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多さおり
譯者:李家文
出版社:麥浩斯
書系:Style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9864080755
城邦書號:1GL122
規格:平裝 / 全彩 / 128頁 / 18cm×25cm
日本累印七刷,銷售突破10萬冊!
全家都好收,輕鬆拯救收納敗犬!
你總是在生氣:為什麼家裡都只有我在收!
做家事不是媽媽的事,但家人卻都不會收,收不好!
這是因為你規定收納位置時,沒有考慮家人的使用習慣!
難怪他們老是老婆~我的領帶在哪?媽媽~我的襪子在哪?
跟著本多流學收納,家事變得好簡單
STEP1 收納從小培養:習慣從小養成,小孩絕對比老公好教育!
STEP2收納的思考:配合使用頻率決定收納位置、伸手拿到需要的東西!
STEP3空氣感收納:融入於背景的收納、不知不覺就收好!
全民打造空氣感生活!
讓收納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快活』地享受慢活:整理收納的思考!
※收納是對未來的投資
※不被物品支配
※了解整理、收納與定位的關係
※讓收納障礙變好小
運用無印收納絕招,一次就收得妥妥dangdang!
著作累銷更達25萬本的日本收納整理達人_本多さおり為日本收納整理達人,身為前無印良品staff的身分,就她熟悉的無印良品商品,與自身的整理收納專業,解答讀者一直好想知道的輕鬆收納技巧…
對本多さおり來說:
收拾整理是為了未來的投資
收納則是為了讓生活更加輕鬆的方法,為了讓家、讓房間能夠舒適居住的事前準備。
而無印沒有一絲多餘的簡潔設計,同時兼具了機能性與美觀是它zui大的魅力,可以很自然的融入原本的舊傢具之中。其徹底活用聚丙烯(Polypropylene簡稱PP)、壓克力、藤材等材質的特性,提供了十分好用的良品,並同時教會了我們,過度的加工是件不必要的事。
本多さおり
以客戶的生活方式與個性為di一優先考量,提出不用勉強自己也能輕鬆收納的方案的整理收納顧問。
從2010年開始經營部落格「片付けたくなる部屋づくり」(打造讓人輕鬆整理的房間) ,專門介紹自宅的收納術,以及客戶收納案例的before-after,聚集了不少人氣。以這個部落格內容為主的個人著作「打造讓人輕鬆整理的房間」(WANIBOOKS出版),其銷售量也突破10萬本。從學生時代開始就十分喜愛無印良品,不光只是收納用品,有關生活周邊的衣食住等用品,都是她的愛用品。因為太過喜歡而擁有在「無印良品」擔任店員的經歷。正因為打從內心喜愛它的產品,才能夠擁有自信的跟客戶推薦無印良品的產品。這本書毫無保留的傳達出作者的「無印愛」與收納術的精華,是作者精心的作品
我與無印良品
能夠讓整理收納更加〝輕鬆〞的想法
整理收納5大步驟
本書中介紹的無印良品的收納產品
本多家配置圖
PART 1
讓收拾變輕鬆,本多家的無印良品用法
KICHIEN 廚房
BEDROOM&CLOSETS; 寢室與壁櫥
LIVING&HOME; OFFICE 客廳與家庭辦公室
LAUNDRY 洗衣間
SANITARY&ROOMS; 盥洗間/浴室/廁所
ENTRANCE&STORAGE; 玄關與倉庫
PART 2
收納的問題就靠無印良品來解決
SCENE 1 兒童用品
要如何讓小朋友回到家能夠自己收拾好上衣與書包呢?/要如何讓小朋友自己做好出門的準備呢?/有沒有推薦能夠讓小朋友自己挑選與收拾的衣櫃呢?/好找&好收拾的玩具收納法?/要如何讓小朋友主動閱讀想給他們看的書呢?/該怎麼收納佔位置的布娃娃?/開車出門時,要怎麼樣預防後座變得亂七八糟?。
SCENE 2 客廳&餐廳
容易丟著不管的DM,該怎麼收拾?/不知道該放哪的處方藥。該怎麼辦?/家人共用的日用品。要怎麼才不會讓它下落不明?/有期限的文件,能夠不忘記期限的管理方法?/有沒有暫時收納舊報紙的建議方法?/回診卡等物品的收納法?/容易散亂的零件類的保管方法?
SCENE 3 廚房
要怎麼活用廚房的深抽屜?/能夠方便取出廚房用具的收納方式?/形狀不同的烘焙模具。該怎麼收納才好?/該怎麼在開放式廚房中吊掛擦手巾?/需要常溫保存的根莖類。推薦的收納法?/有沒有讓便當用的小調味醬包不會在冰箱門架下落不明的方法?/該怎麼收納常用的托盤與無法折疊的餐墊?/有沒有餐具就算放在外面,一樣好看又好用的推薦收納法?
SCENE 4 壁櫥&衣櫃
要如何收納衣櫃才能讓小物好挑選與收納呢?/佔位置的厚針織毛衣該怎麼辦?/容易變形的帽子。該怎麼收納才好?/能夠快速挑選手提包和皮革包的收納方法?/一眼就能找到想要的托特包的收納方法?/不合身的兒童服該怎麼樣收納才好?//想要簡單收納不常用的物品,怎麼辦才好?/換季時的衣服,該怎麼樣收納才好?
SCENE 5 書齋&PC空間
越來越多的書籍。該選擇什麼尺寸的書櫃才好?/分散在許多相簿的舊照片的管理方法?/有沒有容易找到文件的分類法?/每年收到的賀年卡需要用資料夾收納嗎?/要怎麼保存剪貼下來的雜誌、報紙的內容?/簡單的名片收納法?
SCENE 6 寢室
要怎麼在床邊打造用來擺放鬧鐘和行動電話等物品的擺放場所呢?/有沒有推薦的飾品收納方法?/有沒有方便挑選髮飾的收納方法?/零散的美粧用品的收納法?
SCENE 7 雜物間&衛生間
即便是櫃深較深的櫃子,一樣能夠輕鬆拿取裡面物品的方法?/全家人的睡衣與內衣褲的收納法?/洗衣粉與柔軟精的保管方式?/容易卡在一起的衣架的收納法?/有能夠讓浴室地墊快速乾燥的收納法嗎?/如何打造髮帶的固定位置?/讓浴室打掃用品使用方便又美觀的收納法?/小朋友洗澡時的玩具該怎麼收納才好/容易挑選種類眾多的美甲與美粧用品的收納法?/廁所裡面沒有收納櫃。要怎麼樣收納備用品才好?
SCENE 8 玄關
出門前不用在玄關找鑰匙的方法?/要怎麼樣在玄關打造擺放雨傘的位置?/多到放不下的鞋子該怎麼辦?兒童鞋櫃都是沙子……該怎麼樣解決才好?/該怎麼樣收納佔玄關位置的安全帽與手套才好?/鞋類保養品、雨衣……要怎麼樣防止小物雜亂無章?/番外篇…開車時要怎麼樣才能單手拿出太陽眼鏡?
PART3
瞭解尺寸就能聰明收納
瞭解自己身體的尺寸
依照使用頻率來決定物品擺放位置
測量看看
收納看看
來去無印良品吧!
本書所介紹的無印良品產品
專欄
全新風格的本多家
愛用的無印良品收納產品BEST3
標籤目錄
收納實例集 廚房篇
收納實例集 衣櫃篇
我是一个对“美感”要求比较高的人,但又懒得花大价钱去请专业的收纳师。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完美的中庸之道。它不像有些书那样,只会推销昂贵的产品,而是鼓励你首先盘点和理解你现有的物品,再根据“使用情境”来选择合适的容器,甚至鼓励DIY和二次利用。书中对“物品的去留”也提供了一种非常温和的视角,它不强制你“断舍离”,而是教你如何与你珍视的物品和平共处,让它们在最合适的位置发挥价值。最打动我的是,作者强调收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生活质量”,而不是为了“展示收纳成果”。我按照书中的一些小技巧调整了客厅的茶几收纳,现在它看起来简洁多了,但所有常用的遥控器、眼镜盒都触手可及,这才是真正的有效收纳。
评分说实话,我以前买了不少收纳书籍,但大多都是看个热闹,因为它们要么太注重视觉效果,要么就是要求你拥有一个巨大的房子才能实现。然而,这本《無印系收納聖經》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实操性和对小空间的友好。作者非常理解都市人面临的居住困境,书中大量的篇幅都在讨论如何利用垂直空间、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抽屉的内部潜力,甚至是如何处理那些“看不见的杂物”。我特别喜欢它对“动线”的分析,它不是教你如何把物品藏起来,而是教你如何把物品放在最顺手的地方,这样取用和归还的阻力就会最小化。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重新规划了我的衣帽间,以前总是找不到衣服,现在拉开柜门一目了然,而且感觉空间都变大了。这种基于生活习惯的优化,比单纯地“塞进去”要有效得多,让我感觉终于掌握了收纳的主动权,而不是被物品牵着鼻子走。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是希望能找到一套能让我彻底摆脱“收纳焦虑”的系统方法。这本书确实做到了,但它的“系统”并非僵硬的规则,而是一套灵活的“思考框架”。它教会我如何观察我的生活,而不是强行套用别人的模板。例如,书中对于“季节性物品的流转”的处理方法,对我这个居住空间有限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过去总是把换季的衣物塞到床下或者箱子里,结果第二年拿出来就发现已经积灰或者忘记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周转区”概念,让物品在不同的存储层级间有序地流动。这极大地释放了我本就紧张的储物空间。总而言之,它不是一本教你怎么把东西塞进去的书,而是一本教你怎么优化你与“家”之间关系的生活哲学书。我强烈推荐给所有觉得生活被杂物占据了心神的人。
评分这本关于收纳的书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一直是个“东西多到放不下”的典范,每次整理房间都感觉像在跟物品打仗。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新颖,它没有一上来就教你扔东西或者买一堆昂贵的收纳盒,而是强调一种“不用动”的哲学。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个噱头,但读了之后才明白,作者提倡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一套顺畅的流程,让东西自然而然地归位,而不是等到“乱到受不了”的时候才开始一场浩大的工程。比如,它详细描述了如何根据使用频率和物品的“生命周期”来设计收纳空间,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日式美学的极简风。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贴近生活,那些被我忽略的“死角”——比如玄关的零碎小物、厨房的调料瓶——都被一一攻克了。读完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收纳不再是任务,而是一种融入生活的习惯。现在,我甚至不需要特意花时间去“整理”,因为东西用完后就自动回到了它们该在的位置,房间看起来清爽多了,心情也跟着好起来了。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细腻,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不像很多工具书那样板着脸孔说教。作者的语气很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邻家长者,分享的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土办法”和智慧。我尤其欣赏它对“收纳的心理学基础”的探讨。为什么我们会囤积?为什么收纳后又会复乱?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些深层原因,而是引导读者去认识自己的购物习惯和对物品的情感依赖。这让我意识到,收纳不只是物理层面的整理,更是一场精神层面的自我对话。我不再只是机械地整理,而是开始有意识地筛选进入家中的新物品。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比任何收纳技巧本身都更有价值。现在,我买东西前都会多想一步:它会“乖乖待着”吗?这种思考模式的转变,才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