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资治通鉴 (宋)司马光 9787200070576

正版 资治通鉴 (宋)司马光 978720007057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司马光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通史
  • 司马光
  • 资治通鉴
  • 宋朝
  • 史书
  • 古代史
  • 经典
  • 国学
  • 史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古通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070576
商品编码:30015401695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资治通鉴

定价:49.90元

作者:(宋)司马光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2000705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8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成就高的编年体通史,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等历时19年编辑而成,成书后即被皇太子奉为“必读治国教材”,随后成为历代人臣竞相抄录以经世致用的读本。
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304),下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共跨越1362年的历史。其篇章也十分浩瀚,共分294卷300多万字,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编写结构上以年月为经,史实为纬,依年代顺序通贯叙述史实,用追叙和终言总结的手法说明史实的前因后果,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学术思想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编者运用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和匠心的艺术手法,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还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一部穿越历史风云的宏伟史诗,一部洞察治国安邦的智慧宝典 在浩瀚的中国古代史籍中,有一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宏大的叙事和深刻的洞察,成为了后世历代帝王、士大夫乃至普通民众争相研读的经典。它不是一本寻常的史书,而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一次纵横千年的思想洗礼,更是一部关于权力、政治、人心与命运的百科全书。这便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历时十九年,倾注毕生心血编纂而成的煌煌巨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顾名思义,其根本目的在于“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着眼于国家兴衰、政治得失的根本原因,旨在为统治者提供治国安邦的经验教训。司马光以一种超越党派、超然于个人恩怨的史家情怀,精选了自战国初期至五代末期,共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织就了一张包罗万象的中国古代政治史的宏大图景。 这部巨著的体例创新,是其在史学史上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司马光打破了传统史书以朝代划分的叙事模式,而是将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等一系列看似割裂的历史时期,以时间顺序贯穿起来,使得历史的演进脉络清晰可见,国家兴衰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这种“通史”的编纂体例,极大地增强了史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也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不同时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资治通鉴》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上。司马光对史料的选取可谓精益求精,他遍览唐宋两代官方史书、野史、碑刻、奏议、文集等各种文献,去伪存真,辨别真伪。即使是同一事件,他也会引用不同的史料进行比对,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使得《资治通鉴》在史料的可靠性上,成为了后世史家研究古代史的重要基石。 而《资治通鉴》最引人注目之处,还在于其深刻的政治智慧和人生洞察。司马光并非仅仅满足于记录历史的发生,他更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出政治斗争的规律,揭示权力的运作机制,分析人物性格与历史走向的关系。他通过对历代帝王的成败、大臣的得失、政治改革的兴衰,展现了治乱循环的普遍规律,以及人性的复杂与多变。 书中对于政治的论述,并非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根植于真实的历史案例。例如,他对秦朝灭亡原因的分析,深入剖析了暴政、徭役繁重、民怨沸腾等导致帝国崩溃的深层原因;他对汉武帝的功过评析,既肯定了其开拓疆域、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指出了其晚年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弊端。这种客观而辩证的评价,使得《资治通鉴》充满了现实意义。 《资治通鉴》的宏大叙事,也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历史想象空间。从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士人纵横,到秦统一六国、焚书坑儒的铁腕统治;从汉朝的开疆拓土、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到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士族、民族融合的动荡不安;从隋朝一统天下、大运河的宏伟工程,到唐朝的盛世繁华、安史之乱的转折;再到五代的军阀混战、政权更迭的乱象,《资治通鉴》如同电影般,将一个个时代的风貌、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命运,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书中人物形象的刻画,同样是《资治通鉴》的一大亮点。司马光以其精湛的笔触,塑造了无数鲜活的历史人物:有雄才大略、励精图治的君主,如汉武帝、唐太宗;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臣,如诸葛亮、房玄龄;也有野心勃勃、搅乱时局的权臣,如曹操、安禄山;更有在历史洪流中随波逐流、或奋力挣扎的普通人。他对这些人物的描绘,不仅注重其功过是非,更深入挖掘其内心的动机、性格的养成以及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选择,使得人物形象立体而丰满,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资治通鉴》并非一部轻松的读物,它需要读者付出耐心和精力去品味。然而,一旦沉浸其中,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更能够让我们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洞察人性的幽微,理解历史的复杂性。 对于渴望了解中国历史的普通读者而言,《资治通鉴》是一座知识的宝库,它以最权威、最翔实的方式,展现了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对于致力于国家治理的领导者而言,《资治通鉴》是一面镜子,它能够照鉴过去,警示当下,为制定长远战略、推行有效政策提供宝贵的借鉴。对于追求人生智慧的探索者而言,《资治通鉴》更是一本人生教科书,它通过历史的经验教训,揭示了权力、欲望、道德、命运等永恒的主题,启迪我们思考人生,提升自我。 《资治通鉴》的价值,早已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无数历代帝王将相,都曾从中汲取治国安邦的智慧;无数文人墨客,都曾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如今,在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重读《资治通鉴》,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体味到智慧的恒久。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性的本质、治国的道理,都蕴含在历史的深处,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传承。 这部巨著,以其无可比拟的学术价值、思想深度和文化影响力,在中国史学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它不仅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关于国家命运、民族传承、人类智慧的伟大史诗,值得我们世代传阅,细细品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书的价值,绝非仅仅在于记载了历史的兴衰成败,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治国安邦的智慧。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作者对于人性、权力制衡以及如何应对突发危机的深刻洞察所震撼。它不仅仅是记录“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分析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应该如何应对”。每一次读到关键的转折点,我都会停下来深思,思考如果是我处在那个位置,该如何抉择。这种强烈的代入感和思辨性,让这本书成为了我案头必备的“参谋”,每当面临生活或工作中的抉择时,翻开几页,总能从中汲取到超越时空的决策灵感。

评分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一个真正让我满意的版本,市面上很多版本在注释和校对上都存在各种小瑕疵,要么是错字连篇,要么是对原文的解释过于敷衍。而这个版本在学术严谨性上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它在重要的历史节点和人物的背景介绍上,做了非常详尽的考证和补充说明,很多我之前阅读其他史书时产生的疑惑,都在这里的注释中得到了清晰的解答。编者显然是下了苦功的,他们不仅尊重原文,更是在现代读者的理解需求和古代文献的精确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专注于历史事件本身的发展脉络,而不是被各种不确定的信息所干扰,真正体会到“以史为鉴”的力量。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开本适中,拿在手里很有分量,纸张的质感也非常考究,印刷清晰,字体大小处理得当,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装帧的风格透露着一种古典的庄重感,却又不失现代的精致,看得出出版社在制作上确实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尤其是封面设计,那种素雅中蕴含着历史厚重感的处理方式,让人仅仅是摩挲着书脊,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千年风云。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打磨,比如烫金的书名和作者名,在光线下会反射出低调而典雅的光泽,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让我更愿意静下心来,沉浸在这部鸿篇巨制之中。

评分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深知通鉴类书籍的价值,但很多时候,我们缺乏一个好的引路人来帮助我们跨越古文的障碍。这个版本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似乎非常懂得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知识背景。它的翻译或者说白话解释部分,用词精准,既保持了原文的力度,又确保了理解的无碍。它不是那种生硬的逐字翻译,而是真正做到了“意译”的精髓,让那些晦涩难懂的古代典故和政治术语,变得豁然开朗。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让那些原本对古代史有些畏惧的朋友,也能轻松领略到这部伟大著作的魅力所在。

评分

不同于一般史书那种干巴巴的叙事风格,这部作品的行文流畅度简直令人惊叹。司马光的叙事功力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对于事件的起承转合把握得极其精准,即便是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部署,也能够梳理得井井有条,条理分明。阅读起来,仿佛不是在阅读一部厚重的史书,而是在听一位博闻强识的长者,娓娓道来那些波澜壮阔的往事。那种文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让人欲罢不能,很容易就沉浸到那个时代的环境之中,去感受那些帝王将相的喜怒哀乐和国家兴衰的沉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