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人文始祖黄帝 |
| 作 者: | 张大可 |
| 定价: | 56.00 |
| ISBN号: | 9787100152969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开本: | 16 |
| 装帧: | 精装 |
| 出版日期: | 2018-1-1 |
| 印刷日期: | 2018-1-1 |
| 编辑推荐 |
| 内容介绍 |
| 《人文始祖皇帝》是解读《史记》开篇《五帝本纪》的疏证,以及对皇帝的评说。五帝是中国上古父系氏族传说时代的五个圣王。司马迁修证《史记》断限,上起皇帝,因皇帝用暴力统一诸侯实现古代的大一统。由于皇帝用暴力结束了上古时代的诸侯纷争,即部落混战,草创国家,国家机构日益得到完善。通过皇帝身体力行,强兵树德,为后王做出了光辉的榜样。在《史记》中,司马迁排除神秘色彩,把皇帝写成一个与人民打成一片,同甘共苦的创业帝王形象、皇帝擒灭蚩尤,兼并炎帝,统下,草创国家,中华文明社会就从这里开始。 |
| 作者介绍 |
| 张大可,1940年生,重庆长寿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曾任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副主任,现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学和秦汉三国史的教学与研究,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个出版三国史与史记研究个人专集的学者,在这两个学术领域独树一帜,享誉学界。曾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主编学术论著10余部,其中有6种论著或国家及省部社科图书奖。在个人学术专著出版方面,史记研究有:《史记研究》、《史记新注》、《史记文献研究》、《史记精言妙语》、《史记论赞辑释》、《司马迁评传》等;三国史研究有:《三国史》、《三国史研究》等;文献学研究有:《中国文献学》等。 朱枝富,江苏省海外发展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史记研究会理事。 |
| 目录 |
| 目录 一、史记疏证 五帝本纪………………………………………………… 1 二、人文始祖黄帝……………………………………………………… 193 《五帝本纪》讲析………………………………………………… 195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 202 黄帝与蚩尤………………………………………………………… 206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这本传记读下来,简直就是一趟深入古代中国的时空穿梭。作者对黄帝的描绘,不仅仅是历史记载的堆砌,更像是赋予了一个丰满的灵魂。尤其是在叙述他如何统一各部落、奠定华夏文明基石的那段,笔触细腻得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混沌初开时代,权谋与智慧的碰撞。张大可先生的文字功力确实了得,他没有回避历史的模糊地带,而是用考据和合理的推测,将那些神话色彩浓厚的传说,还原成有血有肉的先民故事。我尤其欣赏他对于“人文始祖”这个称号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的探讨,那种对早期社会结构、哲学思想萌芽的精妙剖析,远超出了单纯的帝王生平叙述。读完之后,对我们民族早期文明的起源,有了一种全新的、更具层次感的理解,不再是教科书上干巴巴的几个时间点,而是活生生的历史进程。
评分这本关于人文始祖的著作,其文字的韵律感和历史的厚重感是融合得相当到位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黄帝治理下的社会风貌时所采用的那种大气磅礴的笔法,仿佛能看到早期的农业社会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书中对不同文化符号和制度雏形的探讨,比如早期的文字、度量衡的形成,写得非常具体和有条理,让人清晰地理解了“文明”是如何一步步从“野蛮”中孕育出来的。它不是那种轻飘飘的赞美之词,而是扎根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分析。读罢全书,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仿佛理解了我们民族精神内核的最初构造,绝对值得反复研读,每次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它如何巧妙地平衡了“神话”与“历史”之间的界限。黄帝在后世的形象早已被神化,但张大可先生却像一位耐心的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剥开层层迷雾,试图触摸到那位真实存在、领导部落的古代领袖的影子。书中对于诸如“阪泉之战”、“涿鹿之战”的分析,不再是简单的胜负描述,而是深入探究了不同生产力、不同生活方式部落间的冲突与融合。文字偶尔会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叹息,感叹文明创建的艰难与不易。这种将“人”置于宏大历史叙事中心的写法,让这本书读起来充满了人文关怀,让人在敬仰之余,更能理解先人筚路蓝缕的艰辛。
评分翻开这本书,首先就被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所折服。商务印书馆的出品果然不同凡响,装帧典雅,内页排版清晰,即便是引用的古籍文献,也标注得一丝不苟。对于一个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样的细节处理简直是福音。全书的论证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每一章节的过渡都显得水到渠成。作者在引用《史记》、《山海经》等一手资料时,其注释和对比分析极为详尽,看得出下了多年苦功。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黄帝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萌芽的章节,那些关于“观象授时”的描述,展现了早期先民对自然规律的朴素认知,非常引人入胜。这不是一本供消遣的小品文,而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学术力作,读起来很有“啃硬骨头”的满足感。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有些挑战性的,但绝对是值得的。它的叙事风格非常古典,带着一种庄重和厚重感,节奏相对缓慢,不像现代的“快餐式”历史解读那样追求戏剧性。作者似乎更倾向于还原历史的“真实肌理”,而非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回味一下某些句子中蕴含的深层含义,比如他对“德治”观念早期形态的阐释,那种朴素的、基于部落经验的道德规范,与后世儒家思想的复杂体系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照。对于那些想深入了解中国文明源头,而非满足于泛泛之谈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库。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但一旦进入作者构建的思维框架,收获将是巨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