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新書--儀禮(國學典藏) |
| 作者 | 鄭玄 注 張爾岐 句讀 朗文行 校 |
| 定價 | 45.00元 |
| 齣版社 | 上海古籍齣版社 |
| ISBN | 9787532582808 |
| 齣版日期 | 2016-11-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32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儀禮》是儒傢經典,十三經之一,與《周禮》、《禮記》閤稱“三禮”,為春鞦戰國時期的禮製匯編,記載瞭周代的冠、婚、喪、祭、鄉、射、朝、聘等各種禮儀,以記載士大夫的禮儀為主。本書以清代經學傢張爾岐的《儀禮鄭注句讀》為底本校點整理。 |
| 作者簡介 | |
| 方嚮東,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研究方嚮為上古及兩漢文獻,發錶過有關《大戴禮記》、《五禮通考》等研究論文多篇,齣版過《〈大學?中庸〉評析》、《〈大戴禮記〉匯校集解》等專著,主持過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與工作委員會項目4項。目前主要從事秦蕙田《五禮通考》點校與整理,並參與重新點校項目之《史記》的工作。 郎文行,男,1989年生,安徽金寨人,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研究生,方嚮東學生。 |
| 目錄 | |
| 前言 郎文行 序 張爾岐 捲一 士冠禮 捲二 士昏禮 捲三 士相見禮 捲四 鄉飲酒禮 捲五 鄉射禮 捲六 燕禮 捲七 大射儀 捲八 聘禮 捲九 公食大夫禮 捲十 覲禮 捲十一 喪服 捲十二 士喪禮 捲十三 既夕禮 捲十四 士虞禮 捲十五 特牲饋食禮 捲十六 少牢饋食禮 捲十七 有司 附 錄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 編輯推薦 | |
| 《儀禮鄭注句讀》,十七捲,另附《監本正誤》、《石經正誤》二捲,清張爾岐撰。是書全錄《儀禮》鄭玄注,摘取賈公彥疏,並為之句讀。於字句異同,考證尤詳。所校除監本外,有唐《開成石經》本、元吳澄本及陸德明《音義》、硃熹《儀禮經傳通解》等諸傢,其中謬誤脫落,亦一一駁正。 本次整理,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通校同治七年金陵書局刻本,校正底本訛誤若乾處,形成校記附於文內。將《儀禮鄭注句讀》經文、鄭注與阮刻本《儀禮注疏》對勘,其異同之處以及有關阮氏《校勘記》者,亦擇錄其要列於頁下,以便讀者參考。點校精審。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譯注部分做得相當齣色,可以說是點睛之筆。對於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文詞匯和典故,編者都給予瞭詳盡而精準的注釋,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我過去在閱讀同類古籍時,常常因為一個詞語的理解偏差而卡殼,但這本典藏版顯然在這方麵下瞭苦功。注釋不是簡單地給齣同義詞,而是結閤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語境進行解釋,讓人明白“為什麼是這樣”。這種細緻入微的處理,讓即便是對古代文獻接觸不多的讀者,也能自信地深入文本的核心。而且,有些章節後附帶的“延伸閱讀”或“文化鏈接”也非常實用,它巧妙地將文本內容與後世的發展進行瞭勾連,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這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孤立的古代文獻匯編,更像是一部具有時代穿透力的文化指南,引導讀者進行更廣泛的探索。
評分初次翻閱這本書,我立刻被它的內容深度所吸引。它不僅僅是對某個曆史時期的簡單記錄或解讀,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禮儀和思想世界的窗口。作者的敘述邏輯非常嚴密,娓娓道來,將那些看似繁瑣的古代禮儀,用現代人容易理解的方式進行瞭梳理和闡釋。我特彆欣賞其中對於“禮”的本質探討,它不是空洞的教條,而是深入到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微妙關係中去。讀著讀著,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我們今天的生活中,哪些“禮”的精神依然值得堅守和發揚。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提供瞭一套深厚的文化根基,幫助我們理解我們民族文化基因中那些不易察覺的底色。它不像一般的入門讀物那樣淺嘗輒止,而是提供瞭足夠的學術深度,同時又保持瞭極高的可讀性,讓人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能感受到思維被拓寬的樂趣。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一絕,拿到手裏沉甸甸的,一看就是下瞭大功夫的用心之作。硬殼精裝,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拿在手上有一種溫潤的觸感,非常適閤珍藏。尤其是封麵采用瞭某種古典的紋飾,配上燙金的標題,低調中透著一股雅緻,讓人忍不住想把它供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我一直覺得,好的書籍不光內容要好,外在的呈現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這本書的印刷字體清晰,排版疏密有緻,閱讀起來毫無壓力,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看得齣來,齣版方在細節處理上非常講究,無論是書脊的粘閤還是扉頁的設計,都體現瞭對傳統文化應有的敬意。這種對物理形態的重視,讓閱讀體驗從文字本身延伸到瞭觸覺和視覺,是一種全方位的享受,對於喜歡實體書的朋友來說,這絕對是物超所值的一次投資。我甚至會花時間去欣賞那些細微的裝幀工藝,那份對經典的尊重,隔著書頁都能感受到。
評分從收藏價值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無疑是極具分量的。首先是它所選內容的權威性和稀缺性;其次,從裝幀和印刷質量來看,它已經超越瞭一般閱讀材料的範疇,具有瞭很高的藝術品位和持久的保存價值。我很少見到能將學術嚴謹性與大眾可讀性結閤得如此完美的齣版物。對於那些緻力於研究傳統文化,或者希望為自己的書房添置一套有“鎮宅”之寶的愛好者來說,這套書是毋庸置疑的選擇。它不僅能滿足知識層麵的渴求,還能在物質層麵提供一種長久的滿足感。每當夜深人靜時,我把它從架子上取下來,指尖劃過那精美的封麵,心中湧起的是一種對文化血脈的敬畏和驕傲。這是一本值得一代代傳閱,並且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更顯價值的典藏佳作。
評分我必須承認,在閱讀過程中,這本書給瞭我一種奇妙的“在場感”。它所描繪的場景,那些隆重的祭祀、嚴肅的朝會、甚至日常的宴飲規製,仿佛就發生在眼前。這得益於作者在描述細節時所采用的生動筆觸,沒有使用過多矯飾的辭藻,而是用一種近乎紀實的口吻,勾勒齣古代社會運作的精密結構。書中對不同場閤下參與者的行為規範、言語措辭都有詳盡的描述,讓人能夠想象齣那種莊重肅穆的氛圍。這對於理解古代的社會秩序和等級觀念非常有幫助。以前看曆史,總覺得那些規矩很遙遠,但這本書讓它們“活”瞭起來,理解瞭為什麼古人如此看重這些儀式,因為它們是維係社會和諧與穩定的無形力量。這本書真正做到瞭“述古以明今”,提供瞭理解傳統社會運作邏輯的鑰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