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是在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学**的又一突出成就。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有苍凉感慨的怀古之情,有激越悲壮的边塞之风,有哀婉典雅的闺怨情怀。现在存世的元代散曲数根据《全元散曲》所辑,计小令3978首,套数460首,不包括殘曲4438首。黄昉、黄秉泽编著的《元曲三百首》共遴选了305首作品,其中小令269首,套数36首,有姓名作家92人,所选作家作品均进行了注释与评析,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元曲的风貌。
元好问 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
中吕·喜春来(春宴)
杨 果 越调·小桃红
越调·小桃红
仙吕·赏花时(春情)
杜仁杰 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
商 挺 双调·步步娇
双调·潘妃曲
双调·潘妃曲
刘秉忠 南吕·干荷叶(即名漫兴<二首>)
王和卿 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双调·拨不断(大鱼)
盍西村 越调·小桃红(江岸水灯)
越调·小桃红(市桥月色)
越调·小桃红(杂咏)
魏 初 黄钟·人月圆(为细君寿)
关汉卿 南吕·四块玉(别情)
南吕·四块玉(闲适)
商调·梧叶儿(别情)
双调·沉醉东风
双调·碧玉箫
双调·大德歌
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白朴 中吕·阳春曲(题情)
中吕·阳春曲(题情)
中吕·阳春曲(题情)
双调·庆东原
双调·驻马听(吹)
越调·天净沙(春)
双调·得胜乐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仙吕·点绛唇
双调·乔木查(对景)
胡祗适 中吕·阳春曲(春景)
中吕·快活三过朝天子(赏春)
双调·沉醉东风
仙吕·一半儿(冬)
王 恽 正宫·黑漆弩(游金山寺并序)
李寿卿 双调·寿阳曲(切脍)
徐 琰 南吕·一枝花(间阻)
姚 燧 中吕·满庭芳
中吕·醉高歌(感怀)
中吕·普天乐(别友)
越调·凭阑人(寄征衣)
庾天锡 商角调·黄莺儿(别况)
卢挚 南吕·金字经(宿邯郸驿)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
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时,内心是带着一丝忐忑的,因为市面上太多版本的元曲选本,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选篇太偏,未能涵盖元曲的精华广度。然而,这本《元曲三百首》的出现,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它在普及性与专业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的排版非常讲究,曲牌、题目、作者、正文,层次分明,阅读起来毫不费力。更让我惊喜的是,它收录的很多曲词后面附带了简单的赏析,这些赏析不是那种故作高深的理论分析,而是用现代人的视角去剖析古人的情感内核。例如,对白朴《墙头马上》中“人道我嫁得好,谁知道我这颗心”的解读,就准确捕捉到了那个时代女性在婚姻中的隐忍与挣扎,读后令人唏嘘。全书的装帧典雅大气,那种传统的味道,让人感觉捧着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它使得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元代杂剧的精华片段,以一种极其亲近的方式走进了我的日常生活。即便是忙碌了一天,翻开它读上一两首,也能瞬间沉淀下浮躁的心绪,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独有的浪漫与悲怆交织的魅力。
评分从一个普通爱好者的角度出发,我必须强调这本《元曲三百首》在“可读性”方面的巨大成功。在诸多国学读物中,元曲往往因为其特殊的语言风格和曲牌格式,被视为“高冷”的文学体裁。但这本书,通过精妙的排版和适度的白话注释,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我发现自己能够毫不费力地跟随那些激昂的旋律或低回的叹息,进入到曲作者的情感世界。例如,那些描写友情义气的篇章,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丝毫没有古董文学的陈腐感。装帧设计上,我非常喜欢它采用的仿古纹理封面,摸起来质感独特,放在桌面上也很有格调,体现了出版方对“国学经典”的郑重态度。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一些罕见篇目,比如一些比较复杂的套数,在注释的帮助下也变得豁然开朗。它不是简单地堆砌名家名篇,而是精心策划了一场文学旅程,让读者在三百首的精选作品中,领略到元曲从兴起到鼎盛,再到最终的无奈与转变的全貌,是一次非常充实和有价值的阅读投资。
评分这本《元曲三百首》的版本,精装的质感拿在手里就让人心情舒畅,纸张的厚实度和印刷的清晰度都无可挑剔。我尤其欣赏他们对于选篇的考量,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段落自不必说,更难得的是其中穿插了一些稍显冷门却意境深远的佳作。翻阅时,仿佛能跨越时空的阻隔,与元代的文人墨客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寥寥数语勾勒出的孤寂苍凉,至今读来仍能让人胸口发闷,那种“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即便是现代人也能感同身受。再比如关汉卿笔下的风骨,大开大合,直抒胸臆,读来酣畅淋漓。这本书的注释做得非常到位,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字词解释,而是结合了元代社会背景和当时的俚语习惯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让初学者也能轻松领略其中的妙处。装帧设计上,那种沉稳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书名,放在书架上自带一种古典的韵味,完全担得起“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这个名号。它不仅仅是一本诗歌集,更像是一扇通往那个时代精神世界的窗口,让人流连忘返,每次重读都有新的体会和感悟,实在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
评分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由来已久,尤其偏爱那些带有个性解放和民间气息的作品,而元曲正是这种精神的集大成者。这套《元曲三百首》选本的眼光非常独到,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小令”的优美上,而是相当重视“套数”的铺陈和叙事张力。我特别喜欢阅读那些描写市井生活、民间疾苦的作品,它们比宫廷文学更贴近真实的烟火气。比如那些关于爱情、失意、甚至是愤世嫉俗的表达,都带着一种直愣愣的生命力。这本书的印刷质量高得惊人,纸张没有丝毫的“漂白感”,墨色沉郁,即便是夜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装帧设计上,那种古朴的风格与“崇文”二字的理念相得益彰,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过程中倾注了极大的心血,绝对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批量印刷品。很多版本为了追求便携性会牺牲字号,但这本书的字号适中,排版疏朗有致,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如果非要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希望它能再收录一些关于元代历史背景的简短介绍,那样对初学者会更加友好。但瑕不掩瑜,它已然成为我案头不可或缺的一本常读书籍。
评分这本《元曲三百首》的价值,远超其定价所体现的意义。它带来的体验是多维度的,首先是视觉上的享受,装帧厚重大气,古色古香,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对传统的敬意油然而生。其次是阅读的愉悦感,选篇的广度令人称赞,从塞外的雄浑到江南的婉约,几乎囊括了元曲的经典光谱。尤其赞赏其对曲牌的介绍,清晰地标明了词牌的格律特点,这对于想深入了解格律诗词的朋友来说,简直是宝藏。我曾尝试过阅读一些更专业的元曲选本,但那些充满了大量的学术注释和难以理解的术语,让人读得气喘吁吁。而这本,则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循循善诱。比如,对柳三变(柳永)词风的影子在元曲中的体现,以及散曲如何继承和发展了宋词的某些表现手法,都有巧妙的串联。它成功地架起了古典文学与现代读者之间的桥梁。这本书的油墨气味也处理得很好,没有那种刺鼻的化学味道,每次翻开,都带着一种淡淡的、令人放松的纸张气息,让人心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