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应用生物化学(第2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应用生物化学(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欧伶 等 著
图书标签:
  • 应用生物化学
  • 生物化学
  • 高等教育
  • 规划教材
  • 第二版
  • 本科教材
  • 生命科学
  • 化学
  • 医学
  • 生物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043481
版次:1
商品编码:1006841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2
字数:55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近几年工科专业理论课学时数逐渐缩减的特点,并结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的需要来编写。本书的特点是内容少而精、基础和前沿相结合;以典型化工产品和药物的应用与开发为例子,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生物化学原理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工业与医药业中的应用。
  全书从整体角度,描述生命系统的特征,构筑起生物化学的基本框架,进而讨论了生物体的分子组成、这些生物分子在生物体中的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各种生命现象的关系。全书共分14章,详细、系统地讲述了生命与水、糖类化合物、脂类化合物、蛋白质、核算、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的代谢、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核苷酸的代谢、核算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代谢调节综述等内容,每章附有小结和习题,并有与课程教学配套的电子教材。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工程以及其他化学、化工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生物化学科研工作的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生命与水 1
第一节 什么是生命 1
一、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1
二、生命具严谨有序的结构 1
三、生命能自我繁殖 2
四、生命的繁殖存在遗传和变异 2
五、生命会生长发育 2
六、生命需新陈代谢 3
七、生命有应激反应 3
八、生命存在进化 4

第二节 生物分子与细胞 4
一、生物分子 4
二、细胞的两大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5

第三节 水是生命之源 9
一、水的特性 9
二、水在生物体的分布及存在形式 10
三、水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10
四、水的化学性质 11
知识小结 13
习题 14

第二章 糖类化合物 15
第一节 单糖 15
一、单糖的分子结构 15
二、单糖的理化性质 18
三、重要的单糖及重要的单糖衍生物 23

第二节 寡糖 26
一、二糖(双糖) 26
二、三糖 28
三、环糊精 28
四、寡糖的一些类型和应用 28

第三节 多糖 30
一、同多糖 30
二、杂多糖 33
三、多糖的应用 36

第四节 糖复合物 38
一、糖蛋白 38
二、蛋白聚糖 39
知识小结 40
习题 41

第三章 脂类化合物 42
第一节 脂酰甘油类 42
一、脂肪酸 42
二、甘油 45
三、三脂酰甘油 45

第二节 磷脂类 46
一、磷脂的结构 46
二、磷脂的性质 48
三、几种重要的甘油磷脂 50

第三节 萜类和类固醇类 52
一、萜类 52
二、类固醇类 53

第四节 前列腺素及蜡类 55
一、前列腺素 55
二、蜡 56

第五节 结合脂类 57
一、糖脂 57
二、脂蛋白 59

第六节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60
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 60
二、生物膜的结构 62
三、生物膜的功能 64
四、人工膜技术及应用 66
知识小结 67
习题 68

第四章 蛋白质 69
第一节 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 作用 69
一、蛋白质的重要作用 69
二、蛋白质组成与分类 70

第二节 氨基酸 71
一、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 71
二、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74
三、氨基酸的分离分析 79
四、氨基酸的制备和应用 82
第三节 肽 84

第四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87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87
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89
三、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94
四、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95
五、维持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化学键 95

第五节 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97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 97
二、分子构象与功能的关系 98

第六节 蛋白质的性质 102
一、胶体性质 102
二、酸碱性质 102
三、紫外吸收性 103
四、变性作用 103
五、颜色反应 104

第七节 蛋白质研究技术 104
一、蛋白质分离和纯化 104
二、蛋白质的含量测定与纯度鉴定 109
三、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 111
知识小结 112
习题 112

第五章 核酸 113
第一节 核酸的种类和生物功能 113

第二节 核酸分子的基本元件 114
一、核苷酸的基本结构 114
二、核苷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115
三、细胞中游离的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116

第三节 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构 118
一、DNA的碱基组成 119
二、DNA的一级结构 119
三、DNA的二级结构 120
四、DNA的多种双螺旋构象类型 122
五、基于DNA特殊碱基顺序产生的二级结构 122
六、DNA的三级结构 123
七、染色体DNA的包装 124

第四节 核糖核酸(RNA)的结构 125
一、RNA结构的基本特征 125
二、RNA的主要类型和功能 125
三、RNA的二级结构 126
四、RNA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126
五、三种主要R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127

第五节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130
一、核酸的一般性质 130
二、核酸的酸碱性质 131
三、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 131
四、核酸的沉降特性与浮力密度 132
五、核酸的变性、复性 133
六、核酸的水解 135

第六节 核酸研究技术 136
一、核酸测序技术 136
二、核酸扩增技术 138
三、核酸检测技术 139
四、重组DNA技术 141
五、核酸-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143

第七节 核酸类物质的制备和应用 143
一、核酸类物质的制备 143
二、外源核酸类物质的应用 145
知识小结 148
习题 148

第六章 酶化学 149
第一节 概述 149
一、生物催化剂的发现与发展 149
二、酶的命名和分类 150
三、酶的作用特性 152

第二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155
一、米氏方程(Michaelis-Menten方程) 155
二、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159

第三节 酶活力测定 162
一、酶活力及其测定 162
二、酶活力单位 163
三、酶的比活力 163
四、酶活性中心的转换数 164
五、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164

第四节 酶的作用机制与药物分子的设计 164
一、磺胺类药物及磺胺增效剂 164
二、具有抗β?-内酰胺水解酶的青霉素 166
三、降高血压新药——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剂 167

第五节 寡聚酶、同工酶和固定化酶 168
一、寡聚酶 168
二、同工酶 170
三、固定化酶 170

第六节 酶的应用 171
一、蛋白酶的应用 171
二、淀粉酶的应用 172
三、酯酶的应用 173
四、纤维素酶的应用 173
知识小结 173
习题 174

第七章 生物氧化 175
第一节 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方式 175
一、生物氧化的特点 175
二、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方式 175
三、生物氧化过程中水的生成 176

第二节 线粒体生物氧化体系 176
一、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176
二、线粒体呼吸链 177

第三节 生物氧化过程中能量的转变 181
一、放能与吸能偶联,高能化合物 181
二、ATP的生成 182
三、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183
四、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183
五、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184
六、线粒体外NADH(或NADPH)的氧化磷酸化 185
七、高能化合物的贮存和转移利用 187

第四节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187
一、微粒体氧化体系 188
二、过氧化物酶体氧化体系 188
知识小结 189
习题 190

第八章 糖代谢 191
第一节 概论 191
一、能源和碳源 191
二、糖类为生物体基本营养物质 191

第二节 糖类的消化、吸收、运输和贮存 192
一、糖类的消化 192
二、糖类的吸收 193
三、糖类的运输和血糖 193
四、糖类的贮存 195

第三节 糖的分解代谢 195
一、糖的无氧酵解途径 195
二、糖的有氧分解 201

第四节 糖的合成代谢 207
一、糖异生作用 207
二、糖原的合成作用 211
三、光合作用 212

第五节 利用代谢调节生产发酵产品 215
一、代谢调节发酵 215
二、甘油发酵原理 215
三、柠檬酸发酵原理 216
知识小结 216
习题 217

第九章 脂类的代谢 218
第一节 概论 218
一、脂肪是生物体能量贮存的主要形式 218
二、脂肪是生物体处于特定环境时的主要能量来源 218
三、类脂是构成机体的组织结构成
分,被称为结构脂质 218
四、脂肪氧化分解的许多中间产物可转化为糖类和氨基酸 218

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运输和贮存 218
一、脂类的消化 218
二、脂类的吸收 219
三、脂类的运输 219
四、脂肪的贮存 220

第三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 220
一、甘油的代谢 220
二、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220
三、酮体的代谢 225

第四节 脂肪酸及脂类的合成代谢 226
一、脂肪酸的合成代谢 226
二、脂类的合成代谢 231
知识小结 234
习题 235

第十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236
第一节 概论 236
一、蛋白质代谢的作用 236
二、蛋白质的需求量 236
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237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腐败 238
一、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 238
二、植物蛋白酶 239
三、微生物蛋白酶 239
四、人体对氨基酸的吸收 239
五、蛋白质的腐败 240

第三节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240
一、氨基酸的脱氨作用 241
二、氨基酸的脱羧作用 243

第四节 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物的进一步代谢 244
一、体内的氨 244
二、尿素循环 245
三、氨的其他去路 249
四、α?-酮酸的代谢 249
五、一碳单位的代谢 250
六、CO2的代谢 252
七、胺的代谢 252
知识小结 252
习题 253

第十一章 核苷酸的代谢 254
第一节 核苷酸的降解 254
一、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254
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255

第二节 嘌呤类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256
一、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256
二、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 260
三、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变 261
四、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262
五、嘌呤类核苷酸生物合成的抑制剂 263
六、嘌呤类核苷酸代谢紊乱性疾病 263

第三节 嘧啶类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264
一、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264
二、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267
三、嘧啶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 267
四、嘧啶类核苷酸合成的抑制剂 268
五、嘧啶核苷酸代谢紊乱性
疾病——乳清酸尿症 268
知识小结 268
习题 269

第十二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270
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 270
一、DNA的复制 270
二、反转录 277
三、DNA的损伤与修复 277

第二节 RNA的生物合成和加工 281
一、原核细胞RNA的生物合成 281
二、真核细胞RNA的生物合成 285
三、RNA指导下的RNA生物合成 290
知识小结 291
习题 292

第十三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293
第一节 信使RNA和遗传密码 293
一、信使RNA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293
二、遗传密码的破译 294
三、密码子的特性 298

第二节 翻译相关的生物大分子 299
一、核糖体是装配蛋白质的机器 299
二、tRNA的反密码子译出mRNA的密码子 300

第三节 蛋白质合成步骤 302
一、多肽从N端开始合成 302
二、原核细胞多肽合成过程 303
三、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 305
四、多聚核糖体 306
五、多肽合成后的输送和加工 307
六、蛋白质的剪接加工 308
七、蛋白质分子的折叠和分子伴侣 309
八、抗生素作用和蛋白质合成的
关系 309
知识小结 311
习题 312

第十四章 代谢调节综述 313
第一节 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313
一、细胞结构对代谢调节的分隔控制(区域化) 313
二、酶活力的非共价修饰调节 314
三、酶活力的共价修饰调节 314
四、酶量的调节 315

第二节 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 317
一、激素的化学本质 317
二、激素的作用特点 317
三、激素对代谢的调节 317
第三节 神经水平的调节 321

第四节 常见代谢途径及相互影响 322
一、主要代谢途径和调控位点回顾 322
二、关键交叉位点 324
三、物质代谢的相互影响 324
四、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转变 325
知识小结 325
习题 326
参考文献 327

精彩书摘

  第三章 脂类化合物
  脂类化合物也称脂质,是生物体内一大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物理性质就是不溶于水,但能溶解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如苯、乙醚、氯仿、丙酮、酒精等)中。脂类物质在化学成分和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本不属于一类化合物,而是根据脂溶性这个共同点把它们统称为脂类。
  脂类广泛分布于一切生物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脂类物质(主要是油脂),是机体代谢所需燃料的贮存形式和运输形式。脂类是机体良好的能源,每克脂肪的潜能比等量蛋白质和糖多一倍以上。
  磷脂、少量糖脂和胆固醇是生物膜的重要结构组分。生物膜的许多重要特性,如流动性、通透性、高电阻性均与脂类有密切关系。在机体表皮下的脂类有防止机械损伤和防止热量散发等保护作用。作为细胞膜组分的脂类与细胞表面识别、种属特异性和组织免疫等生物功能有密切的关系。某些维生素和激素也是脂类物质,油脂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有利于这些维生素的吸收。部分脂质还具有信号分子的作用,定位在质膜上的磷脂化合物,如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乙醇胺等是调节细胞生长发育、抗逆反应的信号转导分子。
  脂类化合物没有统一规定的分类方法,通常根据化学结构和分子组成特点,分为以下五类。
  ①单纯脂类:由脂肪酸和醇类所形成的脂类化合物,如脂酰甘油、蜡等。
  ②复合脂类:分子中除醇类、脂肪酸外,还含有其他化学基团,如磷脂类、糖苷脂等。
  ③异戊二烯系脂类:有若干异戊二烯碳架构成的脂类,如萜类、类固醇类等。
  ④衍生脂类:上述脂类物质衍生的脂质组分,如脂肪酸及其衍生物、水解产物等。
  ⑤结合脂类:脂类与其他化合物结合,如糖脂和脂蛋白等。

前言/序言


生物化学前沿探索与应用精要 本书聚焦于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领域,深入剖析了生命体内部物质转化与能量代谢的精微机制,并侧重于这些基础知识在现代生物技术、医药研发及农业科学中的前沿应用。全书旨在为高等院校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相关工科专业的学生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套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的参考读物。 第一部分:生命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基石 本部分奠定了理解生命活动的基础,详细阐述了构成生命体的核心分子——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及其在生命系统中的功能定位。 第一章:蛋白质的分子设计与催化艺术 本章从氨基酸的结构多样性入手,系统阐述了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是如何协同决定其生物学功能的。重点讨论了手性、氢键、疏水作用等非共价键在蛋白质折叠与稳定中的关键作用。特别关注了酶的催化机制,深入解析了活性位点的构象变化、底物识别、过渡态稳定以及对反应速率的巨大影响。我们不仅探讨了经典的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模型,还引入了现代酶学研究中用于解析复杂酶促反应的快速动力学技术(如飞秒光谱、化学计量学等)。此外,对共价修饰(如磷酸化、泛素化)如何作为细胞信号转导的“开关”,调控蛋白质活性与亚细胞定位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第二章:遗传信息的载体与表达调控 本章聚焦于核酸——DNA和RNA的分子生物学。内容涵盖了核酸的拓扑结构、碱基配对原则,以及染色质的高效包装机制。遗传信息如何准确复制、修复和重组是本章的重点。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我们将视角从原核生物的操纵子模型扩展到真核细胞复杂的多层次调控网络,包括转录因子结合、染色质重塑(如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RNA剪接的可变性及其对蛋白质异构体的贡献。最后,我们探讨了非编码RNA(如miRNA、lncRNA)在调控基因表达中的新兴角色,揭示了它们在发育、衰老和疾病发生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枢纽与信息传递 本章超越了传统上将糖类视为单纯能源物质的观点。它详细介绍了单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多样性和功能特化。重点阐述了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这条核心能量代谢通路在有氧和厌氧条件下的精确调控。更进一步,本章深入探讨了糖链在细胞表面识别、免疫应答(如血型决定)以及细胞间通讯中的“糖基密码”作用,包括糖蛋白和糖脂的生物合成路径。 第二部分:代谢网络的动态平衡与信号转导 本部分将焦点从单个分子转移到相互关联的代谢网络,解析细胞如何感知环境变化并作出精确的生理反应。 第四章:脂类的结构、代谢与膜生物学 本章系统考察了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与降解($eta$-氧化)。对复杂的脂类分子——磷脂和鞘脂的合成及其在维持细胞膜流动性、渗透性和特定结构域(如脂筏)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代谢方面,重点讨论了胆固醇的体内合成、调控及其在激素合成中的前体作用,以及脂蛋白在血液中转运脂质的复杂机制,为理解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性疾病的分子基础提供了坚实背景。 第五章:跨膜信号转导的复杂层级 本章是连接分子生物学与生理学的桥梁。我们详细分类和解析了细胞表面受体(如G蛋白偶联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的工作原理,以及细胞内信号放大和整合系统。内容涵盖了关键的第二信使系统(cAMP、$ ext{IP}_3$/DAG、$ ext{Ca}^{2+}$)的动态变化,以及下游效应分子如MAPK级联、$ ext{PI3K/Akt}$通路的功能。特别强调了信号网络的交叉对话与反馈抑制机制,解释了细胞如何实现对刺激的特异性、强度和时程的精确控制。 第三部分:生物化学的前沿技术与应用拓展 本部分着眼于现代生物化学如何驱动技术创新,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生物大分子分离与结构解析技术 本章侧重于实验室操作和结构生物学方法论。详细介绍了基于电荷、质量和亲和力的分离技术,如高分辨电泳、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以及亲和层析的原理与优化。结构解析方面,系统介绍了X射线晶体学(从晶体制备到结构解析流程)、核磁共振波谱学(在解析溶液状态蛋白质动力学中的应用)以及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讨论了这些技术如何揭示生命大分子在原子分辨率下的精细结构。 第七章: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的分子工具 本章探讨了如何利用生物化学知识来“设计”和“构建”生物系统。内容包括代谢流分析(Metabolic Flux Analysis)在优化微生物生产菌株中的应用,如何通过基因编辑工具(如CRISPR/Cas系统)对特定酶的基因进行定点改造,以提高目标产物的生物合成效率。讨论了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进行高价值化学品、生物燃料和新型药物(如单克隆抗体、重组疫苗)的规模化生产的生物工艺流程设计与优化策略。 第八章: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与靶向治疗 本章将基础知识应用于病理生理学。重点分析了代谢紊乱如何引发癌症(如Warburg效应)、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错误折叠蛋白的聚集)和炎症反应。在药物开发方面,深入探讨了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SBDD)的原理,如何利用酶或受体的三维结构信息,设计具有高选择性和低毒性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或调节剂。讨论了靶向疗法中激酶抑制剂、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s)调节剂的分子作用模式。 本书特点: 理论深度与现代性结合: 不仅涵盖经典生化理论,更融入了近十年来的重大研究进展和技术突破。 应用导向鲜明: 每一章节均设有“前沿应用实例”栏目,将抽象的分子机制与生物制药、分子诊断、农业生物技术等实际场景紧密联系。 图表精炼准确: 辅以大量精心绘制的分子机制示意图和网络拓扑图,便于理解复杂的代谢与信号通路。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阅这本《应用生物化学(第2版)》,立刻就被其庞大的信息量和严谨的逻辑所吸引。虽然我并非生物化学专业的科班出身,但作为一名对生命科学基础知识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试图从中汲取养分,理解那些构成生命运作的微观机制。书中对各种生化反应的详细阐述,从酶催化机理的精妙,到代谢途径的复杂网络,再到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的堆砌,而是反复强调了这些基本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对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剖析,还是对药物设计、生物技术发展方向的指引,书中都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理论支持。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概念,并尝试将它们与我所了解的其他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构建更完整的认知图景。虽然有些篇章对于初学者而言可能稍显晦涩,需要反复钻研,但这种挑战本身也带来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应用生物化学广阔世界的大门,让我对生命科学的奥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作为一个在生物技术领域工作多年的从业者,我一直将《应用生物化学(第2版)》视为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各种生物化学技术在产业界应用的深入探讨。例如,在解释酶的固定化技术时,书中不仅详细阐述了其原理和方法,还列举了在食品加工、生物催化等行业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并分析了不同固定化方法的优劣。这对于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此外,书中对生物分子检测技术的讲解,包括各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都非常细致,并对其在诊断、质量控制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常常在工作中遇到需要优化检测流程或选择合适检测方法的时候,翻阅这本书,总能从中获得启发。它的系统性和前瞻性,使其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具有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专业书籍。

评分

我是一名对生命科学充满好奇心的学生,选择了《应用生物化学(第2版)》作为我自主学习的教材。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相当出色。它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框架,从最基础的氨基酸、核酸、糖类、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到复杂的代谢途径、能量转化、信号传导等生命活动,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我尤其喜欢书中在讲解各个章节时,都会引用大量的研究实例和最新的科学发现,这让我能够了解到生物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也激发了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虽然有些章节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但我认为这是学习一门科学所必需的。书中的图解和案例都非常有帮助,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内容丰富、知识体系完整、并且紧跟时代发展的优秀教材,为我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应用生物化学(第2版)》的,当时正值我对当前生物技术发展趋势感到好奇,想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以一种非常系统的方式,从基础的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讲起,逐渐深入到复杂的生命过程。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前沿生物技术,比如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生物传感器等应用的介绍。作者在讲解这些技术时,不仅仅是描述其原理,更会深入分析其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这让我意识到,生物化学并非仅仅是实验室里的抽象概念,而是支撑着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重要学科。书中大量的图示和表格也极大地帮助我理解复杂的概念,例如细胞信号转导的通路图,清晰地展示了信息如何在细胞内传递。虽然有些地方的专业术语需要借助其他资料来辅助理解,但总体而言,这本书的叙述方式是清晰且富有逻辑性的,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能够找到清晰的航向。

评分

这本书,嗯,《应用生物化学(第2版)》,给我的感觉是,它真的试图去搭建一个桥梁,将那些可能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生物化学原理,拉到我们触手可及的现实世界。我不是学这个的,但当我翻开它,看到那些关于如何利用生物过程来生产药物,如何解释疾病的分子机制,或者如何通过改变基因来改良农作物时,我才真正体会到,原来生物化学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近。书里提到的一些生物反应,虽然我不能完全理解其化学式,但通过作者的描述,我能感受到那种“奇妙”——就像一个极其精密的微型工厂在运作。它让我明白,为什么我们吃的食物会发生变化,为什么药物能治病,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如此重要。有时候,读到一些关于生物技术伦理的讨论,也会让我思考很多。这本书没有回避争议,而是提供了多方面的视角。它不一定是你拿起就能立马成为专家的那种书,但它绝对能让你对生命这个复杂而又迷人的系统,产生更深刻的敬畏和好奇。

评分

如果是为了考试,想要考好,建议买别的

评分

提高效益,亦可谓“教学相长”。

评分

内容就是我想要的,很不错

评分

纸张也一般,如果不是内容好,这书有点不值,总的来说不如现代生物学基础这本书印刷质量好,

评分

104444444444444444444444

评分

纸张也一般,如果不是内容好,这书有点不值,总的来说不如现代生物学基础这本书印刷质量好,

评分

①多向互动,形式多样.互动的课堂,一定的活动的课堂,生活的课堂。互动的条件:平等、自由、宽松、和谐。互动的类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文本互动、习题互动、评价互动。互动的形式:问

评分

于善待“差生”,宽容“差生”。

评分

书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