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52804218 李敖精编:四部正讹 庸言录 文心雕龙 天津古籍出版社 李敖

9787552804218 李敖精编:四部正讹 庸言录 文心雕龙 天津古籍出版社 李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敖 著
图书标签:
  • 李敖
  • 四部正讹
  • 庸言录
  • 文心雕龙
  • 古籍
  • 文学
  • 思想
  • 文化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名家精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04218
商品编码:30013571992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李敖精编:四部正讹 庸言录 文心雕龙

定价:50.00元

作者:李敖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5280421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囊括!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内容提要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1”选录了胡应麟的《四部正讹》、姚际恒的《庸言录》和刘勰的《文心雕龙》等著作。《四部正讹》一书,上承宋濂的“诸子辨”,扩大检讨重要的古书,为古书辨伪,是功力极深的一部著作。姚际恒的《古今伪书考》,张之洞视之为“简便易看,为读诸子之门径”。《文心雕龙》是中国有史以来精密的批评的书,它“体大而虑周”,反对不切实用的浮靡文风,主张实用的“摛文必在纬军国”的落实文风。

目录


四部正讹

导读 / 002

引 / 003

卷上 / 004

叙论 / 004

连山易 / 006

归藏易 / 006

子夏易 / 007

乾凿度·乾坤凿度 / 007

谶纬诸书 / 008

三坟 / 011

古文尚书 / 015

元命包 / 016

关朗易传 / 017

心法 / 018

元经 / 018

仪礼逸经 / 019

卷中 / 020

鬻子 / 020

阴符经 / 021

六韬·三略 / 022

文子 / 023

鬼谷子 / 024

伍子胥 / 025

兵家诸书 / 025

鹖冠子 / 026

关尹子 / 027

黄石公素书 / 029

抱扑子 / 030

亢仓子 / 030

刘子新论 / 031

孙子 / 031

子华子 / 032

李卫公问对 / 033

化书 / 033

广成子 / 034

卷下 / 035

黄帝内传 / 035

穆天子传 / 035

晋史乘·楚梼杌 / 036

山海经 / 037

古岳渎经 / 039

燕丹子 / 040

宋玉子 / 040

神异经·十洲记 / 040

赵飞燕外传 / 041

越绝书 / 041

鲁史记 / 041

西京杂记·述异记 / 042

列仙传 / 042

牟子论 / 043

洞冥记 / 043

汉武内传 / 043

拾遗记·名山记 / 044

梁四公记 / 044

隋遗录 / 044

开元天宝遗事 / 045

广陵妖乱志 / 045

潇湘录 / 045

牛羊日历 / 046

龙城录 / 046

白猿传 / 047

周秦行纪 / 047

碧云騢 / 047

云仙散录 / 048

清异录 / 048

艾子 / 049

钟吕传道集 / 049

香奁集 / 049

诗话诸书 / 050

结论 / 050

庸言录

导读 / 054

古今伪书考

经类 / 056

易传 / 056

子夏易传 / 056

关朗易传 / 057

正易心法 / 057

焦氏易林 / 058

易乾凿度 / 058

古文尚书 / 059

尚书汉孔氏传 / 059

古三坟书 / 059

诗序 / 059

子贡诗传 / 061

申培诗说 / 061

周礼 / 061

大戴礼 / 062

孝经 / 062

忠经 / 064

孔子家语 / 064

小尔雅 / 065

家礼仪节 / 065

史类 / 066

竹书纪年 / 066

汲冢周书 / 066

穆天子传 / 066

晋史乘 / 068

楚梼杌 / 068

汉武故事 / 068

飞燕外传 / 068

西京杂记 / 068

天禄阁外史 / 069

元经 / 069

十六国春秋 / 070

隆平集 / 070

致身录 / 070

子类 / 071

鬻子 / 071

关尹子 / 072

子华子 / 072

亢仓子 / 072

晏子春秋 / 073

鬼谷子 / 073

尹文子 / 074

公孙龙子 / 074

商子 / 075

鹖冠子 / 075

慎子 / 075

于陵子 / 076

孔丛子 / 076

文中子 / 077

六韬 / 078

司马法 / 078

吴子 / 079

黄石公三略 / 079

尉缭子 / 080

李卫公问对 / 080

素书 / 081

心书 / 081

风后握奇经 / 082

周髀算经 / 082

石申星经 / 082

续葬书 / 082

拨沙经 / 082

黄帝素问 / 083

灵枢经 / 083

神农本草 / 084

秦越人难经 / 084

脉决 / 084

神异经 / 085

十洲记 / 085

列仙传 / 085

洞冥记 / 085

博物志 / 086

杜律虞注 / 086

有真书杂以伪者 / 087

三礼考注 / 087

文子 / 087

庄子 / 088

列子 / 089

管子 / 090

贾谊新书 / 091

伤寒论 / 091

金匮玉函经 / 091

有本非伪书而后人妄托其人之名者 / 092

尔雅 / 092

韵书 / 092

山海经 / 093

水经 / 093

阴符经 / 094

越绝书 / 094

有两人共此一书名今传者不知何人作者 / 096

吴越春秋 / 096

有书非伪而书名伪者 / 097

春秋繁露 / 097

东坡志林 / 098

有未足定其著书之人者 / 099

国语 / 099

孙子 / 099

刘子新论 / 100

化书 / 101

四库全书

导读 / 104

进《四库全书》表 / 105

附:掌故二则 / 111

文心雕龙

导读 / 114

译注凡例 / 115

原道 / 117

辨骚 / 128

明诗 / 141

论说 / 156

神思 / 171

体性 / 182

风骨 / 191

养气 / 200

通变 / 208

定势 / 218

情釆 / 229

镕裁 / 238

夸饰 / 247

附会 / 256

物色 / 265

时序 / 276

知音 / 299

序志 / 310

作者介绍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中国古典文学精读:四部正讹·庸言录·文心雕龙》 导论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古典文学更是璀璨夺目的瑰宝。本书精选三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古典文学名著——《四部正讹》、《庸言录》和《文心雕龙》,力图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精到的解读,带领读者深入体味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与思想深度。天津古籍出版社历来以整理出版古籍、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此次精编出版此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兼具学术价值与阅读趣味的古典文学读本,让古圣先贤的智慧与艺术光芒得以重现,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第一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四部正讹》 《四部正讹》一书,顾名思义,旨在辨析、纠正中国古典文献中长期流传的错误与讹谬。其价值不仅在于厘清字句之误,更在于揭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学术流变与思想演进。本书精选《四部正讹》中的精华篇章,着重解读其辨正的原则、方法以及所涉及的具体文献。 辨正的维度: 《四部正讹》的辨正工作覆盖了中国古籍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文字讹变: 历代抄写、刻印过程中,由于笔画相似、音近义误等原因,导致原文发生字句的错误。本书将重点梳理那些因文字讹变而影响理解的经典案例,展示作者如何通过考据、比对,还原字句本来的面貌。 版本异同: 古籍版本众多,同一部书可能存在不同的抄本、刻本,它们在文字、篇章结构上可能存在差异。本书将分析《四部正讹》如何通过比较不同版本,判断何者更为可靠,并阐述版本校勘的重要性。 史实谬误: 历史记载中,由于传闻失实、主观臆断或后人增饰,往往会产生一些史实上的错误。本书将探讨《四部正讹》如何依据史料,辨析历史事件、人物的真伪,澄清历史的迷雾。 思想偏颇: 古代思想流派众多,有时为了论证某种观点,可能对前人的思想进行片面解读或歪曲。本书将关注《四部正讹》如何批判性地审视某些带有偏见的学术观点,展现其思想上的独立判断能力。 辨正的方法论: 《四部正讹》的辨正并非空泛之论,而是建立在一套严谨的学术方法之上。本书将深入解析这些方法: 文献考据: 这是辨正的基础。本书将阐释作者如何搜集、整理、比对各种文献资料,包括古籍、碑刻、出土文物等,以获取最可靠的信息。 音韵训诂: 理解古文,离不开对古音和字义的准确把握。《四部正讹》在辨正过程中,如何运用音韵学和训诂学的知识,以推断字词的本义,是本书解读的重点。 逻辑推理: 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作者也善于运用逻辑推理,结合常识和历史背景,对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展现了其敏锐的思维能力。 学术对话: 辨正本身就是一个学术对话的过程。《四部正讹》并非自说自话,而是与前人、同辈进行思想的交流和辩驳,本书将呈现这种学术精神。 《四部正讹》的意义: 通过对《四部正讹》的精读,读者不仅能学习到辨别古籍真伪的知识,更能体会到严谨治学的精神。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去伪存真的学术态度尤为可贵,对于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和求真务实的学风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第二篇:洞察世情,明辨事理——《庸言录》 《庸言录》是一部充满智慧的随笔集,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涉及人情世故、社会百态、人生哲理等方方面面。本书精选《庸言录》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旨在展现作者对世情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道理的独到见解。 世情百态的描摹: 《庸言录》如同一个时代的缩影,通过作者的笔触,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面貌: 人际交往的智慧: 书中充满了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之道,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应对小人、如何识人辨人,都蕴含着宝贵的人生经验。本书将选取典型事例,解读其中蕴含的沟通技巧和为人处世的原则。 官场与社会的观察: 作者对当时官场的种种现象、社会上存在的种种弊端,都有着深刻的批判和反思。本书将呈现那些直击社会痛点的篇章,让读者了解作者的社会关怀。 生活琐事的哲思: 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在作者眼中也往往能引发深刻的思考。一杯茶、一本书、一次偶然的相遇,都可能成为作者哲思的起点。本书将展示作者如何从平凡中发掘不平凡的哲理。 人生哲理的探索: 《庸言录》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的观察,更是对内在心灵的探索: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对短暂人生的价值追求,对名利得失的淡泊。本书将选取那些探讨人生意义、价值取向的篇章,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终极问题。 修身养性的实践: 书中不乏关于如何安顿心灵、如何提升品格的论述。本书将摘录那些强调个人修养、心性修炼的内容,为现代人提供精神上的慰藉和指导。 面对困境的勇气: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庸言录》中也展现了作者面对挫折、逆境时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韧。本书将重点解读那些传递积极人生观和强大精神力量的段落。 《庸言录》的价值: 《庸言录》的价值在于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适用性。它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道理,既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借鉴。阅读《庸言录》,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启迪。 第三篇:文学批评的巅峰之作——《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系统、最深刻的文学理论著作之一。它以宏大的视野,梳理了文学的起源、发展,探讨了文学创作的规律、体裁的特征,以及文学评论的标准。本书精选《文心雕龙》中的核心篇章,力图还原其文学理论的精髓,展示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文学本体的追寻: 《文心雕龙》开篇即探讨“文”的本体,将文学视为一种独特的生命形式: “文”之起源与本质: 作者刘勰探讨了“文”是如何从自然生成,如何成为思想情感的载体。本书将解读“原道”、“征圣”、“宗经”等篇章,理解刘勰对文学起源的深刻洞见。 “情”与“采”的辩证: 刘勰强调文学创作离不开真挚的情感(情)和精妙的语言(采)。本书将深入分析“情采”理论,阐述情感的表达与语言的锤炼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心”与“迹”的统一: 刘勰认为,文学作品是作者心灵的痕迹,是“心”与“迹”的统一。本书将解读“明诗”、“乐府”等篇章,理解作者如何从作者的内心世界出发,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 文学创作的规律: 《文心雕龙》对文学创作的规律进行了系统而精辟的论述: “体”与“用”的结合: 刘勰提出了“体”与“用”的观念,即文学作品的体式(体)与其功能(用)是相互依存的。本书将分析“论说”、“奏启”等篇章,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及其创作要求。 “才”与“学”的相辅: 优秀的文学创作,既需要作者的天赋(才),也需要后天的学养(学)。本书将解读“才略”、“知音”等篇章,探讨作者如何看待“才”与“学”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 “风骨”与“声律”的讲究: 刘勰对诗歌的“风骨”(内容深刻、力量雄健)和“声律”(语言和谐、音韵优美)有着极高的要求。本书将重点阐释他对诗歌艺术的精深见解。 文学批评的范式: 《文心雕龙》不仅是文学理论,更是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先河: “六观”与“四料”: 刘勰提出了文学批评的“六观”(古今、事理、文心、文质、流派、兴象)和“四料”(风、骨、情、采),为后世的文学评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书将详细解读这些批评方法,理解其在文学分析中的应用。 “辨体”与“评品”: 《文心雕龙》对历代文体的演变进行梳理,并对历代作家作品进行评点,展现了其系统性地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本书将通过对具体篇章的解读,展示刘勰的批评实践。 《文心雕龙》的地位与影响: 《文心雕龙》被誉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书的精读,将使读者深刻理解《文心雕龙》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让读者领略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博大精深。 结语 《9787552804218 李敖精编:四部正讹 庸言录 文心雕龙 天津古籍出版社 李敖》一书,通过对《四部正讹》、《庸言录》和《文心雕龙》这三部具有代表性的古典文学著作的精编与解读,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条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有效途径。本书不仅注重文献的准确性,更强调思想的深度和解读的启发性,力求让读者在品读古籍的同时,汲取前人的智慧,提升人文素养,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天津古籍出版社希望此书能成为读者案头必备的枕边书,伴随读者在古典文学的海洋中遨游,收获知识与感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种古朴中透着典雅的气韵,让人一拿到手就忍不住想翻开细瞧。纸张的质感也相当出色,摸上去有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看得出出版社在装帧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我特别喜欢那种印刷的字体,在灯光下阅读时,每一个笔画都清晰有力,丝毫没有刺眼的感觉,长时间沉浸其中也不会感到疲劳。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从排版布局来看,编者显然是下了苦心的,合理的留白和清晰的章节划分,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流畅度,让人在浩瀚的文字海洋中也能找到清晰的航线。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足以见证出版方对经典文本的敬畏之心。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与古人对话的庄重仪式,让人心生敬意,也更加期待内容本身能带来怎样的思想冲击。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固然令人赞叹,但更让我流连忘返的是文字本身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它不是那种沉闷的、只适合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充满着鲜活的思辨和热烈的讨论。读起来,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当年伏案疾书时的那种激昂与愤慨,那种对学问的执着与对世事的批判。文字的力量是如此磅礴,即便隔着千山万水,那种思想的火花依旧能轻易地点燃读者的内心。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读上几页,然后久久不能入眠,脑海中不断地回响着那些精妙的论断和犀利的观点。这不仅仅是知识的输入,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和重塑,让人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世界和思考问题的角度。

评分

坦率地说,一开始我抱着一种审慎的态度去接触这套书,毕竟“精编”二字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取舍与判断。然而,阅读过半后,我的疑虑彻底消散了。编者在取舍材料时,展现出惊人的洞察力,既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和韵味,又剔除了冗余和枝蔓,使得整体节奏紧凑有力,毫不拖沓。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品尝一道精心烹制的佳肴,每一口都是精华,回味无穷。这种高效率的知识传递方式,对于我们这些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求深度阅读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做到了雅俗共赏,既能满足专业研究者的需求,也能让初涉此领域的读者快速领略到其中奥妙,这种平衡把握得恰到好处,实属难得。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阅读感受,那便是“惊喜连连”。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次略显枯燥的学术之旅,没想到却变成了一场智力的探险。编者在注释和导读部分的处理上,简直是神来之笔。他们没有简单地对文字进行生硬的解释,而是巧妙地融入了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的分析,使得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代思想,瞬间变得鲜活可亲。特别是对一些术语的考据和辨析,严谨细致,令人信服。这样的工作量和精细度,绝非一般人可以想象,它体现的是对文化传承事业的极大热忱和责任感。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常读常新的佳作,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邃思想世界的窗户。

评分

我向来对那些能够深入剖析传统文化精髓的作品抱有极高的期待,而这本精编版似乎正是为此而生。它仿佛是一位经验老到的向导,带领我们穿梭于晦涩的古籍之中,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那些历经时间考验的文字智慧。阅读过程中,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时常出现,原本感觉像迷雾团般难以理解的论述,在经过精心的梳理和编排后,变得条理分明,逻辑清晰。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阐释,那种鞭辟入里、直指核心的分析角度,让人不得不佩服编者深厚的学养。它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一场深思熟虑的学术对话,让人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自己的思辨能力。那种被知识的甘泉滋润的感觉,真是酣畅淋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