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幽梦影:国学经典典藏版 全本布面精装
定价:58.00元
作者:涨潮 撰,孙宝瑞 注译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3487413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幽梦影》大约成书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前,是一部笔记随感小品集,收录作者格言、箴言、哲言、韵语、警句等219则。张潮取幽人梦境、似幻如影之意,尽情地抒发了对人生、自然的体验和感受,蕴涵着破人梦境、发人警醒的用心,为此名为《幽梦影》。它以清丽明快的文笔、精辟独到的议论、深蕴丰富的思想独树一帜。“所发者皆未发之论,所言者皆难言之情”,一反模拟效仿的陈词滥调,庸俗遗风,以清新峻拔的格调流芳于世,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共鸣。文学家余怀为其作序,王晫为其题辞,黄周星、张竹坡等140多名文人写了560余则评语。这些评语既有文意的疏通,又有观点、意境的进一步发挥,同样具有的创作价值。其后又产生了一些仿效之作,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朱锡绶(号弇山草衣)的《幽梦续影》,又有独到之处。
内容提要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典藏版》,是继我社国学经典百部丛书后的又一力作,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白晓畅的注解,以全本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异形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
《幽梦影》有一卷本和二卷本(分上下两编),为《昭代丛书》、《晨风阁丛书》、《啸园丛书》等丛书所收录,并有清代刊本二卷。这次白话翻译注释本,以《昭代丛书》本(一卷本)为底本,与《啸园丛书》本及其他刊本相勘照,在吸收前人的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注译。体例上按原文、评语、注释、译文顺序排列,力求详尽、准确、完备。补入《啸园丛书》本中的少量评语,均予注明。同时,增添了清末潘祖荫为《幽梦续影》写的序。以求把《幽梦影》打造成一部足本、善本、精品。
由于此书语言简短,意蕴深刻,有些地方难以把握。注译中出现的错误之处,敬请方家不吝赐教。
目录
作者介绍
前言3
余怀序7
孙致弥序9
石庞序11
四季读25
独读与共读26
无善无恶是圣人26
天下有一物知己,亦可免恨28
为月忧云32
花不可以无蝶33
春听鸟声34
因时择酒友35
金鱼紫燕物类神仙37
入世与出世38
赏花·醉月·映雪39
读书与择友40
楷书须如文人40
入诗与入画41
少年人和老年人42
春者,天之本怀43
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44
愿在木而为樗44
古今人必有其偶46
三余47
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48
艺花可以邀蝶49
景有言之极幽而实萧索者,烟雨也50
才子而富贵50
新月恨其易沉51
躬耕吾所不能学52
十恨53
楼上看山54
摄召魂梦、颠倒情思的胜景55
假使梦能自主,虽千里无难命驾55
昭君以和亲而显,可谓之不幸56
爱花与爱美人57
舍生香而取解语者也58
窗内人于窗纸上作字59
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59
吾欲致书雨师60
为浊富不若为清贫61
天下惟鬼富尊62
蝶为才子之化身62
因雪想高士63
闻声如临其境64
一岁诸节,以上元为65
雨65
古之不传于今者66
道士之能诗者,空谷足音66
当为花中之萱草68
物之稚者,惟驴可厌68
耳闻不如目见68
寻乐境乃学仙,避苦趣乃学佛70
富贵而劳悴,不若安闲之贫贱70
惟耳能自闻其声71
听琴则远近皆宜72
目不能识字,其闷尤过于盲73
并头联句73
为何不姓李?74
论花75
高语山林者,辄不喜谈市朝76
天下万物皆可画,惟云不能画76
人生如此,可云全福77
毋惑乎民之贫也?78
养花与胆瓶78
春雨如恩诏79
论全人80
武人不苟战,是为武中之文81
文人讲武事大都纸上谈兵81
斗方止三种可存82
情必近于痴而始真83
全才者其惟莲84
注得一部古书,允为万世宏功84
三者都无是处85
文体贵在创新85
友道之所以可贵也87
画虎不成反类狗87
戒、定、慧,渐近自然89
南北东西,之位也90
道观和佛寺90
虽不善书,而笔砚不可不精92
方外不必戒酒,但须戒俗93
论石94
律己宜带秋气95
厌恶和喜好96
耳中别有不同96
月下97
胸中之山水,妙在位置自如98
百年之计种松98
四季之雨99
诗文之体得秋气为佳99
笔墨·书籍·山水100
人非圣贤,安能无所不知101
史官所纪者,直世界也102
先天八卦,竖看者也102
书103
求知己于君臣,则尤难之难104
善人与恶人105
福105
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106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107
论音韵107
怒书、悟书和哀书110
读书乐111
发前人未发之论,方是奇书111
密友112
自赏,只容花鸟趋陪113
难忘者名心一段114
芰荷可食而亦可衣114
宜于耳复宜于目者,弹琴也115
晓妆116
相思之者116
眉公、伯虎诸君,曾共我谈笑几回118
文章与锦绣,两者同出于一原119
《千字文》中诗家常用之字未备120
花不可见其落121
种花须见其开121
惠施、虞卿,今皆不传122
山居得乔松百余章123
赏月124
孩提之童,一无所知124
读书则不可不刻125
酒可好,不可骂座126
清闲可以当寿考127
不独诵其诗读其书是尚友古人128
无益之施舍,莫过于斋僧129
钱多不如境顺129
读生书不若温旧业130
字与画同出一原131
忙人园亭和闲人园亭132
酒可以当茶,茶不可以当酒132
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133
不得已而谀之者,宁以口毋以笔134
好酒者,未必尽属能诗135
梅令人高,兰令人幽136
感人之物137
羡和靖梅妻鹤子138
清高固然可嘉,莫流于不识时务138
美人139
蝇蚊140
有山林隐逸之乐而不知享141
物各有偶,拟必于伦142
惟黑与白无太过143
《说文解字》分部144
人生必有一桩极快意事144
四季风146
冰裂纹极雅,然宜细不宜肥147
鸟声147
专务交游,其后必致累己148
,非识字之过也149
善读书者与善游山水者150
园亭之妙,在丘壑布置151
清宵独坐,邀月言愁152
官声采于舆论152
胸藏丘壑,城市不异山林153
梧桐为植物中清品154
喜读书者不以忙闲作辍155
蛛为蝶之敌国156
立品须发乎宋人之道学156
草木亦知人伦157
豪杰易于圣贤158
牛与马,一仕而一隐也159
古今至文160
才情160
孔子和释迦牟尼161
有青山方有绿水162
严君平以卜讲学者也162
人·禽·兽163
剑不幸而遇庸将163
天下无书则已,有则必当读164
搦管拈毫,岂可甘作鸦鸣牛喘165
媸颜陋质,不与镜为仇166
忍166
九世同居,不可以为法也167
论作文之裁制168
词曲为文字中的尤物169
好花170
观手中扇面以知人171
水火171
文有虽通而极可厌者172
游玩山水,亦复有缘173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173
读书·游山·检藏174
宁为小人之所骂,毋为君子之所鄙175
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176
蝉和蜂177
痴、愚、拙、狂,人每乐居之177
唐虞之际,音乐可感鸟兽178
苦可耐而酸不可耐179
影像180
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180
若无诗酒,则山水为具文181
才子而美姿容,佳人而工著作182
曲逆之读音182
“六”、“国”之读音183
形用与神用184
砚185
独乐乐、与人乐乐和与众乐乐186
四生186
我愿来生为美人,必有惜美之意188
祭历代才子佳人189
圣贤者190
天极不难做190
掷升官图192
动、植物中有三教192
佛氏之论,余谓此皆喻言人身也193
苏东坡和陶诗尚遗数十首195
予尝偶得句195
极妙之境196
镜与水之影197
水声、风声、雨声198
诗文之佳者,何以金玉、珠玑誉之198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199
读经与读史200
居城市中,当以画幅当山水201
朋友201
花鸟中之伯夷、伊尹、柳下惠202
无其罪而虚受恶名者,蠹鱼也203
神奇化为臭腐,是物皆然203
黑与白204
耻与痛205
镜不能自照206
诗不必穷而后工206
张跋208
江之兰跋209
杨复吉跋210
王晫题辞211
附录212
潘祖荫序212
幽梦续影/朱锡绶213
真嗜酒者气雄213
鹤令人逸213
善贾无市井气214
学导引是眼前214
求孝子必于情人215
造化,善杀风景者也215
静坐216
观虹销雨霁时216
贪人之前莫炫宝217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217
花是美人后身218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219
非真空不宜谈禅219
善得天趣220
凶年闻220
访友观物221
三恨221
庭中花与室中花222
惜花与爱才222
琴不可不学223
此举俱失造化本怀224
观居身无两全,知处境无两得224
忧时勿纵酒225
不静坐不知忙之耗神者速225
笔苍者学为古226
读古碑宜迟226
长生和长乐227
雪之妙在能积228
为雪朱栏228
筑园必因石229
园艺229
遣笔四称230
谈禅不是好佛,只以空我天怀230
路之奇者,入不宜深231
动中仍须静231
习静觉日长232
少年处不得顺境232
素食则气不浊233
八意233
琴医心234
盲235
静与忙235
至人无梦236
感逝酸鼻237
水仙237
小园玩景,各有所宜238
富贵作牢骚语239
天与人之善顺、善逆物理239
名山镇俗240
民情要按民实求,拘不得成法241
笑241
医花十剂242
癯字不能尽梅243
果与叶之艳于花者243
脂粉长丑244
绿245
树245
抟土成金无不满之欲245
情246
将营精舍先种梅246
词章满壁,所嗜不同247
爱则知可憎247
云何享福,读书是248
厚施与即是备急难248
利字从禾,利莫甚于禾248
乍得勿与249
接人不可猝然改容,持己不可偶尔改度249
有远志者不轻干进250
孤洁以骇俗,不如和平以谐俗250
冬室密宜焚香251
蓄养251
任气语少一句252
以任怨为报德则真切253
偏是市侩喜通文253
真好色者必不淫254
侠士勿轻结,美人勿轻盟254
宁受嘑蹴之惠255
贫贱时少一攀援,他日少一掣肘255
舞弊之人能防弊256
善者借我疑256
过施弗谢256
英雄割爱257
天地自然之利257
汉魏诗像春258
鬼谷子方可游说258
唐人之诗多类名花259
后记261
文摘
序言
我必须承认,我是在寻找一份能让我暂时逃离数字世界喧嚣的“实体锚点”时,发现了这本书。现在的人们都习惯了电子阅读的便捷,但那种快速滚动、信息碎片化的体验,总让我觉得少了点什么。这本精装典藏版,其厚实的重量和翻页时的沙沙声,提供了一种近乎冥想般的阅读仪式感。光是闻着它散发出的那种新书特有的油墨香和布料的纤维味,就已经让我感到心神宁静。我迫不及待地想找一个阳光充足的午后,泡上一壶茶,让思绪沉浸在这本“可触摸”的经典之中。这种对阅读介质本身的珍视,是现代快餐文化中越来越稀缺的一种品质。它要求你慢下来,郑重对待你即将进入的精神世界,这本身就是一种对自我提升的承诺。
评分我对市面上很多“经典”的再版都持保留态度,它们往往为了追求低成本而牺牲了装帧质量,内页纸张薄得像报纸,字体模糊,用不了多久就卷边、掉页。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给那些粗制滥造者敲响了警钟。我仔细对比了几个同类书籍的购买反馈,这款典藏版的反馈中,对“纸张厚实度”和“装订牢固性”的赞扬是压倒性的。这说明它在最基础的阅读体验上做到了极致。对我而言,阅读国学经典,需要的是专注和沉浸,如果书本本身就让你分心(比如反光、油墨味太重),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清晰、舒适、无干扰的阅读窗口,直通智慧的源头。
评分我个人有一个小小的习惯,每当开始阅读一部重量级的古典著作时,我总会习惯性地先在扉页上题写下自己的名字和日期,作为与这本书“初遇”的纪念。这本布面精装的版本,那种略带粗粝但又细腻的表面,简直是为题字而生的画布。我甚至会考虑用钢笔来书写,让墨水慢慢渗入布纤维,留下时间永恒的痕迹。这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种与古人对话、进行精神共鸣的仪式。它唤醒了我内心深处对“慢生活”和“深度思考”的渴望。市面上的书千篇一律,但真正能让人产生“拥有感”和“使命感”的,少之又少,而这本书无疑属于后者,它让我感觉自己肩负起了一份传承的责任。
评分从包装的严谨程度就能看出出版方对这套“国学经典”的定位绝非等闲之辈。那种用硬质纸板仔细包裹,确保运输过程中毫发无损的用心,让我感受到自己购买的不是一本普通商品,而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资产。我特别喜欢这种“全本”的承诺,意味着无需担心删减或片段化,可以原汁原味地领略古人的思想全貌。我正在努力构建一个更有深度的家庭图书馆,而这个版本无疑会成为其中的核心亮点。它那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装帧,预示着我可以把它一代代地传下去,成为家族传承的知识载体。这种跨越时间的情感连接,是任何电子书都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艺术品!那种古朴典雅的布面质感,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审美。每一次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都会被它的外观吸引住,仿佛触摸到了古代智慧的脉络。装帧工艺看得出非常用心,边角的处理、文字的烫印,都透露出一种匠人精神。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里面的内容,但光是这份对“经典”的尊重和呈现方式,就足以让我对它充满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摆在书房里,瞬间提升了整个空间的格调。我敢肯定,对于任何一个热爱传统文化,或者对高品质书籍有追求的人来说,仅仅是这份精美的外壳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希望内页的排版和纸张也能匹配这份奢华的外表,让阅读体验成为一场视觉和触觉的双重盛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