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悟道的传奇经历,完全超了我们日常生活经验。六平方米的雪洞,十二年不躺下来睡觉,只是专注地修行。33岁到45岁,她在海拔一万三千两百尺的雪洞中独自修行。每年八个月的冬天,气温零下三十五度。美丽的伦敦少女,来到遥远的喜马拉雅山修行。远离文明,独守雪洞,过着深山野人般的原始生活?这不是传说,也不是传奇,而是一个西方淑女追求精神生活的真实人生。
维琪·麦肯基(Vicki Mackenzie),出生于英国。毕业于昆兰大学,曾为《太阳报 》、《周日时报》、《今日电报》、《今日素描报》、《周日邮报》等几十家媒体撰写报道文章。1976年,曾前往尼泊尔参加藏传佛教的冥思课程。曾出版《转世》、《西方转世上师》等书。
洞穴
……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水。
她解释说:“首先,我必须到距离此处大约四分之一英里的泉水里提水。夏天,我必须跑好几次,将水背到洞穴中。冬天,如果我不能出去,我会将雪融化来用。如果你有将雪融化来用的经验,你会知道这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一大堆的雪只能制造出一点点的水。幸运的是,冬天里你不需要很多水。因为你不必洗澡也不必洗衣服,所以你可以省下很多水。当我进入三年的闭关,无法离开我设限的范围内时,有个好心人为我支付了水管费,在洞穴围墙内安装了水
管,这帮了我很大的忙。”
其次是如何解决食物的问题。在这个贫瘠的山区,当然没有东西可吃。没有结浆果的矮树丛,没有果树,也没有黄澄澄的麦浪。丹津?巴默安排在夏季将食物运上来,但食物经常没有如期运来,逼得她不得不自己山上山下来回奔跑,每次都需要负荷着巨大的担子。这样花费了她很多时间和精力。
当她做三年的长期闭关时,泽林?多杰负责管理这件事。多杰回忆说:“我雇用劳力与驴子,帮她运送所有的必需品。煤油、糌粑、米、木豆、面粉、干蔬菜、奶油、烹饪油、盐、肥皂、牛奶粉、茶、糖、苹果,以及仪式用的糖、香等。除此之外,还雇用砍木工,将砍好的木块运送上山。”
除了这些基本必需品外,丹津?巴默在洞穴外崖壁下开发了两个苗床,种植蔬菜与花卉。食物喂养她的身体,花朵滋养了她的灵魂。后来几年,她又尝试种各种蔬菜花卉,看哪一种能够适应岩石土壤。她说:“我试过各种蔬菜,如卷心菜、豌豆等。但是这些都被啮齿动物吃掉了。它们唯一不吃的就是萝卜与马铃薯。这些年来,我真正发现萝卜是个好东西,我随时都准备好如何推销萝卜去。”她还热切地说,“我发现,萝卜是一种具有双重价值的蔬菜。它有丰富的绿叶,它的绿叶其实是蔬菜中营养最丰富的,并且味道好极了,尤其是刚摘下来的时候。”她停了一会儿,夸张地说:“世上所有的美食,都比不上经过漫长的冬天后,进入嘴里的第一口鲜萝卜叶子。然后,就是萝卜的球茎了,那也鲜美极了。叶子与球茎都可以切碎晒干,整个冬天,都可以享用这些极品蔬菜。”后来,她还开玩笑地说:“说真的,我正等待着有人出版《一百零八个烹煮萝卜的方法》的书呢!”
……
坚忍是一方面情况,舒适也是人们考虑的一种情况。热水浴、毛巾、香皂、软床、清洁的床单、休闲椅、干净的厕所,这些都是女性所需要和喜爱的东西,但巴默却一样都没有。根据男人的说法,女性获得开悟的最大障碍,就是渴望有舒适的物质生活。他们说,女人的本性,就是希望像猫一
样蜷曲在温暖的火炉前。她们怎能忍受艰苦隔绝的环境呢,而这种隔绝状态却是灵修进步所必需的。丹津?巴默的做法和实践都证明了他们是错误的。
她洗澡也很简单,不过一个水桶而已。她很少洗澡,尤其在冬天,水很稀少的时候,而寒冷的气温让身体一点臭味也没有。夏天,户外就是她的厕所,绝没有人看见过她如厕。冬天,她用一个罐子上厕所,然后把它埋掉。这些事情都没有烦扰过她。她说:“说心里话,我已经很久没有享用过抽水马桶或者热水淋浴了,我一点都不想那种舒服。”
在她的洞穴中,没有电视机、收音机、音乐、小说。事实上,除了宗教书籍外,什么书也没有。她彻底远离任何形式的娱乐活动,这使她与苦行者修行一样。她不断重复地说:“我不缺少任何‘奢侈品’。达胡西的生活已经将我训练得很好。我拥有需要的一切东西。”
……
此外,啮齿类动物也是丹津?巴默的熟客,它们常常偷吃她种植在园子里的卷心菜与豌豆。有时它们还进入她的储藏室,企图偷吃她的谷物和干蔬菜。丹津?巴默对这些来犯者又采取了一种惊人的友好态度。她说:“它们大部分是野鼠与大颊鼠。秋天的时候,老鼠特别多,它们都很可爱。有时,我用笼子把它们抓起来,再拿到屋外放走。观看它们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老鼠被抓到时,反应都不一样。”她的说法暗含了佛教的信仰,由于动物同人类一样,具有意念,它们与人类一样也会有轮回,在这个永不止息的生生死死的河流中,它们过去或未来可能是人类,这种说法完全合乎逻辑。
她继续说:“有些老鼠很恐慌,胆怯地躲到笼子最深处的角落。有些老鼠生气咆叫,企图撕扯笼子逃离出去。还有一些老鼠非常友善,把小爪子放在铁栏上,会把鼻子伸出来望着你,容许你拍拍它们。每只老鼠的反应都完全不一样。”
……
她的另一个访客是小鼬鼠。一次,她在菜园里看见它,当它感觉到被发现后,就要跑开,但最后很明显地改变了主意,勇敢地留了下来,友好地与丹津?巴默接近。巴默说:“它快步奔向我,然后停下来,站着抬起头来看。它的身体很小,我在它眼里一定庞大极了。它只是站在
那里看着我,然后它忽然兴奋起来,它跑回围墙,开始在墙上荡秋千。它倒挂着一直望着我,观察我是否仍然看着它,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放下”的阐释。在那样极端的环境中,生存本身就是一场考验,作者没有去渲染那种戏剧性的求生本能,而是将笔墨聚焦于如何在高压之下保持心灵的完整与纯粹。那些关于信仰、关于接受无常的段落,读起来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感。我感觉作者不仅记录了一次地理上的探险,更完成了一次彻底的“内省之旅”。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冒险往往发生在我们的思想内部,而不是在外部世界有多么遥远。每当我在生活中感到迷茫时,翻开这本书的任意一页,都能迅速被拉回到那种高远、开阔的视角中,那些琐碎的烦恼瞬间变得微不足道。这是一部能改变你看待世界方式的杰作,它教会你如何与沉默相处,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雪洞”。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这一点非常耐人寻味。有时,它如同最纯净的雪水,清澈见底,逻辑清晰,充满了地理学般的精确描述;而转瞬之间,笔锋一转,又变得极具诗意和画面感,仿佛进入了某种禅定的冥想状态。我尤其欣赏那些关于“寂静”的描写,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而是通过声音的缺失和环境的空旷,反衬出内心世界的喧嚣与最终的和解。这使得全书的基调保持在一种高雅而不疏离的平衡点上。它更像是一份私密的日记,但又具有极强的普适性,让你觉得自己正在偷窥一个伟大灵魂的蜕变过程。如果你期待的是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可能会感到失望,但如果你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滋养与启发,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远超纸张本身。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节奏并不适合碎片化阅读,它需要你投入完整的心神,像朝圣者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跟随作者的思绪。开篇的铺陈略显缓慢,但一旦进入状态,你就会被那种无边无际的孤独感和随之而来的广阔感所吸引。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冲突的方式——那些冲突往往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自我怀疑和对“意义”的追问。那些看似平淡的记述,实则暗流涌动,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张力。它成功地避免了将异域文化符号化或猎奇化,而是以一种非常真诚和谦卑的姿态去探讨人类共通的精神困境。对于那些对当代快节奏生活感到疲惫,渴望在精神世界寻求片刻安宁的人来说,这本书无异于一股清泉,它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了提问的勇气和探索的路径。
评分阅读体验是极其独特的,我很少读到能将个人体验与宏大背景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的作品。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古典的游记文学,但又明显带着现代的敏锐和内省。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达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无论是山风的呼啸,还是寺庙中香火的缭绕,都栩栩如生。更令人称道的是,作者在描述那些“悟道”的瞬间时,没有落入空泛的玄学,而是扎根于具体的、可感知的日常场景——也许是一块石头,也许是一次与僧人的不期而遇。这种“化繁为简,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使得那些深刻的道理变得触手可及。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感官似乎被重新校准了,对周遭事物的敏感度提升了不少,这绝对是一次值得反复咀嚼的阅读旅程,它强迫你慢下来,去真正“看”这个世界,而不是仅仅“路过”。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让人沉浸其中的魔力,仿佛作者带着我们亲身走过那些崎岖的山路,感受着每一次呼吸间的冷冽与清明。那种对环境的细致描摹,不仅仅是描绘风景,更是将自然的力量融入了人物的内心挣扎与成长之中。每一次翻页,都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宁静,即便故事本身可能蕴含着深刻的哲思或生命的重量,但作者的笔触却异常轻盈、充满智慧,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它不是那种直白的“心灵鸡汤”,而是通过细腻的叙事,引导读者自己去挖掘文字背后的深意。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时间”和“空间”处理的手法,在广袤的山脉背景下,个体的存在显得渺小却又无比珍贵,这种张力贯穿始终,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甚至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日常生活的节奏和价值所在。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十分考究,那种朴素中透着雅致的气质,与内容完美契合,拿起它就像是进行了一场庄重的仪式。
评分搞活动的时候买的,不错的哦!
评分一般 当故事书看看还行 作者写书时自我的意识太多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书到得很快,页面纸张一般,主要我要的是内容,
评分帮人买的,很不错的书啊。
评分服务,速度都好!书还未看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书的质量不错 内容值得好好读读
评分书是正版的,不错,支持京东,发货速度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