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山海经 9787222079007

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山海经 978722207900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史东梅,宋学海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古典文学
  • 山海经
  • 古代典籍
  • 神话传说
  • 奇书异闻
  • 文化经典
  • 历史古籍
  • 珍藏版
  • 文学名著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枫林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 ,
ISBN:9787222079007
商品编码:3004300710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山海经

定价:55.00元

作者:史东梅,宋学海

出版社: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222079007

字数:

页码:4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体现,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喜怒哀乐,张扬着中华民族的性格。
  阅读古典名著,品鉴古今智慧,涵神世界,阅读古典名著,领悟先贤哲思,修养自我心灵,阅读古典名著,体味圣哲隽语,塑造个人风骨,创造人生辉煌,阅读古典名著,知往古来今事,明天地人间理,阅读古典名著,改进处世方法、工作态度、努力程度、思维方式和心态信念。

目录


卷一 南山经
卷二 西山经
卷三 北山经
卷四 东山经
卷五 中山经
卷六 海外南经
卷七 海外西经
卷八 海外北经
卷九 海外东经
卷十 海内南经
卷十一 海内西经
卷十二 海内北经
卷十三 海内东经
卷十四 大荒东经
卷十五 大荒南经
卷十六 大荒西经
卷十七 大荒北经
卷十八 海内经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古代的神话、地理与博物奇谈:一部跨越时空的文明瑰宝 在中国浩瀚的文学星河中,有一部古籍,它以其磅礴的想象、瑰丽的文笔和包罗万象的奇闻异事,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远古洪荒的神秘之门。它不是一部虚构的传奇,也不是一篇严谨的史书,而是集神话传说、地理风貌、动植物记述、民俗文化、巫术信仰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它便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奇书”的《山海经》。 《山海经》的成书与流传:一部历史的迷雾,一部文化的宝藏 《山海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至今仍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历代学者多认为其作者并非一人,而是历代学人不断增补、修订的结果。最早的记录可追溯至战国时期,但其内容可能比这更早。司马迁在《史记》中虽未直接提及《山海经》,但其提及的一些山川地理与《山海经》多有吻合之处。历经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海经》已基本成书,并被纳入官方的图书体系。 《山海经》的价值,历来受到高度重视。从汉代的刘向、刘歆父子整理校订,到晋代的郭璞为其作注,再到后来的众多学者对其进行注释、考订和研究,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传承者,都在努力揭开这部古籍的神秘面纱,发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尽管其原文散佚、内容庞杂,但凭借历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山海经》得以完整地流传至今,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神话、民俗、艺术乃至思想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山海经》的内容解读:一个奇幻世界的立体画卷 《山海经》全书约18篇,其内容可大致分为几大部分: 山经: 这是《山海经》的核心部分,记载了中国古代的地理方位、山脉走向、河流源流,以及分布在这些山川中的各种动植物、矿产和神祇。它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勾勒出了一幅古代中国的地理全图,虽然与现代地理学有着巨大的差异,但却反映了古人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地理观念。山经中描绘的山川,有的可能源于现实地理,有的则充满了神话色彩,如不周山、昆仑山等,这些都是神话传说中的重要场所。 海经: 海经部分则将视线投向了更广阔的未知世界,包括了四海之内、海外的各种山川、国家、部族以及异兽。这里的地理描述更加虚幻,充斥着各种神话人物、奇特生物和异国风情。它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展现了古人对遥远世界的想象和探索欲望。 大荒经: 大荒经是《山海经》中最为奇幻的部分,描绘了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大荒”世界。这里的景象更加壮丽,神话人物更加活跃,诸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都与大荒经中的描绘息息相关。它不仅是神话的宝库,也是理解中国古代宇宙观和创世神话的重要窗口。 海外经: 海外经则进一步拓展了《山海经》的地理视野,描绘了海外各种奇特的国家、奇特的生物和奇特的人物。这里的描绘充满了想象力和夸张,展现了古人对于未知世界的惊奇和探索。 职方氏: 职方氏部分则侧重于对古代国家的地理、物产、风俗等方面的简要记述,可以看作是对不同地域的一种概览。 《山海经》的独特魅力:想象力、神话与哲思的交织 《山海经》的魅力,首先在于其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它笔下的世界,山川之间并非是我们熟悉的地理连接,而是充满了神秘的通道和未知的边界。在那里,有能吐云吐雾的神兽,有吃了能延年益寿的草木,有能呼风唤雨的怪鸟,更有各种形态各异、能力非凡的神祇。这些生动形象的描述,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宝库。 其次,《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的集大成者。许多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如女娲造人、夸父逐日、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等,都在《山海经》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记载和原型。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古代神话演变和发展的重要文本,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再者,《山海经》所蕴含的哲学思考和宇宙观,同样引人深思。书中对天地生成、万物运行的描述,虽然带有神话色彩,但却反映了古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理解。例如,书中对“混沌”的描绘,以及对阴阳五行等观念的早期体现,都为后来的哲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此外,《山海经》的博物学价值也不容忽视。它详细记录了古代中国各种奇特的动植物,其中许多可能已经灭绝,或是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物种。这些记载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以及古人对自然的认知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山海经》的文化影响:一部影响深远的文明坐标 《山海经》的影响,早已超越了文学和历史的范畴,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文学艺术: 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无数的文学作品都受到了《山海经》的启发。那些奇幻的山川、异兽、神灵,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为文学创作增添了无穷的想象空间。许多画家、雕塑家也以《山海经》为灵感,创作出无数精美的艺术作品。 民俗信仰: 《山海经》中描绘的神祇、祭祀、巫术等内容,也与中国古代的民俗信仰紧密相连。许多流传至今的民间传说、节日习俗,都可能在《山海经》中找到其古老的根源。 思想观念: 《山海经》中所展现的早期宇宙观、生命观,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都对后世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对未知世界的态度。 语言文字: 《山海经》中许多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也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对汉语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结语: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山海经》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它以其深邃的智慧、奔放的想象和瑰丽的文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独特窗口。它不仅仅是一部古籍,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文化的符号,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 当我们捧起《山海经》,仿佛就能听到远古的风声在耳畔呼啸,看到盘古开天辟地的壮丽景象,触摸到女娲补天的慈爱之手。它让我们得以窥探那些早已逝去的年代,感受那古老民族的智慧与浪漫,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从何而来,我们又是谁。 在现代社会,重读《山海经》,不仅能够让我们领略中国古代的文化魅力,更能从中汲取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创造的灵感,并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永恒关系。它是一部值得我们世代珍藏、反复品读的文明瑰宝,一部永远闪耀着智慧与光芒的不朽经典。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是否细腻入微。在这套精选的藏书中,我试读了几部公认的文学高峰之作,其人物塑造的深度实在令人叹服。举个例子,某个作品中的主角,其内心的矛盾、挣扎、环境的压迫以及最终的选择,作者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极其复杂的人性侧面。我特别欣赏那种不脸谱化的处理,即便是反派角色,其行为逻辑也植根于其自身的经历和时代的大背景之下,让人在痛恨之余,还能产生一丝理解与同情。这种对人性灰度的精准把握,是真正伟大的文学才有的特质。翻阅这些文本,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看故事,更是在进行一场深入的人性访谈,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因为随着我自身阅历的增加,我对书中人物命运的理解也随之深化了。

评分

阅读体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纸张和油墨的质量,这对长时间的专注度至关重要。这套藏书在选材上显然没有马虎,纸张的白度适中,不是那种刺眼的亮白,而是偏向米白或象牙白,对眼睛非常友好。更让我惊喜的是油墨的清晰度,即便是最小的引文和批注,字迹也边缘锐利,没有出现任何模糊、洇墨的现象,即便是光线不佳的环境下阅读,也依然能保持极高的辨识度。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二字的尊重。阅读经典,本应是一种宁静致远的心灵之旅,如果因为粗糙的物理载体而分心,岂不辜负了作者的心血?可以说,从物理触感上,它为沉浸式的精神体验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物质基础。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的古典文学爱好者,我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够提供全新视角的解读文本。这套精选百部名著系列,它的选本和版本控制做得非常到位,似乎是在众多流传版本中,精挑细选出了最权威、最接近原貌的版本进行收录。我留意到其中一些偏僻作品,竟然也能找到罕见的早期校注本作为底本,这对于考据派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宝藏。它呈现的不是一个被过度“现代解读”或“过度美化”的版本,而是一个更接近历史现场的版本。这种对“本真”的追求,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它鼓励读者自己去与文本对话,而不是被单一的解读框架所束缚,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文化传承方式,让人感到知识的厚重与可靠。

评分

这部精装本的《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系列,光是拿到手里,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就让人心生敬意。我特地选了这套书架上的“颜值担当”,首先被它的装帧设计深深吸引。封面选用的纸张纹理细腻,色泽古朴典雅,仿佛真的能从指尖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尤其是烫金的字体,在灯光下闪烁着低调却不失庄重的美感,即便是摆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内页的排版也极为考究,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处理得当,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易疲劳,这对于我们这些热爱沉浸式阅读的老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装订工艺更是无可挑剔,每一页都牢牢地贴合在一起,让人有种它能伴随自己很久很久的踏实感。这不仅仅是一套书,它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收藏价值与阅读价值兼备,光是翻阅欣赏这装帧设计,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可以看出出版方在整体策划上投入了极大的心血,旨在为读者提供一种仪式感的阅读体验。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那种能让人瞬间穿越回古代的叙事方式,而这套丛书的翻译和注释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很多古典名著的阅读门槛之所以高,就在于其艰深的文言和时代背景的缺失。然而,我翻阅了其中几本(自然是着重研究了其配套的解读部分),译者显然是下了苦功的。他们不仅做到了信、达、雅的平衡,更重要的是,在关键的文化典故或历史事件旁,配有详尽却不拖沓的脚注。比如,对于一些古老的官职称谓或者特定的地域风俗,注释得清晰明了,让即便是对古代社会结构了解不深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故事的脉络。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挫败感,让古人的智慧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触手可及的田园诗篇。这套书让“读懂”不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而是一种享受,成功地搭建起了古今对话的桥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