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易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儒家经典必读本)
定价:12.0元
作者:周鹏鹏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7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群经之首——包含了宇宙、鬼神莫测的智慧,是十足的“天书”。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朱熹在评论程颐《易传》时说:“《易传》明白,无难看。但伊川以天下许多道理散入六十四卦中,若作《易》看,即无意味;唯将来作事看,即字字句句有用处。”
★《易》是用来研究天地奥秘的工具,本身无思无为,不具有言告的功能,但在易简的形式中寓托着深刻的道理。它以阴阳二种爻的上下往来表示万物的冲突、和谐、运动变化。
★曾仕强在《易经的奥秘》中提到——“《易经》太大了,一个很大像北京城这样的都市,你从哪一条路进来都是都是进了北京城,可是进来以后还是摸不着头脑,每一个人只讲对一部分,很难把它讲的很全,所以为什么老是见仁见智,各有不同的偏执,就是因为每一个人他只看到一个角度。所以要研究《易经》要有比较宽广的包容性,要彼此尊重。”
内容提要
《易经》被尊为“六经之首”,尊享着无比崇高的地位。而在道家经典中,《易经》也享有与其在儒家经典中相同的地位,被道家奉为“三玄之冠”。真正算得上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于《易经》,曾给出了这样的定位:“易道广大,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可算是对《易经》全面而重要的评价,甚至无论从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上讲,都是世所罕见的,也从来没有一部著作能够产生它那样的重要影响。
本书精选古本正源,并兼采众家著作,经过精心的审校,以文、白对照的形式,再现这部著作的精华。本书按照《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每卦独成一节,以原文、注释、译文三个板块的形式,在力求保持《易经》原有意味的基础上,努力在读者和原著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以期能让每一个现代人都能读出《易经》中的思想韵味。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乾【卦一】乾为天
[乾上乾下]
【原文】
乾①。元亨利贞②。
初九③:潜龙勿用④。
九二:见龙在田⑤,利见大人⑥。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⑦,夕惕若厉,无咎⑧。
九四:或跃在渊⑨,无咎。
九五:飞龙⑩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11。
用九12:见群龙无首13,吉。
【注释】
①乾:《易经》的六十四卦卦象由两副卦象上下组合而成,且以上为用,以下为体。乾作为六十四卦卦,由其原意“草木萌生曲折生长的样子”引申,借指天。
②元亨利贞:可概括为“元亨”“利贞”,是两个表示吉祥的“贞兆辞”。元,大。亨,通。利,适宜。贞,正而固。
③初九:与“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等一起表示本卦的爻至第六爻,指的是爻的阴阳性和排列顺序。在《易经》中,每个卦画都由六爻组成,从下向上依次排列,这里的“初”“二”“三”“四”“五”“上”表示的是从下往上的顺序。“九”代表阳性“-”,“六”代表阴性“--”。
④潜龙:指秋分时的龙星。勿用:不利。
⑤见:通“现”,出现。田:大地。
⑥大人:指王公贵族。
⑦君子:这里指的是有才德的贵族。乾乾:形容勤勉努力的样子。
⑧夕:夜晚。惕:敬惧的样子。厉:形容危险的情况。咎:过失或灾难。
⑨或:有人,这里也是对贵族的一种指代。渊:深潭,深水潭。
⑩飞龙:指天上的星星。
11亢龙:指天空高处的龙星。有悔:指不吉利的占筮、卜象。
12用九:乾卦中,当君子居于初位时,表现出的是“潜龙勿用”的卦象,则其余各个相位者是可以“用”的。所以称“用九”。用九卦象与用六卦象相对,分别表示全阳、全阴,各自对应的是乾卦和坤卦。
13群龙无首:指乾卦六条爻都为阳,所以是有“首”的,而由乾卦进入坤卦,则是由全阳进入全阴,所以也就由有“首”变成了无“首”。
【译文】
乾卦包含元始、亨通、利和、贞正四个方面的意义,就像种子发芽、生根、破土、成长的生长变化。
卜筮得出的初九爻,就像是龙在水中刚刚萌生,但还没有完全长成,还不能急于动作。
九二爻,就像是水中的龙到了地上,虽然已经完全成形,但仍应向大人寻求帮助。
九三爻,这时候的龙可能已小有所成,但仍需像君子那样以天为榜样,通过勤奋不懈的努力,警惕可能的倒退,以保证即使在遇到险境的时候,也能平安无事。
九四爻,这时候的龙已经能自由地在地上、水中行动了,没有什么能挡得住它。
九五爻,此时的龙已经能飞上天空,就像是植物到了收获的季节一样,处在全盛时期,但仍无法脱离大人的帮助。
上九爻,这时候的龙已经飞得太高,但因为自身的骄傲,已经没有大人愿意帮它了,这会让它有所悔悟。
用九爻,这种状态下出现了一群没有首领引领的龙,这才是大吉的象征。
【原文】
《彖》①曰:大哉乾元②!万物资始③,乃统天④。云行雨施,品物⑤流形⑥。大明⑦终始,六位⑧时成,时乘六龙⑨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⑩命。保合大和11,乃利贞12,首出庶物13,万国咸14宁。
【注释】
①《彖(tuàn)》:即《彖辞》,是对卦辞进行解释的辞,相传其作者为孔子。彖,本来是一种动物,传说中能咬断铁器。
②乾元:这里指生命的本原。
③资始:可以依赖的初始状态。资,凭借、依赖。始,初始、开始。
④统天:犹言“统属于天”,受天的统率。统,统率。
⑤品物:指世间繁华的万物。
⑥流形:像流水一样可以变动成形。
⑦大明:太阳是天上光明的事物,所以被古人称为“大明”。
⑧六位:指上、下、东、西、南、北六个方位,也用来指乾卦的六爻。
⑨六龙:这里紧承前句,也是喻指乾卦的六爻,意在说明六爻的变动就像是六龙按时御天一样。
⑩性:这里指属性、活性。
11大和:也就是“太和”,指的是冲和的气,其佳状态在于和谐与协调。
12贞:规律。
13庶物:万物。
14咸:皆,都。
【译文】
《彖辞》上讲,真是啊!天地间的元气,为世间万物提供了演变的初始条件,所以也能给大自然的一切变化做出预示。于是,流云、降雨、万物繁衍,便有了具体的形态。它就像太阳周而复始地升降一样,让人们能够分清上、下、东、西、南、北的方位,显现出潜龙状态至亢龙状态的成长过程,并且与天道合拍。只有经过这样的变化,万物才能保持和谐协调的状态,达到佳的正道。如果每种生物的生长都遵循这个规律,那天下就能一片祥和了。
……
序言
前言
在儒家经典中,《易经》被尊为“六经之首”,尊享着无比崇高的地位。而在道家经典中,《易经》也享有同于其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被道家奉为“三玄之冠”。真正算得上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作为华夏文明长河中智慧与文化的结晶,经过五千年的发展,《易经》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重要元素符号,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于《易经》,曾给出这样的定位:“易道广大,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可以说,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讲,《易经》的影响都是世所罕见的,也从来没有一部著作能够产生如此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数千年来,中国的文人学士们都将《易经》作为一部值得日日、时时研读的经典,研习并遵从其中的道理。孔子说“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宋人叶采也曾讲“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唐代虞世南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医学家孙思邈说“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足见《易经》对后世人的重大影响和吸引力。
然而,虽然书名为“易”,但真正能够参得透、讲得清这本书的人,实是少之又少。从古至今,关于《易经》的著作浩如烟海,每家都从自身的感受和角度出发,试图解读《易经》中深含的观点,但鲜有成功者。就此,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说“《易》难看,不比他书”,同时又说“是圣人事,非学者可及也”。
具体来说,《易经》以眼花缭乱的八卦、六十四卦符号为载体,并配合晦涩艰深的卦辞、爻辞阐述世事、事理,文辞艰涩。虽然以卦爻为工具和载体,但《易经》并不是一部关于卜筮的作品,而更像是古人关于世界、人生体悟的综述,旨在引导人们重新认识自身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进而体悟它深蕴的哲学,获得源源不断的生活智慧和前进动力。
对于这本经典,连朱熹这样的大家都连呼“《易》难看”,更别说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现代人了。这也就难怪会有一些现代人,将《易经》视作一部“天书”。
鉴于此,我们精选古本正源,并兼采众家著作,经过精心审校,以文白对照的形式,再现这部著作的精华。本书按照《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每卦独成一节,以原文、注释、译文三个板块的形式,在力求保持《易经》原有意味的基础上,努力在读者和原著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以期每一个现代人都能读出《易经》中的思想韵味。
因为本书是在博采众家思想的基础上进行的解读,所以书中一些地方难免出现不够精准到位的问题,或有其他疏漏之处,万望读者朋友指正,我们将不胜感激。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本“工具书”。我发现自己可以随时翻阅其中的篇章,来应对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选择。比如,在面临一个重要决策时,我不会迷信地直接套用某个卦象,而是通过研读相关的哲理,去梳理自己内心的矛盾点,去理解事物发展的潜在规律。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智慧,正是传统经典所能给予的最高馈赠。我特别欣赏它在解释“变”与“常”的辩证关系时所采用的视角,这让我不再把生活中的起伏看作是孤立的事件,而是视为一个持续演变的大系统中的组成部分。这种宏观的视角,极大地缓解了现代人面对不确定性时的焦虑感。对于那些真正想在个人成长中寻求深度指引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思维框架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文化传承的爱好者,我对出版方在推广国学经典方面所做的努力深感钦佩。这本书的出版,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古代文本印刷出来,更体现了一种文化责任感。从纸张的选择到油墨的气味,都散发着一种对文化原真的尊重。对比市场上那些粗制滥造、只为追逐热点的版本,这本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成功地在“大众化”和“学术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既不会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也能够经受住资深研究者的推敲。能将如此深邃的古代智慧,用现代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实属不易。我愿意向所有对中华文化核心思想感兴趣的朋友推荐它,因为它为你打开的,是一个通往中华文明思想深处的坚实大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封面设计上,那种水墨晕染的古朴风格,配合着烫金的书名,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我特意选了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坐在窗边翻开它,光线透过纸张,那种微微泛黄的质感,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古老的年代。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讲究,字体的选择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透着一股子古典韵味,不像有些现代出版物那样为了追求简洁而牺牲了美感。而且,装订得非常结实,即使经常翻阅,也不担心书脊会松散或者掉页,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研读的经典来说,简直太重要了。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上是下了大功夫的,不仅仅是内容的呈现,连带着这份“物”本身的质感,都体现了对经典的敬畏之心。光是看着它安静地躺在书架上,就觉得家里增添了一份宁静致远的氛围,非常适合那种喜欢收藏实体书,并且对书籍的物理形态也有一定要求的读者。这绝对是那种愿意花时间慢慢品味,而不是囫囵吞枣对待的书籍。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更多是一种时间上的体验感。我不是一口气读完它的,而是把它当作生活中的一个固定陪伴。清晨,在处理琐事之前,我会随机翻开一页,感受一下古人那种从容不迫的心态;夜晚,在结束了一天奔波后,我会静坐片刻,对照书中的警示,反思白天的言行是否合乎“道”。这种日复一日的浸润,让书中的智慧渐渐渗透到我的思维模式中,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教会我的,不是具体的“招数”,而是如何保持内心的定力,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那个不变的中心轴。这种缓慢但持久的阅读过程,是任何电子书或有声读物都无法替代的,它需要你投入时间、注意力和心神,而你投入的越多,收获的宁静和洞察就越大。这是一本值得被珍藏,并陪伴自己走过人生不同阶段的宝藏之书。
评分我一直对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提供人生指引和智慧的典籍。这本书的选材和编排,恰到好处地满足了我对“经”的期待。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将深奥的道理融入到生动的叙述之中,初学者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辩证思维和宇宙观。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或者说编者)对原文的注释和解读非常到位,没有过多地加入个人主观臆断,而是尽量贴合古代语境去阐释,这对于理解原著的精髓至关重要。很多时候,我们读古籍,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和概念的隔阂,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就像一位耐心而博学的向导,引导你一步步走进那片充满智慧的迷宫。每一次停下来思考其中的爻辞和卦象,都像是一次对自我的审视和对世界的重新认识,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其他任何快餐式读物都无法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