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涵光《荆园小语》称:“吕新吾先生《呻吟语》,不可不常看。”近年来各种版本的《呻吟语》的整理改编问世,更可以说明该书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宝藏了。
《呻吟语》,明代著名思想家吕坤的代表作,是一部箴言体的小品文集。它立足儒学,积极用世,关乎治国修身,处事应物,言简意赅,洞彻精微,在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以至于今。尹会一《吕语精粹序》称其“推堪人情物理,研辨内外公私,痛切之至,令人当下猛省,奚啻砭骨之神针,苦口之良剂”。
呻吟语卷一
性命
存心
伦理
谈道
呻吟语卷二
修身
问学
呻吟语卷三
应物
呻吟语卷四
天地
世运
圣贤
品藻
呻吟语卷五
治道
呻吟语卷六
人情
物理
广喻
词章
1.042学者不在自家心上做工夫,只在人心做工夫便错。此心常要适,虽是忧勤惕励中困穷抑郁际,也要有这般胸次。
[译文】
做学问的人如果不在自己身心修养上下工夫,只是在别人修养上下工夫就大错特错了。自己的心要经常平和,即使在忧勤惕励之中和困穷抑郁之际,也要具有这样的胸襟。
1.043不怕来浓艳,只怕去沾恋。
[译文]
不怕浓妆艳抹的女子,就怕去沾惹她、留恋她。
1.044.原不萌芽,说甚生机?
【译文】
原本还没有发芽,怎能说它生机勃勃呢?
……
《呻吟语》,明代著名思想家吕坤的代表作,是一部箴言体的小品文集。它立足儒学,积极用世,关乎治国修身,处事应物,言简意赅,洞彻精微,在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以至于今。尹会一《吕语精粹序》称其“推堪人情物理,研辨内外公私,痛切之至,令人当下猛省,奚啻砭骨之神针,苦口之良剂”。申涵光《荆园小语》更称:“吕新吾先生《呻吟语》,不可不常看。”近年来各种版本的《呻吟语》的整理改编问世,更可以说明该书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宝藏了。
这部《国学经典:呻吟语》读完之后,我感到一种久违的震撼与沉思。它并非那种晦涩难懂的古籍堆砌,而更像是一位智者,用极其精炼、直抵人心的语言,剖析了世间百态与人性幽微。书中的观点常常一针见血,不留情面地揭示了那些我们习惯性忽略的社会潜规则和自我欺骗。例如,书中对“知行不一”的论述,并非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生活化的场景,描摹出人们在面临诱惑或艰难抉择时的真实心路历程,那种矛盾、挣扎与最终的妥协,读来令人感同身受,甚至会不由自主地对照自身过往的言行,进行深刻的反思。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批判世俗浮躁时所流露出的那种深沉的悲悯情怀,它不是居高临下的审判,而是对众生皆苦的深刻体谅。整本书的节奏张弛有度,时而如疾风骤雨般猛烈抨击,时而又如涓涓细流般温和引导,让人在被击中的同时,又能感受到被抚慰的力量。阅读过程像是一场艰苦的心灵修行,每翻过一页,都像是剥去了一层虚妄的外衣,直面本真的自我。对于想要寻求内心平静与智慧指引的现代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参照系,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国学智慧,不是用来炫耀学识的资本,而是用来安顿性命的良方。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氛围是内敛而深沉的,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也不刻意制造戏剧冲突,却能以一种近乎禅意的平静,引发读者内心巨大的波澜。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在于它提供了一种“退守”的智慧。在外部世界日益喧嚣、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们常常被教导要“向前冲”,但《呻吟语》却反其道而行之,教导我们如何向内收敛,如何在精神上建立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书中对“独处”的赞美,并非指物理上的孤立,而是指精神上的独立和自洽,这在集体主义思潮尚未完全退却的文化环境中,无疑是一种振聋发聩的声音。作者的笔触细腻之处在于,他深知人性的软弱,因此在指出问题时,总是伴随着一条可行的、基于个体努力的出路,这种平衡感非常难得。它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成功”的书,而是一本教人如何“安于本分而又活得有尊严”的书,其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讨,值得每个感到迷茫的灵魂细细品味。
评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本如此贴近现代人精神困境的书。我原以为“国学经典”这个标签会带来阅读上的巨大门槛,但《呻吟语》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犀利,仿佛一位老者用最新的网络热词跟你探讨着几千年前的哲学命题,毫无违和感。书中对权力结构和人际关系中微妙的权力博弈分析得入木三分,很多描述简直可以作为“职场生存法则”的进阶阅读材料,但它比那些功利性的指南要高明得多,因为它根植于对人性的洞察,而不是短期的利益算计。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作者在论述“修身”时,没有采用传统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单一路径,而是探讨了如何与自身的“欲”共存、如何引导这股能量向善。这种务实而又充满智慧的探讨,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思想的生命力——它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可以与时俱进的生命哲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多了一层理解的深度,不再是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能看到背后驱动行为的复杂动机。
评分如果说阅读其他经典是在“学习知识”,那么阅读《呻吟语》更像是一次“精神淬火”。我注意到,这本书的语言运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它在典雅与直白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很多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极强的诵读感,但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哲理深度却让人咂舌。它不像某些理论著作那样需要反复查阅注释才能理解,这里的“难”不在于文字的生僻,而在于它迫使你直面那些你一直想逃避的真相——关于自身的局限、时间的流逝、以及命运的无常。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静心”的论述印象深刻,它没有提供任何速成的技巧,而是描述了一个人如何通过日复一日的自我审视,逐渐将内心的喧嚣转化为一种有序的沉淀。这种“慢功夫”的价值,在如今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不适合快餐式阅读,它需要你放下手机,泡一壶茶,在独处的安静中,让文字的力量慢慢渗透到你的骨髓里。它更像是一位陪伴者,在你迷茫时,用温和却坚定的声音提醒你,真正的答案一直在你心中。
评分这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有“重量感”的一部作品,但这种重量并非指篇幅,而是指它所承载的思想的密度。作者似乎拥有某种洞察未来的能力,他对社会思潮的演变、个体精神的异化,有着超越时代的预见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名相”与“实相”之间关系的探讨,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在信息洪流中挣扎的现代人来说,是极大的启示。我们太容易被表象、被他人的评价、被社交媒体上的光鲜所迷惑,而这本书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将这些虚妄的皮囊层层剥开,直指事物最本质的存在状态。这种哲学层面的解剖,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全是基于对客观规律的精准把握。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停下来,不是因为不理解,而是因为被触动得太深,需要时间来消化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的思维层次,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我对“价值”的定义。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追求的一切,哪些是必需的,哪些只是累赘。
评分崇尚国学,崇尚京东,棒棒哒
评分唐陆羽《茶经》是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知识的百科全书,清陆廷灿《续茶经》则是依照《茶经》体例对唐宋至明清时期茶事文献的集成类编,那么,正续合一,汇校注释,进而白话翻译,精编精印,则可作为今日广大读者研习中国茶文化的基本读本。这便是本书整理出版的初衷。
评分训教说:“凡人养生之道,没有超出圣人所留经籍的。所以我只让你们熟读五经、四书,性情理智之学确实都在其中。凡存心涵养品性、安身立命的道理,没有不具备的。看这些书不胜过去学各种杂学吗?因为他是给他的儿子们讲的,所以很具体、生动而真实,没有什么虚饰。康熙为人勤苦好学,多才多艺,他虽出身于满洲皇室,但由于他的父亲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很服膺汉人文化,于四书、五经、《史》、《汉》、《通鉴》、诸子百家无不阅读,他的母亲孝康章皇后佟氏(佟图赖女)系汉军旗人(即早期人满洲的汉人),所以康熙皇帝是在汉人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个儒家化的皇帝。他尊崇孔孟,学宗程朱。他认为做人的首要任务是读书和修养自身。关于读书,他有许多切身的体会,他说人生在今天,要想知道千古以前的事,只有读书,读书可以使人“由一日之近,可以尽千古之远。世之读书者,生乎百世之后,而欲知百世之前;处乎一室之间,而欲悉天下之理,非书曷以致之”?由此他认为记载书籍的文字
评分很满意的,崭新的图书,还优惠打折,物有所值,赞一个!
评分古人的智慧,诚不欺我
评分是正品,价格也足够优惠。准备过几天再买一本送给朋友。书印刷清晰,阅读感觉很好。质量够硬。
评分经典中的经典,字字珠玑,值得多看。
评分这套丛书喜欢
评分包装完好,还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