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名著汇评丛刊:诗经汇评(套装上下册) 9787550623279

古代文学名著汇评丛刊:诗经汇评(套装上下册) 978755062327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霖,陈维昭,周兴陆 著
图书标签:
  • 诗经
  • 古代文学
  • 经典
  • 汇评
  • 注译
  • 文化
  • 诗歌
  • 中国古典文学
  • 文学名著
  • 套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23279
商品编码:30015475621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古代文学名著汇评丛刊:诗经汇评(套装上下册)

定价:158.00元

作者:黄霖,陈维昭,周兴陆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50623279

字数:

页码:91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古代文学名著汇评丛刊:诗经汇评(套装上下册)》为明清时期关于《诗经》的评点的汇集。按照篇目的次序,依次将相关重要的评点汇集于诗题、诗句之后,以便读者较为全面地阅读历代关于《诗经》的评点文字。
  《古代文学名著汇评丛刊:诗经汇评(套装上下册)》书前有《诗经》评点版本叙录,逐一介绍各种《诗经》评点本的作者情况与内容特色。
  《古代文学名著汇评丛刊:诗经汇评(套装上下册)》书后附有各评点版本的序跋。

目录


上册

总序
前言
凡例

诗经评点版本叙录
一、《诗批释》
二、《批评诗经》
三、《诗冶》
四、《评点诗经》
五、《读风臆评》
六、《毛诗捷渡》
七、《诗经副墨》
八、《言诗翼》
九、《毛诗振雅》
十、《诗经治乱始末注疏合抄》
十一、《诗经删补》
十二、《诗集传》(储欣批点本)
十三、《诗经读本》
十四、《义门读书记》(《诗经》部分)
十五、《诗志》(附《诗经评注》)
十六、《读风臆补》
十七、《增订诗经辑评》
十八、《艺香堂诗经集评》
十九、《田间诗学》(孙凤城评本)
二十、《葩经一得》
二十一、《诗经绎参》
二十二、《诗经》(胡璧城评点本)
二十三、《诗经通论》
二十四、《诗经原始》
二十五、《诗经揭要》(无名氏辑评本)
二十六、《诗集传》(铁保辑评本)
二十七、《说诗解颐》
二十八、《诗经》(吴汝纶辑评)
二十九、《湘绮楼评诗》
诗经
周南
关雎
葛覃
卷耳
樛木
螽斯
……

下册

作者介绍


文摘


《古代文学名著汇评丛刊:诗经汇评(上册)》:
  对于《诗经》评点,要和汗牛充栋的笺释注疏区别开来。今人谈及《诗经》评点,有误以《诗经》章句笺注为评点者。但二者实有本质的区别,黄永武先生对此有详细的说明:
  圈点批评与笺注是有所不同的:圈点批评是较为主观的,而笺注则较为客观;圈点批评可与作者为敌,指出诗中的缺点,而笺则不得矜伐非毁,宜守“尊题”的原则;圈点批评可以全出个人的爱憎,而笺注则在考订翔实,须有证据。又评诗者可以就全集中选评若干首,全首中选评若干句若干字,作为批评对象,而笺注则务求详备完整。
  而“评点”一词,在当下流行语中含意却比较宽泛。大众对于所有的有针对性的评论性文字或口头讲的话语几乎都称为“评点”或“点评”。这本也无可厚非,但对于评点这一特殊文学批评方式或是批评文体,却有必要在概念上进行严格界定。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学术界竟还有不少论者把一些离开原文单行的短章的文学评论也称作评点,这其实是对于评点概念的一种错误理解。如有论者就把脱离《诗经》原文的不具备评点形式要素的徐光放《毛诗六贴》、何大伦《诗经主意默雷》、万时华《诗经偶笺》、贺贻孙《诗触》等定为《诗经》评点着作进行研究论述。尽管这些着作中有些评论也是针对诗经的文学性质而发,但它们在文本形态上并没有依附作品纸本,因此不能称为评点。文学评点是文学批评的一种,虽然我们在广义上可以称它为文学批评,但是我们却不能把一般的文学批评称作文学评点。把二者等同起来就犯了逻辑错误,混淆了一般和个别,把物属等同了物种。其实文学评点是一种特别的文学批评形式,正如同词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歌一样。广义上我们可以说一首词就是一首诗,却不能反过来说一首诗是一首词。同理,广义上我们可以说一种评点着作就是一部批评着作,却不能反过来说一部批评着作就是一种评点着作。
  《诗经》的评点,自明末开始出现,形成了诸多评本,《古代文学名著汇评丛刊:诗经汇评(套装上下册)》的收录,严格按照以上标准为基础展开。
  经查考,目前所存自明末以来的《诗经.》文学评点本有三十余种,如果按评点的来源分类,大体有三种,即:原创评点、转录评点、嫁接评点。以下即对此三类评点分别加以简要说明。
  (一)原创评点。所谓原创评点,指评点者直接对《诗经》原文进行评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艺术分析,指导鉴赏方法。这类《诗经》评点,据笔者所见,明代有安世凤《诗批释》、孙鑛《批评诗经》、钟惺《批点诗经》、戴君恩《读风臆评》、徐奋鹏《诗经捷渡》、黄廷鹄《诗冶》有关部分;清代有牛运震《诗志》、邓翔《诗经绎参》、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陈继揆《读诗臆补》、胡璧城评本、何焯《义门读书记》有关部分、王阖运《湘绮楼说诗》等。从理论建树和社会功用上来讲,原创评点当然是为重要的,这部分可以说是评点的主体。但中国由于刻书业的特殊,转录评点和嫁接评点也非常兴盛。而由于各种社会的、自然的原因,原创评点的刻本或抄本,有一些往往佚失而不复存在,而另外一些却由于转录评点书籍的存在而部分或完整地被保存了下来。
  ……

序言



卷首语 诗者,歌也。言志也。诗经,中华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它如同一面古老的镜子,映照出西周至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着先民的情感世界、伦理观念、生活习俗乃至政治风貌。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男女情歌,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民生疾苦,再到“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政治忧思,诗经以其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刻的内涵,跨越千年,依然能拨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弦。 然而,诗经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其文本本身,更在于历代文人学者对它的解读、品评与传承。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智慧与洞见,为我们打开了通往诗经深邃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诗经汇评》,正是这样一部承载着千载诗情与智慧结晶的学术巨著。它并非简单地罗列诗经文本,而是汇集了自先秦至今,历代众多大家名家的诗经评注与赏析。从汉代的毛传、郑玄笺,到魏晋的陆机、郭璞,再到南北朝的姚信、李周翰,乃至宋代的朱熹、吕祖谦,明代的李贽、冯惟讷,清代的王夫之、陈汰,乃至近代的王国维、闻一多、高亨诸贤……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曾为诗经的解读贡献过他们的才智与心血。 本书的编纂,旨在将这些散落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的珍贵评注,系统地、有条理地呈现于读者面前。我们力求呈现的,不仅是文本的“解”,更是精神的“悟”。每一条评注,都凝聚着评家们对诗经文本的精细考辨、对时代背景的深刻理解、对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它们或解释字词,辨析音韵;或考证史实,阐释典故;或剖析意蕴,揭示象征;或评述艺术,洞察技巧。这些多元的视角、丰富的史料、深刻的见解,共同构筑了一个立体的、动态的诗经评注图景,让我们得以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历史语境去理解和欣赏这部古老的作品。 诗经汇评:穿越千年的智慧回响 《诗经汇评》上下两册,严谨地梳理和呈现了历代学者对《诗经》的精辟见解。本书内容详实,并非简单地摘录,而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力求展现诗经评注发展的脉络与精华。 上册:汉魏至宋元的评注精华 上册聚焦于诗经评注史上的早期重要文献,从汉代奠基性的解释体系开始,层层递进,展现不同时代学者们对诗经的理解与阐释。 汉代的奠基: 诗经评注的源头可追溯至汉代。毛亨、毛苌的《诗经传》和郑玄的《诗经笺》是汉代诗经学的重要成就。本书将收录这两家的关键性评注,包括对诗经文本的逐字逐句解释,对其中隐喻、象征的阐发,以及对当时社会政治背景的影射。例如,《关雎》篇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解释,不同学者会从性别关系、社会伦理、甚至政治联姻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对于《硕鼠》篇中“无食我黍”的控诉,汉代学者往往会将其与当时的社会矛盾、民生疾苦联系起来。 魏晋玄学与诗经: 魏晋时期,玄学兴起,诗经的解读也受到一定影响。陆机、郭璞等学者在他们的注疏中,往往会融入对宇宙人生、道家思想的理解。本书将选取他们具有代表性的评注,展现诗经在这一时期的哲学化倾向。例如,对于《天保》等篇章中关于国家命运、人生祸福的论述,魏晋学者可能更侧重于其哲学层面的意义,探讨天命、德行与政治兴衰的关系。 南北朝的学术争鸣: 南北朝时期,诗经学研究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特点。姚信、李周翰等人的评注,既有对文本的细致辨析,也包含了对诗歌艺术的初步探讨。本书将呈现他们对诗经文本中一些疑难字词、典故的出处考证,以及对诗篇结构、表现手法的分析。例如,对于《硕鼠》中“赤 স্বতন্ত্র,无食我苗”等表达,南北朝学者会尝试不同的字词训诂,并探讨其语言的生动性。 宋代理学的集大成: 宋代是诗经评注史上的一个高峰。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将他们的哲学思想注入到诗经的解读之中,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朱子诗学”。本书将精选朱熹《诗集传》中的重要评语,阐释其如何从“正心、诚意、格物、致知”等儒家核心概念出发,解读诗经的伦理教化意义。同时,也会收录吕祖谦等其他宋代学者的评注,展现宋代诗经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例如,朱熹对《鹿鸣》篇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解读,会着重于其君臣和睦、宴饮共享的政治伦理意义。 元代的继承与发展: 元代学者在继承宋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本书将选取元代一些重要的诗经评注,展现其在训诂、义理、考据等方面的特色。 下册:明清至近现代的流变与创新 下册将视角转向明清以来,乃至近现代的诗经研究,呈现这一时期评注的多元化、个性化趋势,以及对诗经文本更深入、更广泛的解读。 明代的反思与个性化: 明代学者在批判程朱理学的同时,也对诗经的解读提出了新的看法。李贽、冯惟讷等人的评注,更注重从人性的角度,关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个体生命体验。本书将收录这些具有反思精神的评注,展现诗经解读的个性化倾向。例如,李贽对于《静女》篇中“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解读,可能会更加关注其中男女之间微妙的情感互动,而非仅仅将其视为伦理教化的载体。 清代的考据与训诂: 清代是考据学大盛的时期,许多学者在诗经的训诂、音韵、文字等方面进行了极其细致的研究。本书将精选如王夫之、陈汰等清代学者的评注,展现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他们的评注往往会纠正前人的错误,辨析字词的本义,考证典故的出处,为我们理解诗经原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对于《卫风·氓》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清代学者会穷尽古籍,力求给出最准确的训诂。 近代学人的新视野: 进入近现代,随着新文化的冲击和学术研究方法的更新,诗经的研究也呈现出新的面貌。王国维、闻一多、高亨等学者,将西方学术理论和考古发现引入诗经研究,从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个角度对诗经进行解读。本书将收录他们的代表性评注,展现诗经研究的现代化转型。例如,闻一多可能会从神话学的角度解读《周颂》中的某些篇章,而高亨则会利用古代文献和考古成果,对诗经的地理、历史背景进行深入考证。 跨学科的探索: 除了上述主要学者之外,本书还将涵盖其他在诗经研究领域贡献卓著的学者,尽可能地展现诗经评注的多元化和丰富性。我们希望通过汇集这些来自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智慧,让读者能够全方位地领略诗经的博大精深。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诗经汇评》并非一本简单的工具书,而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学术著作。它的价值体现在: 1. 系统性与权威性: 本书汇集了历代最为重要和有影响力的诗经评注,力求全面展现诗经评注的发展脉络和学术成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权威的学术参考。 2. 思想性与深刻性: 每一条评注都蕴含着评家们对诗经文本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它们不仅解释了文字,更揭示了诗经的思想内涵、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有助于读者提升对诗经的认知水平。 3. 文献价值与史料价值: 本书收录的许多评注,本身就是珍贵的古代文献,它们为研究诗经学史、中国古代思想史、文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4. 启发性与研究价值: 通过阅读不同学者的评注,读者可以了解同一文本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不同解读,从而激发自己的思考,培养独立的研究能力。 结语 《诗经汇评》的出版,旨在为广大诗经爱好者、研究者提供一本集大成的参考典籍。我们希望,通过这部著作,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经这部不朽的经典,感受中华民族早期智慧的光辉,从中汲取滋养,获得启迪。 品读诗经,就是穿越千年,与先民对话。品读《诗经汇评》,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响千年的智慧。愿本书成为您探索诗经世界的一把钥匙,一盏明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诗经汇评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非常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露出一种岁月的厚重感。内页的排版清晰明了,字体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尤其是那种带有淡淡古韵的油墨味道,仿佛能将人一下子拉回到那个吟诗作赋的年代。对于我这种喜欢收藏实体书的读者来说,光是看着它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装帧上的用心,无疑为这套丛刊增添了极高的收藏价值,也显示了出版社对经典文献的敬畏之心。我甚至会花时间去摩挲封面上的纹理,去感受每一个装帧细节的设计巧思,这可不是随便什么出版物都能做到的,它体现了一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

评分

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对古代文学的梳理,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独特视角。通过阅读历代学者对同一首诗的不同见解,我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它让我意识到,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它具有超越时空的对话潜力。对于任何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敬意和好奇心的人来说,这套《诗经汇评》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工具书和思想源泉。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民族审美情趣和历史记忆的变迁轨迹,非常值得反复品读和收藏。

评分

最让我惊喜的是,这套汇评在注释和笺注的处理上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解释字面意思,而是结合了历代重要的诗学家的观点进行对比阐发。举个例子,对于“蒹葭”的意象,书中引述了汉代经学家的解释,又对比了宋代理学家的侧重,最后给出了一个现代视角的综合评述,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诗篇情感和意境的理解空间。它就像一把精密的尺子,让你能够准确丈量出每一句诗背后蕴含的历史信息和审美价值,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朗诵和背诵,对于想要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这是无价之宝。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沉浸在这两册书的导读部分,收获简直是意想不到的丰富。作者对《诗经》的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以及儒家思想的早期影响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逻辑层层递进,论证严密。以往阅读《诗经》时,总感觉有些意象晦涩难懂,但通过这些汇评,许多看似古老的词汇和典故都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理解起来豁然开朗。特别是对某些争议性篇章的不同流派解读,被梳理得井井有条,既保留了学术的严谨性,又照顾到了初学者的接受度,这种平衡把握得极其到位,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深厚的学养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汇评”这种形式略有保留,担心它会变成各种观点的简单堆砌,缺乏整体的连贯性。然而,实际阅读下来,我发现编者在选择和组织材料时,显然是花费了巨大的心血进行筛选和整合。那些被选入的评论,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论述,相互之间形成了一种对话和补充,而非相互矛盾的噪音。读起来的感受是,每一个章节的推进都像是被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带着行走在古老的文献迷宫中,他知道哪些岔路值得探索,哪些陷阱需要避开,使得整个阅读过程流畅而充满启发性,真正做到了“集大成而不失主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