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古代文学名著汇评丛刊:诗经汇评(套装上下册)
定价:158.00元
作者:黄霖,陈维昭,周兴陆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50623279
字数:
页码:91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古代文学名著汇评丛刊:诗经汇评(套装上下册)》为明清时期关于《诗经》的评点的汇集。按照篇目的次序,依次将相关重要的评点汇集于诗题、诗句之后,以便读者较为全面地阅读历代关于《诗经》的评点文字。
《古代文学名著汇评丛刊:诗经汇评(套装上下册)》书前有《诗经》评点版本叙录,逐一介绍各种《诗经》评点本的作者情况与内容特色。
《古代文学名著汇评丛刊:诗经汇评(套装上下册)》书后附有各评点版本的序跋。
目录
上册
总序
前言
凡例
诗经评点版本叙录
一、《诗批释》
二、《批评诗经》
三、《诗冶》
四、《评点诗经》
五、《读风臆评》
六、《毛诗捷渡》
七、《诗经副墨》
八、《言诗翼》
九、《毛诗振雅》
十、《诗经治乱始末注疏合抄》
十一、《诗经删补》
十二、《诗集传》(储欣批点本)
十三、《诗经读本》
十四、《义门读书记》(《诗经》部分)
十五、《诗志》(附《诗经评注》)
十六、《读风臆补》
十七、《增订诗经辑评》
十八、《艺香堂诗经集评》
十九、《田间诗学》(孙凤城评本)
二十、《葩经一得》
二十一、《诗经绎参》
二十二、《诗经》(胡璧城评点本)
二十三、《诗经通论》
二十四、《诗经原始》
二十五、《诗经揭要》(无名氏辑评本)
二十六、《诗集传》(铁保辑评本)
二十七、《说诗解颐》
二十八、《诗经》(吴汝纶辑评)
二十九、《湘绮楼评诗》
诗经
周南
关雎
葛覃
卷耳
樛木
螽斯
……
下册
作者介绍
文摘
《古代文学名著汇评丛刊:诗经汇评(上册)》:
对于《诗经》评点,要和汗牛充栋的笺释注疏区别开来。今人谈及《诗经》评点,有误以《诗经》章句笺注为评点者。但二者实有本质的区别,黄永武先生对此有详细的说明:
圈点批评与笺注是有所不同的:圈点批评是较为主观的,而笺注则较为客观;圈点批评可与作者为敌,指出诗中的缺点,而笺则不得矜伐非毁,宜守“尊题”的原则;圈点批评可以全出个人的爱憎,而笺注则在考订翔实,须有证据。又评诗者可以就全集中选评若干首,全首中选评若干句若干字,作为批评对象,而笺注则务求详备完整。
而“评点”一词,在当下流行语中含意却比较宽泛。大众对于所有的有针对性的评论性文字或口头讲的话语几乎都称为“评点”或“点评”。这本也无可厚非,但对于评点这一特殊文学批评方式或是批评文体,却有必要在概念上进行严格界定。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学术界竟还有不少论者把一些离开原文单行的短章的文学评论也称作评点,这其实是对于评点概念的一种错误理解。如有论者就把脱离《诗经》原文的不具备评点形式要素的徐光放《毛诗六贴》、何大伦《诗经主意默雷》、万时华《诗经偶笺》、贺贻孙《诗触》等定为《诗经》评点着作进行研究论述。尽管这些着作中有些评论也是针对诗经的文学性质而发,但它们在文本形态上并没有依附作品纸本,因此不能称为评点。文学评点是文学批评的一种,虽然我们在广义上可以称它为文学批评,但是我们却不能把一般的文学批评称作文学评点。把二者等同起来就犯了逻辑错误,混淆了一般和个别,把物属等同了物种。其实文学评点是一种特别的文学批评形式,正如同词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歌一样。广义上我们可以说一首词就是一首诗,却不能反过来说一首诗是一首词。同理,广义上我们可以说一种评点着作就是一部批评着作,却不能反过来说一部批评着作就是一种评点着作。
《诗经》的评点,自明末开始出现,形成了诸多评本,《古代文学名著汇评丛刊:诗经汇评(套装上下册)》的收录,严格按照以上标准为基础展开。
经查考,目前所存自明末以来的《诗经.》文学评点本有三十余种,如果按评点的来源分类,大体有三种,即:原创评点、转录评点、嫁接评点。以下即对此三类评点分别加以简要说明。
(一)原创评点。所谓原创评点,指评点者直接对《诗经》原文进行评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艺术分析,指导鉴赏方法。这类《诗经》评点,据笔者所见,明代有安世凤《诗批释》、孙鑛《批评诗经》、钟惺《批点诗经》、戴君恩《读风臆评》、徐奋鹏《诗经捷渡》、黄廷鹄《诗冶》有关部分;清代有牛运震《诗志》、邓翔《诗经绎参》、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陈继揆《读诗臆补》、胡璧城评本、何焯《义门读书记》有关部分、王阖运《湘绮楼说诗》等。从理论建树和社会功用上来讲,原创评点当然是为重要的,这部分可以说是评点的主体。但中国由于刻书业的特殊,转录评点和嫁接评点也非常兴盛。而由于各种社会的、自然的原因,原创评点的刻本或抄本,有一些往往佚失而不复存在,而另外一些却由于转录评点书籍的存在而部分或完整地被保存了下来。
……
序言
这本诗经汇评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非常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露出一种岁月的厚重感。内页的排版清晰明了,字体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尤其是那种带有淡淡古韵的油墨味道,仿佛能将人一下子拉回到那个吟诗作赋的年代。对于我这种喜欢收藏实体书的读者来说,光是看着它静静地躺在书架上,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装帧上的用心,无疑为这套丛刊增添了极高的收藏价值,也显示了出版社对经典文献的敬畏之心。我甚至会花时间去摩挲封面上的纹理,去感受每一个装帧细节的设计巧思,这可不是随便什么出版物都能做到的,它体现了一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
评分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对古代文学的梳理,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独特视角。通过阅读历代学者对同一首诗的不同见解,我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它让我意识到,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它具有超越时空的对话潜力。对于任何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怀有敬意和好奇心的人来说,这套《诗经汇评》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工具书和思想源泉。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民族审美情趣和历史记忆的变迁轨迹,非常值得反复品读和收藏。
评分最让我惊喜的是,这套汇评在注释和笺注的处理上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解释字面意思,而是结合了历代重要的诗学家的观点进行对比阐发。举个例子,对于“蒹葭”的意象,书中引述了汉代经学家的解释,又对比了宋代理学家的侧重,最后给出了一个现代视角的综合评述,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诗篇情感和意境的理解空间。它就像一把精密的尺子,让你能够准确丈量出每一句诗背后蕴含的历史信息和审美价值,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朗诵和背诵,对于想要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这是无价之宝。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沉浸在这两册书的导读部分,收获简直是意想不到的丰富。作者对《诗经》的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以及儒家思想的早期影响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逻辑层层递进,论证严密。以往阅读《诗经》时,总感觉有些意象晦涩难懂,但通过这些汇评,许多看似古老的词汇和典故都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理解起来豁然开朗。特别是对某些争议性篇章的不同流派解读,被梳理得井井有条,既保留了学术的严谨性,又照顾到了初学者的接受度,这种平衡把握得极其到位,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深厚的学养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汇评”这种形式略有保留,担心它会变成各种观点的简单堆砌,缺乏整体的连贯性。然而,实际阅读下来,我发现编者在选择和组织材料时,显然是花费了巨大的心血进行筛选和整合。那些被选入的评论,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论述,相互之间形成了一种对话和补充,而非相互矛盾的噪音。读起来的感受是,每一个章节的推进都像是被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带着行走在古老的文献迷宫中,他知道哪些岔路值得探索,哪些陷阱需要避开,使得整个阅读过程流畅而充满启发性,真正做到了“集大成而不失主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