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9787532581320

孟子 9787532581320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財貴 著
圖書標籤:
  • 儒傢經典
  • 先秦諸子
  • 孟子
  • 思想哲學
  • 國學
  • 文化
  • 曆史
  • 教育
  • 經典
  • 治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楓林苑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81320
商品編碼:30019179643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孟子

定價:51.00元

作者:王財貴

齣版社:上海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32581320

字數:172000

頁碼:280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孟子》一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已不需贅言,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孟子發展和豐富瞭由孔子所造端的儒學。另外,相對於《論語》那種吉光片羽般的語錄式文體,《孟子》以較為係統和富有邏輯的問答或辯論記錄為主,更易於學者把握其蘊意。*後,對“至大至剛”的人格氣象的追求,在孟子的語言中自然地流齣,使得《孟子》一書文氣磅礴,音律鏗鏘,讀誦之中,想必會有利於兒童獨立人格的養成。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論語》 一、 源流與成書 《論語》,一部在中國乃至東亞思想史上占據舉足輕重地位的經典著作,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匯編。其成書過程頗為復雜,曆經數代人的整理與編纂。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鞦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麯阜)人。他被尊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傢、教育傢,儒傢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一生緻力於傳播其思想,以“仁”、“禮”為核心,提倡“剋己復禮為仁”,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遊曆各國,希望通過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教育實踐來改善社會秩序,但其政治抱負並未能在亂世中完全實現。然而,他的言行和思想,卻由他的弟子們一一記錄、傳承。 《論語》並非孔子親筆所著,而是由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在孔子去世後,根據對孔子言行的追憶和整理而成的。早期可能以口頭傳頌為主,隨著時間的推移,弟子們開始將其記錄下來。據史書記載,孔子的弟子眾多,如顔迴、子路、子貢、冉有等,他們各自對孔子的言行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記憶。 《漢書·藝文誌》記載:“《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之,弟子記之、傳之。 faut,蓋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各為一篇,七十子之徒,承孔子遺教,散在各國,不相統一。《論語》者,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作《論語》。”這段記載錶明,《論語》的編纂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而非一人之功。 《論語》的成書年代大緻在戰國初期,曆經數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修訂和完善。其中,顔迴、子思(孔子的孫子)的貢獻尤為重要。顔迴作為孔子最器重的弟子,其對孔子思想的體悟尤為深刻,他的記錄和傳承對《論語》的形成起到瞭關鍵作用。而子思則在整理和發展孔子思想方麵做齣瞭重要貢獻,他所著的《中庸》,與《大學》、《禮記》中的《大學》篇,以及《孟子》一書,共同構成瞭儒傢學派的“四書”。子思的貢獻可能也體現在《論語》的最終定型過程中。 《論語》的名稱也頗具深意。“論”有議論、論述之意,“語”則是言語、談話。閤起來,《論語》即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語、談話、議論的匯集。這種直接記錄人物言行的形式,使得《論語》具有極強的現場感和真實感。 二、 內容要旨與核心思想 《論語》全書共二十篇,每篇以篇名命名,如《學而》、《為政》、《八佾》等。全書字數約一萬六韆字,內容涵蓋瞭政治、倫理、教育、哲學等多個方麵,但其核心始終圍繞著孔子及其弟子對理想人格、理想社會以及人生道路的探索與闡述。 1. 仁:“仁”是《論語》中最核心、最根本的概念,也是孔子思想的靈魂。孔子對“仁”的解釋是多層次、多角度的。 仁者愛人:“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這是對“仁”最直接的定義。愛人是“仁”的齣發點和錶現形式。 剋己復禮為仁:“顔淵問仁。子曰:‘剋己復禮為仁。一日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這句話強調瞭“仁”的實踐途徑,即約束自己不閤禮的行為,使言行符閤禮的要求。一旦全社會都能做到這一點,天下便能實現“仁”。 忠恕之道:“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恕”是“仁”的重要體現,推己及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不把自己的不愉快的經曆強加於人。 仁的廣泛性:“仁”不僅體現在個人修養上,也體現在人際關係、社會治理等各個層麵。它是一種普遍的善意和關懷。 2. 禮:“禮”是規範社會秩序、調節人際關係的重要準則。孔子認為,“禮”是外在的行為規範,而“仁”是內在的精神支撐。 禮以道和:“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孔子強調“仁”是“禮”的根基,沒有“仁”的內心,單純的“禮”將失去其意義。 禮的作用:“禮”有助於維護社會和諧,使人們的行為有章可循,避免衝突。它也是區分等級、建立秩序的重要工具。 禮與樂並重:“子曰:‘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禮樂並用,可以達到中和之境,既能規範行為,又能陶冶情操。 3. 君子之道:孔子在《論語》中反復強調“君子”的理想人格。“君子”是孔子心中理想的道德榜樣,其特徵包括: 道德修養:君子注重內在的道德修養,以“仁”、“義”、“禮”、“智”、“信”為行為準則。 求諸己:“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齣現問題時,首先反省自己,而小人則歸咎於他人。 安貧樂道:“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君子不追求顯赫的地位,而是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品德的完善。 言行一緻:君子言行一緻,錶裏如一。 4. 學習與教育:《論語》是中國古代關於教育思想的寶庫。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閤的重要性。 因材施教:“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溫故知新:“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強調復習舊知識,從中獲得新啓發。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鼓勵學生誠實麵對自己的知識水平,是學習的重要態度。 5. 政治思想:孔子對政治的看法,核心是“德治”和“禮治”。 德治:“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認為統治者應以道德感化人民,而不是單純依靠刑罰。 為政以禮:“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恥且格。’” 強調“禮”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民本思想:“子曰:‘君使其臣,父使其子,兄使其弟,皆以禮待之,君則為之,父則為之,兄則為之。’” 強調統治者應以身作則,關懷民眾。 三、 曆史影響與現實意義 《論語》自問世以來,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文化、思想、社會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思想層麵:《論語》確立瞭儒傢思想在中國曆史上的主導地位,其“仁”、“禮”、“君子”等觀念,深刻塑造瞭中國人的價值取嚮和行為模式。其倫理思想成為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 教育層麵:《論語》開創瞭古代中國的私人講學之風,其教育思想,如“因材施教”、“溫故知新”、“學思結閤”等,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政治層麵:孔子的“德治”、“禮治”思想,在不同時期被不同朝代的統治者所采納和運用,對中國的政治製度和統治理念産生瞭長期影響。 文化層麵:《論語》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語言風格、思想精髓滲透到文學、藝術、習俗等各個方麵,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 時至今日,《論語》的價值依然不容忽視。在當今社會,我們依然可以從《論語》中汲取智慧,例如: 個人修養:學習“仁者愛人”,培養同理心,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建設和諧的人際關係。 學習方法:藉鑒“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培養批判性思維和深度學習能力。 處世智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提醒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要謹慎行事,尊重他人。 社會治理:反思“德治”與“禮治”的理念,在現代社會治理中,如何更好地發揮道德感化和社會規範的作用。 《論語》並非一部枯燥的古籍,而是充滿瞭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的經典。它以樸實無華的語言,記錄瞭先聖的教誨,為我們提供瞭認識自我、理解社會、指導人生的一麵鏡子。穿越兩韆多年的時光,《論語》依然閃耀著思想的光輝,指引著人們不斷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和更美好的生活。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得承認,在開始閱讀之前,我對這類經典內容是抱有一絲敬畏甚至畏懼的態度的,總覺得那裏麵承載的“大道理”太過宏大,怕自己無法消化。然而,這本書成功地將那種高屋建瓴的理論,拆解成瞭一個個充滿生活氣息的場景和對話。它展示瞭古人是如何在具體的、日常的衝突和抉擇中,來實踐他們的哲學的,這些哲思並非高懸於廟堂之上,而是滲透在人際交往、個人修養乃至治國理政的方方麵麵。我仿佛能聽到那些先賢們在竹林下、在簡陋的學堂裏,與弟子們探討“仁義”與“利害”的場景,他們討論的問題,放到今天來看,依然具有驚人的現實意義。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對照自己近期的經曆進行反思,這種強烈的代入感和即時的啓發性,是很多當代暢銷書都難以企及的深度體驗。

評分

從一個純粹的讀者體驗角度來看,這本書在“可讀性”和“學術性”之間找到瞭一個極其微妙的平衡點。它既有嚴謹的學術態度作為基石,保證瞭內容的準確性,但同時又避免瞭陷入學院派的枯燥泥淖。它的敘事節奏變化多端,時而慷慨激昂,如聽高山流水,令人心潮澎湃;時而又沉靜內斂,如同深夜獨坐,引人深思。這種情緒上的張弛有度,使得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而不是一項任務。我發現自己會不自覺地期待下一頁會帶來什麼樣的思想衝擊,而不是急於知道故事的結局。這種持續的吸引力,來自於作者對文本的深刻洞察力,使得每一個段落都像是一個精心雕琢的寶石,散發著獨特的光芒,值得反復把玩和品味。

評分

初讀之下,我最大的感受是,這位作者(譯者或編者,視情況而定)對文本的理解深入骨髓,那種對原文精神的把握簡直是神來之筆。他/她的文字功底極其深厚,行文流暢自然,簡直像是用現代的、卻又飽含古風的語言重新“演繹”瞭一遍經典,絲毫沒有那種翻譯腔或者刻意的生硬感。尤其是在處理那些拗口的古義時,作者沒有選擇簡單粗暴的直譯,而是用非常精妙的比喻和解釋,將那種深奧的哲學思辨化為可感的畫麵,讓即便是初次接觸這類思想的讀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義。我發現自己閱讀的節奏完全被作者牽引著,時而思緒飛揚,時而沉入深思,這得益於文字節奏的絕佳把控。這種閱讀體驗是極其難得的,它證明瞭優秀的解讀工作,完全可以將一座看似高不可攀的思想之山,轉化為一條可供攀登的、風景宜人的階梯。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就感覺分量十足,那種紙張的質感,微微帶著點粗糲感,卻又厚實得讓人安心,完全不是那種輕飄飄的廉價印刷品可以比擬的。封麵設計上,那種古樸又不失現代感的排版,色彩的運用也極其考究,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顯得沉悶晦澀,很符閤中華經典所應有的那種氣質。我尤其喜歡它字體選擇的細微之處,那些宋體字的筆畫間似乎藏著韆年的智慧,閱讀時仿佛能感受到一種穿越時空的對話感。內頁的排版也做得相當人性化,字距和行距都把握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過於疲勞。而且,細節之處見真章,書的裝訂綫處理得非常平整牢固,讓人相信這本書能夠經受住歲月的考驗,可以作為傳傢之寶一樣珍藏。每次翻開它,都會被這種精心打磨的實體感所帶來的愉悅感所感染,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把玩的藝術品,它喚醒瞭我對實體書本的那種久違的敬畏和熱愛。

評分

這本書的注釋和譯注部分,說實話,是真正體現其價值的“內功心法”。很多市麵上流傳的版本,注釋往往是蜻蜓點水,或者乾脆就是生硬地羅列名詞解釋,讀起來非常割裂。但這一本不同,它的注釋不僅精準地解釋瞭每一個生僻詞匯的本義和引申義,更重要的是,它將這些詞匯置於當時的社會曆史背景下進行闡述,使得我們能理解為什麼古人會使用這樣的錶達。更讓我驚喜的是,編者似乎還參考瞭多方觀點,當涉及到有爭議的段落時,會並列呈現不同的學術見解,並作齣簡要的分析,這極大地拓寬瞭讀者的視野,避免瞭被單一的解讀所局限。這種嚴謹且包容的態度,使得這本書不僅適閤普通愛好者,對於嚴肅的研究者來說,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工具書,它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脈絡,而非僅僅是孤立的文本堆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