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刻印的工具和材料
第一節 刻刀
第二節 印石
第三節 印泥
第四節 毛筆
第五節 印床
第六節 印規
第七節 工具書
第八節 其他用具
第二章 篆書技法
第一節 小篆的種類
第二節 小篆的結體與特點
第三節 小篆的臨寫
第四節 繆篆的特點與應用
第五節 常用篆書部首
第三章 用刀技法
第一節 刀法演變
第二節 執刀法
第三節 刀法練習
第四節 衝刀法
第五節 切刀法
第六節 刀法要點
第七節 刀法病筆
第四章 刻印技法
第一節 磨石章
第二節 水印印稿法
第三節 反書上石法
第四節 印文鎸刻
第五節 印章的修改與收拾
第六節 刻印要點
第七節 常見病印
第五章 印章的臨摹
第一節 讀印
第二節 選印
第三節 摹寫
第四節 摹刻
第六章 印章的創作
第一節 集字創作
第二節 仿字創作
第三節 仿形創作
第四節 仿意創作
第五節 獨立創作
第七章 印章的章法
第一節 印文的排列
第二節 硃白文處理方法
第三節 遇到重復字解決的方法
第四節 遇到多字解決的方法
第五節 遇到多畫字解決的方法
第六節 遇到單數字解決的方法
第七節 章法八要
第八章 印章的邊欄
第一節 邊欄的意義
第二節 硃文類邊欄
第三節 白文類邊欄
第四節 混閤類邊欄
第五節 硃文邊欄總匯
第六節 白文邊欄總匯
第九章 刻邊款
第一節 邊款的內容
第二節 邊款的位置
第三節 邊款的形式
第四節 單刀刻邊款
第五節 雙刀刻邊款
第六節 拓邊款
第七節 邊款的欣賞與藉鑒
第十章 印章的種類
第一節 常見印章的種類
第二節 特殊印章的種類
第三節 印紐
第十一章 用印法
第一節 蓋印法
第二節 篆刻藝術作品的用印
第三節 書畫作品的用印
第四節 用印要點
附:印章臨摹資料
這本書的特色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技法書,更是一部篆刻史的縮影,其中穿插瞭大量鮮活的案例分析和名人軼事。作者沒有采用那種平鋪直敘的編年體方式,而是精選瞭幾個對篆刻史産生過決定性影響的人物——比如吳昌碩、黃士陵等——作為切入點。通過對他們代錶作的細緻剖析,來串聯起不同曆史階段的風格流變。這種“以人帶史,以史說技”的寫法,讓冰冷的技法和年代感變得有血有肉,充滿瞭故事性。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缶翁”用筆意入刀的論述,書中對比瞭幾張他不同時期的作品拓片,清晰地展示瞭他如何從金石的古樸中提煉齣自己獨特的雄渾氣象,這種分析之深入,讓我對“神似”的理解有瞭質的飛躍。這本書無疑為想深入瞭解篆刻文化脈絡的人,提供瞭一個極佳的窗口,它提供的知識廣度和深度,遠非一本基礎教材所能企及,它更像是一部濃縮的、可供細品的篆刻文化導覽。
評分作為一名美術專業的學生,我最看重的是其作為學習資料的嚴謹性和係統性。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堪稱典範。它的結構設計就像一個精密的鍾錶,每一個環節都環環相扣,邏輯鏈條清晰得令人信服。初期的基礎訓練部分,不是簡單地要求你刻“一”、“人”、“口”這樣孤立的字,而是設計瞭一套由淺入深的“字族”練習法,比如先從對稱的結構開始,再過渡到不規則的偏旁部首,最後纔整閤到完整的詞組。這種由點及麵、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極大地降低瞭初學者的挫敗感。更值得稱道的是,書中對“印稿設計”的講解,它不僅僅停留在“避讓”、“補白”這些基礎概念上,而是深入到瞭視覺平衡的心理學層麵,例如如何利用視覺錯覺來增強印麵的氣勢,如何根據印文內容的性質來選擇最能錶達其“精、氣、神”的章法布局。讀完相關章節,我感覺自己對“美學”的理解都得到瞭升華,不再是盲目地模仿,而是開始懂得“為什麼”要這麼刻。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是一位非常具有親和力的老師,他的文字如同山間清泉,流暢而富有啓發性。閱讀過程中,我幾乎沒有感受到任何枯燥或晦澀之處,仿佛作者正坐在我的身邊,用他那帶著磁性的聲音,娓娓道來篆刻的奧秘。他擅長使用生動的比喻來解釋抽象的概念。比如,講到用刀的力度控製時,他將之比喻為“與石頭進行一場溫柔而堅決的拉鋸戰”,而不是粗暴的砍劈。在介紹如何處理印章邊緣的“殘邊”時,他描述道,那不應是失誤的痕跡,而是“時間在石頭上留下的自然印記,是印章生命力的體現”。這種充滿人文關懷的敘述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動手實踐的欲望。我以前對篆刻總有一種“高不可攀”的距離感,覺得那是古代文人的專利,但這本書卻讓我真切地感受到,篆刻完全是觸手可及的,它是一種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修身養性的美妙活動。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深度,遠遠超齣瞭我原本對入門書籍的期待。我本來以為它會是那種隻教你如何握刀、如何布局的機械手冊,結果不然。作者顯然是一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刻體會的學者型人物。他沒有急於展示復雜的技法,而是花瞭大量篇幅去剖析“印章”這一載體背後的哲學意涵。比如,關於“硃文”與“白文”的選擇,書中探討的不再是簡單的陰陽對立,而是引申到瞭道傢思想中虛實相生的辯證關係,讀來令人茅塞頓開。再說到材料學部分,講解得極其細緻,從青田石的“凍、蠟、田”到壽山石的“荔枝、芙蓉”,每一種石料的特性、適用的篆刻風格,乃至如何通過養護來“盤活”石頭本身的靈性,都有獨到的見解。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談及“邊款”藝術時所流露齣的那種敬畏之心,他強調邊款是篆刻傢的“自言自語”,是與古人對話的渠道,這份對傳統的尊重,讓整本書的格調瞬間拔高,絕非市麵上那些膚淺的“速成”讀物可比擬。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硬殼的封麵,觸感溫潤如玉,那種細微的紋理,仿佛能讓人聯想到古老的石材。內頁的紙張選用的是偏米黃色的藝術紙,墨色在上麵顯得格外柔和,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有刺眼的感覺。尤其是排版布局,設計師顯然花瞭大量的心思,字體選擇上既保留瞭現代印刷的清晰度,又融入瞭古典的韻味,圖文比例拿捏得恰到好處。每一章的開頭,都配有一幅精心挑選的古代印章拓片作為引子,這些拓片不僅僅是裝飾,更是對接下來內容的某種無聲的預告,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我記得其中有一章專門探討瞭不同時期篆刻流派的風格演變,作者在描述那種刀法上的細微差異時,引用瞭大量高清的細節圖,有些圖放大後,連刀痕的深淺、石料的肌理都縴毫畢現,讓人對“刀下乾坤”的精妙有瞭直觀的認識。翻閱時,我常常會忍不住停下來,細細摩挲那些拓片的邊緣,想象著古人落刀時的專注與從容。這本書的裝幀本身,就已經超越瞭一本工具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案頭清供。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印刷不錯!!!
評分深受啓發,感受中華文化精華魅力!
評分還比較詳細,初學者看看挺好
評分印刷挺精美,送貨挺快
評分內容不是很豐富,對得起湊單
評分好的工具書。。。。。
評分講的很細緻,通俗易懂,零基礎自學。
評分很喜歡在京東網買書,書是正版,內容豐富,知識可靠,誌行快遞的小哥很好啊,他們的勞動有價值,要是有機會真想加入他們的團夥
評分書還可以。講得比較淺顯。要是再配一張光碟就好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