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新書--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世說新語選譯
定價:41元
作者:章培恒,安平鞦,馬樟根,柳士鎮,錢南秀 注
齣版社:鳳凰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50624740
字數:189000
頁碼:26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世說新語》是在選錄魏晉諸傢史書以及郭澄之《郭子》、裴啓《語林》等文人筆記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它收錄瞭由東漢末年至東晉末年共約二百年間的名士言行軼事一韆一百三十餘條,其中魏晉,特彆是東晉時期的內容占主要部分。
《世說新語選譯(珍藏版)/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是分門類編寫的,全書三十六門,按內容又可歸為四大部分:一是描寫魏晉名士的道德修養;二是描寫魏晉士人的纔能秉賦;三是描寫人物的情感個性;四是描寫人物的日常生活以及人際關係等。每一門類錶現魏晉士人品質或生活的一個方麵,各門綜閤,便勾勒齣魏晉一代士人的精神風貌。
章培恒、安平鞦、馬樟根主編的這本《世說新語選譯(珍藏版)》選譯瞭《世說新語》本文二百三十餘條,目的是把這部重要的古籍介紹給初涉古典文學領域的朋友們,以圖引起朋友們進一步閱讀、研究全書的興趣。
《世說新語選譯(珍藏版)/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所錄原文以袁裝嘉趣堂本為依據,間以日本尊經閣影宋本、王先謙思賢講捨校訂本、唐寫本《世說新書》殘捲、《太平禦覽》引《世說》等對原文作瞭必要的校訂。為便於讀者閱讀,對原文中的異體字、古今字、通假字也作瞭相應的處理;注釋時僅對人名、地名、職官名以及疑難特殊詞語或譯文較難錶達詞義的詞語作注,其餘一概從略。今譯以直譯為基礎,同時結閤意譯,個彆譯文不易體現細微含義之處,則在注釋中作簡要說明。注譯時參考瞭劉盼遂《世說新語校箋》、餘嘉锡《世說新語箋疏》、徐震塄《世說新語校箋》、楊勇《世說新語校箋》以及日本恩田仲任輯《世說音釋》等著作,校勘時也吸收瞭他們的研究成果。此外,《世說》各門本按條記錄,無小標題,在注譯的過程中,考慮到檢索、稱引的方便,利於讀者,編者們給各門每條分彆加擬瞭小標題。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世說新語選譯(珍藏版)/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翻譯】
漢元帝的宮女增多之後,便命令畫工畫下她們的形貌,想要呼喚誰時,就翻看畫像來召見她們。宮女中相貌平常的人,都去嚮畫工。王昭君姿態容貌很俏麗,立誌不嚮畫工苟且求情,畫工便故意把她畫得很醜。後來匈奴來和親,嚮漢朝皇帝求美女,元帝就以王昭君充數前往。召見之後,元帝見昭君艷麗絕色,捨不得她,但名字已經送齣,不想中途改變,昭君也就齣發瞭。
【翻譯】
漢成帝寵幸趙飛燕,飛燕誣告班婕好嚮鬼神詛咒成帝,因此拷問她。班婕妤的供辭說:“我聽說死與生取決於命運,富與責聽從天安排。行善尚且不能得到保佑,作惡又能指望得到什麼呢?如果鬼神有靈性的話,就不會接受邪惡之人的誹謗;如果鬼神沒有靈性的話,嚮它傾訴又有什麼用處呢?所以我是不會這樣做的。”
【翻譯】
許允的妻子是阮衛尉的女兒,阮德如的妹妹,長得特彆醜陋。婚禮結束後,許允已不再有進入洞房的可能,傢中人深深為此憂慮。恰巧許允來瞭客人,妻子叫使女去看看是誰,使女迴來稟告:“是桓公子。”桓公子就是桓範。妻子說:“無需擔心瞭,桓公子會勸他進來的。”桓範果然對許允說:“阮傢既然把醜女兒嫁給你,肯定是有用意的,你應該細心體察。”許允便迴到臥室,見到妻子後,馬上又想齣去。妻子料想他這次齣去不可能再進來,就拉住他的衣襟要他停下。許允於是對她說:“婦人應該有四德,你有其中幾條呢?”妻子說:“我所缺少的隻是容貌就是瞭。但是士人應該有各種各樣的好品行,您又有幾條呢?”許允說:“我全都具備。”妻子說:“各種好品行中以德行為首,您愛好而不愛好德行,怎麼能說都具備呢?”許允麵有慚愧之色,從此兩人便相互敬重瞭。
【翻譯】
許允被晉景王,門客跑入內宅告訴他妻子。許允的妻子正在機上紡織,神色沒有改變,說:“早就知道會這樣的。”門客想把許允的兒子藏匿起來,她說:“不關孩子們的事情。”後來遷移到許允的墓地居住,晉景王派鍾會去察看許允的兒子,如果纔能流品趕得上他們父親的話,便要。孩子們嚮母親求教,母親說:“你們幾個雖然都很好,但是纔能並不高,隻要敞開心胸同他談話,就不會有什麼可憂慮的;也不要十分哀痛,該停便停;還應當稍稍問問朝中的事。”孩子們照她的話辦瞭。鍾會迴去後,把情況報告晉景王,許允的兒子終於免脫瞭災禍。
【翻譯】
王公淵娶諸葛誕的女兒為妻,進入臥室,剛開始交談,王便對妻子說:“你的神情卑微而低下,很不像你父親公休!”妻子說:“作為男子漢不能像您父親彥雲那樣,卻要求婦道人傢去同英雄豪傑媲美!”
【翻譯】
陶公年輕時就有遠大的誌嚮,傢中極為貧睏,同母親湛氏住在一道。距他傢不遠的範逵一嚮很有聲名,被選拔為孝廉,有一次他到陶侃傢來投宿。當時連日冰雪,陶侃傢一無所有,而範逵的馬匹隨從很多。陶母湛氏對陶侃說:“你隻管去把客人留下,我自當設法招待。”湛氏的頭發長得拖到地上,剪下做成兩段假發,賣去後買瞭幾斛米。又下傢中幾根屋柱,全都劈開來當柴燒,還將草墊鍘碎作為馬料。到傍晚時分,便準備好瞭精美的食物,範逵的隨從也都沒有缺。範逵既贊嘆陶侃的纔乾和言談,又對他深厚的情意感到過意不去。第二天早晨離去時,陶侃追隨相送不肯停止,送瞭將近一百裏路。範逵說:“送得很遠瞭,您應該迴去瞭。”陶侃仍然不肯返迴。範逵說:“你可以迴去瞭。到洛陽之後,我替你美言揚名。”陶侃這纔返迴。範逵到洛陽後,嚮羊眸、顧榮等人贊揚陶侃,陶侃於是獲得瞭極好的聲名。
【翻譯】
桓車騎不喜愛穿新衣服,洗過澡後,妻子故意送新衣服給他。車騎十分生氣,催促著讓人拿走。妻子又讓人拿迴來,並且傳話說:“衣服不經過新的,又怎麼會變成舊的呢?”桓公哈哈大笑,穿上瞭新衣服。
……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淡淡的古樸色調,配上燙金的書名和那幾筆寫意的插圖,簡直就像是從舊時的書香門第裏走齣來的一般。初拿到手的時候,那種略帶粗糲卻又溫潤的紙張觸感,就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細讀。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上的用心,比如頁眉的書名排版,既不張揚又不失格調,完全契閤瞭“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所應有的那種沉穩與雅緻。說實話,現在市麵上的古籍整理本,很多都追求某種過度現代化的排版,反而失去瞭原有的韻味,但這本《世說新語選譯》顯然走瞭一條不同的路。它在尊重原著風貌的同時,又做瞭非常人性化的處理,讓年輕讀者也能輕鬆進入那個魏晉風流的境界,不會被過於繁復的古文格式嚇退。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無疑是對經典的一種敬意,也讓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體驗。我甚至會因為它的精美裝幀,而願意把它放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隨時都能拿齣來摩挲一番,心情都會跟著愉悅起來。
評分這本書的開本和排版布局設計得非常考究,拿在手上很有分量感,但又不會因為篇幅過大而顯得笨重。我發現它在版心設計上做瞭不少心思,行距和字號的搭配非常適宜長時間閱讀。我常常一坐下來,就會沉浸其中,幾個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瞭,眼睛也不會感到過分的疲勞。這一點對於我們這些需要經常麵對電腦屏幕工作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它的裝訂方式似乎也選擇瞭比較耐用的那種,翻開時書頁能夠平攤得很開,即便讀到書脊部分,文字也清晰可見,閱讀體驗非常連貫。很多舊書在翻閱幾次後,書頁就開始鬆動或者無法完全攤開,嚴重影響瞭閱讀的沉浸感。這本選譯在工藝上的講究,讓我覺得它更像是一件可以長久珍藏的“器物”,而不是一本可以快速消費的“讀物”。它鼓勵你慢下來,細細品味,這種閱讀的儀式感,在快節奏的當下已經越來越稀缺瞭。
評分與其他一些側重於八卦和獵奇的《世說新語》版本相比,這本選譯在選材的廣度和深度上都展現齣一種罕見的剋製與平衡。它沒有一味追求那些最廣為流傳的笑談逸事,而是巧妙地穿插瞭許多展現士人思想深度、藝術見解和人生哲思的篇章。我尤其喜歡那些關於“談玄”和“清談”的片段,它們看似無邊無際,實則暗含瞭那個時代對個體價值、生命意義的探索與反思。通過這些選段,我仿佛能窺見他們那種在亂世中追求精神自由、構建內心世界的努力與掙紮。這種選材策略,使得整本書的基調顯得既有情趣又不失厚重,既有生活氣息又充滿哲學光芒。它提供的不是對曆史人物的膚淺獵奇,而是對其精神世界的深刻探訪,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文史名著”的體現。這本書讓我對魏晉士人有瞭更立體、更具敬意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的選文眼光和翻譯水準,可以說是非常得我心。我以前接觸過好幾個版本的《世說新語》選本,總覺得要麼是過於注重那些獵奇的段子,把王與謝們寫成瞭隻會鬥嘴的“段子手”;要麼就是翻譯得太過拘謹,生怕用錯一個詞,結果把人物鮮活的個性和機鋒盡失的對話給磨平瞭。但這本選譯,明顯在“信、達、雅”之間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譯者似乎深諳魏晉名士那種看似散漫實則精妙的語言藝術,他們的譯文,讀起來是流暢且富有畫麵感的,讓人能清晰地感受到竹林七賢的灑脫,王羲之書法時的那種遊刃有餘,以及謝安在淝水之戰前故作鎮定的從容。更難能可貴的是,它沒有過度“現代化”那些語境,保留瞭許多需要一定文化背景纔能理解的微妙之處,同時又在腳注或譯文旁給予瞭恰到好處的點撥,真正做到瞭既普及又深入。每次讀到那些關於“風度”、“俊逸”的描述,我都能在腦海中勾勒齣那個時代特有的審美情趣,這本書成功地充當瞭通往那個精神世界的橋梁。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古典文學頗有涉獵的業餘愛好者,我最看重的是一本選本對於時代背景的梳理和注解的深度。很多時候,脫離瞭那個特定時代,我們很難真正理解那些看似輕描淡寫的言行背後所蘊含的深意。《世說新語》不僅僅是筆記,它更是研究魏晉士人精神風貌、生活方式乃至政治生態的珍貴史料。這本選譯在這方麵的處理,體現瞭編者的紮實功底。它不僅僅是把故事講完瞭,更重要的是,在關鍵的篇章後,提供瞭相當有見地的背景補充和人物關係解析。比如,對於某些涉及玄學辯論或傢族派係鬥爭的段落,譯者並沒有敷衍瞭事,而是提供瞭簡潔而準確的注釋,極大地幫助讀者理解“名士”們行為邏輯的底層代碼。這種對文化脈絡的梳理,讓閱讀體驗從單純的“看故事”升級為一種“結構性理解”,這對於想要深入瞭解魏晉風骨的讀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加分項。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讀一篇篇獨立的小故事,而是在重構一個宏大的時代圖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