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憂與麯諫》配閤2015年《清明上河圖》在北京故宮的展齣。
海報:
《隱憂與麯諫》力求以新的觀察角度和研究方法,解開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捲內深藏著的層層曆史密碼。根據宋金的曆史文化背景和文獻材料,解讀金代張著在《清明上河圖》後題寫的跋文,考證畫傢的基本生平和儒傢思想的文化特質。根據曆史文獻和相關文物考證,認為畫作的創作時間為北宋徽宗朝崇寜年間中後期,該捲的齣現應與這個時期的曆史背景密切相關。本書用模擬航拍製圖的方式,"俯瞰"畫中的城市結構,發現絲毫對應不瞭當時的開封地圖,確定此圖所繪係開封實情而非實景實地,其創作原理是藝術性地概括提煉瞭開封城內外具有代錶性的事物。畫傢齣乎尋常地錶現瞭一係列社會問題,其中蘊含著深藏內心的隱憂,凸現瞭北宋後期日益嚴重的社會危機。通過比較張擇端在清明節期間目下所見與筆下所取之差異,可見畫傢以麯諫的方式勸誡徽宗關注社會危機。
《隱憂與麯諫》客觀分析瞭張擇端作畫的政治文化背景、藝術特性、技法構成和得失及其藝術影響等,比較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與明代仇英(款)、清院本的同名長捲,發現後兩者錶現的思想主題纔是"政治清明",揭露時政之弊的麯諫恰恰是張擇端之作的精神力量和魅力所在,*後引發瞭本書對認識論和方法論方麵的思考。
陳彥餘輝,1959年齣生於北京,祖籍浙江淳安。1983年在南京師範大學美術係獲學士學位,1987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係,就讀於薄鬆年教授門下,1990年獲碩士學位,同年赴故宮博物院從事書畫陳列與研究工作。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研究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傢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
著作有《張萱·周昉》《藍瑛》《形神兼備·中國人物畫》《畫史解疑》《畫裏江山猶勝——百年藝術傢族之趙宋傢族》《畫馬兩韆年》《故宮藏畫的故事》《秀骨清像——魏晉南北朝人物畫》(故宮齣版社,2015)。2009年獲首屆“中國美術·理論奬”。
引 言 009
一 從金代張著跋文考起 001
( 一)密州文化與張擇端 002
(二)張擇端生平考略 009
(三)《清明上河圖》捲圖名的由來 013
二 《清》捲繪製時代考 021
( 一)來自張著跋文的信息 022
(二)圖中的女性衣冠服式 024
(三)圖中的草書苫布 029
(四)北宋物價的時間特性 032
(五)私傢漕糧入汴 035
三 《清》捲的文化藝術背景 039
( 一)張擇端生活的城市環境 039
(二)北宋哲學、美學思想的引領 042
(三)長篇敘事化和世俗化的北宋文學藝術 045
(四)從盡精微到緻廣大的北宋繪畫 048
四 《清》捲的風格元素和畫法 073
(一)《清》捲的界畫之源 073
(二)《清》捲的人物、鞍馬畫之源 078
(三)《清》捲的寒林、坡石之源 079
(四)張擇端的同道畫傢 085
(五)《清》捲的藝術超越之處及瑕疵 088
(六)《清》捲的繪畫工具和材料 095
五 重觀《清》捲之精要 099
(一)宏觀俯瞰新發現 099
(二)微觀細查解密碼 104
六 《清》捲所繪地域考辨 123
(一)汴河小考 129
(二)拱橋小考 131
(三)城門小考 134
(四)街肆雜考 137
七 探考《清》捲反映社會危機的主題性細節 141
(一)瘋狂的驚馬 141
(二)虛設的望火樓 142
(三)驚悚的船橋險情 145
(四)嚴峻的商賈囤糧問題 148
(五)慵懶的遞鋪官兵 152
(六)嚴酷的黨爭事件 154
(七)撤防的城門 154
(八)沉重的商稅 156
( 九)泛濫的酒患 159
(十)嚴重侵街的商鋪和擁擠的交通 162
(十一)鮮明的貧富差異 163
(十二)耐人尋味的結尾 167
八 《清》捲的創作意圖和政治環境 171
( 一)張擇端選擇生活素材的特性 171
(二)張擇端作畫的政治環境 176
(三)《清》捲的緣起和徽宗的態度 189
(四)《清》捲“神品”之由來 193
九 《清》捲的早期收藏及跋文考 195
(一)《清》捲的早期收藏經曆 195
(二)《清》捲完整考 197
(三)三朝跋文內容考釋 206
(四)遺失的邵寶跋文道齣《清》捲天機 215
十 三幅《清明上河圖》捲之比較及《清》捲
的藝術影響 219
( 一)明本、清院本的畫傢身份與畫麵結構 236
(二)創作主題和觀念的不同 241
(三)城防武備之異同 249
(四)風俗民情各不相同 255
(五)繪畫風格亦不同 262
(六)《清》捲的藝術影響 268
結 語 279
引 言
一件與特定曆史背景相關的繪畫作品,在若乾年後,由於曆史背景的變化,其豐富的思想內涵極有可能會被後人“ 降解”,其解讀必定會有不同程度的丟失,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但到底會丟失多少?繪畫內涵被“ 降解”是否有規律可循?答案足以使我們為之吃驚和深思。
筆者曾隨機在愛好藝術史的人群中做過一次關於“降解度”的測試。以“ 文革”初期的大幅油畫《毛主席去安源》( 劉春華執筆,作於1967 年鞦)為例,70 後的欣賞者認為這是“ 文革”時期個人崇拜的産物,80 後、90 後似乎對其內涵已不甚瞭瞭或不感興趣,他們所瞭解的大多是關於這幅油畫拍賣前後的風風雨雨,特彆是該油畫的價格及其衍生的印刷品、紡織品、工藝品、郵品和紀念章的價格,這在互聯網上體現得十分充分。
大凡經曆過那個是非顛倒時代的人們都知道,《毛主席去安源》是要歌頌毛澤東在1921 年領導安源路礦工人進行大罷工的曆史,其作用是否定劉少奇曾經參與領導過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的革命曆史。1960 年,侯一民以劉少奇在安源組織路礦工人大罷工為素材創作瞭油畫《劉少奇與安源礦工》,到瞭“ 文革”之初,取而代之的就是油畫《毛主席去安源》。隨著劉少奇被誣陷為“ 叛徒、內奸、工賊”而遭到更殘酷的批判,這幅油畫所深藏的政治內涵已不僅僅是錶現“ 個人崇拜”瞭!可以說,再過幾十年,當我們這些“ 文革”曆史的見證人均不存在的時候,我們的後幾代人對該圖的研究就要進入浩繁的考證程序瞭。因為畫麵本身沒有絲毫關於劉少奇命運的信息。
該幅油畫的創作時間距今纔四十多年,後代們對它的理解已經從錶麵化到片麵化,再到商業化,令人感懷頗多。我們現在遇到一幀大約在900 年前繪製的風俗畫—— 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捲( 絹本水墨淡設色,縱24.8、橫528 厘米,故宮博物院藏,以下簡稱“《清》捲”),我們對這件曆史名作的解讀有多少是真實的?還有多少是遺漏的?至今國內外還有一些專傢、學者認為:畫就是畫,不要太糾纏曆史。眾所周知,《清》捲是錶現古代社會生活的風俗畫,既然如此,那就不能離開當時具體的社會曆史背景去解讀它。
《清》捲和《毛主席去安源》,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時代的兩幅畫,但是找迴我們認知中所丟失的內涵,都離不開探尋當時特定的社會曆史和文化背景,在這一點上都是一緻的。大凡這一類因社會曆史孕育齣來的藝術産物,無論古今,一一如此。
將藝術作品與當時的曆史背景聯係起來進行分析和研究,是當今通常的解讀繪畫的手法,問題在於不能隻聯係抽象的大背景,就如同不能籠統地說十年“ 文革”的曆史是産生《毛主席去安源》的創作背景一樣,應具體到劉少奇遭厄運之初的1966年夏至1967 年鞦,那纔是創作該油畫特殊的曆史背景。同樣,對《清》捲來說,首先應考證齣繪製該圖的時間係北宋哪一個具體時段,這個時段具體而特殊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纔是催生《清》捲真正的曆史原因。
筆者以為,有一些圖像是沒有曆史密碼的,古人和今人都能讀懂;但有一些圖像是有曆史密碼的,隻有當時的人們纔能夠讀懂。遠隔韆百年的我們切忌用今天的生活經驗去解讀古人留給我們的曆史圖像,無論是全圖的構思立意,還是圖中的細節描繪,隻有還原到當時具體的政治、經濟背景和社會環境以及文化語境中,纔能顯現齣它的曆史密碼,方可探知當時的社會發展狀況如物質文明狀態和政治文明程度,告訴我們所不知道的一切,或糾正我們對曆史的誤判。
六十餘年來,國內外刊發瞭四百餘篇介紹和研究《清》捲的論文和專著,取得瞭豐厚的學術成果。近年,海內外許多學者再度關注《清》捲,可見今人對它的認知還遠遠沒有結束。對某一藝術史課題的研究,往往經過幾十年後,螺鏇式地迴到它的原點之上,重新審視最初的認知結果,不斷接近真理。筆者以為,應重新審視《清》捲的一係列基本問題:如張擇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該捲究竟繪於何時?當時的政治、曆史、文化與藝術背景和條件是如何催生齣它的?畫中所繪地域究竟是哪裏?其具體細節如何?其主題和思想內涵是什麼?其創作動機如何?為誰而畫?結局怎樣?又為何被金朝文人題跋?金、元、明三朝文人的跋文如何看待?等等。
拙著將試圖逐一解開上述疑問的曆史密碼。
這本關於《清明上河圖》的解讀之作,簡直像是一把精密的鑰匙,打開瞭那幅宏偉畫捲塵封已久的秘密。我一直以為自己對這幅傳世名作已經有瞭相當的瞭解,無非是北宋汴京的繁華景象,市井百態的生動描摹。然而,當我沉浸於作者的筆觸中時,纔驚覺自己過去的認知是多麼的膚淺。書中對畫作中每一個看似不經意的細節,無論是街角的店鋪招牌、船隻上的 rigging(索具),還是人物的麵部錶情和衣著紋理,都進行瞭抽絲剝繭的考證。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僅關注“錶象”的描繪,更深入挖掘瞭隱藏在光影背後的“權力結構”與“社會張力”。例如,對於畫中那座著名的虹橋,作者的分析角度極其新穎,不再僅僅停留在建築學的層麵,而是將其視為一個動態的社會交匯點,一個微觀的政治晴雨錶。那些被傳統解讀所忽略的背景信息,在作者的梳理下,如同被擦亮的古董,重新煥發齣刺眼的光芒。讀完後,我再看《清明上河圖》,感覺看到的不再是一張靜態的圖畫,而是一部活生生的曆史紀錄片,每一個像素點都在訴說著那個時代的呼吸與心跳。這本書的學術深度與敘事魅力達到瞭一個罕見的平衡點,絕對是文史愛好者不可多得的佳作。
評分說實話,我抱著一種審視和挑剔的態度開始閱讀這本書的,畢竟涉及“解碼”這樣宏大的命題,很容易淪為故弄玄虛的玄學解讀。但是,作者的行文風格卻齣人意料地紮實且富有感染力。它沒有采用那種故作高深的學院派語言,而是用一種近乎偵探小說般的敘事節奏,引導讀者步步深入。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對於文獻的交叉印證工作,簡直達到瞭偏執的程度。他將《東京夢華錄》中的記載,與同時期地方誌的零散信息拼湊起來,構建瞭一個極其逼真的北宋城市生態模型。這種“拼圖式”的論證過程,讓原本模糊的曆史側影變得清晰可見。讀到某些章節時,我甚至能清晰地“聽見”汴河上的喧囂,聞到酒樓裏飄齣的醬香。這種沉浸感是很多曆史著作難以企及的。它成功地將一幅被神化的藝術品,還原為瞭一個有血有肉、充滿矛盾與活力的曆史現場。對於那些厭倦瞭陳詞濫調的解讀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種耳目一新的視角,它讓人意識到,真正的曆史,往往藏在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背景”之中。
評分從純粹的閱讀體驗上來說,這本書的文筆極具畫麵感和節奏感。許多描述性的段落,讀起來就像是優美的散文詩,將晦澀的考據內容轉化為瞭引人入勝的故事。作者對於光綫、空間和人群密度變化的捕捉,精準到令人咋舌,仿佛作者本人就站在畫捲的起點,一步步引導我們走進瞭熙熙攘攘的街市深處。相較於以往那些側重於考證某幾處遺跡的解讀,這本書的視野更加宏大,它試圖重建整個汴京城的“氣場”。每當敘事稍顯沉重時,作者總能適時地穿插一些關於宋代日常生活的風趣片段,比如市井小販的叫賣聲、茶肆裏的俚語,這讓厚重的曆史討論變得輕盈起來。這本書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既滿足瞭專業研究者對細節的苛求,同時也讓普通讀者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對中國古典藝術的復雜性和深度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是一次令人心滿意足的知識旅程。
評分我非常欣賞作者在處理“麯諫”這個概念時的審慎態度。如何不直接衝擊當權者的目光,如何在光天化日之下傳遞微妙的政治信號,是古代士大夫的生存藝術。這本書的高明之處在於,它成功地論證瞭《清明上河圖》可能不僅僅是私人藝術傢的寫實創作,而可能包含瞭某種“君王不可不察”的隱晦勸誡。作者巧妙地利用瞭宋代的文人哲學和當時的政治語境來構建這一理論框架,使得“麯諫”的可能性變得高度可信。這種將藝術品置於復雜的政治博弈場中去解讀的方法,極大地拓寬瞭我們對古代圖像學研究的邊界。整本書的邏輯鏈條構建得極其嚴密,從對特定物象(比如船隻的載重與方嚮)的物理分析,到推導齣社會學意義,最後升華到政治哲學層麵,過渡自然,毫無牽強感。它讓人意識到,所謂的“藝術”,從來都不是脫離現實的空中樓閣,而是時代精神最隱秘的載體之一。
評分這本書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於它對“隱憂”二字的精準捕捉。我們總習慣於將《清明上河圖》視為北宋鼎盛時期的贊歌,但作者的解讀卻像一記重錘,敲碎瞭這種單嚮度的贊美。他敏銳地指齣瞭畫中潛藏的社會裂痕——富商的奢靡與底層勞工的辛勞之間的巨大鴻溝,官僚體係的低效與民間活力的劇烈碰撞。尤其是對畫中部分人物錶情的心理側寫,非常精彩,那份繁華之下的焦慮與不安,被作者用極富同理心的筆觸描繪齣來。這使得作品不再僅僅是一份古代風俗記錄,而成為瞭一個關於“盛極必衰”的永恒寓言。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對著印刷齣來的畫作細節圖反復揣摩,試圖去理解作者所描述的那些微妙的眼神交流和肢體語言中蘊含的深層信息。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醒我們,任何看似完美的錶象之下,都可能暗流湧動。它給予瞭觀畫者一種更深刻、更具批判性的觀看方式,這對我個人的思維方式都産生瞭不小的觸動。
評分良心書,不過關於清明上河圖的細節描述,感覺學的不是很過癮
評分作為北宋末年東京開封城的百科式全書,內容十分豐富,諸如城池結構、官府街巷、店鋪酒樓、飲食娛樂、民風習俗、時令節日、歌舞百戲、朝廷朝會、郊祭大典等,幾乎囊括瞭當時的社會全貌。全書共分10捲,3萬餘字。捲記載瞭北宋東京外城、內城及大內(皇城)城池結構,以及河流、皇城布局、中央官府等。第二、三捲主要包括大內前的幾條重要街道、店鋪、酒樓、飲食、夜市、早市、雜賣、防火等內容。第四、第五捲主要描述瞭皇太子納妃、公主齣降及民間娶婦、育子等習俗,還有肉行、魚行等各種行市以及市井娛樂活動等。第六捲以後直到結束,作者按照時間順序,敘述瞭正月、立春、元宵、十六日、清明節、四月八日、端午、六月六日、七夕、中元節、中鞦、重陽、立鼕、鼕至、十二月、除夕等節日活動,以及一年之中的重大皇傢禮儀,諸如元旦朝會、鼕至車駕宿大慶殿、祝壽、祭祀太廟、南郊祭天、下赦等。
評分很好的書,是正品行貨,物有所值。
評分書還是不錯,角度新穎,但就是價格有點高瞭,圖片基本是黑白的,部分不是很清晰。
評分不錯的書。可以慢慢讀
評分不錯,很滿意。
評分挺好的,以前重來不去評價的,不知道浪費瞭多少積分,自從知道評論之後京豆可以抵現金瞭,纔知道評論的重要性,京豆的價值,後來我就把這段話復製瞭,走到哪裏,復製到哪裏,既能賺京東,還非常省事,特彆是不用認真的評論瞭,又健康快樂又能麼麼噠
評分很詳實的分析,不愧是專傢
評分講得細緻全麵,值得好好讀一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