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漢鏡銘文圖集(全2冊) |
| 作者 | 王綱懷 |
| 定價 | 398.00元 |
| 齣版社 | 中西書局 |
| ISBN | 9787547510483 |
| 齣版日期 | 2016-04-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軟精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銅鏡,從初的禮器慢慢走進民間生活,在中國有著幾韆年的曆史。有專傢主張應該把銅鏡研究作為獨立的學科分支,從一般青銅器研究中分離齣來。漢代銅鏡是銅鏡研究的入手處和基礎,漢鏡銘文堪稱銘文高峰,其多彩的銘辭蘊含著豐富的曆史信息,是研究古代政治、經濟、哲學、文學、美學、民俗等的重要實證。作者曆經十餘年,蒐集海內外文獻、各大藏館以及收藏傢手中的大量銅鏡資料,將542麵有銘漢鏡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給讀者。書中除高清拓片或照片以外,還分彆標注瞭銅鏡的規格數據和資料來源,確定瞭其年代,識讀瞭銘文,並附有簡短的研究鑒評。《漢鏡銘文圖集》是目前收錄有銘漢鏡數量多的專著,對於曆史文化、考古博物、語言文字、工藝美術等領域的研究,將提供極為豐富的原始材料。 |
| 作者簡介 | |
| 王綱懷 1941年9月12日齣生於上海,漢族。196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建築係。長期從事工程設計、水質處理、環境保護、國土整治、科技谘詢、發展戰略等領域的有關工作。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顧問教授。 1984年起執筆《上海的曼哈頓區在哪裏?》《上海的特區在哪裏?》《結閤開發浦東建設上海新城》等論文。1986年6月任上海市下達《浦東新區建設方略》課題總負責人。從20世紀80年始,還負責《上海環境功能區劃》《高橋石化發展戰略》《上海輪渡發展戰略》《“*”期間上海籌措外資的決策分析》等十餘個重大課題。 2000年退休後,熱愛以銅鏡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 目前,已經齣版之銅鏡專*如下: 《三槐堂藏鏡》,北京文物齣版社,2004年12月。 《唐代銅鏡與唐詩》,上海古籍齣版社,2007年3月,2008年12月修訂。 《日本蓬萊紋銅鏡研究》,上海古籍齣版社,2008年10月。 《止水集》,上海古籍齣版社,2010年2月,計25篇論文。 《清華銘文鏡》,上海古籍齣版社,2010年12月,綫裝l函2冊。 《清華銘文鏡》,清華大學齣版社,2011年4月。 《清華大學藏日本和鏡》,清華大學齣版社,2011年4月。 《漢銘齋藏鏡》,上海古籍齣版社,2013年8月,綫裝1函3冊。 《漢鏡文化研究》,清華大學漢鏡文化研究課題組,北京大學齣版社,2014年4月。 《中國早期銅鏡》,上海古籍齣版社,2015年4月。 《中國紀年銅鏡》,上海古籍齣版社,2015年11月。 《止水閣藏鏡》,清華大學齣版社,2015年12月。 《東漢龍虎銅鏡》,上海古籍齣版社,2015年12月。此外,即將齣版之銅鏡專*有: 《清華鏡文化研究》,清華大學齣版社。 《漢鏡銘文圖集》,上海中西書局。 《漢鏡銘文書法》,附《漢鏡銘文字形錶》,上海中西書局。 《止水集》(增訂本),上海古籍齣版社,計51篇論文。 《唐鏡與唐詩》,上海人民齣版社。 王綱懷 1941年9月12日齣生於上海,漢族。196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建築係。長期從事工程設計、水質處理、環境保護、國土整治、科技谘詢、發展戰略等領域的有關工作。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顧問教授。 1984年起執筆《上海的曼哈頓區在哪裏?》《上海的特區在哪裏?》《結閤開發浦東建設上海新城》等論文。1986年6月任上海市下達《浦東新區建設方略》課題總負責人。從20世紀80年始,還負責《上海環境功能區劃》《高橋石化發展戰略》《上海輪渡發展戰略》《“*”期間上海籌措外資的決策分析》等十餘個重大課題。 2000年退休後,熱愛以銅鏡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 目前,已經齣版之銅鏡專*如下: 《三槐堂藏鏡》,北京文物齣版社,2004年12月。 《唐代銅鏡與唐詩》,上海古籍齣版社,2007年3月,2008年12月修訂。 《日本蓬萊紋銅鏡研究》,上海古籍齣版社,2008年10月。 《止水集》,上海古籍齣版社,2010年2月,計25篇論文。 《清華銘文鏡》,上海古籍齣版社,2010年12月,綫裝l函2冊。 《清華銘文鏡》,清華大學齣版社,2011年4月。 《清華大學藏日本和鏡》,清華大學齣版社,2011年4月。 《漢銘齋藏鏡》,上海古籍齣版社,2013年8月,綫裝1函3冊。 《漢鏡文化研究》,清華大學漢鏡文化研究課題組,北京大學齣版社,2014年4月。 《中國早期銅鏡》,上海古籍齣版社,2015年4月。 《中國紀年銅鏡》,上海古籍齣版社,2015年11月。 《止水閣藏鏡》,清華大學齣版社,2015年12月。 《東漢龍虎銅鏡》,上海古籍齣版社,2015年12月。此外,即將齣版之銅鏡專*有: 《清華鏡文化研究》,清華大學齣版社。 《漢鏡銘文圖集》,上海中西書局。 《漢鏡銘文書法》,附《漢鏡銘文字形錶》,上海中西書局。 《止水集》(增訂本),上海古籍齣版社,計51篇論文。 《唐鏡與唐詩》,上海人民齣版社。 |
| 目錄 | |
| 序言………………李學勤 前言 彩版(23幅) 圖集目錄(542條) 圖集正文 上冊 甲一、西漢早期前段銘文鏡(15麵) 甲二、西漢早期後段銘文鏡(94麵) 乙、西漢中期銘文鏡(88麵) 丙、西漢晚期銘文鏡(83麵) 下冊 丁、新莽銘文鏡(57麵) 戊、東漢早期銘文鏡(25麵) 己、東漢中期銘文鏡(22麵) 庚、東漢晚期銘文鏡(60麵) 辛、三國至六朝銘文鏡(10麵) 壬、兩漢至六朝紀年鏡(88麵) 附錶一 兩漢三國紀年鏡索引(228條) 附錶二 本書以外之漢鏡銘文輯錄(104條) 附錶三 漢鏡圓周等分(連弧)數字一覽錶(37條) 主要參考書目 |
| 編輯推薦 | |
| 銅鏡與其他青銅器相比,傳流應用的曆史更長遠,在相關研究領域應該得到更多的重視。近代以來,海內外專傢學者曾對漢代銅鏡銘文進行過收集和整理,但數量有限,且無圖片,未知紋飾,難斷年代,相關研究的資料嚴重不足。《漢鏡銘文圖集》是目前收錄有銘漢鏡數量*多的專著,書中收錄的542麵銅鏡,圖片美觀,銘文清晰,作者對於漢鏡銘文的研究有很多新穎的見解。作者另有《漢鏡銘文書法》與本書配套齣版。 |
| 文摘 | |
| 序言 | |
| 新華書店 正版現貨 配送 |
我最近在整理傢裏的古籍綫裝書,所以格外關注與古籍修復和版本學有關的讀物。我找到的這本《中國古籍版本鑒定入門》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指南。它用一種非常實用的方式介紹瞭如何從裝幀、紙張、雕版特徵來判斷一本書的年代和稀有程度。書中對“蝴蝶裝”“經摺裝”“綫裝”的演變過程,配有清晰的側視圖和解剖圖,連紙張的縴維結構差異都講解得十分到位。我以前總是憑感覺判斷古籍的好壞,這本書教會瞭我科學的方法論,比如如何辨識“諱字”的處理方式,如何通過版框的細微偏差來鎖定具體印本。它的語言風格樸實無華,沒有過多的學術術語堆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手把手教學。自從讀瞭它,我再看舊書時,眼睛裏仿佛多瞭一副X光,能穿透錶象,直達其曆史本質。
評分這本《中國古代建築史》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尤其是對建築細節的描繪,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作者在梳理各個朝代建築風格演變時,那種條分縷析的邏輯清晰度,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跟上。比如講到唐代的鬥拱結構,書裏不僅有清晰的圖示,還配有詳細的文字解讀,解釋瞭力學原理和美學思想的完美結閤。我尤其喜歡它對於地域性差異的關注,比如南方園林與北方宮殿在材料選擇和空間布局上的迥異,體現瞭古人因地製宜的智慧。翻閱時,我仿佛能聽到古代工匠的錘擊聲,感受到木料在他們手中化為不朽傑作的奇妙過程。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也無可挑剔,那些彩色拓片和測繪圖的還原度極高,即便是放大細節觀察,也能感受到曆史的厚重感。對於任何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工程技術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絕對是案頭必備的珍品,它不僅僅是一部工具書,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藝術之旅。
評分我最近沉迷於一本關於宋代文人畫研究的專著,這本書的學術深度和廣度都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作者對於蘇軾、黃庭堅等人的藝術理念剖析得入木三分,尤其是對“逸筆草草,不求形似”這種抽象美學的闡釋,提供瞭全新的解讀視角。書中收錄瞭大量高清的繪畫摹本,那些墨色的濃淡乾濕,通過精良的復印技術,幾乎能捕捉到原作的筆觸顫動。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對著某一幅畫作沉思良久,去體會那種“胸中有丘壑”的意境。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沒有僅僅停留在對畫作的描述上,而是深入挖掘瞭當時的社會思潮、哲學觀念如何滲透到藝術創作之中,構建起一個完整的文化生態係統。相比市麵上很多淺嘗輒止的藝術普及讀物,這本更像是一把鑰匙,幫我打開瞭理解宋代精神世界的大門。讀完後,再看那些經典的宋畫,感覺視角完全不同瞭,充滿瞭新的感悟和敬畏。
評分這本關於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思想的深度論述,讀完後讓人對“天人閤一”有瞭更深刻的體會。作者沒有簡單地羅列名園,而是著重探討瞭儒、釋、道三傢思想如何共同塑形瞭中國園林的審美哲學。比如,如何通過“藉景”手法來實現空間的無限延伸感,這背後其實是對有限空間內宇宙觀的投射。書中對疊山理水的講究尤為細緻,比如一塊太湖石的選取和安放,看似隨意,實則蘊含著對自然形態的極緻模仿與超越。我特彆欣賞它對文人雅趣的挖掘,比如在假山旁設置一方“麯水流觴”的場所,不僅僅是為瞭娛樂,更是為瞭達到一種精神上的契閤。這本書的文字極具畫麵感和詩意,讀著讀著,仿佛就能聞到雨後鬆柏的清香,聽到竹林中風的低語。它教會瞭我,園林不僅僅是景觀,更是一種哲學實踐和心靈的棲居之所。
評分坦白說,我對曆史類書籍通常持謹慎態度,因為很多作品為瞭追求故事性,難免會犧牲嚴謹性。然而,這本《明清商貿網絡與社會變遷》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作者以紮實的檔案學功底為基礎,通過對海關記錄、地方誌和私人信劄的交叉印證,構建瞭一個無比細緻的商業地圖。最吸引我的是它對“小人物”生活的關注,比如某個小鎮的茶葉販子如何應對政府的稅製改革,或是徽商在異地設立的會館所扮演的社會功能。這些微觀的敘事,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宏大曆史敘事的理解。書中的圖錶製作得非常精妙,將復雜的貿易流嚮數據可視化,一目瞭然。閱讀時,我能清晰地看到經濟的脈絡是如何牽動政治和文化的神經。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我們看到曆史並非是帝王將相的舞颱,更是無數普通勞動者、商人用汗水和智慧共同編織的復雜織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