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繁体、大字、竖排、注音。繁体,又称为正体,是中华汉字的正统传承,中华经典一直是以繁体字的形式传承的;大字,旨在方便儿童认识汉字,减少视觉疲劳。竖排,是中国典籍固有的排版方式,其藴含深厚智慧,好处甚多。注音采用的是汉语拼音,旨在保证初学者读音之准确。
2.内容全面、丰富。承传几千年的文化经典,传递圣贤智慧的古典巨着。本套《中华经典诵读教材》囊括中华儒释道文化三家典籍,内容更加全面、丰富。
3.采用善本,注音准确。本套丛书经文一律采用纯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4.排版大方、疏阔。本套丛书内文排版大方、疏阔,符合人们阅读习惯,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利于保护视力健康。
5.设计装帧精致典雅。本套丛书在设计装帧方面精致典雅,简洁大方,古朴庄重,尽量体现古书韵味,更加悦目。
海报: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全18册)遴选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典籍三十五种,采用大字注音、正体竖排,是一套专门用于诵读的经典教材。经文采用纯善的底本,反复校对,标点、注音参考学者注疏,力求准确无误。适合作为少年儿童的经典诵读教材,也可以作为成年人学习经典的诵读读本。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全18册)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启蒙、孝经》《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阴骘文)》《了凡四训》《女四书、女孝经》《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选》《诗经》《尚书》《左传选》《易经》《道德经、庄子选》《唐诗三百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心经、金刚经(附:佛说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地藏菩萨本愿经》。
“中华文化讲堂”,自2009年出版第壹套书以来,迄今已经在中国书店、团结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群言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九州出版社等出版传统文化经典图书壹百多种,发行遍及海内外。
中华文化以儒释道三家文化为主流,其根是孝,其本是敬。落实在孝亲尊师。中华传统文化,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也。文化是民族之灵魂,教育是文化之生机。古人有云:壹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又云: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壹件好事还是读书。以弘扬中华文化、净化社会人心为宗旨的“中华文化讲堂”系列丛书,旨在劝人断恶修善、净化社会人心。四年多来,先后出版《群书治要》《国学治要》等国学经典和净空老法师、王凤仪老善人、钟茂森博士、蔡礼旭老师等古今大德的大量着作。其中不少图书被赠送给多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日本、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家元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各国代表等,并发行流通到加拿大、印尼、德国、马来西亚等地和、香港等地,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让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千家万户,利益了大量人群。
1.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启蒙、孝经
2.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阴骘文)
3.了凡四训
4.女四书、女孝经
5.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6.幼学琼林、龙文鞭影
7.大学、中庸、论语
8.孟子
9.礼记选
10.诗经
11.尚书
12.左传选
13.易经
14.道德经、庄子选
15.唐诗三百首
16.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17.心经、金刚经(附:佛说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18.地藏菩萨本愿经
出版说明
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流传至今、没有中断的文明。
中华文明价值中为重要的,就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大量经典。这些典籍,薪火相传,一直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
近年来,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在大量志士仁人的努力推动下,中华传统文化逐渐迎来了复兴的春天。
在此背景下,我们编辑出版了这一套《中华经典诵读教材》,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延续传统,推动读经教育的普及。本套教材采用繁体、大字、竖排、注音,这在目前出版的众多经典诵读本当中,并不多见。繁体,又称为正体,是中华汉字的正统传承,中华经典一直是以繁体字的形式传承的;大字,旨在方便儿童认识汉字,减少视觉疲劳。竖排,是中国典籍固有的排版方式,其藴含深厚智慧,好处甚多。注音采用的是汉语拼音,旨在保证初学者读音之准确。
中华文化以儒释道三家为主流,其核心为伦理、道德、因果之教育。儒道两家是诞生于中国的本土文化,佛教虽诞生于印度,但是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早已经和儒道融合为一体。因此,我们在经典篇目的选取上,打破了一般只选儒家典籍的惯例,将选取范围扩大到儒释道三家的经典上。儒家典籍选取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德育启蒙》《孝经》《朱子治家格言》《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童蒙养正经典和「四书五经」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左传选》《礼记选》,此外还收入了古代女子读物《女四书·女孝经》,诗歌选本《唐诗三百首》以及《了凡四训》。道家典籍则收入《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道德经》和《庄子选》四种,佛家典籍则挑选了《十善业道经》《地藏菩萨本愿经》《无量寿经》《心经》《金刚经》《佛说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八种。经文和注音均参考历代注疏和诸家版本,严加考证,以求善。
这套书不仅适合广大少年儿童作为读经教材,即便是成年人,读诵这些经典,也是大有益处的。古人云:「旧书不厌百回读」。我们期待着,这些典籍能够家弦户诵,朗朗的读书声能传遍中华大地,让古老的中华文明,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中华文化讲堂编辑部
二〇一四年七月
……
我一直在寻找一套能够真正体现中华文明“温润”特质的教材,而不是那种充满说教意味的教本。这套书恰恰捕捉到了那种内敛而深远的东方气质。它不急于灌输一个既定的结论,而是通过原著的文本,引导读者自己去体会“道”的运行轨迹。比如,在阅读关于人际关系和自我修养的篇章时,你会发现它所倡导的并非僵硬的束缚,而是一种动态的、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智慧。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需要细细品咂才能领悟其妙处。这套书在选取和呈现上,显然是抱着“传道”而非“售书”的心态来制作的,这种真诚的态度,是任何商业包装都无法替代和模仿的,也正是我决定珍藏它的重要原因。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有心思,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过功夫的。封面那种古朴典雅的风格,一下子就把人带回到了那个充满书卷气的年代。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字体选择的考究和排版的疏朗有致,这对于阅读体验来说至关重要。我一直觉得,经典书籍不应该只是内容的堆砌,视觉上的享受同样能辅助理解和沉浸。特别是考虑到很多现代的普及读物为了追求速度感,常常在排版上显得过于拥挤和廉价,这套书的反其道而行之,简直就是对传统美学的一种致敬。翻开内页,那种墨香仿佛都要溢出来一般,让人忍不住想找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壶清茶,慢慢品味。对于初次接触这些古籍的朋友来说,这种精心维护的“仪式感”,远比那些简化或删节的版本更能激发人去探究其深层含义的动力。它给人的感觉不是一本快消品,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器物,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评分这套书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厚重而不失灵动”。它不像某些宣传铺天盖地的读物那样,热衷于制造概念和炒作所谓的“秘籍”,它更像是一个静默的知识库,等待着有心人去发掘。我特别欣赏它所传递出的那种对传统文化深沉的热爱和尊重,这种情感是能穿透纸页直达人心的。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注意力极度稀缺的时代,能够沉下心来做这样一套具有长久价值的出版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担当。它不是为了追赶一时的潮流,而是致力于为后代留下可靠的文化坐标。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性地了解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的朋友来说,这套书提供了一个极为可靠和扎实的基础,它让你建立的认知体系是坚固的,而不是建立在零散的碎片化信息之上。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我的私人书房时,发现很多以前买的所谓的“国学入门”书籍,内容上要么过于浅薄,要么为了迎合大众而过度“今译”,反而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力量。真正好的经典读本,应该像一位耐心又不失威严的老师,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引,而不是一味地哄骗。这套书的选本和编排,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没有那种急于求成的浮躁感,而是稳扎稳打地呈现了古代圣贤的智慧精髓。我个人对其中关于“礼”和“中庸”的探讨部分特别感兴趣,这些概念在现代社会似乎被简化成了教条,但在这套书中,你能感受到其背后蕴含的深刻的哲学思辨和对人与社会关系的精妙平衡的追求。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千年前先贤的跨时空对话,那种精神上的充实感是任何速食文化都无法替代的。它教导的不是“如何成功”,而是“如何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评分作为一个常年与古籍打交道的人,我对于书籍的“可读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尤其是涉及到文言文的阅读时。很多版本为了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会使用非常晦涩难懂的字体或者极其紧凑的版式,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和对照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灾难。这套书在保持了传统风貌的同时,对阅读便利性做了非常人性化的考量。例如,在关键的注释和释义的安排上,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不喧宾夺主打断了阅读的连贯性,又能在关键时刻提供必要的支撑。这体现了一种高明的编辑智慧——尊重原文,但又不排斥现代读者的接受习惯。这种平衡拿捏得极好,使得即便是需要细细琢磨的段落,也能保持流畅,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更多人能够真正走进经典的大门,而不是望而却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