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全书佛典(全9册)
定价:2980元
作者:(南朝)僧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1001395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四库全书佛典》说收录的十三部佛教类典籍,是佛教发展的历史进程,*能体现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重要佛教思想家和佛教宗派思想的主要经论和著述,是一部信息量很大的集成类佛典,文献价值非常高,有利于读者在有限的篇幅内掌握更多的佛教史料。全书内文采用四合一版面,影印出版,外套红色框线,恢复了清代四库全书的视觉美感,为近年各版本四库全书之优者。
内容提要
《四库全书》的发起者乾隆皇帝和总编撰官纪晓岚作为对佛教有深入研究的居士,以他们独特的眼光,挑选了十三部佛教典籍入选《四库全书》,为:《弘明集》《广弘明集》《法苑珠林》《开元释教录》《宋高僧传》《法藏碎金录》《道院集要》《禅林僧宝传》《林间录》《罗湖野录》《五灯会元》《释氏稽古略》《历代通载》。《四库全书佛典》以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为底本,将上述十三部作品汇编成集。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对古籍的收藏向来是抱着一种“实用+审美”的双重标准。这套《四库全书佛典》,光是名字就带着一种庄重感,我猜想它的装帧设计一定颇具匠心。我个人比较偏爱传统线装或者那种仿古的精装本,纸张的质感要好,微微带点米黄的色泽,闻起来有那种老书特有的沉静的木香,而不是刺鼻的油墨味。如果这套书在装帧上能体现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比如用传统的函套来保护,那简直是收藏界的至宝。毕竟,佛经自古以来就不只是文本,它们本身就是艺术品。我一直在寻找一套能摆在我书房里,无论何时打开都能感受到那种跨越千年的历史厚重感的典籍。如果里面的版式设计,比如每页的对开、小注的安排,都能模仿宋元时期的刊刻风格,那无疑会大大增加它的收藏价值和阅读的沉浸感。毕竟,阅读经典,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与古人对话的仪式。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个纯粹的佛教爱好者,我更关注的是这些典籍对普通信众的精神滋养作用。我平日里读佛经,常常觉得有些术语晦涩难懂,即便是白话译本,也总觉得少了那么一份原汁原味的韵味。我希望这套“全书”不仅仅是给那些专业的佛学院学生准备的,也希望能让像我这样,希望深入了解佛法核心教义的普通人受益。譬如,关于“缘起性空”的阐述,在不同的部派中是如何体现的?阿难尊者的回忆和佛陀的教诲之间,是如何被后世的论师们梳理和阐发的?如果这套书能将那些最基础、最核心的“入门”经典,比如早期的阿含部选集,用清晰的排版和适度的注释呈现出来,那将是极好的。我更看重的是阅读的体验,清晰的字体、合理的行距,不至于让我在翻阅那些深奥的经文时,因为视觉疲劳而心生退却。如果能有一本配套的导读手册,哪怕是简短的导读,指引读者如何进入这个浩瀚的佛学世界,那这套书的价值就不仅仅是文献的堆砌,而是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心灵向导”。
评分最近我正着手整理我收藏的中国思想史的脉络图,发现在佛教传入并融入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历代翻译家的贡献是无法忽视的。我非常好奇,这套“全书”在收录时,是如何处理不同译本之间的取舍和对照的。例如,鸠摩罗什的译本和玄奘的译本在用词和侧重点上常有不同,这直接影响了后世学派的形成。如果能将重要的对译本并列或提供详细的译者注释,那对研究汉译佛典的演变史将是莫大的助益。我期待的不是简单的文本罗列,而是深度的文献学整理。具体来说,比如关于某一核心概念的翻译,能否追踪到它最早的梵文对应词,并解释历代高僧是如何根据时代背景进行“再诠释”的?如果能在这方面下功夫,这套书就超越了一般的佛经汇编,而成为了一部优秀的佛教思想史的工具书,能够清晰地展现出佛教思想在中国化过程中的那些微妙的、关键性的转折点。
评分这套《四库全书佛典》,光是捧在手里,那厚重感就让人心生敬畏。我最近在研究中国哲学史,尤其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交融特别感兴趣。手头上的资料很多都是零散的,要找齐一套系统的、权威的佛学典籍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记得有一次为了考证一个禅宗公案的原文出处,不得不在好几个不同的版本里来回比对,耗费了大量时间。这套书如果能囊括其中的核心内容,那简直是为研究者省下了天大的功夫。想象一下,九大册精装,如果能把《大藏经》中那些影响深远的论著,比如天台宗的《法华玄义》、华严宗的《华严经疏》,乃至密宗的经典原文都系统地收录进来,那简直是给“寻本求源”的学者们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平台。我期待的是它在校勘上的严谨性,毕竟古代文献流传过程中难免有讹误,一套好的版本应该能在字斟句酌之处体现出版本学的功力。如果能附带详细的篇目索引和内容提要,那在检索和梳理脉络时,效率自然能提升好几个档次。我对这类集大成的古籍最看重的,就是它能否成为一个可靠的“底本”,让后来的解读和研究都有一个坚实的基石可循。
评分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是非常“碎片化”的,工作繁忙,很难有大块时间去通读整部大经大论。因此,我更倾向于那些结构清晰、易于检索的工具书或者选集。如果这套《四库全书佛典》能够像古代的“纲要”或“精要”那样,将浩如烟海的佛法内容提炼出关键的段落和核心论点,我会更加青睐。比如,针对“戒、定、慧”三学的论述,书中能否分门别类地摘录出各个宗派最具代表性的论述片段,并辅以清晰的小标题进行归类?我希望它能成为一本“随身携带的佛法词典”,当我对某个概念,例如“如来藏”或“唯识中境”,产生疑问时,能够迅速定位到书中不同经典对同一概念的论述对比,从而形成一个多维度的理解。这种侧重于实用性和检索效率的设计,对于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求法者来说,比一套面面俱到的原典汇编要来得更为贴心和有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