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德国宪法纲要

联邦德国宪法纲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黑塞 著,李辉 译
图书标签:
  • 联邦德国
  • 宪法
  • 法律
  • 政治
  • 历史
  • 德国
  • 政治制度
  • 基本法
  • 宪政主义
  • 欧洲政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54287
版次:1
商品编码:10127309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公法名著译丛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0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4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联邦德国宪法纲要》是康拉德·黑塞教授的名著。全书共分宪法,基本法的宪法秩序的基础,构造形成之概要和宪法的保护等四个部分。内容包括:宪法的概念与特征;宪法解释;社会法治国家;联邦议会;联邦参议院;联邦宪政法院等。
在新版书中没有变化的是过去版本中的那些基本观点与基础概念。尽管宪法中并非不存在矛盾冲突,但宪法必须被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的国家组织法与公民基本权,不能作为互不相关的内容被彼此分立与割裂开来,正如——而且也不仅仅是——通过法学教育的发展所证实的,下面这种观点很适合对于我们宪法秩序中的那些本质内容进行关注:即将这一秩序里整体与其各个分支部分之间的紧密的相互关联性展现出来。由于现在有浩如烟际的大量新材料涌现,使得想要获取一种必要的指南变得愈发困难,因此,只有对于这些材料的基础内容与本质联系的认识,即对于那些最根本性的和反复出现的“基本特征”的了解,才使获取这样一个必要的指南具备了可能性。而这样一个指南,不仅仅是进行业余与专业性的研究讨论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对实践中的宪法法律与宪法政策问题的一个恰当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后文中还试图对当今德国宪法中个别问题的发展现状做一个既简练又信实的阐释,并且通过详尽的提示使读者能够获得更为广泛的信息。

作者简介

康拉德·黑塞教授于1919年1月29日出生在科尼斯堡,2005年3月15日卒于弗莱堡,他出生在一个受人尊敬的教授家庭,其父是当时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童年与少年岁月是在布莱斯劳度过的。康拉德·黑塞中学一毕业便直接应召服役参战了,后来因为负伤才使他幸免于这场战争的灾难。战后,他在最短的时间内于哥廷根大学完成了法学学位的学习,其后便师从鲁道夫·斯门德(Rudolf Smend)教授攻读法学博士,其博士论文的题目是《平等原则》(参见《公法论丛》第109期,1984年,第174页)。在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他继续留在哥廷根大学的教会法研究所中,从事研究助理的工作,他撰写的晋升教授论文的题目是:《在教会领域内由国家法院提供的法律保护》(发表于1955年)。在该论文发表后仅一年(1956年),他便接到了弗莱堡大学法律系的聘请,开始担任弗莱堡大学的法学教授,尽管任职期间他还接到过慕尼黑大学与波恩大学法律系的聘请,但他始终留在弗莱堡大学任教。在弗莱堡大学任教期间他的著述甚丰,如《宪法的规范性效力》(1959年)、《中央集权的联邦制国家》(1962年)、《在民主共同体之中的自由教会》(1964年)等。

目录

名词缩写表
第一部分 宪法
第一章 宪法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章 宪法解释
第三章 基本法与其效力范围
第二部分 基本法的宪法秩序的基础
第四章 概览
第五章 民主制
第六章 社会法治国家
第七章 联邦国家
第八章 民主制、社会法治国家与联邦国家的配置
第三部分 构造形成之概要
第一篇 基本权
第九章 概念与特征
第十章 基本权法律之形成、限制与保护
第十一章 基本权的效力与实践的问题
第十二章 单项基本权
第二篇 诸项功能
第十三章 权力分立
第十四章 各项具体功能
第三篇 机关与权限
第十五章 联邦议会
第十六章 联邦参议院
第十七章 联邦政府
第十八章 联邦总统
第十九章 联邦宪政法院
第四部分 宪法的保护
第二十章 概览
第二十一章 宪法破坏的排除与宪法修改的限制
第二十二章 自由民主基本秩序的保障
第二十三章 立法紧急状态与非常事态法(紧急状态法)
基本法条款索引
术语名词索引
译者后记

精彩书摘

第二章 宪法解释
一 宪法解释的必要性、意义与任务。
当一个实证宪法问题需要被解答,而宪法中对此又没有做出清楚明确的规定时,宪法解释在这种狭义的意义上便显得很有必要,并且确实成为了一个问题。没有疑问之处自然不用解释,而且也不需要进行解释。但是,并非任意一个宪法规范的实践都可以算作是宪法解释,不过,在宪法解释的过程中,宪法却是持续不断地被更新现时化着(aktualisiert)。
当宪法规范的内容被实践,且对于这一实践过程的合宪性没有疑问时,那么这就不是宪法解释,而是宪法的实现。这种实现可以体现在社团成立、议会选举、法律颁布、行政处置或者法官判决这些受到合宪限制的权力行使之中,虽然其问人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些行为就是宪法的现实化。当宪法决定所确立的内容清楚明白时,虽然对于这些内容仍然需要一个——结构简单的——“理解”过程,也因此在广义上仍然属于是“解释”,但是对这些内容进行宪法解释的必要性是不大的。
由于宪法的开放性与宽泛性,使得它在与那些由细密的法规范所构成的其他法律领域相比时,会更频繁地出现解释的问题,因此对于宪法而言,解释便具有了决定性的意义。在德国基本法中,由于宪法司法性在宪法秩序中的范围被大大扩充了,因此宪法解释便因此而变得更加重要了。联邦宪政法院的宪法解释,如果试图不仅对公民而且对国家机关也具有同样拘束力的话(联邦宪政法院判例第31号),那么只有当联邦宪政法院在其 判决中——当然也可以在法院的司法解释中——将其解释对象限定为仅仅针对宪法内容时,所有国家权力的证立与正当化都受到宪法拘束的这种构想才有可能成为现实。尽管联邦宪政法院拥有宣告确立宪法内容的权力,但它也不能超越于宪法之上,因为联邦宪政法院的存在也是建立在宪法内容的基础上。因此,如何处理宪法解释的问题,对于联邦宪政法院完成其任务与整个宪法生命力存在与否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一个合理的与可得事后审查的程序中,将合宪的、“正确51的”结果发掘出,并以合理的与可得事后审查的方式证立这一结果,经由这种方式创制出法的明确性与可预见性,而不仅仅是为判决而判决,这就是宪法解释的任务。

前言/序言

就联邦德国对中国的公法学影响来说,宪法和行政法目前是不成比例的。在行政法领域,主要由于中国政法大学高家伟教授的努力,中国至少已有了毛雷尔教授的《行政法学总论》和沃尔夫等著的《行政法》三卷本这两种“大部头”。但在宪法领域,德国的中文译著却还是一片空白。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由学术和语言两方面能力限制造成的。毕竟,近几年国内耳熟能详的是“马伯里诉麦迪逊”,而不是“西南重组案”。而通达德文的法律学人——尤其是对宪法学有兴趣和专长的——则必然少之又少。几种原因汇合在一起,致使我们已经有美国宪法的译著(譬如上下两卷本的《宪法决策的过程——案例与材料》),已经有德国行政法的译著,但就是没有德国宪法的译著。德国宪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种重要性不仅在于《基本法》是德国的最高法,而且还在于它对世界其他国家的重要影响以及它相对于美国宪法的对抗性与互补性。作为凯尔森模式的主要代表,德国《基本法》呈现出许多有别于美国宪法的大陆法系特点。在宪法审查的模式和方法、言论自由与个人名誉的平衡、宪法第三人效应的处理等问题上,德国宪政法院独树一帜、另辟蹊径,开创了和美国颇为不同的宪政模式。经过1949年后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德国宪政已发展成世界上和美国“分庭抗礼”的另一大主要宪政模式。事实上,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后起国家,德国的宪政经验往往比美国更具有可借鉴性。没有德国宪法的相关论著,我们的宪法学知识谱系必然是有缺陷的。
联邦德国宪法纲要 导论:一个国家、一部宪法的诞生与演进 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基本法(Grundgesetz)的形成历史、核心精神及其在现代民主国家治理中的实践。联邦德国宪法不仅是战后重建国家秩序的法律基石,更是对纳粹主义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与制度性回应。 一、历史的沉淀:从魏玛到波恩 联邦德国基本法的制定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深植于德国复杂而曲折的政治历史之中。本书将从魏玛共和国的宪政实践及其失败的教训切入,阐述为何需要一部不同于以往的宪法。魏玛宪法在民主性上具有开创性,但其结构性缺陷,特别是对政治极端主义的容忍度过高,最终导致了民主的自我毁灭。 1945年后,随着盟军的占领和去纳粹化的进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建国努力在西方占领区的联合推动下展开。基本法的起草过程,即著名的“议会委员会”(Parlamentarischer Rat)的工作,是理解其精神的关键。这些制宪者们抱着“吸取教训、防止重蹈覆辙”的决心,力求构建一个“防御性民主”(wehrhafte Demokratie)——一个能够自我保护、抵御颠覆力量的民主体制。 本书将详尽考察《基本法》的起草背景、主要起草人(如阿登纳、施密特-罗特卢夫等)的贡献,以及各州在联邦制构建中的作用。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基本法起初被定位为“临时性”的宪章,旨在为未来两德统一后制定最终宪法做准备。然而,随着历史发展,它逐渐被视为永久性的国家基本法,其生命力远超初衷的设想。 二、核心价值与基本权利的至高无上 《基本法》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在于其将“人的尊严”(Würde des Menschen)置于国家结构之上的至高地位。 1. 人的尊严与不可侵犯的基本权利: 第一条即确立了“人的尊严不可侵犯”的原则。本书将深入分析这一原则的法律含义、哲学基础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指导联邦宪法法院(Bundesverfassungsgericht)的裁决。基本权利部分(Articles 1-19)不仅是对公民自由的保障,更是对国家权力的根本限制。我们将剖析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信仰自由以及平等原则的具体界定与适用边界。 2. 防御性民主的机制: 为避免魏玛时期的混乱,基本法设计了一系列“防御性”条款。重点解析“永恒条款”(Ewigkeitsklausel,即第五十八条,规定基本原则不得修改),以及对反宪法政党和威胁民主秩序行为的限制机制。这种对民主的积极捍卫,是联邦德国宪政的显著标志。 三、联邦制结构与权力分配的精妙平衡 联邦德国是一个典型的联邦制国家,其权力结构旨在分散中央权力,保障地方(州,Länder)的自主性。 1. 联邦与州的权限划分: 书中将详细列举联邦(Bund)与州(Länder)在立法和行政权上的分工。联邦主要负责外交、国防、货币、刑法等领域;州则在教育、文化、警察(除联邦警察外)等方面拥有主导权。这种分权不仅是地理上的划分,更是政治权力的制衡。 2. 联邦议院与联邦参议院: 联邦议院(Bundestag)作为直接选举产生的立法机构,是民意的核心代表。而联邦参议院(Bundesrat),由各州政府代表组成,在联邦立法过程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尤其是在涉及州权限的法律中,参议院的同意权至关重要。我们将分析两者间的互动关系、协商机制以及在立法博弈中的权力动态。 四、议会民主的核心机制与政府的稳定性 联邦德国确立了一种强化的议会民主制,其核心目标是保障政府的稳定性和效率。 1. 建设性不信任投票(Konstruktives Misstrauensvotum): 这是基本法为防止出现软弱或频繁更迭的政府而设置的关键制度。只有当议会能够同时推选出替代总理时,才能对现任总理投不信任票。本书将分析这一制度在历史上的几次关键应用,及其对政治稳定的贡献。 2. 总理权与内阁制: 总理(Bundeskanzler)在联邦政府中居于核心地位,拥有“方针决定权”(Richtlinienkompetenz)。我们将考察总理与内阁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总统(Bundespräsident)作为象征性元首的角色和职权范围,强调总统的非政治性和对宪法的守护职责。 五、联邦宪法法院的“宪法守护者”角色 联邦宪法法院是德国宪政体系中最具影响力的机构之一。本书将用专门章节讨论其地位、职权及其在巩固民主制度中的作用。 1. 司法审查的广度: 宪法法院不仅进行抽象的规范审查,还处理大量的具体案件审查(如个人申诉)。它确保了所有国家行为,无论是联邦还是州的,都必须符合基本法。 2. 重要的判例分析: 通过分析数个里程碑式的宪法判决,例如关于国家安全、基本权利限制、以及联邦制权力再平衡的裁决,读者可以直观理解基本法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得到解释和适用。 六、宪法的演变与统一后的整合 自1949年以来,《基本法》经历了多次修订,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两德统一的现实。 1. 统一的法律基础: 1990年两德统一后,《基本法》被自动扩展适用于原东德地区,这本身就是对这部宪法生命力的巨大肯定。书中将探讨统一过程中涉及的宪法调整,特别是关于东部州重新融入联邦结构的问题。 2. 持续的改革议程: 联邦制改革、财政权力的调整、以及对基本权利解释的深化,构成了当代德国宪法实践的常态。本书将总结近年来关于宪法改革的主要辩论焦点,展望其未来走向。 结论: 《联邦德国宪法纲要》不仅是一部法律教科书,更是一部关于政治智慧与历史教训的编年史。它详尽展示了如何通过精密的制度设计,建立一个既能保障个人自由,又能有效抵抗极端主义威胁的稳定、繁荣的民主共和国。这部宪法是德国对自身过去错误的一种坚定否定,也是其对未来民主秩序的一种庄严承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理解现代欧洲政治格局的书籍,而《联邦德国宪法纲要》这个名字,恰好引起了我的注意。虽然我并非政治学专业出身,但对于欧洲一体化进程和各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我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我猜想,这本书或许能以一种比较宏观的视角,来阐述联邦德国宪法在整个欧洲政治版图中的地位和影响。它可能会探讨,联邦德国的政治模式,特别是其基于宪法所构建的民主制度,是如何为其他欧洲国家提供借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欧盟的政治理念。我期待它能不仅仅停留在对德国国内宪法条文的解读,而是能进一步拓展到其国际视野,分析联邦德国宪法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或许,书中会穿插一些关于冷战时期,联邦德国宪法在东西方意识形态对抗中的角色,以及它如何成为稳定欧洲局势的重要因素。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更完整的欧洲政治史观,理解联邦德国的宪法精神是如何跨越国界,对整个大陆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

评分

我对历史,尤其是近现代欧洲历史,一直抱有一种非常着迷的态度。《联邦德国宪法纲要》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的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时代。我想象着,这本书或许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硝烟散尽,但重建之路异常艰辛的年代。它大概会从二战后的德国现状出发,描绘出当时社会各界对于建立一个新的政治秩序的迫切需求。书中很可能详细讲述《基本法》的起草过程,包括围绕着是建立议会制共和国还是总统制共和国的争论,以及如何平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问题。我特别好奇,在那个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律师、政治家、学者们是如何在尊重历史教训的同时,又着眼于未来,设计出一套既能保证稳定又具有活力的政治体制。我想,这本书应该会深入分析《基本法》中的一些核心条款,比如关于联邦与州之间权责划分的规定,以及如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细致设计。读完这本书,我希望能对联邦德国的政治体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理解它为什么能够成为今天这个强大而稳定的欧洲国家。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我的,那种沉稳的蓝色调,搭配上银色的联邦德国国徽,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德国历史和政治的兴趣。我一直对战后德国如何从废墟中重建,特别是其政治体制的形成过程感到好奇。这本书的名字——《联邦德国宪法纲要》——听起来就有一种深入浅出的感觉,似乎能为我揭示那个时期德国政治运作的核心逻辑。我设想,这本书大概会细致地梳理出《基本法》的诞生背景,包括当时东西德分裂的大环境,以及联邦德国在西方阵营中的定位。我想,它应该会详细介绍《基本法》中的各项原则,比如民主、联邦制、法治国家、社会福利国家等,并可能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来解释这些原则是如何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得到体现和保障的。这本书如果能像一本精巧的地图一样,为我勾勒出联邦德国政治结构的框架,让我能清晰地理解权力是如何分配,公民权利是如何受到保护的,那对我来说将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我尤其期待能从中了解到《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那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政治派别是如何博弈、妥协,最终形成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宪法的。

评分

我对法律体系,尤其是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一直很感兴趣。这本书的名字,《联邦德国宪法纲要》,听上去就非常务实,仿佛一本可以直接操作的“说明书”。我猜测,这本书会非常系统地、条理清晰地介绍联邦德国宪法的各个组成部分。它可能会先从宪法的渊源和基本原则讲起,然后逐一分析宪法的结构,例如国家机关的设置、权力的分配、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等。我期待它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些看起来比较抽象的法律概念,比如“比例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等,并可能通过一些具体的判例,来展示这些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这本书如果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联邦德国的宪法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并且有效地回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那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我希望它能让我明白,一个健全的宪法体系,究竟是如何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的。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不同国家如何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构建统一的政治认同感到着迷。这本书名,‘联邦德国宪法纲要’,让我联想到的是一种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凝聚在一起的努力。我想象,这本书可能会着重阐述联邦德国宪法如何平衡区域自治与国家整体利益。它也许会深入探讨联邦制在德国的实践,以及州(Länder)在联邦体系中的地位和权力。我特别期待能从中了解到,《基本法》是如何在尊重地方特色和文化多样性的同时,维护国家统一和公民权利的普遍性。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关于地方政府的职能,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的分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窗口,让我窥见一个国家如何通过一部核心法律,来界定国家主权,分配权力,并最终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我设想,这本书的分析会非常有深度,能够帮助我理解,一个有效的宪法,不仅仅是政治规则的集合,更是社会契约精神的体现。

评分

研究德国宪法的好书,应该珍藏!

评分

挺好的挺好的。。。

评分

哈哈哈哈,说说我的购书经历吧,自下单起之后我一直焦急的等待着京东商城提交订单——完成这一过程。可能是由于本人在京东购买图书的时间每每总处于优惠活动高峰期(当然我相信绝大部分书友可能都是在这一时段下手的。。。呵呵呵),朗氏德语词汇强化练习1加上京东在新浪微博等处的网络宣传活动做得非常成功,也吸引了更多的购书、藏书的爱书之人,因此在收获包裹这一过程上我等待的有点久(具体原因是由于在订单中存在有部分商品需要从外地调货过来的情况——想想就觉得会很麻烦,但爱书的心切还是让我毅然决然。。。),我想可能各个城市的京东库房在活动期间一定是忙得不可开交,也完全能够理解,以及快递公司的派件员们的辛苦,十分感谢!大概上我等了有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由于经常买书的缘故,位于我所居住的那个区域的派件小哥都认识我了,这不免让我有点小尴尬。小哥跟我说以后在网上买书可以多下些单,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每成功派送一个派件就可以多拿一块钱。当时我觉得心中很五味陈杂,这恐怕也是我一直选择在京东购物的一个小原因,不知道其他的快递公司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定,所以我也尽量做到能够在满足我所需的购物优惠政策下尽可能的将订单分配到最多,并且也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优惠福利。每次在小哥那里取件的时候都觉得蛮自豪的,嘿嘿。。。下面讲一下商品本身的部分。首先,京东发货的包裹质量向来都是较高的,我曾经也像很多人一样货比三家的在同类大型专业图书网购商城购买过,比较后发现京东的包装是相对认真负责的,订单商品较少时选择以双层塑料包装的形式,虽然没有像其他商家会使用较小型的瓦楞纸箱,但包装是做的相当用心的商品较多时采用纸箱包装也一定花费了相当的工夫,充分体现了京东商城的服务品质。且包裹内的订单存根详细准确。其次,由于我是一个十分爱惜书籍的人,对图书的质量也比较在乎,本着藏书的心态大过读书,我对商品本身的质量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具体到商品个体上,但凡是商提供外塑料包装膜的书籍几乎不存在破损毁坏的情况,因为在运送包裹的过程里难免不发生磕磕碰碰的情况,有时会有塑料膜开裂的现象,但书体本身是完好无损的,拆开后也没有发现有其他质量上的问题,新品成色很高。而凡是不提供外塑料包装膜的书籍质量依旧能保持很好的水平,这一点我觉得很难得,封面磨损少、几乎无划痕污渍破烂变形等情况内页也少有折痕凹损的情况。每次拆包裹的时候那种满意欣喜的情绪真是不言而喻。最后,提一下售后服务的部分。因为凑单的原因导致一些我个人操作上的失误,在拨打了京东的客服电话后接线员以积极诚恳的态度解决了我的订单上存在的问题,并且因为我本人对优惠后动的在意而认真地为我解答了疑问,在此也表示感谢。

评分

法科学生的必读书目。

评分

很好的东西,价格很实惠

评分

这次买的都是好东西

评分

哈哈哈哈,说说我的购书经历吧,自下单起之后我一直焦急的等待着京东商城提交订单——完成这一过程。可能是由于本人在京东购买图书的时间每每总处于优惠活动高峰期(当然我相信绝大部分书友可能都是在这一时段下手的。。。呵呵呵),朗氏德语词汇强化练习1加上京东在新浪微博等处的网络宣传活动做得非常成功,也吸引了更多的购书、藏书的爱书之人,因此在收获包裹这一过程上我等待的有点久(具体原因是由于在订单中存在有部分商品需要从外地调货过来的情况——想想就觉得会很麻烦,但爱书的心切还是让我毅然决然。。。),我想可能各个城市的京东库房在活动期间一定是忙得不可开交,也完全能够理解,以及快递公司的派件员们的辛苦,十分感谢!大概上我等了有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由于经常买书的缘故,位于我所居住的那个区域的派件小哥都认识我了,这不免让我有点小尴尬。小哥跟我说以后在网上买书可以多下些单,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每成功派送一个派件就可以多拿一块钱。当时我觉得心中很五味陈杂,这恐怕也是我一直选择在京东购物的一个小原因,不知道其他的快递公司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定,所以我也尽量做到能够在满足我所需的购物优惠政策下尽可能的将订单分配到最多,并且也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优惠福利。每次在小哥那里取件的时候都觉得蛮自豪的,嘿嘿。。。下面讲一下商品本身的部分。首先,京东发货的包裹质量向来都是较高的,我曾经也像很多人一样货比三家的在同类大型专业图书网购商城购买过,比较后发现京东的包装是相对认真负责的,订单商品较少时选择以双层塑料包装的形式,虽然没有像其他商家会使用较小型的瓦楞纸箱,但包装是做的相当用心的商品较多时采用纸箱包装也一定花费了相当的工夫,充分体现了京东商城的服务品质。且包裹内的订单存根详细准确。其次,由于我是一个十分爱惜书籍的人,对图书的质量也比较在乎,本着藏书的心态大过读书,我对商品本身的质量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具体到商品个体上,但凡是商提供外塑料包装膜的书籍几乎不存在破损毁坏的情况,因为在运送包裹的过程里难免不发生磕磕碰碰的情况,有时会有塑料膜开裂的现象,但书体本身是完好无损的,拆开后也没有发现有其他质量上的问题,新品成色很高。而凡是不提供外塑料包装膜的书籍质量依旧能保持很好的水平,这一点我觉得很难得,封面磨损少、几乎无划痕污渍破烂变形等情况内页也少有折痕凹损的情况。每次拆包裹的时候那种满意欣喜的情绪真是不言而喻。最后,提一下售后服务的部分。因为凑单的原因导致一些我个人操作上的失误,在拨打了京东的客服电话后接线员以积极诚恳的态度解决了我的订单上存在的问题,并且因为我本人对优惠后动的在意而认真地为我解答了疑问,在此也表示感谢。

评分

依法行政原则,即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权。该原则具体又可分为4项子原则:(1)法律优先原则。指法律位阶高于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一切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皆不得与法律相抵触。(2)法律保留原则。指立法法第8条所规定的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又分为绝对保留和相对保留。前者如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必须由法律规定,不得授权行政机关做出规定:后者如立法法第8条规定的其他事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授权国务院先制定行政法规。(3)职权法定原则。指行政机关的任何职权的取得和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规定,否则不得行使。(4)责任政府原则。指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既包括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被撤销、变更的责任和行政赔偿责任等,也包括国家公务员因违法失职而应承担的行政处分责任和引咎辞职责任等。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