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樸實無華”。封麵采用的是那種啞光、深色的紙張,觸感不錯,但整體視覺效果卻顯得有些過時,缺乏一點現代學術著作應有的那種輕盈感和設計感。我個人比較偏愛那種版式設計更清晰、留白更多、更能讓人長時間閱讀而不覺眼睛疲勞的排版。在這本書裏,盡管字體的選擇是標準的宋體和黑體組閤,可是在具體到圖錶和符號的呈現上,感覺有些擁擠和局促。特彆是涉及到一些復雜的句法樹狀圖或者音位分析的錶格時,為瞭塞進有限的篇幅,綫條畫得太密,符號之間的間距也處理得不夠理想,導緻我需要反復眯眼確認某個分支的歸屬或者某個音素的區彆標記。如果編者能在排版上多下一些功夫,比如采用更科學的網格係統,優化頁邊距和行距,把一些需要詳細解析的復雜結構單獨做成插頁或放大處理,那麼閱讀體驗無疑會提升一個檔次。現在這樣的狀態,更像是十年前的某種標準樣式被簡單復刻下來,功能上滿足瞭信息傳遞的要求,但在美學和長時間閱讀舒適度上,留下瞭很大的遺憾。對於需要頻繁查閱和對比概念的讀者來說,清晰的視覺引導是至關重要的。
評分關於詞條的覆蓋範圍和精細度,這本書展現齣瞭一種非常“學院派”的傾嚮性。它在那些宏大、理論性極強的概念上,比如“深層結構”、“最小化原則”或是“指示性”的定義上,可謂是做到瞭麵麵俱到,引用瞭各個學派的代錶性觀點,力求客觀全麵。然而,當我的目光轉嚮那些更偏嚮應用和細分領域的詞匯時,比如在計算語言學、神經語言學或者特定方言的語言變體中齣現的新興術語時,這本書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瞭。我特意去查閱瞭一些近期在語料庫研究中非常熱門的動詞短語結構標記法(POS tagging)中的一些特定標簽,期待能找到它們的標準定義或至少是相關的交叉引用,結果大都找不到,或者隻是寥寥幾筆帶過,遠不如它對“格範疇”的論述來得詳盡和深入。這種側重於經典理論的深度挖掘,而對新興交叉學科的廣度拓展不足的特點,使得它在麵對快速發展的語言學新趨勢時,顯得有些滯後瞭。對於那些希望用它來指導當前實證研究的學者而言,這個局限性是比較明顯的,它更像是一部鞏固基礎知識的工具書,而非探索前沿的探照燈。
評分這本書,說實話,拿到手的時候,第一感覺是“沉甸甸的”,這不僅僅是指它的物理重量,更是那種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我最近一直在嘗試拓展我對語言結構更深層次的理解,尤其是在句法和語義交織的那片灰色地帶,希望能找到一些更精細的分析工具。我原本寄希望於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最新的,比如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新詞條,或者在當代語用學分支上有所突破。然而,在翻閱瞭幾個核心章節後,我發現它更像是一部經典的迴顧,對傳統的功能主義和形式主義流派做瞭紮實的梳理,這對於初學者無疑是極好的基石,提供瞭穩固的理論框架。但是,對於像我這樣,已經對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和李察遜的社會語言學模型有基本認識的人來說,它在提供“新知”方麵的力度稍顯不足。舉個例子,我在尋找關於“語篇連貫性”的最新模型時,書中的解釋雖然準確,但引用和深入探討的都是上個世紀末的經典文獻,缺少瞭近十年內關於跨語言比較和語料庫驅動研究的最新成果的呈現。這就像是走進一座宏偉的圖書館,裏麵的藏書都是珍貴的善本,但你更期待看到最新鮮、最前沿的研究報告,而不是隻是對曆史的完美重現。因此,我個人覺得它在“新編”這個定位上,還需要在內容的更新速度上加把勁,纔能真正滿足那些希望緊跟學科前沿的資深學習者。
評分在使用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注意到瞭一個細節問題,那就是在引用或解釋一些跨文化現象時,其舉例的選擇顯得略微單一化瞭。毋庸置疑,英漢對比是本書的核心任務之一,但在闡述某些語言學原理時,例如關於“焦點”或“信息結構”如何影響語序的討論,書中引用的實例幾乎百分之九十都集中在標準英語和普通話的對比框架內。雖然這兩種語言的對比本身就極具價值,但語言學研究的魅力在於其多樣性。如果能加入更多來自印歐語係其他語種,或者哪怕是亞洲內部,如日語、韓語中的對應現象進行簡要的例證,無疑能大大增強其理論的普適性和說服力。例如,當討論主語標記的缺失或顯性時,僅僅對比中英文,可能會讓讀者誤以為這是一種普遍的二元選擇。增加一些來自格位標記豐富或語序極度靈活的語言的例子,哪怕隻是作為腳注或附錄中的小例證,都能讓讀者對所學概念的邊界和適用範圍有一個更清晰、更全麵的認識。目前的這種聚焦,雖然保證瞭對比的深度,卻犧牲瞭理論的廣度和包容性,使得整體的視野略顯局促,未能充分展現語言學的全球視角。
評分這本書的索引係統設計,坦白說,是我使用過程中遇到的一個真正的“痛點”。一本優秀的工具書,其索引的完備性和邏輯性直接決定瞭使用者檢索信息的效率。我嘗試通過索引去查找一些復閤概念,比如“社會認知對句法演變的影響”這類跨領域的關聯點。我發現,索引的條目設置主要還是圍繞單個核心術語展開,比如“認知”、“句法”、“演變”各自獨立存在,但缺乏對這些概念之間復雜關聯的有效指引。當你需要快速定位一個討論瞭A和B兩個概念如何相互作用的頁麵時,你往往需要先記住A,找到關於A的詞條,然後在該詞條的內部文本中,依靠自己的閱讀能力去尋找B的討論,而不是直接通過索引的交叉引用定位。這極大地增加瞭查閱的時間成本。此外,一些同義詞或近義詞的歸並處理似乎也不夠徹底,我有時候會疑惑某個概念到底是應該按其正式名稱查,還是按其口語化的彆稱查,這方麵的指引不夠明確。一個強大的索引應當是讀者思維路徑的延伸,而這本書的索引,似乎更多地停留在簡單的字母順序羅列,未能充分體現其內容的復雜結構和內在邏輯。
評分由於我要考研需要參考語言學方麵的資料,我發現這本詞典不錯,而且發貨速度快,值得購買《新編英漢語言學詞典》是一部綜閤性語言學工具書,共收錄詞目約7500條,內容既包括理論語言學及其各分支、各交叉學科的術語,又有應用語言學及語言教學方麵的術語呼專有名詞,基本反映瞭迄今為止語言學研究發展的軌跡,概貌及最新成果。
評分由於我要考研需要參考語言學方麵的資料,我發現這本詞典不錯,而且發貨速度快,值得購買《新編英漢語言學詞典》是一部綜閤性語言學工具書,共收錄詞目約7500條,內容既包括理論語言學及其各分支、各交叉學科的術語,又有應用語言學及語言教學方麵的術語呼專有名詞,基本反映瞭迄今為止語言學研究發展的軌跡,概貌及最新成果。
評分有用的參考書,值得使用
評分由於我要考研需要參考語言學方麵的資料,我發現這本詞典不錯,而且發貨速度快,值得購買《新編英漢語言學詞典》是一部綜閤性語言學工具書,共收錄詞目約7500條,內容既包括理論語言學及其各分支、各交叉學科的術語,又有應用語言學及語言教學方麵的術語呼專有名詞,基本反映瞭迄今為止語言學研究發展的軌跡,概貌及最新成果。
評分很好 很實用 很全麵
評分下迴還買
評分語言學查用的,感覺不錯
評分由於我要考研需要參考語言學方麵的資料,我發現這本詞典不錯,而且發貨速度快,值得購買《新編英漢語言學詞典》是一部綜閤性語言學工具書,共收錄詞目約7500條,內容既包括理論語言學及其各分支、各交叉學科的術語,又有應用語言學及語言教學方麵的術語呼專有名詞,基本反映瞭迄今為止語言學研究發展的軌跡,概貌及最新成果。
評分由於我要考研需要參考語言學方麵的資料,我發現這本詞典不錯,而且發貨速度快,值得購買《新編英漢語言學詞典》是一部綜閤性語言學工具書,共收錄詞目約7500條,內容既包括理論語言學及其各分支、各交叉學科的術語,又有應用語言學及語言教學方麵的術語呼專有名詞,基本反映瞭迄今為止語言學研究發展的軌跡,概貌及最新成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