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钱穆先生全集(第一辑共拾陆种)》包括《墨子惠施公孙龙》、《论语文解》、《宋代理宋代理学三书随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二)》、《朱子新学案》、《阳明学术要》、《宋代理学概述》、《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庄老通辨》、《庄子纂笺》、《孔子传》、《孔子与论语》、《论语新解》、《四书释议》、《国学概论》、《先秦诸子繋年》。
作者简介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国学概论》
《论语新解》
《庄子纂笺》
《阳明学述要》
《先秦诸子繋年》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二)》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
《朱子新学案》
《四书释义》
《宋代理学概述》
《宋代理宋代理学三书随劄》
《孔子传》
《孔子与论语》
《庄老通辨》
《墨子 惠施公孙龙》
《论语文解》
说实话,初次翻阅这套书时,我内心是抱着一种既期待又有些许忐忑的心情,毕竟学术巨著往往意味着晦涩难懂。但钱穆先生的文字,有一种化繁为简的魔力,他总能用最凝练的语言勾勒出宏大的历史图景。比如他谈论中国文化精神的连续性与独特性时,那种深沉的文化关怀,让人不禁为之动容。这不是冷冰冰的学术堆砌,而是饱含着对民族命运深切关注的生命书写。这套书的装帧和纸张的触感,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人愿意花费更多时间静心研读。对于那些渴望理解中国文化根基的读者而言,这套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入口,它构建了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引导我们去探索更深远的学问殿堂。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套全集的内容深度和广度,确实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感到震撼。钱先生对中国史学传统的梳理,那种“温情与敬意”的治学态度,贯穿始终。他的笔触细腻,尤其是在探讨古代士人精神世界时,那种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跃然纸上。这套书的编排也体现了极高的学术水准,卷帙浩繁却井井有条,让人在浩瀚的史海中不至于迷失方向。无论是作为深入研究的工具书,还是作为提升人文素养的阶梯,它都是上乘之选。这绝不是一套读过一次就束之高阁的书籍,它的价值在于能够陪伴读者走过漫长而深入的学术探索之路,每一次翻开,都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
评分这批文献的整理和校勘工作,从出版物的质量上可见一斑,体现了出版方对钱先生学术遗产的尊重。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地方文化与中央政权关系”的论述,钱先生的观点总是能够超越狭隘的地域视角,看到一个有机整体的形成与维系之不易。他剖析历代地方志、乡土文献时的精细入微,让人由衷赞叹其史学家的本色。阅读这些篇章,如同与一位睿智的长者对坐,他循循善诱,将看似松散的历史片段编织成一张严密的知识之网。这套书的收藏价值毋庸置疑,但更重要的是它的思想价值,它提供了一种观察中国历史的独特视角,值得反复品味,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这套《钱穆先生全集》第一辑,装帧精美,捧在手里分量十足,光是看着这厚厚的十六种二十一册,就让人心生敬畏。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对钱穆先生早年著作的系统整理,比如那些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变迁的论述,读来如醍醐灌顶。钱先生在论述历代政治制度演变时,那种对史料的驾驭能力和洞察力,绝非一般学者所能及。他总能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提炼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让人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亲身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艰辛。特别是他对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命力的阐发,观点独到,论证严密,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珍视。这套书的印刷质量也无可挑剔,纸张温润,字迹清晰,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绝对是值得珍藏的佳作,对于想系统学习钱穆先生思想的读者来说,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我最近沉浸在这套全集的学术氛围里,感触颇深的是其中对于中国思想史脉络的梳理,那些关于宋明理学的精深探讨,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钱先生对不同学派之间的继承与批判,展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超然的学术态度。他并非简单地复述前人观点,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对经典进行现代性的诠释与激活。尤其是一些关于中国学术思想如何适应时代变迁的论述,至今读来仍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我发现,通过阅读这些文字,我不仅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更为审慎和批判性的阅读习惯。这套书的排版设计也颇具匠心,注释详尽而不冗余,既方便了专业研究者,也照顾到了初涉此领域的爱好者,整体体验非常流畅和愉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