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涵蓋平麵構成理論全領域;針對設計理念的實現方式與畫麵錶現技巧展開的實踐訓練;以挑戰創造力、激發新思維為目標的學習方法;從構成整體一形式美法則到基本元素一點、綫、麵、色彩等進行全方位解析;通過學習體驗來完成設計領域決定成功的一步。
內容簡介
《平麵構成》是“21世紀藝術設計基礎精品課程規劃教材”之一,本套教材立足於新世紀中國藝術教育的改革,將藝術理論與技能培訓融會貫通,從內容選材、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實驗和實訓配套等方麵突齣藝術院校教育的特點,是一套既有係統的學術研究成果,又貼近當下設計教學實踐的專傢教材。
本套教材分彆從不同的設計領域,係統而完整地講解瞭設計的基本概念、錶現技法、設計流程,並配閤韆餘套國內外經典案例,指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設計實務。
圖書選題體例豐富,每個章節設有課題概述、教學目標以及章節重點,章節內容包含基礎知識、教學實例、設計點評及課後練習,環節緊湊,塑造瞭一個完整的教學體係。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平麵構成——設計錶達的起點和基礎
1.1 構成與平麵構成
1.1.1 構成的概念
1.1.2 平麵構成的概念
1.1.3 構成的價值與教學目的
1.2 構成的起源與發展
1.2.1 俄國構成主義運動和荷蘭風格派運動
1.2.2 包豪斯設計學院的曆史及其代錶人物
1.2.3 構成課程的引入與變革
1.3 平麵構成的材料與工具
1.3.1 平麵構成的傳統工具
1.3.2 平麵構成的新材料和新工具
教學實例
設計點評
第2章 點、綫、麵——平麵構成的基本形態要素
2.1 “點”的形態特徵及其設計應用
2.1.1 點的眾多形態
2.1.2 點的屬性與錶情
2.1.3 點的構成應用
2.2 “綫”的形態特徵及其設計應用
2.2.1 綫的眾多形態及性格
2.2.2 造型藝術中的綫
2.2.3 綫的構成應用
2.3 “麵”的形態特徵及其設計應用
2.3.1 麵的概念
2.3.2 麵的分類和特徵
2.3.3 麵的構成
2.4 點、綫、麵的綜閤錶達實例
教學實例
設計點評
課後練習
第3章 平麵構成的形式美法則及應用
3.1 變化統一
3.1.1 變化
3.1.2 統一
3.2 對稱與均衡
3.2.1 對稱
3.2.2 均衡
3.3 韻律與節奏
3.4 對比與調和
3.4.1 對比
3.4.2 調和
教學實例
設計點評
課後練習
第4章 平麵構成基本錶達形式
4.1 基本形與骨骼
4.1.1 基本形
4.1.2 骨骼
4.2 重復與近似構成
4.2.1 重復構成
4.2.2 近似構成
4.3 發射與密集構成
4.3.1 發射構成
4.3.2 密集構成
4.4 漸變與特異構成
4.4.1 漸變構成
4.4.2 特異構成
4.5 空間構成
4.5.1 自然空間
4.5.2 平麵空間
教學實例
設計點評
課後練習
第5章 構成思維的延展——圖形創意
5.1 幾種常用的圖形創意思維方式
5.1.1 正負圖形構成
5.1.2 共生構成
5.1.3 替換構成
5.1.4 圖形同構
5.1.5 影異構成
5.1.6 質感再造
5.2 北京服裝學院學生優秀圖形創意作品
教學實例
設計點評
課後練習
第6章 從構成到設計——平麵構成在現代設計中的錶達與創新
6.1 廣告設計中的平麵構成
6.1.1 點綫麵對基本圖形運用的影響
6.1.2 形式法則對錶達方式的影響
6.2 標誌設計中的平麵構成
6.3 包裝設計中的平麵構成
6.4 攝影構圖中的平麵構成
6.4.1 現代攝影構圖
6.4.2 攝影視角的拓寬
6.4.3 多次曝光
6.4.4 頻閃效應
6.5 服裝設計中的平麵構成
6.5.1 服飾圖案中的平麵構成
6.5.2 服裝造型設計中的平麵構成
6.5.3 服裝麵料選用與肌理效果
教學實例
設計點評
課後練習
精彩書摘
包豪斯是德國魏瑪市公立包豪斯學校的簡稱.後改稱設計學院習慣上仍沿稱“包豪斯”。其創始人為格羅皮烏斯)。
“包豪斯”一詞是格羅皮烏斯發明的,是德語Batjhaus的譯音.由德語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倒置而成。包豪斯是於1919年在德國成立的一所設計學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包豪斯所倡導的造型設計理念及教學體係至今仍影響著全世界。包豪斯前後經曆瞭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919-1925年),德國魏瑪時期。格羅皮烏斯任校長,提齣“藝術與技術新統一”的崇高理想。肩負起訓練20世紀設計傢和建築師的神聖使命。他廣招賢能,聘任藝術傢與手工匠師授課,建立藝術教育與手工製作相結閤的新型教育製度。
第二階段(1925-1932年),德紹時期。包豪斯在德國德紹重建並進行課程改革,實行瞭設計與製作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取得瞭優異成果。第三階段(1932-1933年),柏林時期。L·密斯·凡·德·羅將學校遷至柏林一座廢棄的辦公樓中,試圖重整旗鼓。由於包豪斯精神為德國納粹政府所不容,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閉,不得不結束其14年的發展曆程。
總體來說,包豪斯的設計教育觀念包括以下幾點
(1)技術和藝術的和諧統一。
(2)通過教學,使學生的視覺敏感性達到理性的水平。
(3)使學生對材料、結構、肌理、色彩有科學的、技術的理解。
(4)強調集體工作是設計的核心。
21世紀藝術設計基礎精品課程規劃教材:平麵構成 圖書簡介 引言:設計思維的基石與時代的脈動 在信息爆炸與視覺文化高度發達的今天,設計已不再是單純的技能應用,而是關乎觀念構建、問題解決和文化錶達的核心能力。《21世紀藝術設計基礎精品課程規劃教材:平麵構成》正是為適應這一時代需求而精心編撰的。本書深刻認識到,無論是二維還是三維空間的設計實踐,其底層邏輯與美學原則,無不根植於對“構成”的理解與駕馭。平麵構成,作為設計思維的第一個重要關口,是培養設計師紮實基本功、提升審美判斷力的關鍵環節。 本書並非傳統意義上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立足於當代設計前沿,以“構建視覺秩序與信息有效傳達”為核心目標,係統梳理和重塑平麵構成學的教學體係。它旨在幫助學習者跨越“形”與“意”的鴻溝,掌握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具象視覺語言的轉化能力。 第一部分:構成學的哲學基礎與時代語境 本部分著重探討平麵構成在21世紀設計語境下的地位與價值。我們超越瞭單純的幾何圖形組閤,深入剖析構成學的本質——秩序與變異的辯證統一。 1. 設計的本質:從秩序到意義的建構: 探討構成學作為設計思維起點的重要性。構成不是目的,而是實現有效溝通和美學體驗的手段。我們將引入當代設計理論中對“信息流”、“用戶體驗”和“視覺敘事”的關注,說明平麵構成如何成為組織復雜信息的第一道防綫。 2. 美學原則的再審視:經典與現代的對話: 係統迴顧古典美學中的均衡、韻律、比例等概念,並將其放置於數字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進行重新審視。例如,如何用非對稱平衡來體現數字時代的活力,如何運用模塊化設計來適應快速迭代的界麵需求。我們強調,優秀的構成是跨越時代、具備普適性的結構智慧。 3. 視覺元素的解構與重塑: 對點、綫、麵這三大基礎元素的物理屬性、心理感受及其在不同媒介中的錶現力進行深入剖析。綫不僅是分割,它可以是時間、可以是路徑;麵不僅是覆蓋,它可以是情感的容器。本章鼓勵學習者打破對元素的刻闆印象,發掘其無限的組閤潛能。 第二部分:形式語言的實踐語法——基礎構成訓練 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實踐闆塊,通過嚴謹的步驟和大量的案例分析,引導學習者掌握構成語言的“語法”。 1. 空間關係與組織邏輯: 詳細講解各種空間組織方式,包括連續、重復、放射、層疊、滲透等。重點解析“負空間”(留白)的價值,闡明負空間在平衡畫麵、引導視綫和增強信息層次中的決定性作用。我們通過大量的對比分析,展示優秀的負空間設計如何實現“少即是多”的視覺效果。 2. 動態與張力:如何在靜止中創造運動感: 探討“運動”在平麵構成中的錶現手法,包括方嚮性引導、漸變處理、視綫軌跡的預設。尤其關注“張力”的營造,即通過對形體之間的距離、大小和方嚮的精確控製,在畫麵中建立一種看不見卻能被感知到的力量平衡與衝突感。 3. 色彩構成與光影的心理暗示(不涉及色彩理論的深度計算,聚焦於關係): 本部分側重於色彩關係在構成中的作用。分析冷暖、明度、純度在建立畫麵結構層級時的效能。例如,如何利用高純度色塊作為視覺焦點,如何用低飽和度的背景色來烘托主體。同時,通過黑白灰的層級變化來模擬光影對二維構圖的深度塑造,使平麵具備“體量感”。 4. 肌理與質感的視覺轉化: 探討如何通過圖形的筆觸、邊緣處理、以及特定圖層的疊加,在平麵上營造齣觸感和材料感。這對於包裝設計、UI/UX中的紋理應用至關重要。我們將引導學生理解,肌理不僅是裝飾,更是增強信息可信度和情感連接的媒介。 第三部分:構成學的跨界應用與未來展望 本部分將平麵構成的基礎知識延伸至實際的設計應用領域,強調構成能力的遷移性。 1. 版式設計中的結構核心: 深入分析網格係統(Grid System)的原理和應用。講解如何根據信息的重要性、閱讀習慣和媒介特性(印刷品、網頁、移動端)來靈活構建和打破網格,實現既規範又富有創意的版麵布局。 2. 標誌與圖形符號的精煉: 探討標誌設計對構成原則的極緻要求——簡潔性、記憶點和延展性。通過分析經典標誌案例,揭示如何將復雜的概念提煉為最純粹的幾何構成,保證其在不同尺度下的有效識彆。 3. 動態構圖的預設基礎: 鑒於當代設計嚮動態媒介的傾斜,本章闡述平麵構成如何作為動態圖形(Motion Graphics)的靜態骨架。理解關鍵幀之間的過渡、元素的路徑預設,本質上是對二維構成原理的延展和時間維度的嵌入。 4. 數字化工具下的構成思維: 討論計算機軟件(如矢量圖形軟件)如何解放設計師的重復勞動,但同時強調,工具的先進性絕不能取代對構成本質的理解。學習者必須學會利用參數化和算法思維來優化和探索傳統構成方法難以窮盡的組閤可能性。 本書的特色與價值 本書的編撰嚴格遵循“理論先行,實踐驅動,批判反思”的原則。它配備瞭大量的中外優秀設計案例,這些案例經過精心挑選,不僅展示瞭構成學的經典應用,更體現瞭當代設計大師如何突破既有框架進行創新。每一章節均設置瞭“構成挑戰”或“思維拓寬”練習,旨在訓練學習者的結構化思考能力,而非僅僅是復製既有樣式。 《21世紀藝術設計基礎精品課程規劃教材:平麵構成》緻力於培養的,是能夠從紛繁蕪雜的視覺信息中迅速提煉結構、建立秩序、並用最精煉的視覺語言進行錶達的未來設計人纔。它是所有緻力於平麵設計、視覺傳達、交互設計、環境藝術等領域學習者不可或缺的奠基之作。掌握瞭平麵構成,便如同掌握瞭設計的“骨骼”與“語法”,為後續的專業深化學習奠定瞭堅不可摧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