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朴实无华”。封面采用的是那种哑光、深色的纸张,触感不错,但整体视觉效果却显得有些过时,缺乏一点现代学术著作应有的那种轻盈感和设计感。我个人比较偏爱那种版式设计更清晰、留白更多、更能让人长时间阅读而不觉眼睛疲劳的排版。在这本书里,尽管字体的选择是标准的宋体和黑体组合,可是在具体到图表和符号的呈现上,感觉有些拥挤和局促。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句法树状图或者音位分析的表格时,为了塞进有限的篇幅,线条画得太密,符号之间的间距也处理得不够理想,导致我需要反复眯眼确认某个分支的归属或者某个音素的区别标记。如果编者能在排版上多下一些功夫,比如采用更科学的网格系统,优化页边距和行距,把一些需要详细解析的复杂结构单独做成插页或放大处理,那么阅读体验无疑会提升一个档次。现在这样的状态,更像是十年前的某种标准样式被简单复刻下来,功能上满足了信息传递的要求,但在美学和长时间阅读舒适度上,留下了很大的遗憾。对于需要频繁查阅和对比概念的读者来说,清晰的视觉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关于词条的覆盖范围和精细度,这本书展现出了一种非常“学院派”的倾向性。它在那些宏大、理论性极强的概念上,比如“深层结构”、“最小化原则”或是“指示性”的定义上,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引用了各个学派的代表性观点,力求客观全面。然而,当我的目光转向那些更偏向应用和细分领域的词汇时,比如在计算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或者特定方言的语言变体中出现的新兴术语时,这本书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我特意去查阅了一些近期在语料库研究中非常热门的动词短语结构标记法(POS tagging)中的一些特定标签,期待能找到它们的标准定义或至少是相关的交叉引用,结果大都找不到,或者只是寥寥几笔带过,远不如它对“格范畴”的论述来得详尽和深入。这种侧重于经典理论的深度挖掘,而对新兴交叉学科的广度拓展不足的特点,使得它在面对快速发展的语言学新趋势时,显得有些滞后了。对于那些希望用它来指导当前实证研究的学者而言,这个局限性是比较明显的,它更像是一部巩固基础知识的工具书,而非探索前沿的探照灯。
评分在使用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问题,那就是在引用或解释一些跨文化现象时,其举例的选择显得略微单一化了。毋庸置疑,英汉对比是本书的核心任务之一,但在阐述某些语言学原理时,例如关于“焦点”或“信息结构”如何影响语序的讨论,书中引用的实例几乎百分之九十都集中在标准英语和普通话的对比框架内。虽然这两种语言的对比本身就极具价值,但语言学研究的魅力在于其多样性。如果能加入更多来自印欧语系其他语种,或者哪怕是亚洲内部,如日语、韩语中的对应现象进行简要的例证,无疑能大大增强其理论的普适性和说服力。例如,当讨论主语标记的缺失或显性时,仅仅对比中英文,可能会让读者误以为这是一种普遍的二元选择。增加一些来自格位标记丰富或语序极度灵活的语言的例子,哪怕只是作为脚注或附录中的小例证,都能让读者对所学概念的边界和适用范围有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目前的这种聚焦,虽然保证了对比的深度,却牺牲了理论的广度和包容性,使得整体的视野略显局促,未能充分展现语言学的全球视角。
评分这本书的索引系统设计,坦白说,是我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真正的“痛点”。一本优秀的工具书,其索引的完备性和逻辑性直接决定了使用者检索信息的效率。我尝试通过索引去查找一些复合概念,比如“社会认知对句法演变的影响”这类跨领域的关联点。我发现,索引的条目设置主要还是围绕单个核心术语展开,比如“认知”、“句法”、“演变”各自独立存在,但缺乏对这些概念之间复杂关联的有效指引。当你需要快速定位一个讨论了A和B两个概念如何相互作用的页面时,你往往需要先记住A,找到关于A的词条,然后在该词条的内部文本中,依靠自己的阅读能力去寻找B的讨论,而不是直接通过索引的交叉引用定位。这极大地增加了查阅的时间成本。此外,一些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归并处理似乎也不够彻底,我有时候会疑惑某个概念到底是应该按其正式名称查,还是按其口语化的别称查,这方面的指引不够明确。一个强大的索引应当是读者思维路径的延伸,而这本书的索引,似乎更多地停留在简单的字母顺序罗列,未能充分体现其内容的复杂结构和内在逻辑。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第一感觉是“沉甸甸的”,这不仅仅是指它的物理重量,更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我最近一直在尝试拓展我对语言结构更深层次的理解,尤其是在句法和语义交织的那片灰色地带,希望能找到一些更精细的分析工具。我原本寄希望于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最新的,比如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新词条,或者在当代语用学分支上有所突破。然而,在翻阅了几个核心章节后,我发现它更像是一部经典的回顾,对传统的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流派做了扎实的梳理,这对于初学者无疑是极好的基石,提供了稳固的理论框架。但是,对于像我这样,已经对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和李察逊的社会语言学模型有基本认识的人来说,它在提供“新知”方面的力度稍显不足。举个例子,我在寻找关于“语篇连贯性”的最新模型时,书中的解释虽然准确,但引用和深入探讨的都是上个世纪末的经典文献,缺少了近十年内关于跨语言比较和语料库驱动研究的最新成果的呈现。这就像是走进一座宏伟的图书馆,里面的藏书都是珍贵的善本,但你更期待看到最新鲜、最前沿的研究报告,而不是只是对历史的完美重现。因此,我个人觉得它在“新编”这个定位上,还需要在内容的更新速度上加把劲,才能真正满足那些希望紧跟学科前沿的资深学习者。
评分由于我要考研需要参考语言学方面的资料,我发现这本词典不错,而且发货速度快,值得购买
评分下回还买
评分由于我要考研需要参考语言学方面的资料,我发现这本词典不错,而且发货速度快,值得购买《新编英汉语言学词典》是一部综合性语言学工具书,共收录词目约7500条,内容既包括理论语言学及其各分支、各交叉学科的术语,又有应用语言学及语言教学方面的术语呼专有名词,基本反映了迄今为止语言学研究发展的轨迹,概貌及最新成果。
评分由于我要考研需要参考语言学方面的资料,我发现这本词典不错,而且发货速度快,值得购买《新编英汉语言学词典》是一部综合性语言学工具书,共收录词目约7500条,内容既包括理论语言学及其各分支、各交叉学科的术语,又有应用语言学及语言教学方面的术语呼专有名词,基本反映了迄今为止语言学研究发展的轨迹,概貌及最新成果。
评分由于我要考研需要参考语言学方面的资料,我发现这本词典不错,而且发货速度快,值得购买《新编英汉语言学词典》是一部综合性语言学工具书,共收录词目约7500条,内容既包括理论语言学及其各分支、各交叉学科的术语,又有应用语言学及语言教学方面的术语呼专有名词,基本反映了迄今为止语言学研究发展的轨迹,概貌及最新成果。
评分由于我要考研需要参考语言学方面的资料,我发现这本词典不错,而且发货速度快,值得购买《新编英汉语言学词典》是一部综合性语言学工具书,共收录词目约7500条,内容既包括理论语言学及其各分支、各交叉学科的术语,又有应用语言学及语言教学方面的术语呼专有名词,基本反映了迄今为止语言学研究发展的轨迹,概貌及最新成果。
评分由于我要考研需要参考语言学方面的资料,我发现这本词典不错,而且发货速度快,值得购买《新编英汉语言学词典》是一部综合性语言学工具书,共收录词目约7500条,内容既包括理论语言学及其各分支、各交叉学科的术语,又有应用语言学及语言教学方面的术语呼专有名词,基本反映了迄今为止语言学研究发展的轨迹,概貌及最新成果。
评分由于我要考研需要参考语言学方面的资料,我发现这本词典不错,而且发货速度快,值得购买《新编英汉语言学词典》是一部综合性语言学工具书,共收录词目约7500条,内容既包括理论语言学及其各分支、各交叉学科的术语,又有应用语言学及语言教学方面的术语呼专有名词,基本反映了迄今为止语言学研究发展的轨迹,概貌及最新成果。
评分很好 很实用 很全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