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新書--孟浩然詩集箋注(增訂本) |
| 作者 | (唐)孟浩然,佟培基 箋注 |
| 定價 | 68.00元 |
| 齣版社 | 上海古籍齣版社 |
| ISBN | 9787532569083 |
| 齣版日期 | 2013-10-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大32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閤稱為'王孟'。孟浩然是一位不甘隱居,卻以隱居終老的詩人。壯年時曾往吳越漫遊,後又赴長安謀求官職而無果,隻好還歸故園,隱居鹿門山而終。 孟浩然一生都徘徊於求官與歸隱的矛盾之中,他雖然隱居林下,但仍與當時達官如張九齡等人有往還,和詩人王維、李白、王昌齡也有酬唱,而更多的是隱居田園訪僧求道之作。他的詩已擺脫瞭初唐應製、詠物的狹窄境界,更多地抒寫瞭個人的懷抱,給開元詩壇帶來瞭新鮮氣息,他的清詞麗句,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都被世人的所推重。大詩人李白傾慕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稱頌他'清詩句句盡堪傳'。可見他在當時即享有盛名。他死後不到十年,詩集便兩經編定,並送上'秘府'保存。現有《孟浩然集》傳世。 佟培基先生箋注此書,用力頗勤,也曆經波摺,當年身患重疾猶能剋服睏難完成箋注,而且此書2001年初版後即獲第三屆全國古籍整理圖書奬二等奬,10年來培基先生一直未停止對孟浩然及其詩的探索研究,每有所得即補綴於箋注,此次重版增訂篇幅占全書三分之一,使得此書更加詳盡完備,佟先生又把整部書稿謄抄一遍,此次再版全書重排、重編、重校,將以全新的麵貌呈獻給讀者一個更的孟浩然詩集箋注。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前言 孟浩然詩集捲上 早發漁浦潭 尋香山湛上人 晚泊潯陽望廬山 雲門蘭若與友人同遊 宿天颱桐柏觀 鼕至後過吳張二子檀溪彆業 與諸子登峴山 陪張丞相自鬆滋江束泊渚宮 陪盧明府泛舟迴作 楊子津望京口 與顔錢塘登障樓望潮作 峴山作 題大禹義公房 尋白鶴岩張子容顔處士 九日得新字 山潭 與杭州薛司戶登樟亭樓作 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陪柏颱友共訪聰上人禪居 宿業師山房待丁公不至 初春漠中漾舟 耶溪泛舟 北澗浮舟 尋天颱山 彭蠡湖中望廬山 題鹿門山 題明禪師西山蘭若 舟中晚望 登總持浮圖 聽鄭五情彈琴 從張丞相遊紀南城獵戲贈裴迥張 參軍 遇景空寺故融公蘭若 陪張丞相祠紫蓋山述經玉泉寺 尋陳逸人故居 遊精思觀迴王白雲在後 登望楚山高頂 臘八日於郯縣石城寺禮拜 疾愈過龍泉精捨呈易業二公 與黃侍禦北津泛舟 春晚絕句 美人分香 問舟子 夜歸鹿門寺 尋梅道士張逸人 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 春晚題永上人南亭 與崔二十一遊鏡湖寄包賀 鞦登張明府海亭 題融公蘭若 夏日浮舟過張逸人彆業 與張摺衝遊耆闈寺 與白明府遊江 檀溪尋故人 梅道士水亭 嶽陽樓 …… 附錄 後記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詩集,初拿到手的時候,就被它沉穩的裝幀設計所吸引。不同於市麵上許多追求花哨封麵的版本,它選擇瞭那種帶著歲月沉澱感的墨綠色或深藍色調,配閤著燙金或凸起的書名,顯得格外端莊大氣。內頁的紙張手感也極佳,那種微微帶韌性的米白色紙張,非常適閤長時間的閱讀和沉思。我特彆喜歡它在版式設計上的用心,字體的選擇既保留瞭古典韻味,又不失現代閱讀的舒適度。行距和字距的留白恰到好處,使得即使麵對篇幅較長的詩作,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可以說,光是捧讀這本書,本身就是一種對古人心境的初步體悟。它不僅僅是一堆文字的集閤,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藝品,讓人願意時常摩挲,細細品味,這在當今快餐式閱讀的時代,實屬難得。翻開扉頁,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份對原作者的敬重與對後世讀者的體恤,這種無聲的交流,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
評分說實話,我對“增訂本”這三個字總抱有一種審慎的態度,生怕是為增加篇幅而隨意拼湊的邊角料。然而,這次的體驗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這次的修訂,明顯是經過瞭深思熟慮和大量新增研究成果的整閤。我對比瞭手邊另一本舊版的研究資料,發現新增加的考據和對原注的勘誤,都指嚮瞭更精準的史實或更主流的文學觀點。這使得整本書的學術價值得到瞭顯著提升,不再是停留在“普及”層麵,而是嚮著“權威”邁進瞭一步。例如,對於某幾首被認為是“僞作”或“存疑”的篇目,新的“箋注”部分給齣瞭更細緻的論證鏈條,讓讀者可以清晰地跟隨學者的思路判斷真僞。這種嚴謹的態度,對於想要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它確保瞭我們所閱讀的,是在不斷進步的學術前沿上的準確呈現,而不是一本停滯不前的老舊版本。
評分我必須說,我這次淘書的經曆,純粹是衝著“箋注”二字去的。許多經典古籍,一旦沒有高質量的注釋和詳盡的考證,對於非專業讀者來說,簡直是望而生畏,讀起來就像在迷霧中摸索。但這本增訂本的處理方式,高明之處在於它的“分寸感”。它既沒有過度解讀,將詩人的本意完全架空,也沒有過於吝嗇解釋,留下太多晦澀難解的典故。那些關於地理位置的考證,關於曆史事件的背景補充,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像是身邊一位博學而又和藹的長者,在你睏惑時,輕聲點撥一下,讓你豁然開朗,卻又不打斷你自己的聯想。尤其是一些意象的溯源,比如某一種植物,某一種樂器,在注釋中能看到它在唐代詩歌中的典型用法對比,這種細緻入微的對比研究,極大地豐富瞭詩歌的層次感。每次讀完一首,我都習慣性地翻到後麵的注釋部分,那種由淺入深,層層剝繭的閱讀過程,比單純欣賞詩句本身更加令人滿足。
評分從閱讀體驗上來說,這本書成功地做到瞭“入古齣新”。雖然主題是唐代偉大的田園山水詩人,但其呈現方式卻非常貼閤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很多篇章前麵,會有一個簡短的“引言”或者“主題導讀”,這部分內容沒有使用艱深的學術語言,而是用散文的筆法,勾勒齣本組詩歌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詩人此時的心境側重。這就像是給讀者提供瞭一張地圖,讓你在進入具體的詩歌森林之前,先對大緻的地理環境有瞭概念。我發現自己不再需要頻繁地停下來查閱背景資料,可以直接沉浸在“氣象”之中。這種引導式的閱讀體驗,極大地提高瞭閱讀的流暢性。特彆是對於那些描繪自然景物的詩篇,增訂本的箋注往往會結閤當時的地理氣候特徵進行解釋,讓人仿佛身臨其境,感受那份“薄霧濃雲愁永晝”的真實氛圍,而不是空洞地想象古代的田園風光。
評分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其實是一種精神上的共鳴。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我們似乎越來越難以靜下心來體會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境界。閱讀這本增訂本詩集的過程,就像是進行瞭一次精神上的“慢跑”。每一次翻閱,都不是為瞭完成閱讀任務,而是為瞭尋找片刻的寜靜。詩人們筆下的清風明月、山水田園,經過這精心的箋注梳理後,顯得格外清晰而富有生命力。它不僅僅是文學史上的瑰寶,更像是現代人對抗焦慮的一劑良方。我時常在工作壓力大的時候,隨意翻開一頁,讀上兩句,便能感受到一種古樸而堅韌的力量。這種力量,是那些華麗辭藻堆砌起來的書籍所無法給予的。它教會我在喧囂中尋找內心的秩序,在自然中體味生命的本真,這無疑是比知識本身更為寶貴的收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