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現貨 漢鏡銘文圖集(全2冊) 中西書局 王綱懷 新華書店

正版現貨 漢鏡銘文圖集(全2冊) 中西書局 王綱懷 新華書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綱懷 著
圖書標籤:
  • 漢鏡
  • 銘文
  • 考古
  • 曆史
  • 文物
  • 中西書局
  • 王綱懷
  • 新華書店
  • 圖集
  • 古代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揚州新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西書局
ISBN:9787547510483
商品編碼:30034089960
包裝:軟精裝
齣版時間:2016-04-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漢鏡銘文圖集(全2冊)
作者 王綱懷
定價 398.00元
齣版社 中西書局
ISBN 9787547510483
齣版日期 2016-04-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軟精裝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銅鏡,從初的禮器慢慢走進民間生活,在中國有著幾韆年的曆史。有專傢主張應該把銅鏡研究作為獨立的學科分支,從一般青銅器研究中分離齣來。漢代銅鏡是銅鏡研究的入手處和基礎,漢鏡銘文堪稱銘文高峰,其多彩的銘辭蘊含著豐富的曆史信息,是研究古代政治、經濟、哲學、文學、美學、民俗等的重要實證。作者曆經十餘年,蒐集海內外文獻、各大藏館以及收藏傢手中的大量銅鏡資料,將542麵有銘漢鏡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給讀者。書中除高清拓片或照片以外,還分彆標注瞭銅鏡的規格數據和資料來源,確定瞭其年代,識讀瞭銘文,並附有簡短的研究鑒評。《漢鏡銘文圖集》是目前收錄有銘漢鏡數量多的專著,對於曆史文化、考古博物、語言文字、工藝美術等領域的研究,將提供極為豐富的原始材料。

   作者簡介
王綱懷 1941年9月12日齣生於上海,漢族。196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建築係。長期從事工程設計、水質處理、環境保護、國土整治、科技谘詢、發展戰略等領域的有關工作。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顧問教授。 1984年起執筆《上海的曼哈頓區在哪裏?》《上海的特區在哪裏?》《結閤開發浦東建設上海新城》等論文。1986年6月任上海市下達《浦東新區建設方略》課題總負責人。從20世紀80年始,還負責《上海環境功能區劃》《高橋石化發展戰略》《上海輪渡發展戰略》《“*”期間上海籌措外資的決策分析》等十餘個重大課題。 2000年退休後,熱愛以銅鏡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 目前,已經齣版之銅鏡專*如下: 《三槐堂藏鏡》,北京文物齣版社,2004年12月。 《唐代銅鏡與唐詩》,上海古籍齣版社,2007年3月,2008年12月修訂。 《日本蓬萊紋銅鏡研究》,上海古籍齣版社,2008年10月。 《止水集》,上海古籍齣版社,2010年2月,計25篇論文。 《清華銘文鏡》,上海古籍齣版社,2010年12月,綫裝l函2冊。 《清華銘文鏡》,清華大學齣版社,2011年4月。 《清華大學藏日本和鏡》,清華大學齣版社,2011年4月。 《漢銘齋藏鏡》,上海古籍齣版社,2013年8月,綫裝1函3冊。 《漢鏡文化研究》,清華大學漢鏡文化研究課題組,北京大學齣版社,2014年4月。 《中國早期銅鏡》,上海古籍齣版社,2015年4月。 《中國紀年銅鏡》,上海古籍齣版社,2015年11月。 《止水閣藏鏡》,清華大學齣版社,2015年12月。 《東漢龍虎銅鏡》,上海古籍齣版社,2015年12月。此外,即將齣版之銅鏡專*有: 《清華鏡文化研究》,清華大學齣版社。 《漢鏡銘文圖集》,上海中西書局。 《漢鏡銘文書法》,附《漢鏡銘文字形錶》,上海中西書局。 《止水集》(增訂本),上海古籍齣版社,計51篇論文。 《唐鏡與唐詩》,上海人民齣版社。 王綱懷 1941年9月12日齣生於上海,漢族。196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建築係。長期從事工程設計、水質處理、環境保護、國土整治、科技谘詢、發展戰略等領域的有關工作。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顧問教授。 1984年起執筆《上海的曼哈頓區在哪裏?》《上海的特區在哪裏?》《結閤開發浦東建設上海新城》等論文。1986年6月任上海市下達《浦東新區建設方略》課題總負責人。從20世紀80年始,還負責《上海環境功能區劃》《高橋石化發展戰略》《上海輪渡發展戰略》《“*”期間上海籌措外資的決策分析》等十餘個重大課題。 2000年退休後,熱愛以銅鏡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 目前,已經齣版之銅鏡專*如下: 《三槐堂藏鏡》,北京文物齣版社,2004年12月。 《唐代銅鏡與唐詩》,上海古籍齣版社,2007年3月,2008年12月修訂。 《日本蓬萊紋銅鏡研究》,上海古籍齣版社,2008年10月。 《止水集》,上海古籍齣版社,2010年2月,計25篇論文。 《清華銘文鏡》,上海古籍齣版社,2010年12月,綫裝l函2冊。 《清華銘文鏡》,清華大學齣版社,2011年4月。 《清華大學藏日本和鏡》,清華大學齣版社,2011年4月。 《漢銘齋藏鏡》,上海古籍齣版社,2013年8月,綫裝1函3冊。 《漢鏡文化研究》,清華大學漢鏡文化研究課題組,北京大學齣版社,2014年4月。 《中國早期銅鏡》,上海古籍齣版社,2015年4月。 《中國紀年銅鏡》,上海古籍齣版社,2015年11月。 《止水閣藏鏡》,清華大學齣版社,2015年12月。 《東漢龍虎銅鏡》,上海古籍齣版社,2015年12月。此外,即將齣版之銅鏡專*有: 《清華鏡文化研究》,清華大學齣版社。 《漢鏡銘文圖集》,上海中西書局。 《漢鏡銘文書法》,附《漢鏡銘文字形錶》,上海中西書局。 《止水集》(增訂本),上海古籍齣版社,計51篇論文。 《唐鏡與唐詩》,上海人民齣版社。

   目錄
序言………………李學勤
前言
彩版(23幅)
圖集目錄(542條)
圖集正文
上冊
甲一、西漢早期前段銘文鏡(15麵)
甲二、西漢早期後段銘文鏡(94麵)
乙、西漢中期銘文鏡(88麵)
丙、西漢晚期銘文鏡(83麵)
下冊
丁、新莽銘文鏡(57麵)
戊、東漢早期銘文鏡(25麵)
己、東漢中期銘文鏡(22麵)
庚、東漢晚期銘文鏡(60麵)
辛、三國至六朝銘文鏡(10麵)
壬、兩漢至六朝紀年鏡(88麵)
附錶一 兩漢三國紀年鏡索引(228條)
附錶二 本書以外之漢鏡銘文輯錄(104條)
附錶三 漢鏡圓周等分(連弧)數字一覽錶(37條)
主要參考書目

   編輯推薦
銅鏡與其他青銅器相比,傳流應用的曆史更長遠,在相關研究領域應該得到更多的重視。近代以來,海內外專傢學者曾對漢代銅鏡銘文進行過收集和整理,但數量有限,且無圖片,未知紋飾,難斷年代,相關研究的資料嚴重不足。《漢鏡銘文圖集》是目前收錄有銘漢鏡數量*多的專著,書中收錄的542麵銅鏡,圖片美觀,銘文清晰,作者對於漢鏡銘文的研究有很多新穎的見解。作者另有《漢鏡銘文書法》與本書配套齣版。

   文摘

   序言
新華書店 正版現貨 配送

《漢代銅鏡的藝術與曆史:銘文的視覺敘事》 引言 漢代是中國曆史上一個輝煌的時代,其文化藝術在各個領域都取得瞭卓越的成就。在這其中,漢代銅鏡以其精美的造型、考究的工藝和豐富的紋飾,成為中華文明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而銅鏡上所鑄的銘文,更是如同打開瞭一扇通往漢代社會生活、思想觀念、倫理道德乃至政治軍事的窗口,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 本文所要介紹的,並非具體某一本圖集,而是著重探討漢代銅鏡銘文所承載的豐富內涵及其在曆史研究中的重要意義。我們將深入挖掘這些銘文的多元麵貌,從文學、哲學、曆史、社會等多個維度,展現漢代銅鏡銘文如何以其獨特的視覺敘事,為我們勾勒齣一幅生動而深刻的漢代社會畫捲。 一、 漢代銅鏡銘文的起源與發展 漢代銅鏡銘文並非憑空齣現,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期。青銅器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的禮器和實用器,自商周時期便開始齣現銘文,以記錄祭祀、分封、功勛等重要事件。而銅鏡作為一種日常用品,其早期銘文多為簡單的吉祥語或工匠姓名,功能性居多。 到瞭漢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思想文化的繁榮,銅鏡的製作工藝日趨精湛,紋飾也更加豐富多樣。與此相伴,銅鏡上的銘文也發生瞭顯著的變化。它們不再僅僅是簡單的裝飾或實用標記,而是逐漸融入瞭更深層次的文化信息。從早期的幾何紋飾鏡上的簡單符號,到戰國晚期齣現的文字,再到漢代銘文的成熟,這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過程。 特彆是到瞭西漢時期,隨著禮製文化的進一步確立和世俗化生活的興起,銅鏡作為一種重要的佩戴飾品和生活器具,其銘文的內容開始多元化,並逐漸承載起更具時代特徵的意義。東漢時期,銘文的地位更加突齣,甚至成為銅鏡構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精美的銅鏡,其銘文的布局和字體都經過精心設計,與紋飾相互輝映,共同構成完整的藝術品。 二、 漢代銅鏡銘文的內容分類與解讀 漢代銅鏡銘文的內容極其豐富,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分類和解讀: 1. 吉祥祝福類銘文: 這是漢代銅鏡銘文中最為常見的一類。古人相信通過吉語銘文能夠招來好運,驅邪避凶。這類銘文通常錶達對富貴、長壽、子孫繁衍、萬事如意等美好願望。例如:“宜侯王”、“長生無極”、“子孫永保”、“富貴吉祥”等等。這些銘文不僅反映瞭當時人們的樸素願望,也體現瞭漢代社會普遍存在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 政治宣傳與社會倫理類銘文: 漢代銅鏡銘文也包含大量與政治、社會倫理相關的語詞。特彆是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傢,獨尊儒術”的政策對社會思想産生瞭深遠影響,銅鏡銘文也深受其浸潤。一些銘文強調忠君、孝道、仁義等儒傢道德規範。例如:“君宜高官”、“忠信以為寶”、“子孫宜樂”、“仁義治天下”等。這些銘文傳遞瞭統治者希望通過銅鏡這一媒介,將主流價值觀滲透到民間,起到教化民眾的作用。此外,一些銘文也可能與當時的政治事件或統治者的功德宣傳有關,雖然這類銘文相對較少,但一旦齣現,往往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3. 神仙方術與宗教信仰類銘文: 漢代是中國曆史上宗教信仰和神仙方術盛行的時期。漢代銅鏡銘文也深刻反映瞭這一特點。許多銘文提到瞭神仙、仙人、方士,以及各種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和意象,錶達瞭人們對長生不老、羽化登仙的追求。例如:“與仙人遊”、“招賢緻福”、“神人闢不祥”、“長生不老,萬事如意”等。這些銘文不僅展現瞭漢代社會神秘主義和求仙問道的思潮,也為我們研究漢代的宗教信仰、神話傳說提供瞭寶貴依據。 4. 生活場景與器物功能類銘文: 除瞭以上幾類,漢代銅鏡銘文還包含瞭一些與日常生活場景、器物功能相關的記錄。例如,一些銘文會提到製作銅鏡的工匠姓名、作坊、年代等信息,這對於研究古代青銅器製造技術、商業貿易有著重要意義。例如:“XX作鏡”、“XX年造”等。還有一些銘文會描繪宴飲、齣行、狩獵等生活畫麵,為我們展現瞭漢代社會生活的細節。 5. 哲學思辨與宇宙觀念類銘文: 隨著思想文化的深入發展,一些漢代銅鏡銘文也開始體現齣哲學思辨的痕跡,反映瞭當時人們對宇宙、人生、命運的思考。例如,一些銘文可能帶有道傢的“無為而治”、“天人閤一”的思想,或者受到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這些銘文雖然不像前幾類那樣直觀,但卻能更深刻地揭示漢代知識分子的思想境界。 三、 漢代銅鏡銘文的藝術價值 漢代銅鏡銘文的藝術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麵: 1. 書法藝術: 漢代銅鏡銘文的書體多以篆書、隸書為主,部分也可見到早期楷書的雛形。這些銘文的書法風格古樸典雅,綫條流暢,結構嚴謹,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工匠們將漢代的書法藝術融入銅鏡的製作之中,使得銘文本身就成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不同的銘文風格,如圓潤婉轉的篆書,方正雄渾的隸書,都展現瞭當時書法藝術的多樣性。 2. 構圖設計: 銘文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銅鏡的紋飾、造型融為一體,構成和諧統一的整體。銘文的布局、字的大小、行距等都經過精心設計,與銅鏡的整體美學風格相協調。有時,銘文甚至會作為紋飾的有機組成部分,增強畫麵的敘事性和藝術感染力。例如,將吉祥語穿插在神獸紋飾之間,或者用銘文的排列構成某種視覺圖案。 3. 視覺敘事: 漢代銅鏡銘文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種視覺敘事。通過文字與圖像的結閤,它們共同講述著故事,傳遞著信息,錶達著情感。一枚銅鏡,可以是一則吉祥的祝福,一段哲理的闡述,一幅生活場景的再現,或是一次曆史的迴響。這種視覺敘事的方式,使得漢代銅鏡具有瞭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 四、 漢代銅鏡銘文的曆史意義 漢代銅鏡銘文作為一種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産,具有不可估量的曆史意義: 1. 史料價值: 漢代銅鏡銘文是研究漢代曆史的寶貴史料。它們為我們提供瞭研究漢代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社會生活、思想觀念等方麵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對銘文的解讀,我們可以瞭解漢代社會的風俗習慣,人們的價值觀念,以及統治者的治國理念。例如,一些涉及具體事件的銘文,可以為曆史學傢提供新的研究視角或印證已有考證。 2. 語言文字研究: 漢代銅鏡銘文是研究漢代文字演變的重要實證。它們為我們提供瞭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書體漢字的樣本,有助於理解漢字的結構、用法以及書寫風格的變遷。對於古文字學傢來說,這些銘文是寶貴的學術財富。 3. 工藝技術研究: 銅鏡的製作工藝,特彆是銘文的鑄造技術,也為我們研究古代青銅器製造技術提供瞭重要依據。銘文的清晰度、字體的精美程度,都反映瞭當時鑄造技術的水平。 4. 文化交流與傳播: 漢代作為中國曆史上對外交流的重要時期,銅鏡銘文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文化交流的痕跡。通過對銘文的分析,我們可以探討漢代文化與周邊民族文化的互動關係。 結論 漢代銅鏡銘文,是曆史長河中閃爍的智慧火花,是漢代社會生活、思想文化的一麵鏡子。它們以精美的文字和圖案,將古人的生活場景、情感寄托、哲學思考、道德倫理,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盼,栩栩如生地呈現在我們麵前。 深入研究漢代銅鏡銘文,不僅能夠讓我們領略到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文化底蘊,更能從中汲取智慧,感悟人生。這些銘文,跨越時空的阻隔,與我們進行著無聲的對話,訴說著屬於漢代的輝煌與傳奇。它們提醒著我們,在每一個時代的背後,都凝聚著無數普通人的生活、夢想與追求,而正是這些點滴的積纍,構成瞭我們宏偉的曆史圖景。 因此,任何關於漢代銅鏡的文獻,無論其形式如何,隻要能夠深入挖掘和展現這些銘文所承載的豐富信息,都將是研究漢代曆史和文化的寶貴財富。它們是連接過去與現在,溝通古人心靈的橋梁,值得我們倍加珍視和深入探究。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沉迷於一本關於宋代文人畫研究的專著,這本書的學術深度和廣度都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作者對於蘇軾、黃庭堅等人的藝術理念剖析得入木三分,尤其是對“逸筆草草,不求形似”這種抽象美學的闡釋,提供瞭全新的解讀視角。書中收錄瞭大量高清的繪畫摹本,那些墨色的濃淡乾濕,通過精良的復印技術,幾乎能捕捉到原作的筆觸顫動。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對著某一幅畫作沉思良久,去體會那種“胸中有丘壑”的意境。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沒有僅僅停留在對畫作的描述上,而是深入挖掘瞭當時的社會思潮、哲學觀念如何滲透到藝術創作之中,構建起一個完整的文化生態係統。相比市麵上很多淺嘗輒止的藝術普及讀物,這本更像是一把鑰匙,幫我打開瞭理解宋代精神世界的大門。讀完後,再看那些經典的宋畫,感覺視角完全不同瞭,充滿瞭新的感悟和敬畏。

評分

坦白說,我對曆史類書籍通常持謹慎態度,因為很多作品為瞭追求故事性,難免會犧牲嚴謹性。然而,這本《明清商貿網絡與社會變遷》徹底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作者以紮實的檔案學功底為基礎,通過對海關記錄、地方誌和私人信劄的交叉印證,構建瞭一個無比細緻的商業地圖。最吸引我的是它對“小人物”生活的關注,比如某個小鎮的茶葉販子如何應對政府的稅製改革,或是徽商在異地設立的會館所扮演的社會功能。這些微觀的敘事,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宏大曆史敘事的理解。書中的圖錶製作得非常精妙,將復雜的貿易流嚮數據可視化,一目瞭然。閱讀時,我能清晰地看到經濟的脈絡是如何牽動政治和文化的神經。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我們看到曆史並非是帝王將相的舞颱,更是無數普通勞動者、商人用汗水和智慧共同編織的復雜織錦。

評分

這本關於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思想的深度論述,讀完後讓人對“天人閤一”有瞭更深刻的體會。作者沒有簡單地羅列名園,而是著重探討瞭儒、釋、道三傢思想如何共同塑形瞭中國園林的審美哲學。比如,如何通過“藉景”手法來實現空間的無限延伸感,這背後其實是對有限空間內宇宙觀的投射。書中對疊山理水的講究尤為細緻,比如一塊太湖石的選取和安放,看似隨意,實則蘊含著對自然形態的極緻模仿與超越。我特彆欣賞它對文人雅趣的挖掘,比如在假山旁設置一方“麯水流觴”的場所,不僅僅是為瞭娛樂,更是為瞭達到一種精神上的契閤。這本書的文字極具畫麵感和詩意,讀著讀著,仿佛就能聞到雨後鬆柏的清香,聽到竹林中風的低語。它教會瞭我,園林不僅僅是景觀,更是一種哲學實踐和心靈的棲居之所。

評分

我最近在整理傢裏的古籍綫裝書,所以格外關注與古籍修復和版本學有關的讀物。我找到的這本《中國古籍版本鑒定入門》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指南。它用一種非常實用的方式介紹瞭如何從裝幀、紙張、雕版特徵來判斷一本書的年代和稀有程度。書中對“蝴蝶裝”“經摺裝”“綫裝”的演變過程,配有清晰的側視圖和解剖圖,連紙張的縴維結構差異都講解得十分到位。我以前總是憑感覺判斷古籍的好壞,這本書教會瞭我科學的方法論,比如如何辨識“諱字”的處理方式,如何通過版框的細微偏差來鎖定具體印本。它的語言風格樸實無華,沒有過多的學術術語堆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手把手教學。自從讀瞭它,我再看舊書時,眼睛裏仿佛多瞭一副X光,能穿透錶象,直達其曆史本質。

評分

這本《中國古代建築史》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尤其是對建築細節的描繪,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作者在梳理各個朝代建築風格演變時,那種條分縷析的邏輯清晰度,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輕鬆跟上。比如講到唐代的鬥拱結構,書裏不僅有清晰的圖示,還配有詳細的文字解讀,解釋瞭力學原理和美學思想的完美結閤。我尤其喜歡它對於地域性差異的關注,比如南方園林與北方宮殿在材料選擇和空間布局上的迥異,體現瞭古人因地製宜的智慧。翻閱時,我仿佛能聽到古代工匠的錘擊聲,感受到木料在他們手中化為不朽傑作的奇妙過程。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也無可挑剔,那些彩色拓片和測繪圖的還原度極高,即便是放大細節觀察,也能感受到曆史的厚重感。對於任何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工程技術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絕對是案頭必備的珍品,它不僅僅是一部工具書,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藝術之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