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喜欢追根溯源的人,对于很多概念和理论,我总想了解它们是如何产生的,经历了怎样的演变。《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这一需求。我一直对“社会”这个概念的界定感到好奇,这本书从社会学诞生的早期,一直追溯到现代社会学的发展,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思想家对“社会”这一核心议题的理解是如何不断深化和演变的。书中对启蒙运动时期社会思想的介绍,让我看到了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如何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而对经典社会学家的解读,如 Comte 的实证主义、Durkheim 的社会有机体论、Marx 的历史唯物论、Weber 的理解社会学,更是让我领略了他们各自独特的思想魅力和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贡献。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这些思想家之间相互批判和借鉴关系的描述,这种思想的碰撞和发展,正是社会学不断前进的动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社会学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自我革新和修正的知识体系。
评分最近有幸阅读了《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棒。作为一名对社会理论充满兴趣的在校大学生,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作者在梳理西方社会学史时,并没有陷入晦涩的学术术语中,而是用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思想和理论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社会”这个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演变的叙述,从早期对国家和秩序的关注,到后来对个体、互动和意义的探究,整个过程的梳理非常流畅。书中对几位核心社会学家的介绍,如涂尔干、马克思、韦伯等,更是让我觉得“如沐春风”。作者在讲解他们的理论时,会先介绍其思想产生的背景,再深入阐释其核心观点,最后还会提及这些理论的局限性和后世学者的发展,这种多角度的解读方式,让我对这些经典理论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让我体会到,社会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改善人类社会。
评分作为一名在校的社会学讲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深入、同时又能兼顾教学需求的西方社会学史教材。《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近几年来看到的最满意的一本。它的内容编排非常合理,从社会学的萌芽时期一直讲到当代的各种思潮,脉络清晰,逻辑严谨。在讲解具体理论时,作者不仅介绍了核心观点,还深入分析了其思想渊源、学术贡献以及后续影响。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一些关键概念的阐释,比如“社会分层”是如何被不同社会学家从不同角度解读的,或者“文化”在社会学研究中扮演的角色是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演变的。书中提供的案例和引用的文献也十分丰富,这对于我们在课堂上进行案例教学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非常有帮助。此外,作者在梳理历史脉络的同时,也融入了对当下社会学发展趋势的思考,这使得这本书既有历史厚度,又不失时代前沿性。我感觉这本书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理论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评分我是一名正在攻读社会学博士的学生,平时阅读大量的文献,对西方社会学史也算有一定了解。拿到《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这本书后,我首先关注的是其内容的严谨性和学术深度。这本书确实没有让我失望。作者在引用和阐释经典理论时,都力求准确,并对相关学术争议进行了客观的呈现。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几位核心社会学家思想的解读,例如,对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作者不仅介绍了其核心观点,还详细阐述了后马克思主义者对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对原初理论的批判性反思。这种多层次的解读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书中对不同理论范式(如结构功能主义、冲突论、符号互动论等)的清晰界定和历史溯源,也为我构建更完整的理论框架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书中在分析每个学派或理论时,都会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之下,强调了理论产生的土壤和现实意义。这对于我们理解理论的“为什么”以及“如何”非常重要。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学术著作,它为我进行更前沿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刚翻开《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这本书,就被它厚重的学术分量所吸引。作为一名业余的社会学爱好者,我一直对西方社会学的起源和发展感到好奇,但市面上很多相关的书籍要么过于枯燥,要么不够系统。这本书无疑是目前我所接触到的最优秀的一本。作者在梳理历史脉络时,并没有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堆砌知识点,而是巧妙地将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思想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社会”这个概念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进行的深入探讨。从早期社会契约论者对国家起源的思考,到涂尔干对社会团结的强调,再到福柯对权力与知识关系的解构,每一个阶段的论述都充满了洞见。书中对一些重要概念的阐释也十分清晰,比如“社会事实”、“理性化”、“意识形态”等,这些概念的提出和发展,本身就反映了社会学研究的不断深化。阅读这本书,让我体会到社会学并非是几个孤立的理论,而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知识体系,它在不断地吸收、借鉴、批判和整合中,形成自己的独特视角。我感觉这本书对于理解现代社会运作的深层逻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觉得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对社会的认知也更加立体和全面。
评分近期拜读了《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这本著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一名社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而这本书为我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提供了一个宏观的历史视角。书中对一些经典社会学理论的阐述,如功能主义、冲突论、互动论等,让我能从更广阔的背景下去审视和分析我所面对的社会现象。例如,当我看到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问题时,我会联想到马克思的阶级分析,以及后来的社会分层理论是如何发展和修正的。当我关注到社区中人际关系的疏离和群体冲突时,我会想到涂尔干对社会团结的讨论,以及芝加哥学派对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失范的研究。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将这些理论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让我能够更好地运用社会学的视角去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发展的轨迹,也启发了我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如何能更有效地介入和改变社会。
评分长久以来,我对西方社会学的知识体系总有一种“碎片化”的感觉,直到我接触到《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这本书,才真正有了一种“打通任督二脉”的畅快感。这本书以其宏大的视野和严谨的逻辑,将纷繁复杂的西方社会学思想梳理得井井有条。从社会学在19世纪的诞生,到20世纪的各种思潮涌现,再到当代社会学的多元发展,作者都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剖析。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学派之间思想渊源和发展脉络的清晰呈现,例如,它如何清晰地勾勒出涂尔干的功能主义、马克思的冲突论以及韦伯的理解社会学这三大经典理论范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了解了这些理论的“是什么”,更明白了它们“为什么”会出现,以及它们对我们理解当今社会有何重要意义。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引文引用,也为我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可以说,这本书是我在社会学领域学习道路上的一块重要基石。
评分这本《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给我带来了很多惊喜。我是一名对社会现象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一直想系统了解西方社会学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复杂的社会学思想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社会学“诞生”的描述,那些早期思想家如何从哲学、经济学等领域中抽离出对“社会”的独立关注,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过程。书中对孔德、斯宾塞等人的介绍,让我看到了早期社会学是如何试图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的。而当读到涂尔干、马克思、韦伯等人的时候,我更是被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所折服。比如,涂尔干对“失范”的分析,让我对现代社会中个体与社会脱节的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至今仍有振聋发聩的力量;韦伯对“理性化”过程的描述,也让我反思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双重影响。这本书让我明白,社会学研究的起点,是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社会问题,而那些伟大的社会学家,正是通过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智慧。
评分最近终于得空,捧着这本《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仔细研读,深感收获颇丰。我是一名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平时接触到的都是一些零散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总觉得体系不够完整,历史脉络也有些模糊。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一认知空白。它并非仅仅罗列一堆生涩的理论和人名,而是将那些伟大的思想家置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下,细致地梳理了社会学思想的演变历程。从启蒙运动时期对理性与进步的憧憬,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与变革,再到后来的各种思潮涌现,作者都以一种非常平实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思想斗争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不同学派之间思想碰撞的描写,例如涂尔干的功能主义如何回应马克思的冲突理论,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又如何挑战了实证主义的局限性。这些论述不仅让我对这些经典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如何在不断地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回应时代挑战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的。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经历了那些思想家们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精彩,它们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让我更容易理解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领我深入探索了西方社会学思想的广阔海洋,让我对这个学科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是一名对社会发展趋势充满忧患意识的普通读者,一直希望能够从更深层次的理论层面去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大门。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外国社会学史的教科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社会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又如何在现代中不断反思和变革的深刻记录。书中对工业革命后社会变迁的描写,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学思想的诞生,让我对现代社会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体会。从涂尔干对社会分工与团结的研究,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再到韦伯对“理性化”过程的警示,这些经典的社会学理论,仿佛就是我们理解现代社会问题的“钥匙”。我特别喜欢书中对这些理论的阐释,它不会过于学术化,而是注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让我能清晰地看到这些思想是如何回应当时的社会挑战,又是如何影响着今天的我们。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思考社会发展的方向,以及个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社会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和塑造社会。
评分很喜欢贾春增编丛书名社中国人民大学社ISBN9787300089324时间2008-03-01版次3页数488装帧平装开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社会科学&;&;&;社会学商品编号10074816印刷时间2008-03-01纸张胶版纸印次1正文语种中文附件套装数量0读者对象定&;&;&;&;&;&;价¥48.00京&;&;东&;&;价(降价通知)={:"10074816",:"8054601680531"};库&;&;&;&;&;&;存送至华北区&;&;请选择省份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华东区&;&;请选择省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华南区&;&;请选择省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香港、澳门西南区&;&;请选择省份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华中区&;&;请选择省份湖北、河南、湖南、江西下单后立即发货={:1,:999,:(){("^[1-9]\*$").();},:(,){=$().();(.()){(){ ;}{--;}}{("请输入正确的数量!");$().(1);$().();};},:(){=.(,);(>=.){$().();}{("商品数量最少为" .);$().(1);$().();}},:(){=.(,);(.||!.()){("请输入正确的数量!");$().(1);$().();}}}(){=$("#").();=/^[0-9]{1,4}$/;(!.()){=1;}{(=1000)=999;}$("#").("","://../.?=" "&=" "&=1");}我要买- 本8054601680531添加到购物车();();$("#-.").6();$("#").6();编辑推荐外国社会学史(第三版)在每章后增加了本章要点、基本概念、思考题和参考书目,以便读者把握每章的基本内容并更进一步的思考。社会学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学科,本书力求以史为鉴,从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当今的社会学理论。·查看全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全国独家新增番外版)&;&;·霍比特人(全国独家买一赠一)&;&;内容简介外国社会学史一书的初版于1989年问世,现在与读者见面的是本书的第三版。本版在前两版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其中主要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西方社会学综合趋势的新发展,以及进入21世纪以,来的俄罗斯社会学的新动向。另外,对其他个别章节也作了一些补充。经过上述的修订,本书在内容上更加完整,层次更加清晰。本版在每章后增加了本章要点、基本概念、思考题和参考书目,以便读者把握每章的基本内容并更进一步的思考。社会学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学科,本书力求以史为鉴,从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当今的社会学理论。·查看全部&;&;作者简介贾春增,男,1939年生,社会学博士,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授北京市社会学会副会长,欧美同学基金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早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现圣彼得堡大学),后在贝尔格莱德大学获博士学位,20世纪80年代末在基辅大学作博士后研究。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任教,是费孝通先生主编的社会学概论(试讲本)(1984)编写组作者之一。,他的每一本书几本上都有,这本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很不错,外国社会学史(第三版)在每章后增加了本章要点、基本概念、思考题和参考书目,以便读者把握每章的基本内容并更进一步的思考。社会学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学科,本书力求以史为鉴,从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当今的社会学理论。外国社会学史一书的初版于1989年问世,现在与读者见面的是本书的第三版。本版在前两版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其中主要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西方社会学综合趋势的新发展,以及进入21世纪以,来的俄罗斯社会学的新动向。另外,对其他个别章节也作了一些补充。经过上述的修订,本书在内容上更加完整,层次更加清晰。本版在每章后增加了本章要点、基本概念、思考题和参考书目,以便读者把握每章的基本内容并更进一步的思考。社会学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学科,本书力求以史为鉴,从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当今的社会学理论。第一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西方学术界通常认为法国的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是社会学的创始人,因为他最先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的名称,并力图把它建设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第一节生平与著述孔德出生于法国南部的蒙彼利埃市。这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古城,早在1289年就建立了大学,被认为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历史上有不少的名流学者曾到这里进行讲学或访问,英国著名哲学家洛克就是其中之一。孔德生长在一个政治上谨小慎微的保皇主义者家庭,一位叫昂孔特雷的数学老师,给少年的孔德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位数学老师知识渊博,同时又是著名的新教牧师。他成为孔德崇拜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1814年10月,孔德进入巴黎工科大学学习。1816年4月,因学生反对学校执行政府当局陈旧的考试形式,聚众示威,学校被政府主管部门关闭,勒令停课整顿,并要求学生重新注册登记。这实际上是对那些具有革新精神和反对因循守旧的学生进行一次变相的清洗。孔德对学校和政府当局的这种做法极为不满,愤然离开学校,回到家里。孔德再次来到巴黎的时候,学校已经复课,他本可以返校注册,继续学业,但他放弃了这一机会,因为此刻他对校园内的学习已失去了兴趣。他在巴黎找到了做私人家庭教师的工作,决定走独立谋生、校外自学的道路。1817年夏,孔德认识了圣西门。孔德作为圣西门的私人秘书,开始了两人长达七年之久的学术合作。在此期间,圣西门的许多思想对年轻的孔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是在与圣西门的合作著述活动中,孔德形成了他后来的核心思想。直到824年,圣西门逝世的前一年,两人才最后分手。造成两人分手、关系破裂的原因,表面看来是在论文署名问题上产生了争执,但实际上,孔德与圣西门的分歧有着更深刻的政治和理论方面的原因。圣西门作为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十分强调直接改革的必要性,认为最重要的是鼓励实业家和银行家的自由经营,主张采取果断步骤,改革当时的法国社会。而孔德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强调理论宣传应先于改革活动,并且认为,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比达到某些实际的结果更为重要。此外,颇为滑稽的是,孔德当时拼命反对圣西门提出的关于宗教价值的思想,谁曾料到晚年的孔德竞成了鼓吹实证主义人道教的宗教狂。
评分今天刚刚拿到书,这本:..?&贾春增贾春增写的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很不错,外国社会学史(第三版)在每章后增加了本章要点、基本概念、思考题和参考书目,以便读者把握每章的基本内容并更进一步的思考。社会学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学科,本书力求以史为鉴,从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当今的社会学理论。外国社会学史一书的初版于1989年问世,现在与读者见面的是本书的第三版。本版在前两版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其中主要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西方社会学综合趋势的新发展,以及进入21世纪以,来的俄罗斯社会学的新动向。另外,对其他个别章节也作了一些补充。经过上述的修订,本书在内容上更加完整,层次更加清晰。本版在每章后增加了本章要点、基本概念、思考题和参考书目,以便读者把握每章的基本内容并更进一步的思考。社会学是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学科,本书力求以史为鉴,从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当今的社会学理论。第一章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西方学术界通常认为法国的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是社会学的创始人,因为他最先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的名称,并力图把它建设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第一节生平与著述孔德出生于法国南部的蒙彼利埃市。这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古城,早在1289年就建立了大学,被认为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历史上有不少的名流学者曾到这里进行讲学或访问,英国著名哲学家洛克就是其中之一。孔德生长在一个政治上谨小慎微的保皇主义者家庭,一位叫昂孔特雷的数学老师,给少年的孔德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位数学老师知识渊博,同时又是著名的新教牧师。他成为孔德崇拜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1814年10月,孔德进入巴黎工科大学学习。1816年4月,因学生反对学校执行政府当局陈旧的考试形式,聚众示威,学校被政府主管部门关闭,勒令停课整顿,并要求学生重新注册登记。这实际上是对那些具有革新精神和反对因循守旧的学生进行一次变相的清洗。孔德对学校和政府当局的这种做法极为不满,愤然离开学校,回到家里。孔德再次来到巴黎的时候,学校已经复课,他本可以返校注册,继续学业,但他放弃了这一机会,因为此刻他对校园内的学习已失去了兴趣。他在巴黎找到了做私人家庭教师的工作,决定走独立谋生、校外自学的道路。1817年夏,孔德认识了圣西门。孔德作为圣西门的私人秘书,开始了两人长达七年之久的学术合作。在此期间,圣西门的许多思想对年轻的孔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是在与圣西门的合作著述活动中,孔德形成了他后来的核心思想。直到824年,圣西门逝世的前一年,两人才最后分手。造成两人分手、关系破裂的原因,表面看
评分很适合社会学的初学者来了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历史,不过对当代西方社会学没有介绍,是个遗憾!
评分书没有包装,外皮有些皱了,凑合吧
评分这是我2012年考研要用的书,希望能从京东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书,助力我的考研,fighting!
评分社会学理论教材中的经典,很实用
评分书很好啊
评分封面有点碎啊,其他还好
评分考研需要指定用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