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101106985 壇經(中華經典指掌文庫) 中華書局 尚榮譯 注

9787101106985 壇經(中華經典指掌文庫) 中華書局 尚榮譯 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尚榮譯 注 著
圖書標籤:
  • 佛教
  • 道教
  • 經典
  • 哲學
  • 宗教
  • 文化
  • 曆史
  • 中華書局
  • 尚榮
  • 壇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聚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06985
商品編碼:30014311579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壇經(中華經典指掌文庫)

定價:16.00元

作者:尚榮譯 注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10110698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指掌”二字,齣自《論語·八佾》:“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孔子用手指著手掌,說明事情清楚容易。本文庫取名“指掌”,其寓意一是本書之目的,希望給廣大讀者提供淺顯易讀的文本,二是本書之形製,即一指可翻的書,一掌可握的書。因此,本文庫的**特點是方便實用,充分考慮當代讀者的實際需求。閤適的開本確保攜帶的方便,閤適的分量確保閱讀的輕鬆。

內容提要


從中國文化史的視野來看,它們的影響並且關涉到僧俗各界,滲透到社會文化的方方麵麵。是中國僧人撰寫的著述中被冠以“經”的一部佛教典籍,其核心思想是“即心即佛”、“頓悟成佛”。《壇經》在把佛性歸諸心性、把人變成佛的同時,倡導“即世間求解脫”,主張把入世與齣世統一起來。

目錄


行由品
般若品第二
疑問品第三
定慧品第四
坐禪品第五
懺悔品第六
機緣品第七
頓漸品第八
護法品第九
付囑品第十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六祖壇經》,一部在中國禪宗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佛教經典,以其深刻的智慧和通俗的語言,影響瞭無數尋求解脫之道的行者。本書並非單純的宗教著作,它更是一部關於人生哲理、心性修養的智慧寶典,其內容精煉,意蘊深遠,值得反復品讀與體悟。 《壇經》源於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言行錄,由其弟子法海集錄而成。慧能大師,作為中國禪宗最重要的傳承者之一,其思想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為核心,強調個體的主觀能動性,認為佛性人人皆有,無需外求,隻需通過修行,當下即可證悟。這種“不立文字,教外彆傳”的禪風,極大地簡化瞭修行的門徑,使佛教的智慧得以更廣泛地傳播,深入人心。 《壇經》的內容涵蓋瞭佛教修行的多個重要方麵,但其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對“心”的深刻洞察與引導。它破除瞭許多傳統佛教的繁文縟節和對外在儀式、功德的執著,將修行的重心完全拉迴到個體的內心世界。書中反復強調“自性清淨”、“自性智慧”,指齣外在的諸般事物,無論是佛、法、僧,還是戒、定、慧,最終都根植於我們自身的“自性”之中。離開瞭自性,一切修行都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壇經》的文字樸實無華,卻蘊含著無盡的禪機。例如,其開篇即闡述瞭“無相念佛”的理念,不同於當時流行的念佛往生淨土的修行方式,慧能大師指齣,真正的念佛,是念我們本自具足的佛性。不執著於相,不染著於相,心無掛礙,便是念佛。這是一種將修行融入日常生活的智慧,一種將精神寄托於內心的境界。 書中對“般若”的闡釋尤為精闢。“般若”即智慧,而《壇經》所說的般若,並非世俗的聰明纔智,而是一種瞭悟一切事物空性、無常的根本智慧。這種智慧,能夠幫助我們破除迷執,擺脫煩惱,達到內心的寜靜與解脫。慧能大師以生動形象的比喻,闡釋瞭般若的般若,例如“如水中月,鏡中像”,點明瞭諸法皆是虛幻不實的本質。 《壇經》在“定慧”的論述上也獨樹一幟。它強調“定慧一體”,認為禪定與般若智慧並非相互獨立,而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禪定是般若的體,般若(智慧)是禪定的用。離開瞭般若的禪定,容易陷入枯寂;離開瞭禪定的般若,則可能流於空談。真正的修行,在於通過禪定的功夫,開發齣般若的智慧,並用這種智慧去觀照一切。 書中還對“頓悟”與“漸修”進行瞭深入的辨析。慧能大師提倡“頓悟成佛”,認為隻要能夠明心見性,當下即可證得佛果。但這並非否定漸修的重要性,而是說,在頓悟的指引下,所有的漸修都將變得更加直接和有效。對於初學者而言,漸修的積纍是必要的,但關鍵在於要將漸修的成果導嚮對自性的體悟,而非僅僅停留在形式上。 《壇經》對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也賦予瞭新的解讀。它認為,真正的布施,是“無相布施”,即不求迴報,不執著於布施的行為本身;真正的持戒,是“自淨其意”,即內心的清淨;真正的忍辱,是“不計前怨”,即放下執著與嗔恨;真正的精進,是“不懈不怠”,即堅持不懈地嚮內求索;真正的禪定,是“隨緣不變”,即在紛繁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平和;真正的智慧,是“如實觀照”,即瞭悟事物的真相。 《壇經》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其理論的深刻,更在於其實踐的可行性。它所倡導的修行方法,高度契閤普通人的生活,使得“人人皆可成佛”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想。通過對《壇經》的深入研讀,我們可以學習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如何看待人生中的順境與逆境,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安寜。 本書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宗教上的啓迪,更是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探索,一種對自我價值的挖掘。它鼓勵我們放下對外在的依賴,迴歸內心,去發現那個原本就圓滿具足的“真我”。在現代社會,壓力與焦慮無處不在,《壇經》所傳遞的智慧,對於緩解現代人的心靈睏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教導我們,真正的幸福與解脫,並非來自物質的積纍或外部的認可,而是源於我們對自身心性的深刻覺醒與轉化。 《壇經》的語言風格,尤其值得稱道。它沒有冗長的經文解釋,沒有玄奧的術語堆砌,而是用最貼近生活,最富於感染力的語言,將最深刻的佛法哲理娓娓道來。這種“以淺為深,以易為難”的教學方式,使得《壇經》能夠跨越時代的限製,觸動每一個讀者的心靈。 總而言之,《六祖壇經》是一部關於生命智慧的永恒經典。它以其獨特而深刻的洞見,引領我們走嚮一條通往內在平和與覺醒的道路。本書的價值,在於其能夠幫助我們看清生命的真相,理解煩惱的根源,並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讓我們在紛繁的世界中,保持清淨的本心,活齣真正的自在與安樂。它是一部值得反復閱讀、用心體悟的“指掌文庫”,是每個人心靈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明燈。

用戶評價

評分

每次拿起這本書,總有一種被時間沉澱下來的力量所包裹的感覺。它不像那些新齣的暢銷書那樣追求即時的刺激感和快速的滿足,而是要求你慢下來,靜下來。這種“慢讀”的體驗,本身就是一種逆流而上的修行。我喜歡在深夜,泡一杯清茶,在颱燈下,專注於那一行行文字的起承轉閤。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成功地構建瞭一種“可接近的深度”。它沒有刻意去故作高深,但其內涵的廣闊又決定瞭它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全消化的。它更像是一位沉默的老友,你每次拜訪,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力量和不同的感悟,這種長久的陪伴價值和不斷更新的閱讀體驗,纔是一本真正偉大的經典著作所應具備的特質。

評分

對於我個人而言,閱讀經典的目的往往在於尋找應對現實睏境的心靈良方。最近工作壓力頗大,總感覺思緒紛亂,難以把握重點。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翻開瞭這本《壇經》,驚喜地發現,書中的許多論述,比如關於“定”與“慧”的辯證關係,竟然能精準地對應到我日常生活中那種“瞎忙”的狀態。它不是提供一套僵硬的解決方案,而是提供瞭一種看待問題和處理情緒的視角轉變。比如,它談到“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讓我明白瞭真正的修行並不意味著逃離現實,而是如何在日常的瑣碎和紛擾中,保持內心的清明與定力。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無縫對接,是任何一本純粹的勵誌書籍都無法比擬的——因為它根植於更深遠的人性洞察之上,而非一時的口號。

評分

從收藏價值的角度來看,這本中華書局的版本確實體現瞭其作為“中華經典指掌文庫”應有的水準。它的開本適中,既方便攜帶,又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不像有些袖珍本,翻起來需要費很大的力氣去適應。更值得稱道的是其文獻的嚴謹性。作為研究者或深度愛好者,我們追求的不僅是“讀懂”,更是“讀真”。中華書局的版本,通常意味著其底本的可靠性極高,這對於研究曆代祖師對慧能思想的闡釋演變,提供瞭堅實的文本基礎。我花瞭一些時間對照瞭其中關於“無念為宗”的幾個核心段落,發現其注釋對不同流派的理解差異都有所兼顧,這種多維度的考量,極大地豐富瞭文本的解讀層次,避免瞭單一化和教條化的風險,非常適閤進行深入的比較研究。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時,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和紙張散發齣的淡淡墨香,立刻就勾起瞭我對傳統文化的親近感。封麵設計簡約而不失莊重,那種留白的處理,恰到好處地傳達齣一種禪意的空靈。內頁的排版也做得極為考究,字體選擇既清晰易讀,又帶著一股古樸的書捲氣,讓人在閱讀那些深奧的佛理時,心境也能隨之沉澱下來。我尤其欣賞它在注釋和對照文本上的用心,對於我們這些並非專業研究佛學的讀者來說,那些詳細的批注簡直是迷津中的燈塔,每每遇到晦澀難懂的詞句,總能從中找到清晰的指引,使得理解的路徑不再那麼崎嶇難行。這本書的實體書價值,遠超齣瞭紙張和印刷的成本,它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每一次翻閱,都是一次與古籍對話的心靈洗禮,這份對閱讀體驗的尊重,在當今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和難得。

評分

我嘗試過閱讀多個版本的《壇經》,但說實話,很多版本要麼過於學術化,晦澀難懂,讓人望而卻步;要麼就是過度“現代化”的解讀,反而失瞭原著的韻味和精髓。這一本給我的感覺是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譯者(或注釋者)的處理方式非常巧妙,他們似乎深諳“恰到好處”的藝術。在解釋基本概念時,用語精準到位,既保留瞭古文的意境,又避免瞭生硬的直譯,讓現代人的思維能夠順暢地進入那個特定的曆史和哲學語境。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仿佛是站在一位經驗豐富、心性平和的導師身邊,他不會直接把答案塞給你,而是引導你一步步去體會“明心見性”的內涵。這種循序漸進、潤物無聲的引導,讓我對禪宗那種“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教義有瞭更深層次的感悟,而不是停留在對文字錶麵的機械理解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