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之學

無用之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國平 著
圖書標籤:
  • 哲學
  • 思考
  • 知識
  • 文化
  • 學術
  • 閱讀
  • 人生
  • 獨立思考
  • 批判性思維
  • 人文社科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4031541
版次:1
商品編碼:10042345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0-09-01
頁數:21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哲學是一切學科中沒有實用價值的一門學科。那麼,哲學與生活竟然毫無關係嗎?我的迴答是:哲學本身就是生活,是一種生活方式。——周國平
  著名作傢學者周國平,哲學本身就是生活,是一種生活方式。

內容簡介

  《無用之學(新修訂版)》共四輯內容,一輯:哲學的魅力,哲學與隨感錄、哲學世界裏的閑人、哲人隱語、智慧的誕生、哲學與孩子與通俗化、哲學的命運、哲學與精神生活、哲學與時代、第二輯:尼采散論、第三輯:哲學,對世界的認識、第四輯:論哲學等。

作者簡介

  周國平,當代著名學者、作傢。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係,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摺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偶爾遠行》,以及《人生哲思錄》《周圍平人文講演錄》等,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周國平作品
  《安靜的位囂》
  《朝聖的心路》
  《愛情的容最》
  《無用之學》
  《經典的理由》
  《街頭的自語》
  《另一種存在》

目錄

第一輯 哲學的魅力
哲學的魅力/3
哲學與隨感錄/9
哲學世界裏的閑人/13
哲人隱語/16
智慧的誕生/22
哲學與孩子與通俗化/33
哲學的命運/36
哲學與精神生活/38
哲學與時代/49

第二輯 尼采散論
一個真實的人/59
阮籍與尼采/62
新版尼采全集的誕生/95
一位哲學傢的詩/104
尼采美學概觀/113
探聽偶像的底細/133
翻譯尼采作品有感/136

第三輯 哲學:對世界的認識
哲學開始於仰望天穹/141
世界究竟是什麼?/143
能問“世界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嗎7/145
世界有沒有一個開端7/147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7/150
宇宙在空間上有沒有邊界7/152
時間之謎/155
因果之間有必然聯係嗎7/157
是否存在因果關係7/160
自然有沒有一個目的7/162
人能否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為7/165
什麼是自由意誌?/168
感覺可靠嗎?/170
存在就是被感知嗎?/173
貝剋萊的是與非/175
莊周夢蝶的故事/177
感覺能否證明對象的存在7/179
思維能否把握世界的本質/181
世界有沒有一個“本來麵目”/184
你的“自我”在哪裏7/186
語言能否傳達感覺7/189
語言能否傳達思想/191

第四輯 論哲學
哲學與靈魂/195
哲學與詩/203
哲學與社會/208
哲學傢/211
哲學的風格/215

精彩書摘

  由於彆人不曾見過有關手稿,便也無從對她的解釋提齣異議。在把尼采思想法西斯化的過程中,她確實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說全世界或全德國都受一個女人的騙,未免言過其實。事實上,單憑尼采生前已經發錶的著作,人們對他就可做齣正確估價。然而,二十世紀上半葉接連發生兩次世界大戰,在德國煽起瞭狂熱的民族沙文主義情緒,人們不可能冷靜地研究尼采,而福爾斯特一尼采對尼采的麯解恰好迎閤瞭這種情緒,遂得以不脛而走。
  新版全集的特點
  當然,尼采思想本身的復雜性,尼采文體的隱喻、象徵風格,也給誤解、麯解提供瞭機會。因此,讀尼采著作是一種藝術,正如托馬斯·曼所說的:“種種狡猾、嘲諷、保留都是必要的。”尼采是一個偶像破壞者,他自己也決不想成為新的偶像,最厭煩彆人做他的信徒。可是,他死後偏偏有些人自稱是他的信徒,信仰所謂尼采主義。濛梯納裏對這些人是持否定態度的。他指齣:“事實上,和彆的作傢相比,尼采更加成為他的讀者的一種個人經曆:他要求我們徹底地提問,同他的思想作平等的討論,揭開我們自己的道德僞裝,擺脫一嚮偏愛的成見,但也要求我們勇敢地對抗。在這個意義上,讀他的著作起一種解放作用。

前言/序言

  

《無用之學》是一部深度探索人類存在本質、社會結構及其背後隱秘驅動力的思想性著作。它並非一本關於實用技能的書籍,而是旨在激發讀者超越日常瑣碎,去審視那些看似“無用”卻關乎我們生命意義和精神富足的議題。作者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獨特的視角,帶領讀者走進一個充滿哲學思辨、曆史迴溯與文化反思的廣闊空間。 本書開篇,作者便拋齣瞭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在效率至上、功利主義盛行的現代社會,何為“無用”?“無用”是否等同於“無價值”?通過對曆史長河中那些被遺忘的知識、被邊緣化的藝術、被忽視的情感以及那些不以直接經濟效益為目的的探索的梳理,作者試圖重新定義“無用”的概念,揭示其內在的生命力和精神價值。他認為,恰恰是那些不被直接量化、不為即時迴報所驅動的“無用之學”,構成瞭人類文明的精神基石,滋養著我們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對世界的好奇心。 在第一部分,作者將目光聚焦於“知識的邊界”。他探討瞭那些遊離於主流學科之外的邊緣學科,例如古老的神秘學、失傳的技藝、被遺忘的民間智慧,以及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抽象理論。他引用瞭大量鮮為人知的曆史案例和人物故事,展示瞭這些“無用”的知識體係是如何在不經意間孕育齣偉大的發現,或者在特定的曆史時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他深入分析瞭煉金術的哲學維度,指齣其追求的並非簡單的物質轉化,而是對生命循環、宇宙秩序的深刻理解;他解讀瞭古代占星學的象徵意義,闡釋其如何反映瞭人類對宇宙規律的早期探索和對自身命運的敬畏。作者強調,這些“無用”的知識並非是陳舊的廢料,而是人類思維不斷拓展和嘗試的寶貴遺跡,它們以非綫性的方式,為我們理解世界提供瞭另類的視角和可能性。 第二部分則轉嚮瞭“藝術與情感的維度”。作者認為,純粹的審美體驗、非功利性的藝術創作,以及那些深邃而難以言喻的情感,是構成人類獨特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仔細考察瞭那些在曆史上被視為“頹廢”或“晦澀”的藝術流派,如超現實主義、象徵主義,以及一些非主流的文學、音樂和戲劇形式。他分析瞭這些藝術形式如何試圖突破語言和理性的束縛,直接觸及人類潛意識、情感的深層結構。作者還深入探討瞭“愛”的復雜性,從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個角度審視這一人類最古老也最難以捉摸的情感,指齣對愛的深刻理解和體驗,本身就是一種超越功利的“無用之學”,卻能賦予生命以最強大的動力和意義。他引用瞭大量文學作品、音樂作品和藝術作品作為例證,解釋瞭它們如何在不直接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況下,卻能深刻地觸動人心,提升個體的精神境界。 在第三部分,“個體與意義的追尋”,作者將焦點拉迴到個人層麵。他討論瞭個體如何在信息爆炸、價值多元的現代社會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生存意義和精神寄托。他分析瞭宗教、哲學、冥想、以及各種形式的個人探索,是如何在不直接帶來物質迴報的情況下,滿足瞭人類對超越性、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渴望。作者特彆強調瞭“無為”和“靜觀”的哲學智慧,認為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學會放慢腳步,審視內心,與自我對話,是一種至關重要的“無用之學”。他通過對東方哲學,特彆是道傢思想的解讀,闡述瞭“道法自然”的理念,以及如何在順應自然規律中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力量。他認為,那些不計較得失,不追求立竿迴報的個人成長和精神修養,纔是真正賦予生命以深度和廣度的關鍵。 在全書的第四部分,作者將視角拓展至“社會的隱秘結構”。他探討瞭那些影響社會運行但又不為人所見的“無用”力量,例如集體無意識、文化基因、社會潛規則以及人類群體的非理性行為。他分析瞭曆史事件的發生,往往並非完全由理性驅動,而是受到情感、信仰、象徵等“無用”因素的深刻影響。他通過對神話、儀式、社會群體心理學的研究,揭示瞭這些看似不著邊際的現象,如何深刻地塑造瞭人類社會的形態和發展軌跡。作者認為,理解這些“無用”的社會力量,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認識人類的本性,以及社會運行的深層邏輯,從而避免被錶麵的秩序所迷惑。 最後,在本書的結語部分,作者並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或解決方案,而是再次強調瞭“無用之學”的重要性。他認為,真正的價值並非總是與實用性掛鈎,人類的精神世界需要那些看似“無用”的滋養,纔能保持其活力、創造力和深度。他鼓勵讀者走齣功利的泥沼,擁抱那些不被即時計算和衡量的事物,去感受生命中那些更純粹、更深刻的體驗。他相信,通過對“無用之學”的探索,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世界,並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超越功利的生命意義。 《無用之學》是一部邀請讀者進行深度思考的著作,它挑戰瞭我們固有的思維模式,引導我們去發現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深刻真理。它不是提供知識的寶庫,而是點燃思想的火種,激發讀者對生命、對世界進行更廣闊、更自由的探索。這本書的價值,恰恰在於它引導我們去關注那些無法被簡單量化、卻能豐富我們內心世界、提升我們生命品質的事物。它是一場關於“何為真正有價值”的深刻辯論,是一次對人類精神傢園的溫柔重塑。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獨特,它沒有采用傳統的綫性推進方式,而是更像是一係列散點式的思考集閤,通過主題的不斷迴鏇和深入,最終形成一種整體性的張力。每一章的開頭都像是開啓瞭一個新的視角,有時是微觀的場景描寫,有時是宏觀的曆史迴顧,但它們之間總有一種若有似無的內在聯係,需要讀者自己去捕捉和建立。這種結構帶來的閱讀體驗是疏離而又引人入勝的,它給予瞭讀者極大的思考空間,讓你感覺自己不僅僅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意義的共同創造者。我特彆喜歡作者處理“時代精神”的方式,他並沒有將之描繪成一個不可抗拒的洪流,而是將其解構為無數個微小、可被個體抗拒和選擇的瞬間。對於那些習慣瞭“標準答案”的閱讀習慣來說,這本書或許會讓人感到些許不安,因為它更關注的是過程而非終點,是探索本身而非探明的領域。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字體排版也值得稱贊,它們完美地呼應瞭內容所傳達的寜靜與剋製感。紙張的質感非常溫潤,拿在手裏有一種厚重但又不過分沉悶的觸感,這種物理上的體驗,已經提前為讀者設定瞭一個沉思的基調。內容上,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它對“閑暇”這個概念的重新定義。在當今社會,“閑暇”幾乎等同於“恢復生産力的間歇”,但作者卻試圖挖掘齣閑暇本身固有的、不依賴於任何外部價值的內在豐富性。他通過對古典藝術和某些失傳技藝的描述,展示瞭那種純粹為“存在”本身而進行的活動的崇高性。這是一種對當下消費主義和極速成就論的溫柔而堅定的抵抗。讀完閤上書本的那一刻,我沒有感到知識的灌輸,反而産生瞭一種久違的、對生活本真的渴望,仿佛被喚醒瞭某種沉睡已久的感官。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功力簡直令人嘆服,它展現瞭一種近乎古典的、對語言精確把握的審美追求。我很少看到一本書能將抽象的哲學思辨與具象的文學描摹結閤得如此天衣無縫。書中那些對人類內在矛盾的描繪,比如我們渴望自由卻又恐懼虛空,嚮往純粹卻又受製於實用主義的邏輯,這些都被作者用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勾勒齣來,每一個句子都像打磨過的寶石,在不同的光綫下摺射齣不同的意味。特彆是關於“意義的構建”那一章,作者並沒有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鋪陳瞭一係列富有張力的場景和對話,讓讀者自己去體驗那種追尋與失落的交織感。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閱讀,不如說是一種智力上的深度參與。它不像很多流行的社科讀物那樣追求即時的認同感,它更像是在搭建一個復雜的思維迷宮,需要讀者反復咀嚼、多次迴味纔能真正領會其深層的韻味。我甚至願意花時間去抄錄其中的某些段落,僅僅是為瞭感受那些詞語排列組閤時産生的獨特韻律。

評分

最近讀完瞭一本讓人耳目一新的著作,書名雖然聽起來有些晦澀,但內容卻遠超我的預期。這本書以一種極其細膩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探討瞭我們這個時代普遍存在的“效率至上”觀念背後的虛無。作者沒有急於給齣宏大的理論,而是從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實則被我們忽略的細節入手,比如一次不經意的發呆、一段無目的的漫步,甚至是那些被我們視為“浪費時間”的愛好,去剖析它們如何構成瞭我們精神世界的真實底色。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行文中的那種娓娓道來的節奏感,它迫使讀者慢下來,去重新審視自己被高速運轉的社會異化瞭的感官。讀到中間部分,我甚至感覺自己像是被邀請到一位智者安靜的書房裏,聽他講述那些關於“慢哲學”的箴言。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功的書,恰恰相反,它在溫柔地教你如何更好地“無所事事”,如何在看似沒有産齣的時間裏,完成心靈的自我修復與重塑。對於長期處於信息過載和目標驅動狀態下的現代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清涼的鎮靜劑,它提供的視角是稀缺且珍貴的。

評分

坦率地說,初讀此書的感受是有些挑戰性的,它拒絕瞭所有快速的結論和簡化的口號,這對於習慣瞭“乾貨”和“要點提煉”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一個適應期。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那些不願承認的、對“功利價值”體係的盲目崇拜。作者通過一係列看似毫不相乾的文化符號和曆史典故的串聯,構建瞭一個宏大的批判場域。這種跨學科的引用方式,顯示齣作者深厚的學養,但同時也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來跟上他的思維跳躍。我記得其中一段關於文藝復興時期某個被遺忘的學派的論述,初讀時感覺有些突兀,但迴過頭看,它恰恰是論證“何為人性獨立價值”的絕佳例證。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能讓你立刻改變什麼行為,而在於它能潛移默化地重塑你衡量世界和評估自身的標準。它挑戰的不是你的知識結構,而是你的存在方式。

評分

《無用之學》

評分

很好,,,,,,,,,,,,,,,,,,,,,,

評分

把它的故事寫成童話,起瞭個名字叫《績效工資》。

評分

好書,值得大傢讀一讀。

評分

《無用之學(最新修訂版)》共四輯內容,第一輯:哲學的魅力,哲學與隨感錄、哲學世界裏的閑人、哲人隱語、智慧的誕生、哲學與孩子與通俗化、哲學的命運、哲學與精神生活、哲學與時代、第二輯:尼采散論、第三輯:哲學,對世界的認識、第四輯:論哲學等。周國平,當代著名學者、作傢。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係,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評分

質量很好,內容經典

評分

《另一種存在》

評分

快遞很快!晚上十一點買的第二天上午就到瞭。

評分

周國平,文人、哲人、癡人,活人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