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经济学

安全经济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安全经济学
  • 经济学
  • 风险管理
  • 公共安全
  • 国家安全
  • 博弈论
  • 决策分析
  • 政策分析
  • 复杂系统
  • 社会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ISBN:9787504562838
版次:1
商品编码:1027499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安全经济学》对安全经济科学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其中既有理论方面的章节,如安全经济学慨述、安全经济基本理论、事故损失分析、安全经济效益分析等,也有安全经济应用技术方面的章节,如事故损失计算技术、安全投资决策方法、安全经费管理、安全价值工程等。总之,作者力求从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基础与应用、宏观与微观的综合层次上,对安全经济命题进行基本的、系统的论述。
《安全经济学》是“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规划教材”之一,也可作为安全监察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c绪论(1)
本章学习目标(1)
第一节�c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1)
一、安全生产与社会安全(1)
二、安全生产与国家形象(2)
三、安全生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
第二节�c安全生产与国民经济(4)
一、经济学意义上的安全生产(4)
二、安全生产与社会经济发展(7)
三、安全生产水平受社会经济发展制约(8)
四、安全生产影响企业商誉(14)
五、安全生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5)
第三节�c安全经济学的辩证哲学思考(18)
一、安全投入与社会经济状况相统一的原则(19)
二、发展安全与发展经济比例协调性原则(19)
三、安全发展的超前性原则(20)
四、宏观协调与微观协调辩证统一的原则(21)
五、协调与不协调辩证统一的原则(21)
复习思考题(22)
第二章�c安全经济学概述(23)
本章学习目标(23)
第一节�c安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24)
第二节�c安全经济学的性质(25)
第三节�c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6)
一、安全分工协作关系(26)
二、安全经济利益关系(26)
三、安全经济数量关系(27)
四、安全经济效益关系(27)
第四节�c安全经济学的内容和任务(28)
一、安全经济学的内容(28)
二、安全经济学的任务(29)
第五节�c安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1)
一、逆向思维法(31)
二、分析对比法(31)
三、调查研究法(31)
四、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1)
五、机会成本法(32)
第六节�c安全经济学的特点(32)
一、系统性(32)
二、预先性(32)
三、决策性(33)
四、边缘性(33)
五、实用性(33)
复习思考题(33)
第三章�c安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34)
本章学习目标(34)
第一节�c安全活动的基本特性(34)
一、避免事故或危害的有限性(34)
二、安全的相对性(35)
三、安全的极端性(35)
第二节�c安全效益及利益规律(36)
一、安全效益规律(36)
二、安全利益规律(38)
第三节�c安全经济学原理(39)
一、安全的产出效益分析(39)
二、安全成本分析(40)
三、安全效益分析(41)
第四节�c安全经济投入的评价原理及方法(42)
一、安全经济投入优化原则(42)
二、安全投资项目的合理评价方法(43)
复习思考题(44)
第四章�c安全经济统计(45)
本章学习目标(45)
第一节�c安全经济统计学基础(45)
一、基本概念及定义(45)
二、安全定量的基本理论(46)
三、安全生产指标体系(47)
四、事故指标体系(47)
第二节�c安全生产指数理论(50)
一、Y-指数(同比指数)模型(50)
二、X-指数(横比指数)模型(50)
三、安全事故综合当量指数模型(51)
四、事故危害当量指数模型(52)
第三节�c安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53)
一、安全经济指标体系结构(53)
二、安全经济效益指标的数学模型(54)
三、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学指标(57)
复习思考题(58)
第五章�c安全价值工程方法(59)
本章学习目标(59)
第一节�c安全价值工程概述(61)
一、安全与价值工程的关系(61)
二、安全价值工程(SVE)的概念及内容(61)
三、组织者和参加者开展安全价值工程活动应具备的四个基本观点(62)
第二节�c安全价值工程的任务及应用范围(63)
第三节�c安全功能分析与评价(64)
一、安全功能分析(64)
二、安全功能评价(66)
复习思考题(68)
第六章�c安全投资理论与技术(69)
本章学习目标(69)
第一节�c安全投资概述(70)
一、安全投资的含义及性质(70)
二、研究安全投资的意义及作用(70)
第二节�c安全投资来源及分析(71)
一、安全投资的来源(71)
二、安全投资的分类(72)
三、我国安全生产经费的相关规定(74)
第三节�c影响安全投资的因素分析(76)
一、安全生产同经济发展的关系(76)
二、经济发展阶段及经济周期的影响(77)
三、影响安全投资的社会背景因素(79)
四、确定安全投资合理比例的依据和原则(79)
第四节�c安全投资分析与决策技术(82)
一、安全投资决策的博弈分析(82)
二、安全投资合理度的分析方法(83)
三、边际投资分析技术(84)
第五节�c安全生产投入的经济激励(87)
一、安全经济激励概念的提出(87)
二、安全经济激励的方法(89)
三、安全经济激励的启示(92)
复习思考题(94)
第七章�c事故经济损失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95)
本章学习目标(95)
第一节�c事故经济损失的一般计算理论和方法(95)
一、基本概念(95)
二、事故损失分类(97)
三、国外事故费用分析理论(100)
第二节�c国外事故费用及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101)
一、海因里希方法(间接费用)(101)
二、美国西蒙兹计算法(102)
三、日本野口三郎计算方法(103)
四、国际劳工局安德列奥尼方法(105)
第三节�c我国事故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107)
一、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107)
二、职业病经济损失计算(114)
三、火灾经济损失计算(115)
第四节�c事故经济损失估算方法(117)
一、估算的基本理论(117)
二、事故损失估算的技术(117)
复习思考题(120)
第八章�c事故非价值因素损失的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121)
本章学习目标(121)
第一节�c生命与健康的价值评价(122)
一、国外生命价值评定方法(122)
二、国内生命价值评定方法(124)
三、生命的风险代价理论(126)
四、案例:美国的空气污染对生命与健康影响的研究(127)
第二节�c工效损失价值的计算(129)
第三节�c商誉的损失价值分析(131)
一、安全与企业商誉(131)
二、商誉损失的估价(131)
第四节�c损失风险的估算(133)
第五节�c事故经济损失抽样调查分析(137)
一、事故直间比关系(137)
二、事故损失占GDP的比例统计分析(138)
复习思考题(140)
第九章�c安全经济贡献率分析与评价(141)
本章学习目标(141)
第一节�c安全经济贡献率的分析理论(141)
一、安全经济贡献率的概念(141)
二、微观安全经济贡献率的计算模型(142)
第二节�c宏观安全经济贡献率的分析方法(143)
一、用增长速度方程计算安全经济贡献率(叠加法)(143)
二、用生产函数计算安全经济贡献率(149)
第三节�c安全经济贡献率的实证分析(151)
一、用增长速度方程计算安全经济贡献率(叠加法)(151)
二、用生产函数计算安全经济贡献率(156)
复习思考题(159)
第十章�c安全经济效益分析(161)
本章学习目标(161)
第一节�c安全效益概述(161)
一、安全效益的含义(161)
二、安全的经济效益(162)
三、安全的非经济效益(164)
第二节�c安全效益的特点及实现过程(165)
一、安全效益的特点(165)
二、安全效益的实现过程(167)
第三节�c安全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168)
一、安全宏观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168)
二、安全微观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171)
三、安全经济效益计算实例(172)
第四节�c提高安全效益的基本途径和领域(174)
一、提高安全效益的基本途径(174)
二、提高安全效益的领域(176)
复习思考题(178)
第十一章�c安全经济管理(179)
本章学习目标(179)
第一节�c安全生产资源保障对策(179)
一、加大国家和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179)
二、明确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结构比例(180)
三、明确安全生产专项经费投入项目(181)
四、建立国家安全生产隐患整改基金(182)
五、实行积极的国家财政、金融、税收扶持政策(182)
六、推行安全生产国家投入的公益化政策(183)
第二节�c安全经费的合理管理(183)
一、安全经费的使用范围(183)
二、安全经费的使用项目(184)
第三节�c安全设备、设施的折旧(187)
一、直线折旧法(187)
二、年数总和法(188)
三、余额递减法(190)
第四节�c企业安全经济管理(191)
一、安全经济管理特点(191)
二、企业安全经济统计(192)
三、安全经济管理的分类(192)
四、安全经济强化手段——奖与罚(193)
五、安全措施的“三同时”管理(194)
六、安全经济管理的意义和作用(194)
第五节�c国家安全经济监察管理(195)
一、为什么要实行安全监察(195)
二、安全监察的性质(196)
三、安全监察的手段(196)
四、安全经济监察的主要内容(196)
五、安全经济监察的原则与意义(197)
复习思考题(197)
第十二章�c安全经济决策(199)
本章学习目标(199)
第一节�c利益—成本分析决策方法(199)
一、利益—成本法的基础与步骤(199)
二、应用实例(200)
第二节�c安全投资的风险决策(203)
一、风险决策的基本原理(203)
二、应用实例(204)
第三节�c安全投资的综合评分决策法(206)
一、基本理论和思想(206)
二、应用此方法的技术步骤(206)
三、实例(208)
四、投资合理度求算的诺模图方法(209)
第四节�c安全投资的模糊决策方法(210)
一、概述(210)
二、数学模型与计算公式(211)
三、应用实例(212)
复习思考题(214)
主要参考文献(216)

前言/序言


《全球金融风暴与宏观审慎政策研究》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体系所面临的结构性挑战与演变轨迹。它超越了传统宏观经济学的范畴,聚焦于金融稳定与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对新兴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评估与展望。 第一部分: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病理与历史回溯 本书的开篇部分,首先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进行了详尽的病理学分析。我们认为,这次危机并非孤立的局部性事件,而是全球金融化、监管滞后性与复杂金融创新相互作用的系统性风险爆发。 第一章:金融化进程的不可逆性与结构失衡 本章考察了过去三十年全球范围内金融部门相对于实体经济的过度扩张现象。通过对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制、影子银行体系的蓬勃发展及其在系统性风险累积中的作用进行量化分析,揭示了金融资产的过度证券化如何掩盖了风险的真实分布。重点探讨了全球失衡(如储蓄过剩与投资不足)如何通过资本流动渠道,加剧了特定国家资产泡沫的脆弱性。 第二章:次贷危机:风险传导的路径与监管的失灵 详细剖析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生成、繁荣与崩溃过程。内容涵盖了信用评级机构的角色、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与担保债务凭证(CDO)等复杂衍生品的结构性缺陷,以及“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 TBTF)问题的监管真空。本章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金融机构间高度关联性(Interconnectedness)如何将局部风险迅速转化为全球传染。 第三部分: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基石与实践探索 面对传统货币政策在应对资产负债表衰退和金融顺周期性方面的局限性,本书的核心部分转向对宏观审慎政策(Macroprudential Policy)理论框架的构建与实施效果的评估。 第三章: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目标设定 宏观审慎政策的核心在于识别和管理系统性风险。本章阐述了系统性风险的定义、度量指标(如CoVaR、MES等)以及两种主要的风险视角:跨期视角(应对资产负债表的顺周期性)与跨部门视角(应对部门间风险传染)。理论上,本章论证了宏观审慎工具如何通过调整金融系统的“厚度”和“连接性”来增强韧性。 第四章:宏观审慎工具箱的构建与应用 系统性地介绍了当前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使用的主要宏观审慎工具: 逆周期资本缓冲(CCyB): 考察了CCyB在信贷扩张期积累资本、衰退期释放资本的实际操作细节与有效性检验。 贷款价值比(LTV)与债务收入比(DTI)限制: 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微观审慎措施如何转化为宏观稳定效应。 部门特定风险权重与杠杆率限制: 分析了针对特定金融部门(如房地产、非银行金融机构)施加差异化监管要求的合理性与潜在的监管套利风险。 本章特别关注了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应对资本快速流入时,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工具,以及工具组合的优化策略。 第三部分:政策协调、国际治理与未来挑战 金融体系的全球化要求监管政策必须具备跨国协调性。本书的最后部分聚焦于国际合作框架的构建与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形态。 第五章: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冲突与协同 货币政策(关注价格稳定和充分就业)与宏观审慎政策(关注金融稳定)在目标和工具上存在重叠与张力。本章利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模拟了在不同经济情景下,两者政策组合对经济波动和金融风险的影响。重点讨论了“谁来设定”以及“何时干预”的治理难题。 第六章:非银行金融部门(NBFI)的监管难题 本书认识到,随着银行监管的收紧,风险已向规模日益扩大的非银行金融部门(如货币市场基金、保险公司、对冲基金)转移。本章深入分析了货币市场基金的“挤兑”风险机制,并探讨了如何将这些机构纳入系统重要性监管框架,推进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提出的改革议程。 第七章:金融科技(FinTech)与新的系统性风险前沿 展望未来,本书探讨了金融科技,特别是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和算法交易对金融稳定性的双重影响。虽然技术能提高效率,但其带来的网络效应、数据集中风险以及“算法失控”的可能性,正构成了监管机构尚未完全理解的新型系统性风险。本章呼吁建立面向未来的、能够适应技术快速迭代的监管框架。 结论:迈向更具韧性的全球金融架构 总结全书论点,本书强调,实现持久的金融稳定,需要一个以宏观审慎政策为核心,辅以审慎的货币政策和有效的国际信息共享机制的综合性治理体系。本书不仅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证证据,也为金融从业者和学术研究人员理解当前复杂金融环境提供了深入的分析视角。 本书的写作风格力求严谨、逻辑清晰,数据支撑充分,力求在学术深度与政策实用性之间取得平衡,旨在为理解和化解全球金融风险提供一套系统的分析工具和思维框架。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深入阅读内容时,我被作者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的论证所折服。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概念,而是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和数据分析,将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具象化,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安全经济学是如何运作的。例如,在探讨国家间安全冲突对贸易往来的影响时,作者援引了近代史上多次冲突的案例,细致地分析了其对供应链、能源价格、投资流动性等产生的连锁反应。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份值得信赖的参考指南。作者的语言风格也很接地气,即使是一些复杂的经济模型,也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学术术语堆砌。

评分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安全”时所持的全面视角。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或人身安全,而是将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等一系列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都纳入了讨论范围。在探讨环境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我看到了作者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刻理解,以及如何通过绿色经济的模式来化解环境风险,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这种宏观视野和细致入微的分析,让我对“安全”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狭隘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一个更具前瞻性和系统性的高度。

评分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经济学,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认识到安全与经济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信息爆炸、风险多变的当今社会,掌握安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至关重要。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作者的叙述条理清晰,引人入胜。我会毫不犹豫地将这本书推荐给所有对经济学、风险管理以及如何构建更安全、更稳定社会感兴趣的朋友们。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宝藏。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简洁而有力,蓝色的主色调给人一种沉稳、专业的感觉,搭配烫金的书名“安全经济学”,瞬间就提升了质感。我一直对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充满好奇,尤其是当它与“安全”这样一个关乎民生福祉的议题相结合时,更是激发了我深入了解的欲望。翻开目录,我看到的是一系列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的章节,从宏观的国际安全形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到微观的家庭财产安全与经济规划,再到新兴的安全领域如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与经济发展的互动,都涵盖其中。这让我觉得作者在选题上非常用心,力求从多个维度展现安全经济学的魅力。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对“风险”这一核心概念的深入剖析。作者并没有将风险简单地定义为负面事件,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经济框架下进行考察,探讨了如何通过经济手段来识别、评估、规避和管理风险。在涉及到企业经营的章节,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风险管理策略的实用知识,比如如何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来决定是否要投入更多资源来提升某种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如何利用保险、对冲等金融工具来分散风险。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做法,让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在阅读一本书,更是在上一堂生动的经济学实践课。

评分

买了很多次,很放心,哈哈

评分

还没有来的及看呢!以后评级啊

评分

买了好多书,还没有看……

评分

还没有来的及看呢!以后评级啊

评分

买了好多书,还没有看……

评分

帮别人买的!

评分

帮别人买的!

评分

不够深入

评分

书不错,是正版,值得信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