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綫裝藏書館-芥子園畫傳 (清)王概 9787802506466

正版 綫裝藏書館-芥子園畫傳 (清)王概 9787802506466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王概 著
圖書標籤:
  • 繪畫
  • 中國繪畫
  • 芥子園畫傳
  • 王概
  • 清代繪畫
  • 綫裝書
  • 古籍
  • 藝術
  • 傳統文化
  • 藏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古通今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言實齣版社
ISBN:9787802506466
商品編碼:30061426344
包裝:盒裝
齣版時間:2011-12-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綫裝藏書館-芥子園畫傳

定價:299.00元

作者:(清)王概

齣版社:中國言實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80250646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盒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1.42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這本《芥子園畫傳》,將全書分為樹、山石捲,蘭竹梅菊捲,人物晝宇、翎毛花卉捲, 名傢畫譜捲。

目錄


齣版說明
序《李笠翁》
序(何鏞》
捲一 薯樹、山石
樹譜
山石譜
捲二 蘭竹梅菊
蘭譜
竹譜
梅譜
菊譜
捲三 人物屋宇、翎毛花卉
人物屋宇譜
翎毛花卉譜
捲四 名傢畫譜
摹仿各傢畫譜
增廣名傢畫譜
曆代各傢論畫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芥子園畫傳》:中國畫史上的瑰寶,古人筆墨的智慧結晶 在中國璀璨的藝術長河中,《芥子園畫傳》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它猶如一座寶庫,靜靜地等待著後人去發掘其蘊含的無盡財富。這部由清代王概等人編纂的畫譜,自問世以來,便以其係統性、實用性以及精美的圖例,成為中國傳統繪畫史上裏程碑式的著作,至今仍是無數繪畫愛好者、初學者乃至專業畫傢汲取營養、探尋古韻的重要源泉。 溯源與編纂:名傢薈萃,嘔心瀝血 《芥子園畫傳》並非一人一時之功,它的誕生凝聚瞭幾代畫傢的心血與智慧。最早的雛形可以追溯到明末的李流芳,他受友人李漁之托,意圖編撰一本教授繪畫的畫譜。然而,李流芳英年早逝,未能完成心願。到瞭清初,王概接過瞭這一重任,在李漁的兒子李德馨的協助下,以及眾多名傢的參與和支持,曆經數年,方纔成書。 王概,字曉觀,是清代著名的畫傢,精通山水、人物、花鳥等多種畫科。他的繪畫功底深厚,對中國畫的理論和技法有著深刻的理解。《芥子園畫傳》的編纂,他不僅身體力行地參與瞭圖例的繪製,更重要的是,他以其嚴謹的態度和精湛的技藝,為這部畫譜奠定瞭堅實的學術基礎。而李德馨,雖然在繪畫上的成就不如王概,但他對於父親遺願的繼承,以及對畫譜的整理和推廣,也功不可沒。 整部《芥子園畫傳》共分為四集,涵蓋瞭中國畫的諸多重要門類。 山水畫譜(一集):這是《芥子園畫傳》的核心部分,也是最為人熟知的一集。它係統地介紹瞭山水畫的各種基本元素,如皴法、點法、勾勒、設色等,並以大量精美的圖例示範,從樹石、山巒、雲水到茅亭、橋梁,無一不備。特彆是對各種皴法的講解,如披麻皴、斧劈皴、米點皴等,圖文並茂,清晰易懂,為初學者提供瞭紮實的入門基礎。它不僅教授“形”,更注重傳達“神”,引導讀者體會自然山水的氣韻與意境。 花卉畫譜(二集):這一集專注於描繪各種花卉,如梅、蘭、竹、菊、荷花、牡丹等。畫傢們以細膩的筆觸,捕捉瞭不同花卉的形態特徵和生長姿態,並詳細講解瞭勾勒、點染、暈染等技法。同時,也強調瞭花卉的象徵意義和文人情趣,如“四君子”的清雅高潔,“九鞦”的傲霜獨立。讀者可以通過這一集,學習如何錶現花卉的生機與雅緻,感受中國傳統插花與繪畫的關聯。 翎毛(鳥)與草蟲畫譜(三集):這一集則將目光聚焦於生機勃勃的鳥類和精巧的草蟲。從鳳凰、仙鶴等祥瑞之鳥,到山雀、燕子等尋常飛禽,畫傢們以其敏銳的觀察力,捕捉瞭鳥類的神態與動態。在草蟲部分,則展現瞭蚱蜢、蝴蝶、蜻蜓等小生命的靈動與色彩。這一集的重點在於對動態的把握和色彩的運用,也體現瞭中國畫中對自然細微之處的體察和熱愛。 雜畫(人物、走獸、房屋、器物等)與設色畫譜(四集):第四集內容更為廣泛,包括瞭人物、走獸、山水房屋、傢具器皿等。人物畫部分介紹瞭仕女、高士、佛道等形象的繪製要領。走獸則涉及虎、獅、馬等。房屋建築則體現瞭中國古建築的結構與風格。而特彆值得一提的是,“設色畫譜”部分,則係統地講解瞭中國畫的設色原理和常用色調,以及如何運用色彩來錶現物體的質感和氛圍,這是許多初學者容易忽視卻又至關重要的一環。 藝術價值與深遠影響:普及與傳承的典範 《芥子園畫傳》的齣現,極大地推動瞭中國傳統繪畫的普及和發展。在此之前,學習繪畫往往依賴於師徒傳承,或者直接模仿名傢之作,缺乏係統性的教材。而《芥子園畫傳》的齣現,則彌補瞭這一空白。它以清晰的圖例和簡明的文字,將復雜的繪畫技法分解開來,使普通人也能獲得係統的指導,在傢中便可自學成纔。 正是因為其高度的普及性,《芥子園畫傳》幾乎成為每一位中國畫傢必讀的啓濛讀物。從明末清初到民國時期,再到如今,無數的畫傢都曾在這部畫譜中汲取靈感,打下堅實的基礎。齊白石、黃賓虹、吳昌碩等近現代繪畫大師,都曾錶示過受《芥子園畫傳》的影響。可以說,《芥子園畫傳》是中國繪畫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它以一種溫和而強大的力量,維係著中國繪畫的血脈,將其薪火相傳。 《芥子園畫傳》的價值,不僅在於其技法指導,更在於其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畫譜中的每一幅圖例,都經過精心構思,不僅追求形似,更注重神似。它所傳達的,是中國文人畫所推崇的“寫意”精神,是將客觀物象與主觀情感相結閤,追求“氣韻生動”。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寄寓作者的情懷,錶達對人生、自然的感悟。例如,畫鬆柏,不僅是描繪其形態,更是贊頌其堅韌不拔的品格;畫梅花,不僅是錶現其花瓣的嬌艷,更是歌頌其淩寒獨自開的傲骨。 此外,《芥子園畫傳》還體現瞭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滲透。如“天人閤一”的思想,在山水畫中錶現得淋灕盡緻,山水景物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觀者心靈相通,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這種追求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是《芥子園畫傳》帶給讀者的深刻啓示。 版本與傳承:曆史的印記,文化的瑰寶 《芥子園畫傳》曆經多個版本,其中以清代刻印的版本最為經典。初集於康熙十一年(1672年)由王概等人繪製完成,隨後陸續齣版瞭二集、三集、四集。不同的版本在圖例的精細程度、文字的闡述方式以及裝幀等方麵略有差異,但其核心內容和藝術價值始終如一。 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雖然我們擁有瞭更加先進的繪畫工具和教學方式,但《芥子園畫傳》的價值依然不可忽視。它不僅是一部繪畫技法的教科書,更是一扇窗戶,讓我們得以窺見中國傳統繪畫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人對自然、對藝術的獨特理解與熱愛。 對於當代的繪畫愛好者而言,《芥子園畫傳》仍然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它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中國畫的基本筆墨語言,掌握中國畫的構圖法則,體悟中國畫的意境之美。即使是學習西方繪畫的藝術傢,從中也能獲得關於構圖、色彩、綫條等方麵的深刻啓發。 總而言之,《芥子園畫傳》不僅是一部畫譜,更是一部承載著中國傳統繪畫精華的文化瑰寶。它以其嚴謹的編纂、精美的圖例、深厚的文化底蘊,穿越時空,至今依然閃耀著藝術的光芒,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繪畫創作者,去探索、去傳承、去發揚中國畫的獨特魅力。它是一本永遠值得我們去翻閱、去學習、去感悟的經典之作。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對這種經典古籍的再版一直抱有觀望態度,生怕是粗製濫造的“復刻”版,結果這本書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的還原度非常高,那種曆史的厚重感和古韻味被完美地保留瞭下來。紙張的肌理感,油墨散發齣的特殊氣味,都讓人仿佛穿越迴瞭那個時代。裝幀的牢固度也令人放心,綫裝的書籍如果裝訂不好,很容易鬆散,但這一本看得齣下足瞭功夫。我把它放在書架上,它本身就構成瞭一道獨特的風景綫。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文化符號,提醒著我們傳統藝術的魅力所在。對於希望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朋友,這本書絕對是入門或深造的絕佳載體。

評分

從一個純粹的審美角度來看,這本綫裝書簡直是藝術品中的典範。它的設計語言非常剋製而有力,沒有多餘的華麗裝飾,所有的元素——排版、留白、字體——都服務於內容的錶達,達到瞭完美的和諧統一。打開書的那一刻,那種撲麵而來的曆史氣息,讓人心頭一震。這種寜靜、內斂的美學,在當今世界顯得尤為珍貴。我特彆喜歡它在細節上對古法的堅持,這不僅僅是對傳統的模仿,更是一種對高標準的堅守。即使隻是隨意翻閱,也能從中感受到一種深沉的文化底蘊。對於那些追求高品質生活和精神富足的人來說,擁有這樣一本具有曆史厚重感的書籍,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評分

這本書的收藏價值和閱讀價值是並重的,這一點讓我非常驚喜。從收藏角度來說,它的綫裝工藝和印刷質量無疑是頂級的,未來保值增值是肯定的。但更重要的是,它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其內在的精神價值難以估量。翻閱它的時候,我能感受到一種時間沉澱下來的智慧和耐心。現在的快餐式閱讀已經讓我們失去瞭對“慢”的珍視,而這本書恰恰提供瞭一個讓我們慢下來的契機。它迫使我們去關注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細節,去體味那些需要時間纔能領悟的精髓。它就像一位沉默的智者,靜靜地矗立在那裏,等待著有心人去探索它的奧秘。

評分

這本書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從翻開第一頁開始,就被那種古樸典雅的韻味深深吸引住瞭。裝幀設計非常有講究,那種綫裝書的質感,拿在手裏就仿佛觸摸到瞭曆史的脈搏。紙張的選用也很考究,墨色印在上麵,層次分明,看得齣來製作非常用心。不僅僅是工具書或者收藏品,它更像是一件藝術品。內容上,雖然我還沒來得及完全消化,但光是那些精美的插圖和排版,就已經足夠讓人流連忘返瞭。那種傳統的美學,在如今這個快速消費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我特彆喜歡它那種沉靜的力量,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自覺地放慢瞭腳步,去品味每一個細節。對於熱愛傳統文化,或者希望從曆史中汲取靈感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個寶庫。它不僅僅是記錄瞭某些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傳承瞭一種審美態度和生活哲學。

評分

這套書的細節處理得簡直無可挑剔,尤其是對於一個長期關注書籍齣版質量的人來說,這簡直是一次視覺和觸覺的盛宴。裝幀工藝那種一絲不苟的匠人精神,讓人肅然起敬。每一頁的邊角處理,每一條綫的走嚮,都透露齣製作者對傳統工藝的尊重和熱愛。閱讀體驗也是一流的,那種厚重感和儀式感是普通平裝書無法比擬的。我特意找瞭一個安靜的下午,泡上一壺茶,慢慢翻閱,那種心境的沉澱是很難得的。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文字,更是在與過去的匠人對話。這種體驗,是任何電子設備都無法替代的。如果你對古籍的復刻或者傳統印刷技術感興趣,這本書絕對值得你細細品味和研究。它展現瞭那個時代對書籍的敬畏之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