帙浩繁的四库书海中细心拾撷,精选篇目,力求在保留四库的风格、韵味的基础上,突出四库的博大、精深,突出它的历史厚重感和凝重感,为热爱国学经典的人起到导航作用。
《国民人文素养大全集:四库全书精华大全集》秉承四库之精神,发挥国学的经世致用性,希望能对传统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希望通过呈现这样一个异彩纷呈的文化艺苑,增强读者对国学的信仰,让读国学之人自信、自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
内容提要
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是世界文明史上博大的宝藏之一,而中国历史上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则可以被称为丰富、完备的集中华文化之大成之作。《四库全书精华大全集》编者在卷帙浩繁的四库书海中细心拾撷,精选篇目,力求在保留四库风格、韵味的基础上,突出四库的博大、精深,突出它的历史厚重感和凝重感,希望能增强读者对国学的信仰,让读国学之人自信、自豪于深邃的中国传统文化!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周易》
【成书过程】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传》是解释《易经》的著作。
据传,《周易》的起源为河图、洛书。远古时代,黄河中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中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依此制定出八卦。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辞,后在春秋时期,圣人孔子著了《易传》。
《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认为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子作《易传》以解经。 据现代学者研究,《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大约成于殷商之际,是殷商时卜辞之宫所辑录的关于古人占卜情况的书。《易传》的成书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产生于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
【古籍简介】
《周易》是经部之始,史学家司马迁把它列为“群经之首”,它是我国古代影响深远的典籍,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根源,被儒、道等学派奉为经典。历代主流易学是“观其德义”以“修身进德”。
《周易》中的《易经》是一部预测学著作,分上、下两经,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组成,有卦辞和爻辞为之说明。《易传》又称“十翼”,由《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文章构成。
《周易》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含有哲学、文学、政治、历史、社会学、伦理学、美学、逻辑、法律、军事等社会科学的内容,也含有天文、历法、数学、音律、医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内容。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易之为书,推天道明人事者也……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
《周易》是指导人们认识、利用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籍。《易经》以自然现象的变化,“推天道以明人事”,认为人事的得失可以转化,提出了某些劝诫人的行为准则。《易传》,赋予了其哲学的解释,提出“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等命题。
东汉易学家郑玄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是讲“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阅读指导】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的典籍,其精神已深藏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断地发展壮大,是与整个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把握息息相关的。
综观《周易》全篇,有三大理论、三大法则和三大原则:
三大理论:一、阴阳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面,既对立又统一,互生互换,这是辩证的思想。《易传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二、五行生克制化,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归于金、木、水、火、土五类,它们相互制约、相互生成,这是发展变化的思想。三、“天人合一”的思想,人和宇宙互为协调。《易传》中所说的“大人”,就是实现“天人合一”境界之人,“夫古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这是《易传》追求的理想境界。
三大法则:一、理,即易理。易经中的哲理,探讨宇宙人生的所变、能变与不变的原因。二、象,即卦象、爻象。易经中用卦象、爻象来表示世界生成发育的各种现象,从中寻求规律。三、数,即现象中的数理。根据它的变化过程,推知人事和万物的因果联系。
三大原则:一、简易,是指天地自然规律原本简朴而平易。二、不易,是指天地自然规律有其遵循的必然规律。三、变易,是指天地自然规律的变化、发展和自我否定。
《周易》显著的特点是实用,它对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哲学高度做了阐释,说明了事物的规律。特别是对伦理道德、思想方法、事物转化、治军作战、夫妻关系、家庭教育、喜怒哀乐、居家旅行、生老病死以及革故鼎新等,作了带有普遍规律性的论断,是古代实用性很强的生活教科书。
【典籍精选】
乾卦
【原文】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译文】
乾:乾卦具有根元的、亨通的、利益的、贞正的四种德行,没有灾祸。
初九:龙潜伏在水中,暂不宜有所作为。
九二:龙出现在田问,有利于大德之人出来治世。
九三:君子整天勤勤恳恳,即使在夜晚,仍时刻警惕,谨慎行事。若此,虽有危险,亦不会遭受灾祸。
九四:游龙潜伏在深谷之中,似跃而未跃,不会有过失。
九五:龙高飞于天,有利于大德之人出来治世。
上九:龙飞得过高,终会有所悔恨。
用九:出现一群龙,谁也不自居首领位置,则无过亢之灾,这是吉祥的现象。
《彖传》说:博大的、象征万物创始的乾卦,万物依靠它而开始生长,它是统帅万物之本源。它使云朵飘行翻动,使雨水施洒降落,各种事物各具形态而不断发展。明亮的太阳周而复始,乾卦各爻按不同的时位组成,犹如六条龙接连驾驭天地之问。天地自然变化形成万物的规律。
序言
坦白讲,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满28包邮”这个诱惑性极强的价格吸引了。在如今这个时代,想要以这样的价格获得一套如此厚重、内容如此扎实的典籍,简直是做梦。我原本的预期是,这大概率是一本印刷质量勉强过关,内容未经严格校对的“快餐”产品。然而,当我拿到书并开始翻阅时,那份意外的惊喜感简直难以言表。它的纸张不是那种廉价的、一碰就卷边的纸张,而是有着适度的韧性和良好的吸墨性。装订工艺也相当扎实,书脊平整,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容易出现散页的现象。更让我感到满意的是,这本书在内容上展现出的专业性。它收录的文本在细节处理上非常到位,引文出处清晰,没有出现低级错误。这让我意识到,这绝非是草草了事的作品,而是背后有专业的团队在进行严谨的编辑和校对工作。这种高性价比,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传播的诚意,让人由衷地敬佩。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有心了,拿到手的时候就被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古典的韵味给吸引住了。封面上的烫金字体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即便是作为家里的一个装饰品,也显得格外有档次。我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毕竟“精华大全集”这个名头听起来就有点虚,生怕内容是那种东拼西凑、翻译腔十足的劣质品。然而,翻开第一页我就打消了疑虑。它排版考究,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觉得眼睛酸涩。更重要的是,它不像有些古籍整理本那样,为了追求“全”而忽略了“精”,而是真正做到了去芜存菁。那些晦涩难懂的词句旁边都有细致的注释,即便是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的读者,也能轻松领略其中的妙处。我尤其欣赏它在选篇上的独到眼光,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也穿插了一些鲜为人知但同样璀璨的珠玑,让人有种不断探索的惊喜感。这本书完全配得上它所承载的文化重量,是一次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的阅读体验,非常适合放在书房里细细品味。
评分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对古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市面上关于“四库”的衍生读物汗牛充栋,很多都只是泛泛而谈,缺乏深入的剖析和独到的见解。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内容罗列上,而是尝试构建起一个宏大的知识体系。它巧妙地将不同门类的精选内容进行了主题性的串联,比如关于古代的治水思想、士人的隐逸哲学、以及不同朝代诗歌风格的演变脉络,都梳理得井井有条。读完某个章节,我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一张导览图,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这座庞大迷宫中的主要路径和关键节点。作者的解读角度非常现代,没有陷入故纸堆的僵化思维,而是能够将古人的智慧与当下的困惑进行对话,让人在阅读历史的同时,也能反思当下的人生选择。对于希望系统性了解中国传统精粹但又苦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啃原著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简直就是一座及时雨。
评分我家里有一位正在读高中的孩子,他对传统文化课的兴趣一直比较淡漠,总觉得那些古文拗口难懂,枯燥乏味。我买下这本“精华大全集”原本只是想自己闲暇时翻阅,没想到孩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看到了。令我惊喜的是,他竟然被其中的一些故事和思想片段吸引住了。这本书在选取“精华”时,非常巧妙地避开了过于偏僻和枯燥的学术内容,而是着重选择了那些蕴含哲理、贴近生活、或者具有传奇色彩的部分。比如其中对古代贤哲处世哲学的解读,用现代的语言进行了解释,让孩子觉得很有启发性。这本书的开本和设计对于青少年阅读来说,也显得友好得多,不会有那种传统线装古籍的压迫感。现在,他时不时会主动问我书里的某个典故是什么意思,这比我强迫他去背诵课文有效得多。这本书在传承经典和吸引新一代读者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微妙且成功的平衡点。
评分对于我这种对古典文学有着狂热爱好的人来说,阅读的乐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文字本身所蕴含的音韵美和节奏感。这本书在选文时,对古文的文学性保持了极高的尊重。它没有为了追求所谓的“通俗易懂”而过度地白话化,而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文的古典风貌和独特的语感。比如在阅读那些精选的骈文和赋作时,那种对仗工整、辞藻华丽的震撼力,被完美地呈现了出来。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欣赏一场精心编排的音乐会,抑扬顿挫,气势磅礴。作者在选篇时,似乎特别留意了不同文体的代表性,从唐诗的雄浑到宋词的婉约,再到明清小说的精妙片段,都做了恰到好处的呈现。这使得读者在短时间内,能够体验到中国古典文学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它不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艺术品鉴赏手册,让人心悦诚服地沉浸其中,感受文字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