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三百品

篆刻三百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天衡 等 著
图书标签:
  • 篆刻
  • 书法
  • 艺术
  • 传统文化
  • 鉴赏
  • 印章
  • 技法
  • 历史
  • 文化艺术
  • 藏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87807259381
版次:1
商品编码:1010990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韩天衡先生新力作,诗吟《唐诗三百首》,印赏《篆刻三百品》,印学专家遴选剖析指引堂奥,经典荟萃信息丰富摹赏必备。
  浓缩的篆刻历史,经典的印例佳作,独到的专家视野,高雅的品赏情调。

内容简介

  本书从近3000部印谱的几十万方玺印中去粗取精,经多次筛选,选出玺印305方,上自商周,下至当世,跨时3000年,是各个时期、各种形式、各种风格、各种流派保存得较好原貌的代表作,其中上古玺印104钮,明清以来流派印章201钮。
  全书以篆刻艺术发展为纵线,将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精品佳作连缀起。同时,又对每方印章的时代演进、艺风嬗变、文化背景、创作理念,以及配篆、章法、运刀和风貌追求等,都力求剖析得言之有物,使之兼具典型性和完备性,既可赏析研读又可作为学习临摹的范本。

作者简介

  韩天衡,1940年5月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号豆庐、近墨者、味闲。擅书法、国画、篆刻、美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国画以花鸟见长。作品曾获日本国文部大臣奖、上海文学艺术奖等,所著《中国印学年表》一书获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届辞书评比奖。出版的作品集有《韩天衡书集》、《韩天衡书画印选》、《韩天衡篆刻精选》、《韩天衡鸟虫酣印》、《行篆千字文》、隶书《三字经》等50余种。著作有《中国篆刻大辞典》、《韩天衡谈艺录》、《天衡印谭》、《天衡艺谭》、《中国篆刻艺术》(日本有翻译本)、《中国印学年表》等20余种。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艺术家。
  2001年APEC会议,受命为20位国家元首篆刻名印,由江泽民主席作为国礼赠送各国领导人。现任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院长、上海中国画院顾问(原副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及鉴定收藏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温州师范学院教授等。

内页插图

目录

http://images.joyo.com/c/c9804033.jpg;http://images.joyo.com/c/c9804034.jpg;http://images.joyo.com/c/c9804035.jpg;http://images.joyo.com/c/c9804036.jpg

精彩书摘

  战国齐陶玺。印文句式与“陈榑三立事岁右廪釜”同。 “陈窒”为监造者姓名, “安邑”为地名。陶玺制作不及官方铜玺那般严谨规范,也因材质的缘故,长期浸蚀磕损,印面残破尤甚。
  该印中“陈窒”二字结构繁复,间距紧密,并与“事”字上半、 “釜”字下部一样,残缺驳蚀,使印之右上角与左下角的残损成对角呼应,当为印之虚处。其余“立”、 “岁安邑亳”五字篆法笔势清晰,不作刻意的挪移、参差,每字四周留红流转,气脉贯通,当为印之实处。由此虚被实所分割,实被虚所映衬。而“陈窒”的茂密、敬侧,又与另外五个自然从容的印文形成反差,全印于排列有度中显跌宕、起波澜。该印白文凿刻痕迹明显, “立”、 “岁安”三字线条凝练道劲,质朴古拙,最为精彩。其中“安”字的弧形捺笔笔意浓厚,又与“岁”字外框势态相向。 “事”字下半部的细劲犀利,也与左列“邑亳釜”三字的钝拙斑斓成鲜明的对比。
  铜质、玉质古玺一般多施边框。此陶玺打破陈规,印文奇古得天趣,布局力求规整。造化之工已将四周边线破损殊剧,甚至销蚀侵及印文。全印虚实变化莫测,浑然一体,而无散漫之弊。最奇妙处“釜”字右垂笔与下印边穿通形成残缺,仿佛“万丈红泉落”,神奇而生动。

前言/序言


汉字艺术的瑰宝:《篆刻三百品》内容导览 《篆刻三百品》并非一部包罗万象的通史著作,也非探讨篆刻技术流程的工具书。相反,它是一部精心策划、侧重于精选与品鉴的艺术选集,旨在为读者呈现三百件(或三百例)最具代表性、艺术价值或历史意义的篆刻作品。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其“不求全美,但求精粹”的选材哲学。 这部作品集的核心在于对篆刻艺术的深度剖析与审美引导。它着眼于历代名家之作,特别是那些在刀法、布局、印文设计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其内容结构并非按照时间线性展开,而是可能依照不同的风格流派、地域特色,乃至印章的使用功能进行分类梳理。 一、 风格流派的精粹展示 《篆刻三百品》必然会涵盖篆刻史上最重要的几个流派,并精选出最能代表其精神面貌的样本: 1. 秦汉古玺印的浑厚博大: 书中对于秦汉印的选取,绝非仅仅罗列“官印”或“私印”的名称,而是深入到其印文的结构、边框的处理以及朱文与白文的布局的独特韵味。例如,对战国私印中那些充满稚拙与天真之气的朱文印,会着重分析其笔画的粗细变化与章法上的自由奔放;而对汉代官印的方正谨严,则会探讨其如何体现汉隶的法度与帝国气象。这些选例体现了篆刻艺术在早期不刻意追求“文人趣味”时,所具备的原始生命力和浑厚意趣。 2. 魏晋隋唐的过渡与发展: 虽然这一时期的篆刻艺术成就相较于秦汉和明清有所逊色,但《三百品》会精选出反映时代审美转换的样本。例如,一些带有早期书法(如隶书)影响的印章,其笔画的折角处理和转折处的圆润化,将为读者提供篆刻语言由古朴向规范演变的视觉证据。 3. 宋元明清的文人篆刻高峰: 这是本书着墨最重的部分,重点在于文人对篆刻的“书入印,刀入画”的艺术追求。 元代: 对赵孟頫等人的作品选取,旨在说明“文人篆刻”的滥觞。这些印章的特点在于其书法意味的浓厚,以及对古意解读的文人式高雅。 明代“吴门派”与“浙派”的争锋: 书中会细致对比“吴门”印的秀雅、清劲,如文彭、何震的代表作。何震的“瘦硬一路”,其笔画的瘦硬感和刀法入石的力度,将通过精选的拓片得以清晰呈现。而对“浙派”的展示,则会强调其雄浑、错落的章法布局。 清代“缶庐派”与“邓派”的集大成: 重点分析“碑学”对篆刻的影响。如吴昌硕的印作,其特点在于“金石入印”的强烈视觉冲击力。书中会选取那些用刀大胆、笔画粗犷、充满金石气息的作品,分析其如何突破传统的“文气”,走向更具力量感和表现主义的境界。 二、 技术与审美的交叉分析 《篆刻三百品》的深度,还体现在对技术元素的审美解读上。书中对每件作品的介绍,绝非简单的“某某人刻于某年”,而是围绕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1. 刀法形态的比较研究: 本书会收录不同刀法体系下的作品,例如: 冲刀法: 表现出入刀的爽利与果断,线条边缘的崩裂感如何形成一种粗粝的美感。 切刀法: 表现出线条的平整与光洁,体现印者对细节的耐心处理。 苍劲与圆润的对比: 通过对不同作品边缘(“边栏”)的处理方式,展示篆刻家对印面气息的控制。有的追求刀痕的自然保留,有的则追求极度的平滑。 2. 篆书书体的演变: 篆刻的灵魂在于“篆”。《三百品》会选取不同篆书体裁的典范之作: 大篆(如钟鼎文): 选例会展现其线条的粗重和结构的不规则性,体现其古朴的韵味。 小篆(如秦系小篆): 选例会强调其匀称、圆转的笔道,体现规范美。 趣味篆(如花鸟篆、缪斯篆): 这些作品展示了篆刻家在满足实用功能之外的文学趣味和装饰性构思。 3. 章法布局的奥秘: 对于三百件作品的分析,很大篇幅会集中在“计白当黑”的艺术处理上。书中会对比: 疏密有致的布局: 如何通过调整字与字、笔画与笔画之间的空间,达到视觉的平衡与呼吸感。 险绝与正出的张力: 一些作品可能故意打破常规对称,通过字体的挪移、笔画的挤压来实现视觉的“惊险”,但最终又在整体上达到和谐统一。 结语:一部视觉的考察报告 《篆刻三百品》的价值,不在于讲述“如何刻”,而在于展示“什么是好的篆刻”。它是一份精选出来的中国篆刻艺术的视觉考察报告,通过对三百个高品质样本的细致呈现与解读,引导读者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审美体系,理解篆刻艺术如何在刀尖上承载了千年的文字与文化重量。读者通过此书,将获得的是对中国传统美学中“方寸之间见乾坤”这一理念的直观认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那种老旧的泛黄纸张质感,配上朱红色的印章图案,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一个充满历史感的氛围里。我本来就对传统艺术挺感兴趣的,尤其是书法和绘画,所以看到这本书的介绍时,就忍不住想翻开看看。打开书后,我发现里面的内容排版非常考究,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的时候感到很舒服,不至于太拥挤或者太空旷。 这本书的装帧也非常扎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像是收藏了一件艺术品。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书脊上的烫金字,在光线下会折射出低调而典雅的光芒。这种对细节的打磨,让我觉得作者和出版方都是用心在做事情的。而且,书的纸张质量也很好,拿在手上有一种温润的触感,翻页的时候声音也很悦耳,完全不像那种廉价的印刷品。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不像那种填鸭式的教材,而是更像是一次与艺术的私密对话。我发现自己可以根据心情随意翻阅,每一次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它没有强迫你去记住什么,而是通过精美的视觉呈现和深度的文字引导,让你自然而然地爱上这种艺术形式。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它将复杂的内容拆解得非常清晰,让人能够循序渐进地去理解和欣赏。这种科学的编排方式,让初学者也能很快上手,而有经验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新的启发。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整体感觉就是优雅、深刻,且极具收藏价值,是一本能让人沉浸其中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部分虽然不多,但每一句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凝练之语。我发现它在介绍各种概念的时候,语言非常精炼,没有过多的废话,直击核心。这种“惜墨如金”的写作风格,让我对作者的功力深感佩服。读起来感觉很流畅,不需要费力去揣摩那些晦涩的词句,就能领会其精髓。 我注意到书中的文字和图像之间的搭配非常和谐,彼此呼应,相得益彰。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用最恰当的语言去引导读者的目光,将理论和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平衡感让这本书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让人在学习之余,还能享受到一种文字的韵律美。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风格非常古典,但又不失现代的精致感。我发现它在用色上非常讲究,黑白分明,偶尔穿插一些古朴的赭石色调,给人一种沉稳大气的感觉。我本来以为这种题材的书会很枯燥,但这本书的版式设计却充满了动感和韵律,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总能发现一些新的美学体验。我感觉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可以把玩的艺术品,非常适合放在书架上陈列。 书中的插图和排版设计都非常用心,每一页的设计都像是一幅精心构图的水墨画。这种对视觉美学的追求,让这本书在众多艺术类书籍中脱颖而出。我特别欣赏它在对各种纹样的处理上所展现出的细腻和精准,那种古朴的线条和对称的美感,让人百看不厌。总之,这本书的视觉呈现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在艺术上的造诣显然非常深厚,他不仅在技法上有着独到的见解,更重要的是,他对艺术的理解也很有高度。我从书中感受到了那种对传统的敬畏和对创新的渴望,这种矛盾又统一的情感,让这本书充满了张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自信和沉稳,让人不自觉地就信服了他的判断。 书中对一些传统技法的描述,既有严谨的学术性,又不乏人文关怀。作者在讲解过程中,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细致地引导着我们进入艺术的世界。我能感受到他希望读者不仅是学会技法,更是要理解艺术背后的精神内涵,这种教育的温度,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心灵的向导。

评分

文物出版社蓝皮的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有机会要把全套收了

评分

篆刻艺术,源远流长,乃中华文明之瑰宝,炎黄子孙理应发扬光大之!

评分

本书从近3000部印谱的几十万方玺印中去粗取精,经多次筛选,选出玺印305方,上自商周,下至当世,跨时3000年,是各个时期、各种形式、各种风格、各种流派保存得较好原貌的代表作,其中上古玺印104钮,明清以来流派印章201钮。

评分

篆刻艺术,源远流长,乃中华文明之瑰宝,炎黄子孙理应发扬光大之!

评分

篆刻赏鉴佳作,是篆刻初学者较好的入门书籍。学术价值颇高。

评分

以人之长,补已之短。

评分

慕名而来,很不错的一本书,结合合适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选印经典,选取版本也好,评论和评论中引出的问题和学习方向更好!不过建议完成的新手并且没老师自学的还是先临摹汉印一段时间后再看更好。

评分

韩天衡大作,而且纸质良好,印刷清晰,到货及时,服务一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