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宫格用“内宫”和“外宫”把汉字分作两个块面来记忆,这两个块面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笔画定位的作用。它向学习者展示的是汉字“内紧外松”“内密外疏”“内实外虚”的结体规律,教师用回宫格向学生讲授的不只是哪一笔定位在哪条线或哪个面上。而是哪种字形的字应该怎样写它的结构才能紧凑。美观。因此,回宫格教学法,不仅教学生学会写字,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写好字的规律。
本教材的一册教学内容,安排的是独体字与纵向结构字的书写指导,这部分是全部教材的基础内容。第二册以后的所有合体字结构及外延规律,都是以这一册的教学内容为基础的。
六册写字教材的编排程序是先独体字,后合体字,先纵向结构字,后横向结构字,称强调笔画外延,后指导主体部分的组合搭配。
教学程序也是由浅入深的。
一、二册引导学生重点认识独体字和纵向结构字形的一般规律,而对笔画书写不作细微指导,独体字和纵向结构的字,基本上分正三角形(梯形)倒三角形、菱形三种。学生只要把握住字形规律,就能依据回宫格把字的笔画、结构作恰当的收缩和伸展。
从第三册开始,对字的主体部分,特别是合体字的组合搭配作较详细指导。
教学方法上,注意以下几点:
一、对回宫格的内宫和外宫的两个块面,要给以形象的区别。例如可以用淡彩笔涂上内宫格或者把内、外宫格用色彩区分开。
二、内宫格的左右边线的作用很大;一是显示外延笔画;二是有局部定位的作用;三是决定字形的宽窄;四是显示笔画的正与斜。因此,教学时不容忽视。
三、内宫格的上下边线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它对字的长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且对许多字的首笔定位和着重要意义。
四、在强调笔画外延的教学当中,要重视对外延意识的强化训练。教师可带领同学们用手势动作及形体动作和书写方式,反复练习。还可以用彩笔描红或用铅笔圈出外延部分。
五、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运用回宫格写字技能的“迁移指导,就要重视指导学生能够离开内宫格,依照汉字字形特点,独立写好字的能力。课本中的跳格设计就是为此目的。
回宫格教学法改变了“教”与“学”的被动局面。教师教学的方法是简便的,即从外延入手,把握汉字字形特点由宏观到微观,循序渐进。学生写字时,从视觉上把握了汉字的简单形象化的组合形式——主体与外延。这种崭新的教与学的思路,无疑给写字的教学改革增添了新的活力,也大大地增强了教师教好和学生学好写字的信心。
回宫格教学说说明
回宫格示意图
第一课 回宫练习字法简介
第二课 横的外延形式 底横外延 字呈三角形(一)
第三课 横的外延形式 底横外延 字呈三角形(二)
第四课 横的外延形式 首横外延 字呈倒三角形
第五课 横的外延形式 中横外延 字呈菱形(一)
第六课 横的外延形式 中横外延 字呈菱形(二)
第七课 三种基本方形和横的外延 认定方法
第八课 撇捺对称的外延形式 撇捺在字底外延(一)
第九课 撇捺对称的外延形式 撇捺在字底外延(二)
第十课 撇捺对称的外延形式 撇捺在字的中间外延
第十一课 撇捺对称的外延形式 撇捺在字首外延
第十二课 撇捺对称的外延形式 认空方法
第十三课 撇的外延形式 撇与右边外延
第十四课 撇的外延形式 撇的单独外延
第十五课 钩的外延形式 钩与左边外延
第十六课 钩的外延形式 钩的单独外延
第十七课 外延的视觉平衡与撇和钩的外延认定方法
第十八课 纵向结构的分部外延形式 上部外延
第十九课 纵向结构的分部外延形式 下部外延
第二十课 纵向结构的分部外延形式 中部外延
第二十一课 纵向结构的分部外延组合及认定方法
第二十二课 框形的外延形式 小框两角对应外延
第二十三课 框形的外延形式 大框两竖内宫定位
第二十四课 无外延的形式
第二十五课 框形字的视觉比例及外延认定方法
第二十六课 回宫格习字法的科学意义
我注意到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似乎过于侧重于汉字的外部结构,而忽略了其内在的逻辑和间架结构的美学原理。每一个字都被孤立地呈现,缺乏系统性的结构分析。比如,如何平衡左右结构、如何处理长短撇捺之间的呼应关系,这些对于提升书写水平至关重要的“内功心法”,在书中只是零星地被提及,没有形成一个贯穿始终的教学体系。学习者可能能够机械地抄写出每一个字形,但却不知道背后的结构原则是什么,一旦遇到不熟悉的字,就容易失去判断力,写出来的字就会显得松散或拥挤。我更希望教材能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师傅那样,不仅仅是教我“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为什么这么做”,从而培养出真正的结构意识,而不是停留在肤浅的模仿层面。
评分这本教材的配套资源支持似乎非常薄弱。现在已经是数字化时代了,一本好的学习资料通常会辅以网络视频、音频指导或者APP练习等多种形式来辅助学习,以适应不同学习习惯的人群。然而,我在这本书里找不到任何关于如何获取额外学习支持的明确指引。例如,如果我对某个笔画的书写产生了疑问,我无法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老师的示范视频来即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姿势。仅仅依靠静态的图文,很难解决学习过程中动态性问题的捕捉和修正。这种单向输出的学习模式,在如今这个强调互动和即时反馈的教育环境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
评分这本书的印刷质量实在是一言难尽。封面拿到手就感觉软塌塌的,像是那种非常廉价的纸张,摸上去有一种涩涩的摩擦感,而不是我期待的那种光滑细腻的触感。内页的纸张更不用说了,稍微用力一点,边缘就容易卷曲,而且纸张的吸墨性似乎不太好,用钢笔写的时候,墨水很容易洇开,字迹显得模糊不清,这对于一本强调“写字”的教材来说,简直是个硬伤。更令人恼火的是,装订部分也显得非常草率,书脊那里已经开始有松动的迹象,我甚至担心翻开太多次后,书页会脱落。作为一个希望能长期使用的学习资料,这样的制作工艺实在让人感到失望。如果内容再好,硬件条件跟不上,也会极大地影响学习体验,让人提不起兴趣去使用它。我希望出版社在后续的版本中,能重视一下材料的选择和制作工艺的把关,毕竟这是面向基础学习者的产品,耐用性非常重要。
评分作为一本声称是“初级”的教材,它对学习者的基础要求似乎设定得过高了。书中的示范字,虽然笔画结构清晰,但其整体形态已经带有了很强的程式化和艺术化倾向,对于一个连基本笔画都还不能稳定控制的入门者来说,直接模仿这些成品字,难度系数陡增。它更像是针对已经有一定基础,希望精进书法的学习者。例如,对于运笔的力度变化、起笔和收笔的微妙处理,教材的文字说明往往是点到为止,非常简略,并没有提供足够的、可操作性的分解练习。这使得我在尝试模仿时,感到无从下手,只能靠反复涂改来“试错”,效率低下,挫败感油然而生。我认为,初级教材应该更加“保姆式”地拆解每一个动作,而不是直接给出高标准的结果。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设计风格显得过于陈旧和保守,缺乏现代感。配色方案主要以单调的黑白灰为主,偶尔点缀的红色也显得十分突兀,没有形成一个和谐的视觉引导系统。版面布局上,留白的处理非常不合理,有些地方拥挤不堪,而有些地方又空旷得让人觉得浪费空间。特别是例字的排布方式,没有很好地遵循视觉引导的规律,初学者很容易在密密麻麻的字帖中迷失方向,找不到重点。我期待的是一种能激发学习热情的设计,比如更清晰的笔顺箭头指示,或者更生动活泼的辅助图形,但这本书里几乎看不到这些创新。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二十年前的老旧字帖翻印,缺乏对当代学习者审美需求的考量,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枯燥乏味,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
评分写字的好老师,授人以渔。
评分不多说了,硬笔学习第一教材!
评分这个东西讲的很简单,初学者看看还是可以的
评分朋友推荐购买的,看起来不错,孩子也喜欢!实用!
评分题质疑、成果展示、心得交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疑难解析、观点验证、问题综述。
评分暂时还没有发现缺点哦!
评分教育智慧求妙点.从知识到能力,从情感到智慧,教育逐步进入它的最佳境界。教育智慧表现为对教育本
评分暂时还没有发现缺点哦!
评分我看了这本书籍很好,有不错的感想。认真学习了这本书,给我几个感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