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唐代政治史略稿 外一种(典藏本) | 作者 | 陈寅恪 |
| 定价 | 1000.00元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ISBN | 9787532584482 | 出版日期 | 2017-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分两部分。主体为陈寅恪《唐代政治史略稿手写本》的影印。陈寅恪先生在国学领域的成就早已为学界和社会所公认,而唐代尤为陈先生研究之重点。《唐代政治史略稿》是陈寅恪先生唐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在精心考证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唐代政治演进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为中国中古史研究中的里程碑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8年曾出版此手稿影印本,受到广泛好评。本次仍然采用影印方法,保存陈寅恪先生手迹,更具纪念和研究价值。第二部分为自1958年至1965年间陈先生致古典文学出版社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讨论出版事宜的十余封书信,后附高克勤先生所作释文及辑注,使读者可以清楚了解相关事件之来龙去脉。此批书信系以原貌影印面世,读者从中自可体察学者之用心,亦可见当年出版之不易。本书为上海古籍出版社社庆60周年纪念特制图书。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他是民国间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人称 “教授中的教授”。他晚年双目失明却依然构建了纯粹而明亮的学术世界,为学术付出了一生。他的学识、生平与国难、家恨交织在一起,本身就已构成一段传奇,至今为人颂扬、传说。“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他就是陈寅恪。今天我们将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经遗失的珍贵手稿以及部分书信,以线装典藏的方式仿真再现,与大家分享那段具有传奇经历的历史记忆,以此见证知识界“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文化传承。 此次典藏版,采用从安徽定制的手工加厚宣纸印刷;由全国知名的线装书制作单位萧山古籍印刷厂承印,传承古法六眼穿线、包角、印书根;封面、函套均采用蓝色真丝绢。成书尺寸225*340毫米,大气典雅,无论选材用料,还是制作工艺,均精益求精,务求匹配大师经典之作。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部作品,初翻开时,便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带着我们穿越回那个波澜壮阔的唐代。他对于政治格局的梳理,绝非简单的年代罗列,而是深入到了权力运作的核心肌理之中。我特别欣赏他对于特定历史事件背后深层动因的剖析,那种层层剥开迷雾见真相的智识快感,让人手不释卷。他似乎总能抓住那些关键的转折点,用精准的史料支撑起自己独到的见解,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官僚体系和政治倾轧,变得清晰而富有逻辑。这种严谨又不失洞察力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满足了我对历史深度探究的渴望。每一次合上书卷,脑海中都会留下对于那个时代复杂性的深刻印记,感觉自己对“政治”二字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远超一般的通史读物所能给予的。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场与智者的深度对话。陈先生的文字功力,即便是隔着时空,依然能感受到那种磅礴的气势和深邃的学养。他对于史料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那种旁征博引、融会贯通的能力,令人叹为观止。但最打动我的,是他那种近乎悲悯的历史情怀。在梳理那些冷峻的政治斗争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关切,使得冰冷的史实瞬间有了温度。这不像是一份纯粹的学术报告,更像是一位智者在对后人讲述他所理解的那个“人”的舞台如何上演兴衰荣辱。尤其是在论及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演变时,那种对权力结构变迁的精妙把握,至今读来仍觉振聋发聩,为理解今日的治理模式提供了极佳的参照系。
评分对于那些追求学术精度的读者来说,这本“典藏本”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更是一种治学方法的范本。我注意到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对不同史源的辨析极为审慎,没有丝毫草率下定论的痕迹。每一次观点的提出,都建立在扎实的文本考据之上,使得其结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尤其在处理一些史料记载相互矛盾的疑难问题时,作者展现出的那种冷静而审慎的态度,是年轻学者需要学习的典范。它像是一把精密的刻刀,细致地雕琢着唐代政治图景的每一个细节,拒绝任何浮于表面的概括。读完之后,你不会觉得自己仅仅“知道”了历史,而是仿佛参与了一场严谨的学术研讨会,收获良多。
评分从装帧和出版质量来看,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这次“典藏本”处理得非常到位,纸张的质感和字体的排布,都体现了对经典文献的尊重。但抛开物质层面的考量,这本书真正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理解唐代政治的完整知识框架。它没有满足于描述表面的宫廷斗争,而是深入探讨了关陇集团的兴衰、士族与寒门的拉锯、以及帝国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内部张力。它提供的是一种宏观的视角,让读者能够跳出具体的某位皇帝或某次叛乱,去审视整个王朝运行的内在逻辑。这种宏大叙事下对细节的精准捕捉,使得唐代历史在你面前徐徐展开,宛如一幅布局严谨、色彩饱满的巨幅历史画卷,让人对中华文明的绵延与复杂性产生由衷的敬意。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层次分明的,它需要投入时间与心力,但回报是巨大的。它并不像市面上某些流行的历史读物那样追求故事性或戏剧性,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制度的变迁、思想的流变如何塑造了政治现实。这种聚焦于“结构”而非“事件”的叙事方式,起初可能会让习惯快餐式阅读的读者感到有些吃力。然而,一旦你适应了这种节奏,便会发现其精妙所在——所有的重大事件,无不是特定政治结构下必然会发生的结果。这种深层次的洞察力,让历史不再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记录,而成为了一门可以推演未来趋势的学问。它教会我们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权力是如何设计和运作的,这对于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是极有启发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