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卡裏亞刑事意見書6篇

貝卡裏亞刑事意見書6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切薩雷·貝卡裏亞 著,黃風 譯
圖書標籤:
  • 犯罪學
  • 刑法學
  • 刑事政策
  • 古典學派
  • 貝卡裏亞
  • 啓濛運動
  • 法律思想
  • 刑罰理論
  • 社會學
  • 曆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175293
版次:1
商品編碼:10255952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0-08-01
頁數:105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論犯罪與刑罰》這本小書具有寶貴的精神價值,好似服用少許就足以緩解病痛的良藥一樣。當我閱讀它時真感到解渴,我由此相信:這樣一部著作必定能清除在眾多國傢的法學理論哢,依然殘存的野蠻內容。
  ——伏爾泰

內容簡介

  “刑事意見書6篇”是貝卡裏亞後期關於刑事法律問題的作品,它們首次與中國讀者見麵。與《論犯罪與刑罰》不同,這6篇文章基本上屬於貝卡裏亞在走入仕途後撰寫的谘詢意見,但是,它們仍然鮮明地體現著作者關於現代刑事法律原則的創新思想和深沉的人道主義情愫。

作者簡介

  切薩雷·貝卡裏亞(1738-1794)意大利刑事占典學派的創始人。1738年3月15日生於米蘭一個貴族傢庭,1758年畢業於帕維亞大學,攻讀法律專業。1762年發錶處女作《論米蘭公國1762年貨幣混亂及其救治》。1764年完成《論犯罪與刑罰》,並於當年小版,由此一舉成名,並為他贏得瞭長久的聲譽。l768年成為米蘭宮廷學校經濟貿易學教授,講授經濟學課程。1771年成為米蘭公共經濟最高委員會成員,先後負責過經濟部門和司法部門。1791年被奧地利皇帝利奧波德任命為倫巴第刑事立法改革委員會的成員,其間力主廢除死刑。1794年11月28日因中風在米蘭傢中去世。黃風
  譯者簡介1956年生,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8年至1992年曾先後五次赴意大利進修、講學或者參加學術會議。1996年獲“國際羅馬法奬”;1998年獲意大利外交部“文化作品翻譯奬”;1999年獲意大利總統授予的共和同騎上勛章;2005年5月荻意人利總統授予的“仁惠之星”共和國爵士勛章。齣版個人著作和譯作二十餘部。

目錄

關於死刑的意見(1792年)
關於政治犯罪問題的簡略思考(1791年)
關於警察機構(1790年)
關於無期徒刑監獄的計劃(1791年)
改善被判刑人的待遇(1789-1791年)
關於矯正所(1791年)

精彩書摘

  官在寫給閣下的備忘錄中曾經認為可以保留他。我在此補充一下,比較嚴重的問題是:監察官對第二助理奇泰利不寄予任何希望,至少是在目前他所處的位置上,這既不是起因於這位助手的性格,也不是起因於他的能力。一下子撤三個人的職,而沒有人及時替補他們,這看起來是不閤適的,即使他們當中的一位文書是多納代奧作文書的兄弟,並且考慮到行政機關的疑心,正是由於這種疑心,根據現行條例,有關的任職是通過簡單的委任發布的,而不是通過監察官的命令發布的。
  談那個地區的經濟問題我覺得太冒昧瞭。這將取決於上級的決定:是否需要就監察官所排斥的那幾個人,尤其是奇泰利的情況以及我的相關評論,慎重地聽取剋雷莫納的監察官辦公室的意見,或者人們認為的確需要做齣一個果斷決定,以警告那些不乏存在的其他人,促使其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義務。我現在隻注意奇泰利一個人。當涉及解除他職務的問題時,是否應當聽取他的意見,這是應由上級公正裁斷的事情。然而,似乎並不需要直接地將他開除,委員會或許認為將他平調開來或者在不可能平調的情況讓其休職是比較符閤實際的辦法。
  ……

前言/序言

  “刑事意見書6篇”是貝卡裏亞後期關於刑事法律問題的作品,它們首次與中國讀者見麵。這6篇以短文形式齣現的作品包括:1790年的《關於警察機構》、1791年的《關於政治犯罪問題的簡略思考》、1791年的《關於無期徒刑監獄的計劃》、1789年至1791年的《改善被判刑人的待遇》、1791年的《關於矯正所》和1792年的《關於死刑的意見》。與《論犯罪與刑罰》不同,這6篇文章基本上屬於貝卡裏亞在走入仕途後撰寫的谘詢意見,帶有一定的公文色彩,但是,它們仍然鮮明地體現著作者關於現代刑事法律原則的創新思想和深沉的人道主義情愫。這6篇文章均根據意大利原文譯齣。
  1785年,米蘭公共經濟最高委員會被改組為政府委員會,職權擴大。委員會劃分為7個部,貝卡裏亞被任命為第三部的負責人,主管農業、工業和商業。







權力與秩序的邊界:十八世紀歐洲法製思想的變革 一部深入剖析啓濛時代法律哲學與刑法實踐的鴻篇巨製 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位特定法學傢的著作匯編,而是對十八世紀歐洲大陸,特彆是意大利和法國,在法律和刑罰改革思潮中所湧現齣的關鍵思想和實踐進行的一次係統性梳理與深入探討。它著眼於一個宏大的曆史背景:理性主義思潮如何衝擊瞭根深蒂固的、充滿暴力的中世紀司法遺製,並試圖構建一個以“人道”與“比例”為核心的現代刑法體係。 本書的敘事脈絡,圍繞著“自然法”原則在刑法領域的具體化展開。我們將追溯啓濛思想傢們對刑罰本質的重新定義。在此之前,刑罰往往被視為君主或教會彰顯神聖權威、報復犯罪的工具。然而,十八世紀的哲學傢們堅信,刑罰的唯一正當性基礎在於社會契約的維護。犯罪被視為對共同體利益的侵犯,而刑罰的目的不再是血腥的復仇,而是威懾未來犯罪與矯正不當行為。 第一部分:理性之光的投射——刑法哲學的基石重構 本部分詳細考察瞭當時湧現齣的幾股主要思潮,它們共同塑造瞭現代刑法學的基本框架。 一、功利主義的引入與刑罰的衡量: 我們將分析諸如塞薩雷·貝卡裏亞等思想傢如何運用功利主義的邏輯來衡量刑罰的“有效性”。他們強調,刑罰的嚴酷程度應與其阻止犯罪的效用成正比。過度的、殘忍的刑罰不僅不人道,更因為其過度性而降低瞭威懾力,反而使法律顯得專製且可憎。書中細緻辨析瞭“絕對預防”與“相對預防”思想的萌芽,探討瞭“確定性優於嚴厲性”這一革命性命題的深遠影響。 二、人道主義的覺醒與酷刑的廢除: 這一章節集中探討瞭當時對酷刑(特彆是嚴刑逼供和摺磨緻死的手段)的道德批判。作者們運用對人類痛苦的敏感性,揭示瞭酷刑在取供上的不可靠性,並將其與公民的尊嚴和無罪推定原則進行對立分析。我們審視瞭在具體司法實踐中,如何齣現瞭關於“閤理懷疑”(Dubium pro reo)的初步討論,盡管這一原則的完全確立尚需時日。 三、犯罪與懲罰的比例原則: 本書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是對“犯罪的嚴重性”與“施加的懲罰”之間必須保持嚴格對等關係的論證。我們深入研究瞭當時的立法者如何試圖將不同性質的罪行(如針對財産、人身、國傢安全的罪行)進行層級劃分,並試圖量化每種罪行應受的懲罰,以避免任意性。這不僅是法律技術上的進步,更是對國傢權力邊界的嚴肅劃定。 第二部分:司法實踐的演變與阻力 思想的變革必須落地於冰冷的審判席之上。本部分將目光轉嚮十八世紀歐洲各國司法實踐中,理性化改革所遭遇的現實睏境與初步的製度創新。 一、程序正義的萌芽: 盡管公開審判尚未成為常態,但本書展示瞭改革者們如何努力將秘密審訊轉化為更具監督性的程序。我們考察瞭辯護權的早期訴求,以及對審判過程中證據鏈條完整性要求的提高。特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進步的司法機構開始嘗試限製政府在政治異議案件中的乾預權力,盡管這通常伴隨著巨大的政治風險。 二、刑罰種類的革新: 傳統的死刑和流放作為主要手段,開始受到質疑。書中分析瞭諸如“監禁”(Imprisonment)作為一種替代性懲罰的興起。這種新的刑罰形式,旨在將罪犯與社會隔離,進行“勞動改造”,這標誌著懲罰目的從單純的“報應”轉嚮瞭具有社會改造意義的“預防”。我們探究瞭早期懲教所(Houses of Correction)的建立與運作模式,揭示瞭其中潛藏的社會階層偏見。 三、地方差異與政治妥協: 歐洲各國在采納這些新的法律理念時步調不一。本書對比瞭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波旁王朝統治下的法國,以及意大利城邦在司法改革上的不同路徑。我們看到,即便有偉大的理論傢們描繪瞭完美的法治藍圖,但地方特權、教會勢力以及守舊貴族的阻撓,使得刑法改革往往錶現為漸進的、妥協性的調整,而非徹底的顛覆。 結論:一個新時代的序麯 本書的結論部分並非總結性的陳述,而是對現代刑法典的預演。它錶明,十八世紀的法學思潮,通過其對人權、比例、理性和程序正義的堅持,為後來的《拿破侖法典》以及整個十九世紀的法律現代化奠定瞭不可磨滅的思想基礎。它記錄瞭一場漫長而艱辛的鬥爭——即如何用理性的規則馴服專製的權力,如何用對個體尊嚴的尊重來重塑國傢機器的暴力屬性。 這部著作適閤對法律史、政治哲學、啓濛運動史以及歐洲早期現代社會結構感興趣的讀者。它提供瞭一幅清晰的地圖,標示齣刑罰理念是如何從黑暗走嚮光明的關鍵轉摺點,以及思想的火花如何在僵化的製度土壤中艱難地生根發芽。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貝卡裏亞刑事意見書6篇》本身就帶著一種嚴謹和權威的氣息。貝卡裏亞,這位啓濛時代的巨人,他的名字本身就是人道主義刑罰的代名詞。然而,理論傢往往容易脫離實際,我更關心的是,他的這些“刑事意見書”,在當時究竟起到瞭怎樣的作用?是作為法律建議,還是作為判決依據?抑或是對某個具體案件的學術評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背景信息,讓我們瞭解這些意見書産生的具體情境,以及它們在當時的法律實踐中可能産生的影響。我想象,在那個年代,當麵臨復雜的刑事案件時,法官、律師,甚至國王,都可能需要參考貝卡裏亞的權威意見。這本書或許會揭示齣一些鮮為人知的法律史料,或者為我們展現齣十八世紀歐洲司法體係的運作方式。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從中能夠看到,一個偉大的思想傢是如何將他的宏大理念,轉化為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的具體方案的。這對於我們理解理論如何服務於社會,以及如何建立一個更公正、更人道的法律體係,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意義。

評分

剛拿到這本《貝卡裏亞刑事意見書6篇》,還沒來得及細讀,但光看封麵和齣版信息,就覺得分量十足。貝卡裏亞的名字在法學界如雷貫耳,他的《論犯罪與刑罰》更是顛覆瞭當時的刑罰觀念。這本書匯集瞭他六篇刑事意見書,這讓我對他的思想有瞭更深入、更具體的瞭解充滿瞭期待。我設想,這其中必然包含瞭他對當時社會現實中各種具體刑事問題的深刻剖析和獨到見解。或許會有關於盜竊、謀殺、甚至一些當時尚未被明確界定的犯罪行為的討論,而貝卡裏亞的智慧,定能穿透錶象,直抵犯罪的根源,並提齣具有前瞻性的刑罰原則。想象一下,在十八世紀的歐洲,當社會動蕩,法律體係尚不完善之時,一位思想傢能夠以如此冷靜、理性的方式去審視和評判犯罪,並提齣以人道、公平為基石的刑罰理念,這本身就是一種偉大的成就。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書頁,看看這些“意見書”究竟是如何展開論述的,它們是否會為我們今天所麵臨的復雜犯罪現象提供一些曆史的啓示和思想的火花。這本書絕不僅僅是學術研究者的工具書,對於任何關心社會公正、法律倫理的普通讀者來說,它都可能是一次啓發心智的旅程。

評分

我剛拿到這本書,還沒有來得及深入閱讀,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刑事司法改革的愛好者,我對貝卡裏亞的理論一直抱有極大的敬意。這本書的齣現,讓我感到非常興奮,因為“意見書”這種形式,往往比單純的理論著作更能反映齣作者在具體問題上的思考深度和判斷力。我設想,這六篇意見書,可能會涵蓋當時社會中一些具有代錶性的刑事案件,比如涉及生命權、財産權,甚至一些政治性案件。貝卡裏亞能否在這些充滿爭議和復雜性的案例中,堅持他一貫的理性、人道和公平原則?他提齣的意見,是否能夠超越時代的局限,對今天的刑事司法實踐仍然具有藉鑒意義?我期待在這本書中,看到他對一些具體法律問題的細緻分析,他對刑罰的必要性和閤理性的深刻論證,以及他對社會防範犯罪的建設性思考。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文獻,更可能是一部關於如何運用智慧和理性來構建公正社會的寶貴教材。

評分

這本書的封皮傳遞齣一種厚重感,讓我對其中內容充滿好奇。貝卡裏亞,一個名字足以代錶一個時代的思想革新者,他的“刑事意見書”,聽起來就充滿瞭探索和解決現實問題的力量。我腦海中構想的,是一幅生動的畫麵:在某個充滿挑戰的時代,麵對復雜的犯罪現象,貝卡裏亞以他敏銳的洞察力和深邃的理性,逐一分析、評判,並提齣具有建設性的意見。這六篇意見書,或許就像是六個獨立的案例分析,每個都包裹著一個時代的印記,也閃爍著不朽的思想光芒。我渴望瞭解,在這些意見書中,他如何運用他關於“犯罪的定義”、“刑罰的目的”、“證據的規則”等核心理念,去解決具體的法律難題。這本書是否會像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理解那個時代刑事司法運作的窗口?又或者,它會提供一種思考模式,讓我們以更深刻、更人道的視角去審視我們當下的社會問題?我期待它能給我帶來一場思想的盛宴,一次對法律與人性的深度對話。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我這種一直對刑法學理論感興趣的人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我一直覺得,理論的生命力在於其能夠指導實踐,而“意見書”這種形式,恰恰能夠體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閤。貝卡裏亞並非僅僅停留在抽象的哲學思辨,他的結論往往是基於對具體案件的審視和對社會現實的觀察。我猜想,這六篇意見書,可能涉及瞭當時社會中一些棘手的法律難題,比如關於證據的采信、關於犯罪動機的判定、關於不同刑罰措施的適用性等等。他能否在這些具體的問題上,展現齣超越時代的洞察力?他的理性主義精神,又如何在這些具體的法律意見中得以體現?我期待看到的,不僅僅是法律條文的分析,更是他對人性、對社會契約、對國傢責任的深刻理解。也許,其中某一篇意見書,就恰好觸及瞭我曾經思考過的一個法律模糊地帶,而貝卡裏亞的論述,能夠為我解開疑惑,甚至形成全新的認知。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可能提供的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一種看待法律的視角,而不僅僅是幾個固定的答案。

評分

包裝精良。書非常新,內容也很好,值得一看

評分

書籍不厚讓人始終保有閱讀下去的興趣,雖然隻包含六篇意見書,但其通俗易懂的錶述引領讀者能反復閱讀。記載瞭18世紀貝卡利亞對於刑事的獨到見解和看法,令人感悟到瞭西方學者的魅力和法律體係的差異。

評分

法學入門基本書 必看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刑事意見書6篇”是貝卡裏亞後期關於刑事法律問題的作品,它們首次與中國讀者見麵。與《論犯罪與刑罰》不同,這6篇文章基本上屬於貝卡裏亞在走入仕途後撰寫的谘詢意見,但是,它們仍然鮮明地體現著作者關於現代刑事法律原則的創新思想和深沉的人道主義情愫。

評分

真應該抽點時間好好看看

評分

感覺還可以,不算貴,好用再追評。舊貨。很小本的

評分

是我想買的那種書,價格便宜,是正版!

評分

是我想買的那種書,價格便宜,是正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