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书--仪礼(国学典藏) |
| 作者 | 郑玄 注 张尔岐 句读 朗文行 校 |
| 定价 | 45.00元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582808 |
| 出版日期 | 2016-1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仪礼》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与《周礼》、《礼记》合称“三礼”,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制汇编,记载了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本书以清代经学家张尔岐的《仪礼郑注句读》为底本校点整理。 |
| 作者简介 | |
| 方向东,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上古及两汉文献,发表过有关《大戴礼记》、《五礼通考》等研究论文多篇,出版过《〈大学?中庸〉评析》、《〈大戴礼记〉汇校集解》等专著,主持过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与工作委员会项目4项。目前主要从事秦蕙田《五礼通考》点校与整理,并参与重新点校项目之《史记》的工作。 郎文行,男,1989年生,安徽金寨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方向东学生。 |
| 目录 | |
| 前言 郎文行 序 张尔岐 卷一 士冠礼 卷二 士昏礼 卷三 士相见礼 卷四 乡饮酒礼 卷五 乡射礼 卷六 燕礼 卷七 大射仪 卷八 聘礼 卷九 公食大夫礼 卷十 觐礼 卷十一 丧服 卷十二 士丧礼 卷十三 既夕礼 卷十四 士虞礼 卷十五 特牲馈食礼 卷十六 少牢馈食礼 卷十七 有司 附 录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 编辑推荐 | |
| 《仪礼郑注句读》,十七卷,另附《监本正误》、《石经正误》二卷,清张尔岐撰。是书全录《仪礼》郑玄注,摘取贾公彦疏,并为之句读。于字句异同,考证尤详。所校除监本外,有唐《开成石经》本、元吴澄本及陆德明《音义》、朱熹《仪礼经传通解》等诸家,其中谬误脱落,亦一一驳正。 本次整理,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通校同治七年金陵书局刻本,校正底本讹误若干处,形成校记附于文内。将《仪礼郑注句读》经文、郑注与阮刻本《仪礼注疏》对勘,其异同之处以及有关阮氏《校勘记》者,亦择录其要列于页下,以便读者参考。点校精审。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拿到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下了大功夫的用心之作。硬壳精装,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拿在手上有一种温润的触感,非常适合珍藏。尤其是封面采用了某种古典的纹饰,配上烫金的标题,低调中透着一股雅致,让人忍不住想把它供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我一直觉得,好的书籍不光内容要好,外在的呈现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本书的印刷字体清晰,排版疏密有致,阅读起来毫无压力,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看得出来,出版方在细节处理上非常讲究,无论是书脊的粘合还是扉页的设计,都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应有的敬意。这种对物理形态的重视,让阅读体验从文字本身延伸到了触觉和视觉,是一种全方位的享受,对于喜欢实体书的朋友来说,这绝对是物超所值的一次投资。我甚至会花时间去欣赏那些细微的装帧工艺,那份对经典的尊重,隔着书页都能感受到。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阅读过程中,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奇妙的“在场感”。它所描绘的场景,那些隆重的祭祀、严肃的朝会、甚至日常的宴饮规制,仿佛就发生在眼前。这得益于作者在描述细节时所采用的生动笔触,没有使用过多矫饰的辞藻,而是用一种近乎纪实的口吻,勾勒出古代社会运作的精密结构。书中对不同场合下参与者的行为规范、言语措辞都有详尽的描述,让人能够想象出那种庄重肃穆的氛围。这对于理解古代的社会秩序和等级观念非常有帮助。以前看历史,总觉得那些规矩很遥远,但这本书让它们“活”了起来,理解了为什么古人如此看重这些仪式,因为它们是维系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无形力量。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述古以明今”,提供了理解传统社会运作逻辑的钥匙。
评分这本书的译注部分做得相当出色,可以说是点睛之笔。对于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词汇和典故,编者都给予了详尽而精准的注释,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我过去在阅读同类古籍时,常常因为一个词语的理解偏差而卡壳,但这本典藏版显然在这方面下了苦功。注释不是简单地给出同义词,而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进行解释,让人明白“为什么是这样”。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让即便是对古代文献接触不多的读者,也能自信地深入文本的核心。而且,有些章节后附带的“延伸阅读”或“文化链接”也非常实用,它巧妙地将文本内容与后世的发展进行了勾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这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孤立的古代文献汇编,更像是一部具有时代穿透力的文化指南,引导读者进行更广泛的探索。
评分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套书无疑是极具分量的。首先是它所选内容的权威性和稀缺性;其次,从装帧和印刷质量来看,它已经超越了一般阅读材料的范畴,具有了很高的艺术品位和持久的保存价值。我很少见到能将学术严谨性与大众可读性结合得如此完美的出版物。对于那些致力于研究传统文化,或者希望为自己的书房添置一套有“镇宅”之宝的爱好者来说,这套书是毋庸置疑的选择。它不仅能满足知识层面的渴求,还能在物质层面提供一种长久的满足感。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把它从架子上取下来,指尖划过那精美的封面,心中涌起的是一种对文化血脉的敬畏和骄傲。这是一本值得一代代传阅,并且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更显价值的典藏佳作。
评分初次翻阅这本书,我立刻被它的内容深度所吸引。它不仅仅是对某个历史时期的简单记录或解读,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礼仪和思想世界的窗口。作者的叙述逻辑非常严密,娓娓道来,将那些看似繁琐的古代礼仪,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了梳理和阐释。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礼”的本质探讨,它不是空洞的教条,而是深入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微妙关系中去。读着读着,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哪些“礼”的精神依然值得坚守和发扬。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套深厚的文化根基,帮助我们理解我们民族文化基因中那些不易察觉的底色。它不像一般的入门读物那样浅尝辄止,而是提供了足够的学术深度,同时又保持了极高的可读性,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思维被拓宽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