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1500个中国历史常识(超值白金版)

不可不知的1500个中国历史常识(超值白金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立春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常识
  • 中国历史
  • 历史科普
  • 文化
  • 知识
  • 趣味历史
  • 历史故事
  • 通俗历史
  • 历史入门
  • 白金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04322
版次:1
商品编码:10185280
包装:平装
开本:10开
出版时间:2010-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9
字数:7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浓缩历史知识、可读可查可藏、囊括历史精华有、声有色有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不仅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更隐藏着无数盛衰存亡的道理、得失成败的奥秘。《不可不知的1500个中国历史常识(超值白金版)》将一则则可独立成篇的历史常识有机组合起来,图文并茂,引领读者开始一段愉快的中国历史之旅.去汲取历史知识.收获历史经验与智慧。
  获取历史知识的捷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史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一笔巨大财富。《不可不知的1500个中国历史常识(超值白金版)》从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中深入挖掘,为读者提供其最想知道也最应该知道的中国历史常识,开辟一条轻松获得历史知识的捷径。轻松受益的理想读本。
  《不可不知的1500个中国历史常识(超值白金版)》瀑入挖掘中国历史典籍中的精华内容,以科学的体例、通俗生动的语言加以呈现,既是一本方便实用的历史知识工具书,又可作为一本随身阅读的历史读物,帮助广大读者轻松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充实和提高自己。内容全面翔实
  全书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将华夏文明史分为几大部分,讲述其中最重要、最实用、读者最感兴趣的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各个领域,全面展现中华五千年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发展历程。体例严谨科学。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不可不知的1500个中国历史常识(超值白金版)》在一个严谨科学的框架体系内,将所有历史常识以词条的形式呈现,简明扼要,便于随时翻阅。300余幅精美图片与正文内容紧密契合,将中国历史的丰富与精彩更直观、立体,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内容简介

  读史可以明智。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们无不注重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从历史的兴衰演进中体会生存智慧,从历史人物的叱咤风云中感悟人生真谛。在今天,必要的历史知识储备则成了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缺少它,不仅会使工作、事业受阻,生活上也可能处处遭遇尴尬。
  为了帮助读者更方便、更轻松、更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中国历史常识,为走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编者对纷繁复杂的中国历史资料做了精心的梳理,选取其中最重要、最实用、读者最感兴趣的内容,推出了《不可不知的1500个中国历史常识(超值白金版)》。《不可不知的1500个中国历史常识(超值白金版)》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将中国历史分为“远古文明”、“钟鼎之声”、“争霸图强”、“九州一统”、“离折与交融”、“流金岁月”、“积贫积弱”、“马上治天下”、“重塑辉煌”、“最后的帝国”、“民主与新生”等几大部分,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各个领域。为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不可不知的1500个中国历史常识(超值白金版)》化繁为简,在一个严谨科学的框架体系内,将所有历史常识以词条的形式一一呈现。另外,《不可不知的1500个中国历史常识(超值白金版)》还配有300余幅与正文内容紧密契合的精美图片,将中国历史的丰富与精彩更直观、更真实、更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远古文明
旧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
猿人
直立人与智人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人
北京人头盖骨
金牛山人
丁村人
许家窑人
大荔人
2.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智人
马坝人
左镇人
河套人
下草湾人
柳江人
山顶洞人
资阳人
新石器时代
1.母系氏族公社
早期原始农业
河姆渡文化
半坡村遗址
仰韶文化
天象观测
2.父系氏族公社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齐家文化
良渚文化
裴李岗文化
磁山文化
屈家岭文化
大溪文化
红山文化
马家窑文化
大坌坑文化
锻造技术
卡若遗址
岩画
陶器文化
原始农业
原始手工业
阶级出现
部落
部落联盟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传说时代
尧舜古城
三皇五帝
炎帝
黄帝


大禹治水
禅让制
刻画符号
原始宗教
原始科学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
彩绘

第二章 钟鼎之声
夏朝
1.政治
夏朝的建立
夏朝分期



设官分职
军队和刑法
分土贡赋
少康中兴
鸣条之战
2.社会经济
农业
手工业
畜牧业
医药的创造
纺织
3.文化
文字
夏历
《夏小正》
音乐舞蹈
卜骨
二里头文化
商朝
1.政治

盘庚迁殷
殷墟

王位继承制
内服外服制
殉葬
武丁中兴
车战兴起
武王伐纣
2.社会经济
农业
畜牧业
农具
耒耜
手工业
青铜器
3.文化
编钟
天文历法
八卦
金文
甲骨文
日食记录
制陶
商代宗教
商代服装
商代学校
精美玉刻
原始青瓷
三星堆雕像
金银器
青铜兵器
豕尊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4.民族
商朝的方国
西周
1.政治
周文王
周武王
牧野之战
姜尚
镐京
洛邑
周公
周公东征
分封制
平民
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
宗法制
礼制与刑罚
宣王中兴
穆王西巡
烽火戏诸侯
幽王被杀
宗庙祭祀体制
平王东迁
2.社会经济
百工
井田制
耦耕
货币交换
3.文化
文字
原始瓷器
《周易》
刺绣
青铜器
六艺教育
陶瓦
饴糖
毛公鼎
散氏盘
大盂鼎
周历
4.民族
东夷
西戎

第三章 争霸图强
春秋时期
1.政治
春秋五霸
齐桓公
管仲
尊王攘夷
晋文公
城濮之战
宋襄公
秦国崛起
秦穆公
楚庄王
吴越争霸
卧薪尝胆
齐鲁长勺之战
晋悼公恢复霸业
伍子胥奔吴
邲之战
鄢陵之战
子产
阖闾
勾践
2.社会经济
牛耕
铁器时代
土地私有制
国、野
初税亩
军赋
商业与商人
金属货币
菑、新、畲
爰田
贡、助、彻
租税
力役
钱布
3.民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戎族
狄族
华夏族
夷族
蛮族
4.文化
《道德经》
老子
孔子
《论语》
《诗经》
《尚书》
《春秋》
彗星记录
陨石记录
孙武
《孙子兵法》
《管子》
左丘明
《左传》
《国语》
《仪礼》
《山海经》
《公羊传》
5.科技
鲁班
扁鹊
四分历
战国时期
1.政治
三家分晋
战国七雄

秦孝公






合纵连横
孙膑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李悝变法
吴起变法
商鞅变法
苏秦
张仪
范雎
乐毅
田单
廉颇
蔺相如
赵括
白起
吕不韦
百家争鸣
2.社会经济
李冰
都江堰
郑国渠
冶铁和青铜铸造
商业城市
纺织和造船
商品交换
金属钱币
早期度量衡
3.民族

巴蜀
西南夷

4.文化
墨子
《墨子》
庄子
《庄子》
孟子
第四章 九州一统
第五章 离析与交融
第六章 流金岁月
第七章 积贫积弱
第八章 马上治天下
第九章 重塑辉煌
第十章 最后的帝国
第十一章 民主与新生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远古文明
  旧石器时代
  (800万年前~约前6000年)
  史前史:旧石器时代(约前800万年~约前6000年)是能够确认的人类最早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时代。考古学家把人类起源至农业出现以前的这一漫长时代,称作“旧石器时代”。这一阶段,人类在体质演化上经历了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和晚期智人阶段,逐渐由猿人向现代人进
  化。整个旧石器时代都以打制石器作为重要的标志。打制石器由简单、粗大向规整、细小发展,种类也不断增多,并且在骨器上发明了磨光技术和钻孔技术。此间,发明了人工取火,人类的进化更加迅速,思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原始的宗教和艺术。距今1万年前后,人类从攫取经济过渡到生产经济,开始了新石器时代革命。农业和家畜饲养的出现扩大了食物来源,人们开始定居,并从事一些手工业生产。
  1.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
  猿人
  是古猿向现代人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距今约300万~60万年。四肢已经开始接近现代人,但头部和脑部还有些原始。经过研究,当人类进化到猿人阶段时,已会制造粗糙的石器工具,并开始使用火。猿人的遗迹,在中国境内尤其多,如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猿人等。
  直立人与智人
  约500万年前,最初的人科动物已同猿类分别开来。那时地球环境发生了巨大变迁,由于生存适应,他们采用了直立行走的姿态,这方便了他们采摘果实和掠取动物腐肉。约150万年前,真正的人出现了,称为直立人。他们的头部还很接近猿类,但四肢和躯干部分已很接近现代人。开始使用最原始的工具,为他们的进化和适应提供了便利。

前言/序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五千年的风雨历程铸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史,这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一笔巨大财富,其中不仅蕴含着无尽的经验与真知,更可以照亮前方未知的路途。对于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中外名人多有论及,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而蔡元培先生下面这段话则更为精到:“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
  学习历史,从历史的兴衰演进中体会生存智慧,从人物的叱咤风云中感悟人生真谛,小到个人,是修身齐家、充实自己头脑、得到人生启迪的需要,大到国家,是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换个角度讲,在今天,掌握必要的历史常识已然成了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人若没有必要的历史知识储备,不仅会使工作、事业受阻,生活上也可能处处遭遇尴尬。事实上,博古通今一直是中国人的不懈追求,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们无不注重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得名来自于宋神宗“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御批,司马光亦将编写此书的目的确定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足见前人对研究历史的高度重视。
  为了帮助读者更方便、更轻松、更快捷地了解和掌握必要的.中国历史常识,为走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编者对纷繁复杂的中国历史资料做了精心的梳理,选取其中最重要、最实用、读者最感兴趣的内容,推出了本书。全书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将中国历史分为“远古文明”、“钟鼎之声”、“争霸图强”、“九州一统”、“离析与交融”、“流金岁月”、“积贫积弱”、“马上治天下”、“重塑辉煌”、“最后的帝国”、“民主与新生”等几大部分,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民族等各个领域,勾勒出中华五千年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发展历程,使读者能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历史,窥斑知豹,进而从中揣摩与品味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本书化繁为简,在一个严谨科学的框架体系内,将所有历史常识以词条的形式。
《寰宇风云:世界文明的宏大叙事与关键转折》 一本带你穿越时空,洞察人类文明脉络的深度读本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由无数文化、思想、战争与革新共同谱写而成。本书《寰宇风云:世界文明的宏大叙事与关键转折》,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地域的微观历史,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宏观的、全球视野下的世界史框架。它旨在揭示不同文明体系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剖析塑造现代世界的关键历史节点,让读者在理解世界格局的同时,清晰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 全书分为七个相互关联的宏大篇章,力求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为读者描绘一幅清晰而立体的世界历史画卷。 --- 第一部分:文明的曙光与早期帝国的勃兴(约公元前4000年 – 公元前500年) 本篇聚焦于人类最早的文明火花如何点燃,并如何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发展出初步的社会结构与思想体系。我们将探寻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尼罗河神权统治、印度河流域的城市规划智慧,以及早期中华文明的区域性探索。重点分析地理环境如何成为文明起源的决定性因素,以及国家形态的早期雏形——从部落到王权的权力转移过程。此外,早期贸易路线的萌芽,如黎凡特地区的商业活动,也将在这一部分得到细致描摹,为后续的跨文化交流奠定基础。 核心议题: 地理决定论、神权政治的早期形态、文字与记录的诞生、早期城邦的兴衰逻辑。 --- 第二部分:古典时代的辉煌与范式确立(约公元前500年 – 公元500年) 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与制度创新的时代。我们将深入解析希腊城邦民主的兴衰及其哲学遗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如何构筑了西方理性思维的基石。紧接着,我们将审视亚历山大大帝的扩张如何催生了空前的希腊化时代,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如何成为历史的主旋律。 在东方,罗马帝国的崛起及其对地中海世界的整合,及其后期的法律体系、工程技术和治理模式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将被详细阐述。同时,本章也会并行考察孔雀王朝的统一与阿育王思想的传播,以及秦汉帝国如何建立起影响深远的中央集权官僚体系,奠定了东亚政治文明的基调。本部分还将探讨轴心时代的精神觉醒——佛教、犹太教、早期的基督教和道家思想的诞生,它们对人类精神世界的重塑作用。 核心议题: 民主与共和的实践与局限、帝国模式的扩张与维持、理性主义的兴起、世界性宗教的源头。 --- 第三部分:中世纪的转型与文明的断裂与连续(约公元500年 – 公元1450年) 古典帝国瓦解后的世界并非陷入黑暗,而是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本章着重分析“分裂”如何催生了新的“连接”。我们将探讨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基督教会在欧洲政治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拜占庭帝国作为东西方文明桥梁的角色。 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将详细分析伊斯兰文明的崛起及其在科学、数学、医学和哲学领域的巨大贡献,以及其如何通过丝绸之路和地中海贸易,成为连接欧亚非的核心枢纽。同时,本章也将对比研究中国隋唐宋元的鼎盛时期,其在制度创新、经济繁荣和技术进步上的领先地位。本部分还会涵盖东欧斯拉夫文化的兴起,以及美洲前哥伦布文明(如玛雅、阿兹特克)的独立发展轨迹,以展现世界历史的广度。 核心议题: 封建主义的结构、伊斯兰黄金时代的技术与思想传播、草原游牧民族对欧亚大陆格局的重塑、区域性经济体系的成熟。 --- 第四部分:全球化的序曲——地理大发现与早期现代世界(约公元1450年 – 公元1750年)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的浪潮,标志着欧洲社会开始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自身与外部世界。本章聚焦于“地理大发现”如何彻底改变了全球的互动模式。哥伦布的航行并非仅仅是探险,而是开启了“哥伦布交换”,即物种、疾病、人口和财富的全球性转移。 我们将分析西班牙和葡萄儿牙如何建立最初的跨洋帝国,以及美洲白银如何反向输入亚洲,深刻影响了明清的经济结构。同时,本部分还将考察奥斯曼帝国作为地中海霸主的地位,以及莫卧儿王朝在南亚的巩固。我们将探讨早期重商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欧洲国家间权力平衡的初步形成。 核心议题: 全球贸易网络的建立、欧洲技术扩散的开端、殖民主义的早期形态、科学方法的奠基。 --- 第五部分:革命与工业的洪流(约公元1750年 – 公元1914年) 这是人类历史上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启蒙运动的思想遗产如何转化为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实践,标志着主权归属和公民权利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我们将深度剖析英国的工业革命,探讨蒸汽机、工厂制度和煤炭能源如何重塑了社会结构、生产力与城市面貌。 本章的另一条主线是全球权力结构的失衡。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欧洲列强利用技术和制度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帝国主义。我们将分析印度、非洲和东南亚如何被纳入新的世界经济体系,以及东方古国(如清朝、日本德川幕府)在面对西方冲击时所采取的不同应对策略,包括改革、抗争与被动开放。 核心议题: 民族国家概念的形成、工业化对社会阶层的影响、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兴起、不平等的世界体系的固化。 --- 第六部分:冲突、意识形态与两次世界大战的阴影(约公元1914年 – 公元194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被视为是旧欧洲体系的终结。本章将分析帝国主义竞争、军备竞赛和僵化的联盟体系如何共同引爆了这场全球性冲突。战后凡尔赛体系的失败、民族自决权的尝试以及国际联盟的脆弱性将被仔细审视。 随后,我们将考察一战留下的社会经济废墟如何催生了激进的替代性意识形态——从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到法西斯主义的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仅是地缘政治的对抗,更是对人类文明核心价值的终极考验。本部分将侧重于总体战的特点、科技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大屠杀等非人道行为对历史伦理的拷问。 核心议题: 总体战的逻辑、意识形态的极端化、殖民体系的瓦解前夜、全球权力中心的转移。 --- 第七部分:冷战格局与后现代的挑战(约公元1945年至今) 二战结束后,世界迅速被划入美苏两极对抗的“冷战”框架。本篇将详述核威慑理论、代理人战争、军备竞赛以及第三世界的兴起如何构成了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我们将探讨非殖民化浪潮的复杂性,新独立国家在“不结盟运动”中的探索与困境。 同时,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正在重塑人类社会。我们将分析苏联解体标志的意识形态战争的结束,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随之而来的全球性挑战,包括环境危机、跨国恐怖主义、身份政治的回归和数字时代的治理难题。本书的收尾部分将引导读者思考,在历史大周期的尾声,我们如何从过去汲取智慧,以应对未来不可预知的变革。 核心议题: 两极对抗的结构与解体、全球化的双刃剑效应、信息技术对社会的颠覆、当代世界面临的共同危机。 --- 《寰宇风云》 是一部力求平衡、注重关联、强调动态而非静态叙事的历史著作。它不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和“接下来会怎样”的思维工具。通过对不同文明的横向比较和历史阶段的纵向梳理,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我们所处的现代世界是如何一步步被塑造和定义的。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将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正史”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文化符号”连接了起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成语典故、古建筑的名称,甚至是一些现代影视作品的设定,都找不到其真正的源头。这本书就像一把万能钥匙,帮你打开了这些文化密码的锁。它不只是告诉你“这个故事发生在某朝某代”,更会解释这个故事的流传对后世文化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为什么某些价值观会在这段历史中被强化。这种跨越时空、连接古今的解读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它让我认识到,历史不是过去的记录,而是我们理解当下的基础。读完它,我感觉自己看世界的角度都变得更立体、更有深度了,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能看到历史的肌理和纹路。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历史有点热情但又抓不住重点的人量身定做的!说实话,我以前看那些厚重的史书,读着读着就感觉脑袋里塞满了日期、人名和事件,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好像那些历史人物都活在真空里,跟我们现代的生活没什么联系。这本书最妙的地方就在于,它没有堆砌那些高深的理论,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导游,带着你穿梭在历史的各个角落。比如讲到某个朝代的服饰变化,它会细致到布料的纹理和当时的社会风气;讲到某个发明,它会追溯到背后的生活需求和技术瓶颈。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有一种“原来是这样啊!”的豁然开朗感。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像是把那些散落在时间长河里的珍珠串成了一条条清晰的项链,让你能一下子抓住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其中的趣味所在。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民间传说的考证,那些我们从小就听到的故事,在这本书里被赋予了更真实的历史背景,让人感觉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教科书内容,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充满了烟火气。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超值白金版”这种宣传语有点警惕,总觉得是噱头,但这本书的内容质量完全配得上这个名号。我最欣赏的是它在处理那些容易引起争议的历史事件时的那种克制和客观。历史本身就是一团错综复杂的线球,不同的解读角度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这本书没有急于站队,而是清晰地呈现了当时的主要观点和后世的主要争议焦点,把判断权留给了读者。这种态度非常成熟,让人读起来心里踏实。它更像是一个提供工具箱的老师,而不是一个灌输结论的家长。对于我这种希望建立自己独立历史观的读者来说,这种“求同存异”的叙事方式极为宝贵。而且,书中的很多“常识”其实是我过去一直模糊不清的概念,比如关于古代官僚体系的层级划分、不同时期礼仪制度的细微差别,这本书都给出了非常清晰的图示和对比说明,让那些原本抽象的概念瞬间具象化了。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那种沉稳又精致的排版吸引住了。现在的很多普及读物为了追求销量,内容做得花里胡哨,但这本书的用心程度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它的字体选择、章节的划分,甚至配图的风格,都透着一股对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敬畏感。我以前总觉得历史常识这种东西,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太浅薄了,很难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它不是简单地抛出一个“你知道吗?”的小知识点,而是会用一个小小的叙事角度切入,把你引向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谈到某一阶段的经济制度,它会用一个普通商人的视角去描述,让你体会制度变迁对个体命运的影响。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极大地增强了代入感。读完一章,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高质量的文化漫步,既充实了知识储备,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对历史语境的理解力。

评分

作为一名平时工作非常忙碌的上班族,我习惯于碎片化阅读,但很多时候碎片化的信息很容易遗忘,或者因为缺乏上下文而产生误解。这本书却完美地适应了现代人的阅读节奏,但同时又保持了知识的系统性。它每一单元的主题都相对独立,可以随时拿起一页开始阅读,但当你读完十个单元后,你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巧妙的逻辑连接,共同构筑起一个完整的历史画面。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精准且富有画面感,没有那种堆砌的辞藻,读起来酣畅淋漓。比如描述某次重大战役的背景时,它会用几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当时的天气、地理环境以及双方将士的士气,让你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紧张氛围。这使得原本枯燥的军事史也变得引人入胜,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记忆的持久性。

评分

挺好的书,没事翻翻!!!!!

评分

快餐式的书, 适合浮躁的人看

评分

快餐式的书, 适合浮躁的人看

评分

此课程非常实用,对自身有很大提升,并且可运用到工作中,帮助提升工作能力,很不错的教程。

评分

要素二:希腊文明解体后的社会史结构。统治阶级越发仰仗武力,一个崩溃的社会分离出内部和外部无产者集团。,而无产者的数量膨胀;

评分

印刷很好,朋友很喜欢,增长知识。

评分

很喜欢,超市都是原价卖啊

评分

《不可不知h的1500个中国历史常识(超值白o金版)》瀑入挖掘中国历史典籍中的t精华内容,以科学的体例、通俗生z动的语言加以呈现E,既是一本方便实用的历史知识工具书,又可M作为一本随身阅读Q的历史读物,帮助广大读者轻松掌握必备的历史W知识,充实和提高b自己。c内容全面翔实

评分

书很好,送货也快!总之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