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线装藏书馆-芥子园画传 (清)王概 9787802506466

正版 线装藏书馆-芥子园画传 (清)王概 978780250646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王概 著
图书标签:
  • 绘画
  • 中国绘画
  • 芥子园画传
  • 王概
  • 清代绘画
  • 线装书
  • 古籍
  • 艺术
  • 传统文化
  • 藏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古通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ISBN:9787802506466
商品编码:30061426344
包装:盒装
出版时间:2011-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线装藏书馆-芥子园画传

定价:299.00元

作者:(清)王概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8025064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盒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42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本《芥子园画传》,将全书分为树、山石卷,兰竹梅菊卷,人物昼宇、翎毛花卉卷, 名家画谱卷。

目录


出版说明
序《李笠翁》
序(何镛》
卷一 薯树、山石
树谱
山石谱
卷二 兰竹梅菊
兰谱
竹谱
梅谱
菊谱
卷三 人物屋宇、翎毛花卉
人物屋宇谱
翎毛花卉谱
卷四 名家画谱
摹仿各家画谱
增广名家画谱
历代各家论画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芥子园画传》:中国画史上的瑰宝,古人笔墨的智慧结晶 在中国璀璨的艺术长河中,《芥子园画传》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它犹如一座宝库,静静地等待着后人去发掘其蕴含的无尽财富。这部由清代王概等人编纂的画谱,自问世以来,便以其系统性、实用性以及精美的图例,成为中国传统绘画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至今仍是无数绘画爱好者、初学者乃至专业画家汲取营养、探寻古韵的重要源泉。 溯源与编纂:名家荟萃,呕心沥血 《芥子园画传》并非一人一时之功,它的诞生凝聚了几代画家的心血与智慧。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明末的李流芳,他受友人李渔之托,意图编撰一本教授绘画的画谱。然而,李流芳英年早逝,未能完成心愿。到了清初,王概接过了这一重任,在李渔的儿子李德馨的协助下,以及众多名家的参与和支持,历经数年,方才成书。 王概,字晓观,是清代著名的画家,精通山水、人物、花鸟等多种画科。他的绘画功底深厚,对中国画的理论和技法有着深刻的理解。《芥子园画传》的编纂,他不仅身体力行地参与了图例的绘制,更重要的是,他以其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技艺,为这部画谱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而李德馨,虽然在绘画上的成就不如王概,但他对于父亲遗愿的继承,以及对画谱的整理和推广,也功不可没。 整部《芥子园画传》共分为四集,涵盖了中国画的诸多重要门类。 山水画谱(一集):这是《芥子园画传》的核心部分,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集。它系统地介绍了山水画的各种基本元素,如皴法、点法、勾勒、设色等,并以大量精美的图例示范,从树石、山峦、云水到茅亭、桥梁,无一不备。特别是对各种皴法的讲解,如披麻皴、斧劈皴、米点皴等,图文并茂,清晰易懂,为初学者提供了扎实的入门基础。它不仅教授“形”,更注重传达“神”,引导读者体会自然山水的气韵与意境。 花卉画谱(二集):这一集专注于描绘各种花卉,如梅、兰、竹、菊、荷花、牡丹等。画家们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不同花卉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姿态,并详细讲解了勾勒、点染、晕染等技法。同时,也强调了花卉的象征意义和文人情趣,如“四君子”的清雅高洁,“九秋”的傲霜独立。读者可以通过这一集,学习如何表现花卉的生机与雅致,感受中国传统插花与绘画的关联。 翎毛(鸟)与草虫画谱(三集):这一集则将目光聚焦于生机勃勃的鸟类和精巧的草虫。从凤凰、仙鹤等祥瑞之鸟,到山雀、燕子等寻常飞禽,画家们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捕捉了鸟类的神态与动态。在草虫部分,则展现了蚱蜢、蝴蝶、蜻蜓等小生命的灵动与色彩。这一集的重点在于对动态的把握和色彩的运用,也体现了中国画中对自然细微之处的体察和热爱。 杂画(人物、走兽、房屋、器物等)与设色画谱(四集):第四集内容更为广泛,包括了人物、走兽、山水房屋、家具器皿等。人物画部分介绍了仕女、高士、佛道等形象的绘制要领。走兽则涉及虎、狮、马等。房屋建筑则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与风格。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设色画谱”部分,则系统地讲解了中国画的设色原理和常用色调,以及如何运用色彩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氛围,这是许多初学者容易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一环。 艺术价值与深远影响:普及与传承的典范 《芥子园画传》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普及和发展。在此之前,学习绘画往往依赖于师徒传承,或者直接模仿名家之作,缺乏系统性的教材。而《芥子园画传》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一空白。它以清晰的图例和简明的文字,将复杂的绘画技法分解开来,使普通人也能获得系统的指导,在家中便可自学成才。 正是因为其高度的普及性,《芥子园画传》几乎成为每一位中国画家必读的启蒙读物。从明末清初到民国时期,再到如今,无数的画家都曾在这部画谱中汲取灵感,打下坚实的基础。齐白石、黄宾虹、吴昌硕等近现代绘画大师,都曾表示过受《芥子园画传》的影响。可以说,《芥子园画传》是中国绘画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以一种温和而强大的力量,维系着中国绘画的血脉,将其薪火相传。 《芥子园画传》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技法指导,更在于其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画谱中的每一幅图例,都经过精心构思,不仅追求形似,更注重神似。它所传达的,是中国文人画所推崇的“写意”精神,是将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感相结合,追求“气韵生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寓作者的情怀,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悟。例如,画松柏,不仅是描绘其形态,更是赞颂其坚韧不拔的品格;画梅花,不仅是表现其花瓣的娇艳,更是歌颂其凌寒独自开的傲骨。 此外,《芥子园画传》还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渗透。如“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山水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山水景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观者心灵相通,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种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是《芥子园画传》带给读者的深刻启示。 版本与传承:历史的印记,文化的瑰宝 《芥子园画传》历经多个版本,其中以清代刻印的版本最为经典。初集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由王概等人绘制完成,随后陆续出版了二集、三集、四集。不同的版本在图例的精细程度、文字的阐述方式以及装帧等方面略有差异,但其核心内容和艺术价值始终如一。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我们拥有了更加先进的绘画工具和教学方式,但《芥子园画传》的价值依然不可忽视。它不仅是一部绘画技法的教科书,更是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传统绘画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人对自然、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与热爱。 对于当代的绘画爱好者而言,《芥子园画传》仍然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中国画的基本笔墨语言,掌握中国画的构图法则,体悟中国画的意境之美。即使是学习西方绘画的艺术家,从中也能获得关于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的深刻启发。 总而言之,《芥子园画传》不仅是一部画谱,更是一部承载着中国传统绘画精华的文化瑰宝。它以其严谨的编纂、精美的图例、深厚的文化底蕴,穿越时空,至今依然闪耀着艺术的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绘画创作者,去探索、去传承、去发扬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它是一本永远值得我们去翻阅、去学习、去感悟的经典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收藏价值和阅读价值是并重的,这一点让我非常惊喜。从收藏角度来说,它的线装工艺和印刷质量无疑是顶级的,未来保值增值是肯定的。但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内在的精神价值难以估量。翻阅它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一种时间沉淀下来的智慧和耐心。现在的快餐式阅读已经让我们失去了对“慢”的珍视,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让我们慢下来的契机。它迫使我们去关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去体味那些需要时间才能领悟的精髓。它就像一位沉默的智者,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等待着有心人去探索它的奥秘。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审美角度来看,这本线装书简直是艺术品中的典范。它的设计语言非常克制而有力,没有多余的华丽装饰,所有的元素——排版、留白、字体——都服务于内容的表达,达到了完美的和谐统一。打开书的那一刻,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让人心头一震。这种宁静、内敛的美学,在当今世界显得尤为珍贵。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对古法的坚持,这不仅仅是对传统的模仿,更是一种对高标准的坚守。即使只是随意翻阅,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文化底蕴。对于那些追求高品质生活和精神富足的人来说,拥有这样一本具有历史厚重感的书籍,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评分

这套书的细节处理得简直无可挑剔,尤其是对于一个长期关注书籍出版质量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一次视觉和触觉的盛宴。装帧工艺那种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让人肃然起敬。每一页的边角处理,每一条线的走向,都透露出制作者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热爱。阅读体验也是一流的,那种厚重感和仪式感是普通平装书无法比拟的。我特意找了一个安静的下午,泡上一壶茶,慢慢翻阅,那种心境的沉淀是很难得的。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与过去的匠人对话。这种体验,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如果你对古籍的复刻或者传统印刷技术感兴趣,这本书绝对值得你细细品味和研究。它展现了那个时代对书籍的敬畏之心。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种经典古籍的再版一直抱有观望态度,生怕是粗制滥造的“复刻”版,结果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的还原度非常高,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古韵味被完美地保留了下来。纸张的肌理感,油墨散发出的特殊气味,都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装帧的牢固度也令人放心,线装的书籍如果装订不好,很容易松散,但这一本看得出下足了功夫。我把它放在书架上,它本身就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文化符号,提醒着我们传统艺术的魅力所在。对于希望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朋友,这本书绝对是入门或深造的绝佳载体。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从翻开第一页开始,就被那种古朴典雅的韵味深深吸引住了。装帧设计非常有讲究,那种线装书的质感,拿在手里就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纸张的选用也很考究,墨色印在上面,层次分明,看得出来制作非常用心。不仅仅是工具书或者收藏品,它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内容上,虽然我还没来得及完全消化,但光是那些精美的插图和排版,就已经足够让人流连忘返了。那种传统的美学,在如今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我特别喜欢它那种沉静的力量,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去品味每一个细节。对于热爱传统文化,或者希望从历史中汲取灵感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宝库。它不仅仅是记录了某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传承了一种审美态度和生活哲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