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量子力学》用浅显的方法介绍了希尔伯特空间,用狄拉克符号处理了大量实际问题,旨在排除量子力学的数学障碍,使读者能全力以赴研究量子力学的实验背景,深入思考量子力学规律的物理意义,关注量子力学结果的实际应用,有助于读者领悟量子力学的物理概念、物理思想、物理图像和物理思维方式。
《量子力学》共五篇十三章,除了前四篇的基本内容外,反映近代科学发展的第五篇“量子力学的新进展”和习题详细提示部分在所附光盘中。
《量子力学》可作为普通高校物理、应用物理、天体物理、光电子专业本科生及部分工科院校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读者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态与力学量
第1章 量子体系的状态
1.1 微观物理现象 物理观念的飞跃
1.2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1.3 态叠加原理
1.4 薛定谔方程 概率守恒定律
1.5 定态薛定谔方程的解法 一维无限深势阱与线性谐振子
第2章 量子体系的力学量
2.1 力学量平均值的计算 力学量用算符表示
2.2 算符的运算规则
2.3 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与本征函数 力学量的测量值
2.4 基本力学量算符的本征函数系
2.5 共同的本征函数系 力学量的完全集
2.6 不确定性关系
2.7 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与守恒量 宇称算符
2.8 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与量子力学的建立
第3章 量子力学的表述形式
3.1 希尔伯特空间 狄拉克符号
3.2 态与力学量的表象表示
3.3 量子力学公式的表象表示
3.4 表象变换
3.5 线性谐振子 粒子数表象
3.6 薛定谔绘景 海森伯绘景 相互作用绘景
第二篇 定态问题
第4章 定态问题的严格解
4.1 粒子在一维势场中的运动 隧道效应
4.2 粒子在库仑场中的运动 氢原子与类氢离子
4.3 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简单塞曼效应
第5章 定态问题的近似解
5.1 非简并态微扰论 非线性谐振子
5.2 简并态微扰论 氢原子的一级斯塔克效应
5.3 变分法 氦原子的基态
第三篇 对称性与不变性
第6章 自旋与角动量
6.1 电子自旋
6.2 电子自旋算符与自旋波函数
6.3 泡利方程
6.4 角动量算符的基本性质
6.5 两个角动量的相加 (*为上角标)CG系数
*6.6 光谱的精细结构
*6.7 复杂塞曼效应(反常塞曼效应)
6.8 自旋单态与自旋三重态
第7章 全同粒子体系
7.1 全同性原理 全同粒子体系的波函数
7.2 氦原子 仲氦与正氦
*7.3 超导的BCS理论简介
第8章 对称性与守恒定律
*8.1 对称变换
*8.2 连续时空变换
第四篇 跃迁问题与散射问题
第9章 量子跃迁
9.1 量子跃迁与跃迁概率
9.2 常微扰、周期性与非周期性微扰能量-时间不确定性关系
*9.3 突发微扰与绝热微扰
9.4 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半经典理论
9.5 磁共振
第10章 弹性散射
10.1 散射截面与散射振幅
10.2 分波法
10.3 玻恩近似
参考书目
附录
附录A 傅里叶变换公式
附录B 微分算符在直角坐标系与正交曲线坐标系的公式
附录C 厄米多项式及其数学性质
附录D δ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附录E 三阶完全反对称张量ε(ijk为下角标)(简称ε符号)
附录F 勒让德多项式,关联勒让德函数与球函数
附录G 物理常数表(国际单位制)
习题答案
前言/序言
量子力学是将物质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统一起来的动力学理论。它是在20世纪初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时建立起来的。近几十年来,在不同领域相继发现了宏观量子效应(如超导、超流现象),表明宏观世界的物质运动也遵守量子力学规律,人们所熟识的经典力学规律只是量子力学规律在特定条件下的一个近似。
本书的宗旨是希望为初学者提供一本深入浅出、学以致用的入门书。为此,我们作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内容与体系
第一篇“态与力学量”。从描述客体的方式与经典力学的根本差异出发,通过“量子体系的状态”、“量子体系的力学量”及“量子力学的表述形式”这三章,介绍量子力学如何引入态矢和算符描述量子体系的状态和力学量,以及它们遵循的种种规律和表述方式。
第二篇“定态问题”和第四篇“跃迁问题和散射问题”,主要讨论量子力学要处理的三类实际问题。
第三篇“对称性与不变性”。分别讨论与转动对称性、粒子交换对称性、时空对称性有关的“自旋与角动量”、“全同粒子体系”、“对称性与守恒定律”等问题。
第五篇“量子力学的新进展”。用非常浅显的语言介绍“21世纪理论物理学三个主旋律”(杨振宁语)之一的“量子力学的相位因子”,介绍量子力学诞生以来爱因斯坦、薛定谔、玻尔关于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大论战,以及近20多年来依靠实验进行的实证研究,最后介绍由此提出的量子计算机与量子远程通信的基本原理。
(2)数学与物理。本书对希尔伯特空间和狄拉克符号作了详尽的介绍,熟练掌握这些数学工具是学好量子力学的重要基础。本书特别关注形成量子力学基本假设的一系列重要实验,关注新物理思想形成的探索过程,进而阐明量子力学整个理论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能解决什么问题,以及怎样解决问题。
(3)理论与习题。正如众多著名物理学家所指出的那样,理论物理的正确概念只有通过大量计算才能真正学到手,学习的过程是无数次“概念一计算一概念”的交互深化过程。本书配备了丰富的习题(近十万字的习题提示见本书所附光盘),相信这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和严谨科学作风的形成有所帮助。
(4)基础与前沿。量子力学作为理论物理的基础课,以介绍它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为主。
宇宙的奥秘:从经典到前沿的物理学之旅 本书精选了多个领域的经典与前沿物理学著作,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物理学知识体系。我们不聚焦于某一特定教材的修订版本,而是致力于展示物理学思想的广阔图景,从宏观世界的精确描述,到微观世界的奇特规律,再到宇宙终极命运的探讨。 --- 第一部分:经典物理学的辉煌与局限 本部分重点回顾了自十七世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界理解的基石——经典物理学。 1. 经典力学:精确的机械宇宙 本卷选取了对牛顿力学体系进行深入剖析的著作。它不仅仅复述了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更重要的是,它详细阐述了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的数学形式与哲学内涵。读者将探究如何通过能量和动量守恒的原理,以更优雅、更普适的方式描述复杂系统的运动。 核心内容概述: 详细推导了从单粒子运动到刚体运动、再到保守场中轨道分析的全过程。特别关注了微扰理论在处理非完全可积系统(如行星运动的长期稳定性问题)中的应用。内容涵盖了变分原理(如最小作用量原理)在物理系统描述中的核心地位,为理解后续场论奠定了数学基础。 重点探讨: 对牛顿力学在高速(接近光速)和微观尺度失效的背景进行了铺垫性介绍,强调了经典理论的适用范围。 2. 电磁学:光的本质与统一 本章节聚焦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建立及其深远影响。这部分内容着重于从实验现象(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安培环路定律)到四大基本方程的逻辑推导,以及电磁场如何自然地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和光速的确定性。 核心内容概述: 详细解析了静电场、静磁场、时变场中的边界条件、泊松方程与拉普拉斯方程的求解方法。特别是对坡印廷矢量(Poynting Vector)的深入讲解,展示了能量在电磁场中的流动。内容涵盖了电磁波在不同介质(导电、电介质)中的传播特性,以及电磁散射(如瑞利散射)的经典描述。 跨越边界: 明确指出经典电磁学在处理黑体辐射谱和光电效应时遭遇的困难,这是引导读者进入量子世界的重要“路标”。 3.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 本部分系统梳理了热力学三大定律,并重点引入了统计力学的视角来微观解释宏观热现象。 核心内容概述: 热力学部分强调了熵(Entropy)作为系统无序度的度量,及其在不可逆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第二定律的统计解释)。统计物理部分则全面介绍了系综理论,包括微正则系综、正则系综和巨正则系综。详细分析了理想气体、玻尔兹曼分布(Maxwell-Boltzmann Distribution)的推导过程,并讨论了相变(如范德华气体)的平均场理论描述。 前沿连接: 初步引入了涨落(Fluctuations)的概念,为理解涨落-耗散定理做准备。 --- 第二部分:现代物理学的诞生与结构 本部分深入探索了二十世纪初引发物理学革命的两大支柱: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基础框架。 4. 狭义相对论:时空的革命性重构 本书不将狭义相对论视为一个独立的主题,而是将其置于经典力学与电磁学矛盾的解决者地位。 核心内容概述: 强调了洛伦兹变换的几何意义,而非仅仅是代数变换。详细推导了时间膨胀、长度收缩,以及洛伦兹变换下能量和动量如何重新组合,从而得到著名的质能关系 $E=mc^2$。内容还包括相对论性碰撞、四维动量和四维力矢量在闵可夫斯基时空中的应用。 哲学意义: 探讨了相对论如何彻底颠覆了牛顿世界中绝对时空的概念。 5. 经典场论与广义相对论基础 在奠定狭义相对论后,本章转向引力的几何化描述。 核心内容概述: 引入等效原理,并阐述了黎曼几何的基本概念——度规张量、测地线和里奇张量。重点分析了爱因斯坦场方程的结构,即物质决定时空弯曲,时空弯曲告诉物质如何运动。内容覆盖了对引力场方程的线性化处理,以及对水星近日点进动、引力红移等效应的经典验证。 宇宙学视角: 简要介绍了牛顿引力如何作为广义相对论在弱场、低速极限下的近似。 6. 量子力学的初步:波粒二象性与不确定性 本卷旨在构建量子力学的基本公设体系,避免过早陷入复杂的矩阵力学表达。 核心内容概述: 从黑体辐射(普朗克假设)和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光量子)的解释入手,引入光的粒子性。随后,通过德布罗意波假设,探讨了物质的波动性。核心是薛定谔方程(时间依赖和时间无关)的推导与应用,重点解析了波函数的概率诠释。 基石确立: 深入讨论了对易关系、算符的本征值问题。尤其详细解释了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在动量-位置和能量-时间对上的具体体现,及其对经典轨迹概念的根本性挑战。 --- 第三部分:深入量子世界与场论的边缘 本部分将视野从单粒子薛定谔方程扩展到多粒子系统、角动量理论,并对量子场论的雏形进行介绍。 7. 薛定谔方程的精确求解与角动量 这部分内容侧重于量子力学在简单势场中的实际操作和理论框架的完善。 核心内容概述: 详细求解了无限深势阱、有限深势阱、以及最重要的谐振子(通过升降算符方法)的能级和波函数。对氢原子问题进行了详尽的求解过程展示,明确了主量子数、轨道量子数和磁量子数的物理意义。 角动量理论: 完整地阐述了轨道角动量算符的对易关系,推导出其本征值和本征函数(球谐函数)。随后引入自旋(Spin)的概念,将其视为内禀自由度,并阐述泡利不相容原理对费米子的决定性约束。 8. 微扰理论与近似方法 理解真实世界的物理系统,往往需要依赖强大的近似计算工具。 核心内容概述: 系统介绍了定态微扰论(非简并与简并情况)的迭代公式推导和应用。时间依赖微扰论则重点讲解了费米黄金法则(Fermi's Golden Rule)的推导,该法则在描述原子跃迁、散射截面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变分法与WKB近似: 阐述了变分原理在估算束缚态基态能量时的有效性,以及WKB近似在处理势垒穿透(隧穿效应)问题上的应用。 9. 从量子到场:量子电动力学的基石 本章作为向前沿物理过渡的桥梁,介绍了如何将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结合,构建量子场论的初步框架。 核心内容概述: 从经典场方程(如麦克斯韦方程)出发,探讨了“正则量子化”的基本思想。重点讨论了自由玻色场和自由费米场的哈密顿量构造,以及产生算符和湮灭算符在描述粒子产生和湮灭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相互作用的引入: 介绍了微扰论在量子场论中的应用,为理解散射过程(如汤川势的量子处理)打下基础,并简要概述了费曼图在可视化和计算散射振幅中的直观优势。 --- 总结:跨越尺度的物理视野 本书在内容设计上,力求做到逻辑的连贯性和知识的递进性。它从宏观可预测的机械运动出发,引入电磁场的波动性和能量的概念,然后在两者遭遇瓶颈时,自然引出相对论的时空修正和量子论的微观革命。最终,通过对角动量和场论基础的探讨,为读者提供了进入粒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等现代研究领域的坚实跳板。 本系列旨在培养读者对物理学基本原理的深刻洞察力,而非仅仅停留在公式的记忆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