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雅国学经典诵读本 千字文百家姓 诸华 邓启铜 注释 东南大学出版社

尚雅国学经典诵读本 千字文百家姓 诸华 邓启铜 注释 东南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诸华,邓启铜 编
图书标签:
  • 国学
  • 经典
  • 千字文
  • 百家姓
  • 启蒙
  • 教育
  • 文化
  • 传统
  • 诵读
  • 东南大学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格旭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62566
商品编码:30020558223
出版时间:2016-04-01

具体描述

十年磨一剑!

诵读注音 字大如钱

配图精美 图文并茂

开本宏大 版式疏朗

注释精准 校对无讹

 

书名:千字文·百家姓

丛书主编:诸华 邓启铜

定价:16.00元

条码:9787564162566

开本:16

印张:8

字数:160千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千字文

百家姓

附:姓氏寻根

邓启铜,1991年获硕士学位,多年从事古文献整理及古汉语、文字研究工作,经其点校、注释的经典品种多达百余种。其点校、注释的传统经典曾被电视台报道,其中的《论语》还登上了《南方都市报》2004年、2005年书总榜。2010年东南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中华传统蒙学精华注音全本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第1版)》、2013年推出的《中华传统蒙学精华注音全本·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第2版)》,销售均名列前茅。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质量的编校作品获得了广大国学爱好者的认可,其作品被不少中小学校指定为国学阅读图书,拥有一大批忠实的拥趸。

东南大学版国学经典是在2004年云南大学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与凤凰卫视时事直通车节目曾隆重!

 

国学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一、德行:道德情操、孝顺长辈、自强不息、严格进取、团结友爱、修身养性。

二、口才:表达能力,应对能力超人,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迅速。

三、做事:记忆惊人,做事认真,统筹安排,善始善终。

四、文化:功底深厚,充满理想,热爱学习,感动他人。

国学就是培养孩子的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等的“基本功”、“童子功”,从小积极上进,追求幸福生活。我们建议,根据自身情况按各级标准读经典。


经为根,史为本,

子为枝,集为叶。


下面,我们来对号入座吧!

国学一级标准
1、

2、

3、

4、

5、

6、神童诗(未出)

7、

8、

9、启蒙巧对(未出)

10、时古对类(未出)

11、声律发蒙(未出)

 

国学一级小测试

1、三字经:99%的知道“人之初,性本善”。50%以下的人还知道“性相近,习相远”。从“苟不教”以下就没多少人知道了,能背到后“戒之哉,宜勉力”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三字经》学会常识

2、百家姓:句是“赵钱孙李”还是“陈李张黄何”?这是北方半文盲和广东半文盲的区别吧。——《百家姓》学会宗亲

3、千字文:有文化的书法家肯定知道。至于里面的意思嘛……——《千字文》学会识字

4、弟子规:也很不熟,甚至分不清它和《三字经》有什么不同。 ——《弟子规》学会规矩

5、千家诗:宋人、明人也写诗?一说诗,好像只有《唐诗三百首》!以为唐诗之后只有宋词、元曲、明文章了!可怜。朱熹、苏轼、王安石……——《千家诗》学会古诗

6、神童诗(未出)

7、声律启蒙:都不熟,所以只能说大白话,写大白话,粗线条得很。——《声律启蒙》学会预感

8、笠翁对韵:更不熟,还是只能说大白话,写大白话,粗线条得很。——《笠翁对韵》学会韵律

9、启蒙巧对(未出)

10、时古对类(未出)

11、声律发蒙(未出)


都知道呢?恭喜你,比呆头学得好多了!

国学二级标准
1、

2、

3、

4、

5、

6、

7、

8、龙文鞭影

9、

10、

11、山海经

12、菜根谭

 

国学二级小测试

1、论语:书名比较熟悉。内容只停留在学校语文课本里提到的段落。——《论语》学会生活

2、老子:没有把《老子》与《道德经》划上等号。几乎成了粗口。——《老子》学会谦虚

3、大学:很陌生。没有印象四书之一是《大学》。“四书”也不知道,总是和“四大名著”相混。——《大学》学会学习

4、中庸:基本上是负面印象,以为是“各打五十大板”,不分是非。——《中庸》学会发展
5、孝经:并不熟悉,往往把它与鲁迅批判的《二十四孝》混为一谈。——《孝经》学会孝道

6、增广贤文:没怎么听说,但书里面的句子“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等一听到就把头点得像鸡啄米一样。——《增广贤文》学会口才

7、五字鉴:咦,原来中国有史诗啊!不用狂记《上下五千年》这么吃力!或者猛看《××朝那些事儿》!减负减负。——《五字鉴》学会历史

8、龙文鞭影:相当不熟。所以学习效率不高。老牛拉破车一样。——《龙文鞭影》学会速记
9、唐诗三百首:只是绝句几首,其它基本不知。——《唐诗三百首》学会文采

10、幼学琼林:几乎没印象。所以相当幼稚,没有奋斗目标。——《幼学琼林》学会总结

11、山海经:愤青们所不知道的思想武器,要不他们肯定人手一本。并上街狂呼“民族主义”口号:“天下者,我们的天下”!“走千里,走万里,还在你的怀抱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山海经》学会神话传说

12、菜根谭: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谭》学会做事

 

恭喜你,进步了! 

国学三级标准

1、

2、诗经

3、

4、

5、

6、列子

7、

8、元曲三百首

9、

10、

11、六祖坛经

 

国学三级小测试

1、孟子:熟悉的句子相当少。思想不甚了了。——《孟子》学会做人

2、诗经:相当陌生。难道是始皇帝阴魂不散?——《诗经》学会文化

3、孙子兵法:基本上没看过“火攻”篇和“用间”篇。——《孙子兵法》学会军事

4、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知道的,其它的就一概不清楚了。哦,还知道美人计、空城计。——《三十六计》学会谋略

5、庄子:好像于丹有庄子心得?相当不熟。——《庄子》学会理想

6、列子:《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这些经典寓言故事竟然都来自于此。——《列子》学会故事

7、宋词三百首:苏轼、范仲淹、晏殊、欧阳修、辛弃疾、李清照、岳飞……这名人不要太多——《宋词三百首》学会文采

8、元曲三百首:元曲只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吗?——《元曲三百首》学会文采

9、易经:风水?看相?算卦?根本就没意识到它有什么教育意义。也不了解韩国。——《易经》学会哲学

10、尚书:天下无读书人?做官的才知道有六部尚书吧。看古装戏经常听到×部尚书×大人,不明觉厉。——《尚书》学会档案

11、六祖坛经:去过一些佛教禅宗寺庙的人可能对六祖惠能有点印象,什么菩提无树,明镜非台之类。——《六祖坛经》学会佛教

 

欢迎对号入座。恭喜你,又进步了! 

国学四级标准
1、楚辞

2、尔雅

3、古文观止

4、六朝文絜

5、春秋左传

6、春秋公羊传

7、春秋榖梁传

8、仪礼

9、周礼

10、礼记

11、黄帝内经(未出)

 

国学四级小测试

1、楚辞:“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听过电视剧《渴望》的主题歌,还勉强能跟屈原、离骚联系上一点点。——《楚辞》学会抒情

2、尔雅:词典?字典?对了,工具书而已。据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成功密诀就是:把整本《新华字典》都背下来了。信不信由你。青海曲朗多多的孩子们也是如此。有新闻照片为证:一本翻到不能再破烂的工具书。他们好象也没有别的课外书。——《尔雅》说文解字学会识字组词造句

3、古文观止:比《唐诗三百首》更陌生。语言老师不提的话,恐怕连书名都不知道。——《古文观止》学会作文

4、六朝文絜:骈体文的高峰时期“黯然销魂者”,不仅仅是离别,还有在《文絜》中寻绎遥远的、活色生香的六朝。——《六朝文絜》学会骈文

567、春秋三传:《左传》熟,《公羊传》次之,《榖梁传》不熟。还是受中学语文课本的影响。从文学角度,自然《左传》更详细,更优美,更生动细致。但如果讲大道理,还是讲“大一统”的《公羊传》更受欢迎。而《榖梁传》讲的是温情脉脉的人情世故,礼义教化。可见世态炎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学会道德人情世故

8910、礼记、周礼、仪礼:号称“三礼”,《礼记》熟,《周礼》次之,《仪礼》不熟。《礼记》的《大学》、《中庸》已另立为“四书”中的内容。而《礼运》、《学记》是因为列入中学语文课本“天下为公”、“虽有佳肴”等篇而被大家熟悉。至于《周礼》,大概只靠《三字经》里的“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这一句来“存在”了。《仪礼》?早就几乎无传人了。连《影响中国的100本书》里都被“拿下”。——《礼记》、《周礼》《仪礼》学会政治法律制度

11、黄帝内经(未出)


哟哟!切克闹!到这里你已经达到高柴生的水平了!

国学五级标准(学霸级)

1、国语

2、战国策

3、武经七书

4、荀子

5、古诗源

6、吕氏春秋

7、文选

8、史记

9、管子

10、墨子

 

国学五级测试(学霸级)

1、国语

2、战国策

3、武经七书

4、荀子:也就是中学语文课本的《劝学》篇的段落被大家所熟悉,性恶论?好象知道跟孟子的“性善论”正相反。关于对认知能力的培养,赏罚严明的政治纲领,开源节流的经济措施等都知之甚少。——《荀子》学会论辩推理

5、古诗源:唐朝以前的古诗,除了《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以外,好像也不记得什么了。《观沧海》、《龟虽寿》、《七步诗》?老曹家总算对文学有贡献了。——《古诗源》学会欣赏

6、吕氏春秋

7、文选

8、史记

9、管子

10、墨子

 

 “学霸    “就这么产生了!


《千字文》、《百家姓》——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瑰宝,智慧启蒙的经典之选 在中国浩瀚的文化长河中,《千字文》与《百家姓》无疑是璀璨的两颗明珠,它们以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教育意义,世代传承,影响了无数中华儿女的成长。它们不仅仅是古老的文本,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伦理道德和人文情怀。 《千字文》:方寸之间,尽览古今之学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一篇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蒙学读物。相传为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命周兴嗣所撰,全篇四句一叠,共计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政治、伦理、品德、劝学等多个方面。其字句精炼,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 《千字文》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系统性的知识启蒙。它并非零散的字词堆砌,而是以一种高度浓缩和概括的方式,将中华文明中最核心、最基础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篇,便将宏大的宇宙观呈现在读者面前,引导孩童认识自然万物。紧接着,“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描绘了星辰运转的规律;“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则阐述了四季更迭与农耕文明的紧密联系。这些篇章,用最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宇宙的奥秘和自然的规律,为孩童打开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 《千字文》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其深厚的道德伦理教育。文章中充斥着对仁义礼智信的推崇,对孝悌忠信的强调。“盖闻古之圣贤,皆出一家”开篇,便引出对圣贤品德的追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直接点明了家庭伦理的核心。“忠则尽其节,勇则战其死”则阐述了对君主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担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更是古人劝学治学的名言,激励着后人勤奋学习,专心致si。这些充满智慧的句子,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童的品德,奠定了他们未来为人处世的基石。 再者,《千字文》在语言艺术和文学启蒙方面也功不可没。其精炼的文字,严谨的结构,以及押韵的特点,极大地锻炼了孩童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对文字之美的感受力。朗朗上口的韵律,使其成为早期接受汉语语音系统训练的绝佳材料。通过对《千字文》的诵读,孩童不仅能认识大量汉字,更能体会到汉语的音韵美和表达力,为日后的文学创作和鉴赏打下基础。 《千字文》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的缩影。从“人能弘道,善以为宝”到“教不严,师之惰”,无不体现着对道德修养、学习态度以及社会责任的重视。这些古老的智慧,穿越时空,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精髓,并从中汲取力量。 《百家姓》:中华姓氏的宏大画卷,家族血脉的深情流传 《百家姓》是中国宋代以来流传最广的姓氏韵书。与《千字文》的四言一句不同,《百家姓》采用四字一句的句式,收录了常见的汉族姓氏,并按一定顺序编排。其数量庞大,涵盖了中华民族绝大多数的姓氏,是一部了解中国姓氏文化、追溯家族渊源的宝贵文献。 《百家姓》最直接的价值在于其姓氏知识的普及。它以一种简洁易记的方式,将成千上万的姓氏呈现在读者面前。对于初学者而言,通过诵读《百家姓》,能够快速认识和记忆大量的姓氏,了解姓氏的构成和演变。对于中国人来说,姓氏承载着家族的荣耀、历史的记忆,以及情感的寄托。认识自己的姓氏,了解姓氏的来源和发展,是连接个体与家族、个体与民族的重要纽带。 《百家姓》的编排顺序也颇具匠心。虽然并非严格的字典式排序,但其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等大姓置于篇首,反映了当时社会各姓氏的势力分布和影响程度。这种排序方式,也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被许多人熟知和引用。通过对《百家姓》的阅读,我们得以窥见古代社会姓氏的格局,以及姓氏在中国社会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 《百家姓》更是一种家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的象征。姓氏,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每一个姓氏背后,都可能蕴含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段感人至深的传说,或者一段励精图治的创业故事。《百家姓》的存在,使得这些姓氏得以清晰地记录下来,让后人能够有机会去追溯自己的根源,感受家族的传承。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而言,《百家姓》更是承载着乡愁和思念的信物。 此外,《百家姓》也是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珍贵史料。通过对不同时期《百家姓》版本的比对,可以研究汉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以及姓氏在流传过程中的变迁和融合。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中国人口构成、民族分布以及社会变迁的独特视角。 《千字文》与《百家姓》的结合—— 传承中华文明的基石 将《千字文》与《百家姓》并列为蒙学经典,并非偶然。它们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在意义上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启蒙教育的坚实基础。 《千字文》以其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知识,为孩童构建了一个宏大的认知框架,培养其学习能力和道德品质。《百家姓》则通过对姓氏的梳理,让孩童认识自己,连接家族,建立身份认同。一个宏观,一个微观;一个重在“知”,一个重在“认”。两者结合,既能让孩童“知”天下,又能让他们“认”自我,从而为他们融入社会,传承中华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育实践中,《千字文》与《百家姓》的组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它们所蕴含的智慧,不仅是古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理解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密码。 阅读《千字文》,我们能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诵读《百家姓》,我们能感受血脉亲情的深厚力量。这两部经典,穿越历史的风雨,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是每一个渴望了解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中国人,都应该认真研读和珍视的瑰宝。它们是民族的记忆,是文化的根脉,是照亮我们前行道路的永恒灯塔。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工具性”也进行了评估,即它在实际应用中的便利程度。对于需要经常查阅或作为教学参考的读者来说,书籍的便携性、耐用性以及索引系统的完善程度至关重要。虽然我尚未完全投入使用,但从初步的翻阅来看,它似乎在实用性上做了很好的权衡,既保持了精装本的典雅,又兼顾了日常使用的需求。如果它的目录设计得清晰明了,能够快速定位到具体篇目或某一特定字词的释义,那么它的使用价值将大大提升。一本好的工具书,需要做到“易于取用”与“内涵丰富”的完美统一,让查找和学习的过程都高效而顺畅,这是衡量其实际价值的另一重要维度。

评分

这本精装书拿到手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就让人心生敬意。从封面设计来看,它显然是在向传统致敬,字体的选择典雅又不失庄重,色彩搭配沉稳大气,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化瑰宝。我特别留意了装帧工艺,纸张的厚度和韧性都达到了上乘水准,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容易出现磨损或折痕。对于这种承载着经典文化的作品来说,物质载体的质量同样重要,它关乎阅读的体验和书籍本身的收藏价值。我个人认为,出版社在选材和制作上是下足了功夫的,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有的尊重与珍视。每一次翻开它,都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古代智慧的门,这种仪式感对于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我们来说,是极其珍贵的精神滋养。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工艺品,让人在触摸和翻阅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那份穿越千年的文化底蕴。

评分

从整体结构上看,这套书的编排逻辑性非常强,可以看出设计者对学习路径有着清晰的规划。它并非简单地将经典原文堆砌在一起,而是通过某种巧妙的组织方式,引导读者循序渐进地接触和掌握这些知识。例如,它是否将不同时期的版本进行对比,或者是否加入了相关的文化拓展小栏目,这些都会极大地丰富阅读的层次感。我个人倾向于那种结构化、体系化的编排,它能帮助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这种系统化的呈现方式,能让学习者更有条理地消化吸收文化养分,避免了碎片化学习带来的理解偏差和记忆困难。良好的结构是通往知识殿堂的清晰地图。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注释和译文的准确性与深度。对于《千字文》和《百家姓》这类基础典籍,市面上的版本汗牛充栋,但真正能做到深入浅出、兼顾学术严谨性和大众可读性的版本却凤毛麟角。我期待的版本,不仅能清晰地解释字面意思,更应揭示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脉络。如果注释能够结合古代的社会生活、礼仪制度进行阐释,那么对于提升读者的文化素养将是事半功倍的。这种深度挖掘,是让经典“活”起来的关键,避免了流于形式的简单罗列,使得学习者能够真正理解古人言说的深层意涵。我非常看重这类辅助性文本的质量,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学习的上限和深度。

评分

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研究了其排版和字体的清晰度,这对于学习基础国学经典来说至关重要。古文的阅读,如果字体稍有模糊或者行距安排不当,极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尤其对于初学者而言,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但这本书在这方面处理得非常到位,字号适中,间距疏朗有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容易感到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版式设计上似乎遵循了某种古典美学原则,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使得整体视觉感受非常舒适和谐。这种注重细节的编排,体现了编纂者和设计者对阅读体验的深度考量,让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变成了一种愉悦的心灵漫步。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是衡量一本优秀传统文化读物的重要标准之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