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史(平裝版) 港台原版 馮友蘭 臺灣商務
基本信息
出版社: 臺灣商務印書館 ISBN:9789570530193 系列:OPEN2 作者:馮友蘭 初版日期:2015年11月1日 再版日期:2016年2月1日 頁數:1040頁 裝訂:膠 裝
ISBN:9789570530193 系列:OPEN2 作者:馮友蘭 初版日期:2015年11月1日 再版日期:2016年2月1日 頁數:1040頁 裝訂:膠 裝
開數:18
//書籍簡介//
★韓國女總統朴槿惠喜愛的中文書籍!
★奠定一代哲學大師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史研究領域的地位。
★部完整的中國哲學通史,上論四百餘年的子學時代,下談二千餘年的經學時代。
上論四百餘年的子學時代,下談二千餘年的經學時代。
會通古今、融會中西,部完整的中國哲學通史!
馮友蘭先生於三○年代完成兩卷本《中國哲學史》,在寫作本書下冊時,國家正遭受列強侵略,所謂「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理論結晶,真正的哲學家是時代的號手。」(牟鍾鑒),為使國人對中國文化產生信心,並確信固有之文化並不亞於西方文化,書中極力闡揚中國哲學之光明面,充分展現了當時的時代精神。馮友蘭先生的一生和哲學無法分離,在臨終彌留之際曾說:「中國哲學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
馮友蘭先生是個以現代眼光貫通中國哲學的人,而《中國哲學史》更是部以西方哲學概念做為架構,具備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著作。書中許多觀點,均為前人所未發,後人所不能改,其基本架構亦已為中國哲學史界普遍接受,並成為學術界的定論。
全書分為「子學時代」與「經學時代」兩部分,子學時代論孔子至淮南王等四百餘年之哲學文化,以橫的發展為主;經學時代則談董仲舒至康有為等二千餘年的學術主流,以縱的發展為主。書中大力推崇儒學在中國哲學史上的獨尊和正統地位,史料豐富翔實,觀點新穎深刻,分析透徹,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堪稱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奠基之作。
闡舊邦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
杜威(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馮君這個學生是一個真正的學者的材料。
張岱年(哲學家):馮友蘭先生胸懷寬闊,涵養有素。他既能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也能容忍不同的意見。
李慎之(哲學家):中國人瞭解、學習、研究中國哲學,馮友蘭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牟鍾鑒(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對於二十世紀社會矛盾運動所發生的深刻變化,感覺敏銳、理論轉換及時的哲學家是馮友蘭先生,對於辯證法的核心即對立統一規律,早出來用貴和的觀點加以重新解釋的哲學家是馮友蘭先生。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有质感,封面的设计虽然朴素,却透着一股沉静的历史感,触感也十分舒适,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安定感。印刷质量也属上乘,纸张的白度适中,不易反光,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容易疲劳。字迹清晰锐利,排版疏朗有致,每段文字的间距都恰到好处,不会显得拥挤,整体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书脊的装订方式,虽然是平装,但翻阅起来非常顺畅,不会出现书页脱落的情况,这种细节往往最能体现出版方的用心。而且,整体的重量也控制得很好,方便携带,无论是放在书包里通勤,还是在咖啡馆里消磨时光,都觉得恰到好处。相比市面上许多粗制滥造的图书,这本书在制作工艺上明显有着更高的追求,让人觉得物有所值,甚至可以说是物超所值。这种对实体书本身的重视,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日益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难得和珍贵,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更加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某个章节印象尤为深刻,那个部分深入探讨了某个中国古代哲学流派的思想核心,其论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让我对这个流派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能够抓住其精髓,并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脉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在分析时,经常会引用大量的原始文献,并且能够清晰地梳理出不同学者之间的观点差异,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哲学思想,变得生动有趣,易于接受。读到那里,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深度和广度兼备的分析,正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也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我以前总觉得中国哲学是一些陈旧的、脱离现实的理论,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背后蕴含的强大生命力和智慧。作者在讲述历史时,不仅仅局限于思想本身,还将哲学思想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紧密结合起来,分析哲学是如何产生、如何演变,以及如何影响社会的。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中国哲学的整体轮廓,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某个章节中对不同学派之间相互影响和辩驳的阐述,这使得原本静态的哲学史变得生动而富有张力。它让我明白,哲学并非是孤立的学问,而是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活态文化。这种深刻的洞察力,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改变了我对某些传统观念的认知。我原本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些理解,更多地停留在一些片面的、甚至是被误读的层面。然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 nuanced(细致入微)的图景。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读,以及对哲学思想的梳理,都展现了一种开放和批判性的思维。他不会回避那些争议性的问题,而是会以史料为依据,进行客观的分析,从而帮助读者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例如,在讨论某个哲学家的某个观点时,作者不仅阐述了其正面意义,也指出了其局限性,这种 balanced(平衡)的视角,让我觉得非常受用。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质疑,如何去独立思考,而不是盲目接受既定的结论。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对我个人的成长有着莫大的益处。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风格我非常欣赏,它在力求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又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表达,语言流畅且富有韵味,丝毫没有翻译腔的生硬感。有些地方的词句选择,能明显感受到译者在反复推敲,力求将原著的精神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举例来说,对于一些哲学概念的翻译,译者并没有简单地套用现有的术语,而是结合上下文,选择最贴切、最能传达原意的词语,有时甚至会辅以简短的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严谨又不失灵活的翻译态度,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如同中文原著一般自然。在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那些精妙的语句所打动,它们不仅准确地传达了思想,更富有文学色彩,让人在学习哲学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这种高质量的翻译,是理解和欣赏一部伟大著作的关键,也是对作者智慧的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