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新书--国学经典译注丛书:楚辞译注 |
| 作者 | 董楚平 |
| 定价 | 18.00元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563951 |
| 出版日期 | 2012-08-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281Kg |
| 内容简介 | |
楚辞不同于《诗经》,《诗经》就是三百零五篇,楚辞的篇数却没有固定的标准。如朱熹的《楚辞集注》一直收到宋代的辞赋作品。以后各种《楚辞》注本篇数也不一致。有的只收到《大招》为止,把汉人作品割掉。作为一个时代的某一文体的结集,在时间上应该有个界限。否则将漫无边际,容易引起混乱。一般研究楚辞,都以战国时期的楚国作品为对象。这本《楚辞译注》由董楚平撰,以王逸《章句》本为根据,裁去《惜誓》以下的汉人作品。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也可算是完整的楚辞读本了。各篇除译注外,都有题解。题解根据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详略不尽一致。注解力图择善而从,尽可能广泛吸收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间或也有自己的千虑之一得。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前言离骚九歌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天问九章 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附录《史记·屈原列传》译注 |
| 编辑推荐 | |
| 楚辞不同于《诗经》,《诗经》就是三百零五篇,楚辞的篇数却没有固定的标准。如朱熹的《楚辞集注》一直收到宋代的辞赋作品。以后各种《楚辞》注本篇数也不一致。有的只收到《大招》为止,把汉人作品割掉。作为一个时代的某一文体的结集,在时间上应该有个界限。否则将漫无边际,容易引起混乱。一般研究楚辞,都以战国时期的楚国作品为对象。这本《楚辞译注》由董楚平撰,以王逸《章句》本为根据,裁去《惜誓》以下的汉人作品。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也可算是完整的楚辞读本了。各篇除译注外,都有题解。题解根据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详略不尽一致。注解力图择善而从,尽可能广泛吸收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间或也有自己的千虑之一得。 |
| 文摘 | |
| 序言 | |
作为一个对历史文化有强烈兴趣的爱好者,我常常感叹,我们与古代先贤之间的知识鸿沟太大了。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历史留下的“果实”,却不了解他们“播种”时的艰辛与困惑。这套丛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试图还原那种“播种”的过程。它不仅仅解释了“是什么”,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是这样”。比如,在分析某些篇章的结构时,译注者会结合当时的政治气候和哲学思潮进行多维度剖析,让读者明白,这些文字并非是无病呻吟的文学创作,而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心灵的真实写照与挣扎。这种深层次的解读,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让我不再是简单地“欣赏”经典,而是开始“理解”经典背后的那群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智慧与局限。读完后,我对那个时代的整体认知都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坦白说,我对古典文学的理解一直停留在表层欣赏的阶段,总觉得那些文字太过晦涩,难以真正触及灵魂深处。这次下决心要啃读这本译注丛书,就是想突破这个瓶颈。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译注风格非常克制,没有过度地“今译化”或“白话化”,保留了原文的那种古奥之美,但同时又用现代清晰的语言在旁侧进行导读。这就好比,你看着一幅古画,旁边站着一位内行专家,他不会直接告诉你“这幅画画的是什么”,而是循循善诱地指出每一笔触可能代表的意图和当时的创作背景。这种“引导式阅读”的方式,非常适合像我这样既想亲近古文,又缺乏深厚古汉语功底的读者。它搭建了一座坚固的桥梁,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声音重新变得鲜活可闻。
评分从阅读的节奏感来说,这本书的处理非常巧妙。以往我读这类书籍,常常因为一个生僻字或一个不明白的典故而不得不中断阅读进程,跑去查阅其他工具书,导致阅读体验支离破碎。这套译注丛书在关键处的处理,让这种中断感降到了最低。注释信息丰富而不冗余,解释精准到位,让人可以一气呵成地领略文本的内在逻辑和情感流淌。我甚至发现,在某些长篇段落的翻译上,译者采用了类似现代散文的节奏感,使得那些原本拗口的句子读起来也带有了某种古典的韵律美。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艺术的再现。它让我体会到,理解古人,不仅要知其字面之意,更要感其行文之气,而这套书在“气”的层面做得尤为出色。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研究古代的文学体裁演变,尤其是那些早期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方式。这本书的译注部分,给我的启发是颠覆性的。很多我过去凭着感觉去理解的词句,在作者的详细考证和比对下,才发现其背后深藏的文化背景和时代心境。特别是那些带有浓厚地方色彩或祭祀仪式的词汇,如果不是专业人士的细致梳理,很容易被现代语言习惯所误读,从而错失了作者原初想要传达的那种磅礴或凄婉的气势。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一些典故时所引用的旁证材料,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人感觉不是在看一本简单的“翻译本”,而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深入古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进行探秘。这种扎实的注释,让我在撰写自己的一些学习笔记时,有了更坚实的理论支撑,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思考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真是没得说,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厚实,字迹清晰,那种阅读的仪式感一下子就上来了。虽然我关注的重点是内容本身,但不得不说,好的载体能极大地提升阅读体验。我之前读过一些古籍的电子版或者影印版,总觉得差点意思,翻阅起来不够顺畅。这套书的排版设计也挺用心的,注释和原文的穿插处理得当,既保证了阅读的连贯性,又方便随时查阅关键的解释,对于初次接触深度国学经典的人来说,这种人性化的设计非常重要。那种墨香和纸张的触感,是冰冷的电子屏幕永远无法替代的。我个人比较看重书籍的耐用度和收藏价值,这套丛书显然是按照流传久远的标准来制作的,拿在手里就觉得这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文物”,而不是快消品。光是看着它摆在书架上,就觉得心里踏实,仿佛拥有了一份沉淀了千年的文化底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