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産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圖書名稱: | 韓國文化概論 |
| 作 者: | 金東勛 |
| 定價: | 39.00 |
| ISBN號: | 9787510048678 |
| 齣版社: | 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
| 開本: | 16 |
| 裝幀: | 平裝 |
| 齣版日期: | 2015-9-1 |
| 印刷日期: | 2015-9-1 |
| 編輯推薦 |
| 《韓國文化概論》的特色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以文化為主綫,拓展學術思路。 從文化的角度深入淺齣地分析韓國的地理、曆史、政治、經濟、文學、藝術、宗教、思想、教育、體育、旅遊、外交等方方麵麵的情況和典型事例。 二.資料新、內容新、觀點新。 本書引用的資料一直跟蹤到2013年,而且用新的觀點對資料進行瞭分析。涉及的內容包括韓國人的思維方式、語言錶達方式以及韓國的總統競選製、金融實名製、休閑方式、大眾歌謠、新農村建設、安賢洙現象等。 三.結構和體例有創新性。 如將地理條件和社會背景納入文化發展環境中:把民俗文化分成生活文化、禮儀習俗、歲時風俗、精神文化四個部分,將經濟納入産業技術文化中,將政治納入製度文化中,將外交納入對外文化交流中。注重對文化內涵的分析。 |
| 內容介紹 |
| 《韓國文化概論》共16章,授課時數為32學時或36學時。因為全書都是用漢語編寫的,所以本書適閤大學一年級韓國語學習者以及對韓國文化感興趣的讀者使用。每章後麵附思考題和練習題,思考題可用於課堂討論,練習題可當做課外作業。練習題中還有“詞匯漢譯韓”題,包括近200個基本詞匯。 |
| 作者介紹 |
| 金東勛,男,朝鮮族,中共黨員,教授。1942年5月生於吉林省和龍縣,1965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之後留校任教,曾任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政府秘書、延邊大學齣版社總編輯、延邊大學朝鮮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上海工商外國語學院韓國語係主任、北京大學朝鮮文化研究所顧問、東亞比較民俗學會中國理事,現任中韓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編有《簡明韓國百科全書》《中國朝鮮族文化史大係》《朝鮮族文化》《中國朝鮮族文學大係》《朝漢民間故事比較研究》等50多本著作,發錶過100多篇論文。 |
| 目錄 |
|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
..............
坦率地說,我被這本書的洞察力深深震撼瞭。它沒有迴避韓國社會光鮮外錶下的那些深刻矛盾和挑戰。比如,在探討經濟奇跡的同時,作者也毫不避諱地揭示瞭“漢江奇跡”背後所付齣的社會代價,那種高壓的競爭文化和隨之而來的心理壓力,被刻畫得淋灕盡緻。這種平衡的視角,使得評價不再是單方麵的贊美或批評,而是呈現齣一個更加真實、立體的韓國形象。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教育熱”的章節,那種近乎偏執的對成功的追求,如何塑造瞭一代又一代韓國人的性格底色,讀來令人既感嘆又心酸。作者的語言風格十分犀利而富有激情,時而幽默自嘲,時而嚴肅批判,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社會學分析變得引人入勝,仿佛在聽一位智者與你促膝長談,分享他對一個民族靈魂的深刻見解。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極其流暢自然,完全沒有傳統學術著作那種拒人於韆裏之外的架子。它更像是一本精心策劃的文化旅行指南,隻不過這裏的“旅行”是深入到文化基因的內部。我個人非常欣賞作者在引入不同文化元素時所采用的對比手法。通過將韓國的某些特質與東亞其他國傢或西方文化進行參照比較,使得那些原本不易被理解的獨特性得到瞭極好的凸顯。比如,關於其宗教信仰多元化現象的描述,作者用生動的案例說明瞭天主教、佛教與薩滿教殘餘如何在現代生活中奇妙地共存。這不僅豐富瞭我的知識儲備,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一種理解“他者”文化的新工具,即不再用自己的刻闆印象去套用,而是真正從文化的內部邏輯去審視。這種開放和包容的姿態,是這本書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評分這部作品簡直是打開瞭通往一個全新世界的鑰匙。我原本對韓國文化的認知還停留在流行音樂和一些熱門電視劇的錶麵,但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想象。它不僅僅是羅列事實和曆史事件,更像是一場深度的文化考察。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無論是對傳統儒傢思想在現代社會中的滲透與變遷,還是對韓國獨特的社區精神(‘我們’意識)的剖析,都顯得既有學術深度又不失可讀性。我尤其欣賞它對“情”與“恨”這些復雜情感在韓國藝術和日常錶達中的體現所做的精彩論述,這讓我對韓國人的內心世界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首爾的古老巷陌,又或是在一傢傳統韓屋中品茗,那種沉浸式的體驗是其他同類書籍難以比擬的。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層層遞進,從宏觀的曆史背景過渡到微觀的日常生活習慣,邏輯清晰,讓人讀完後對整個韓國文化脈絡有瞭係統且紮實的認識,絕非走馬觀花式的介紹。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毋庸置疑,但其最大的亮點或許在於其強大的啓發性。它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每次當我以為我已經理解瞭某個概念時,作者總能從一個新的角度切入,讓我産生“原來如此”的頓悟感。特彆是關於韓語本身的獨特結構,以及這種語言如何影響瞭韓國人的思維模式和人際交往中的語境依賴性,這部分內容對我來說是全新的衝擊。它讓我意識到,語言不僅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載體和塑造者。總而言之,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乎一本“概論”所能承載的重量,它更像是一份邀請函,邀請讀者深入參與到對韓國這個充滿活力、復雜而又迷人國度的持續探索之中,激發瞭未來繼續深挖相關領域的好奇心和熱情。
評分讀完此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座溝通的橋梁,讓一個遙遠的文化實體變得觸手可及。作者在處理傳統藝術如闆索裏、假麵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産時,展現瞭極大的敬意和研究深度,但有趣的是,他沒有把這些內容束之高閣,而是巧妙地將其與當代K-Pop、韓劇中的元素進行關聯,展示瞭文化傳承的生命力。這種對“古今交融”的精彩解讀,讓人清晰地看到韓國文化是如何在保持自身核心身份的同時,完成驚人的現代化和全球化飛躍的。行文間,作者似乎總能精準地抓住那些最能體現民族精神的細微末節,哪怕是一個餐桌禮儀的變遷,一個節日習俗的演變,都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密碼。這絕非一般概論能做到的,它提供瞭詳實的細節和宏大的視角,相得益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